-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區地質圖(1:25000)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88620
- 條形碼:9787030688620 ; 978-7-03-06886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區地質圖(1:25000)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參加中國第29次南極科學考察野外地質填圖工作的基礎上, 結合歷次南極科學考察和國內外學者*新研究成果編制而成。本圖主要反映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區地質構造格架和構造變形特征、中元古代拉斯曼巖群的巖石組成和層序、早古生代花崗巖特征、第四紀冰水沉積與剝露過程, 以及鐵、銅等礦化作用等。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 —— 中山站位于拉斯曼丘陵東段的米洛半島, 為了滿足站區附近科學研究和站區建設等方面的需求, 專門附有中山站站區1:5000地質圖。
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區地質圖(1:25000) 節選
簡要說明 東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區位于蘭伯特裂谷東緣普里茲灣東岸, 分布有中國中山站、俄羅斯進步站、印度巴拉提站以及澳大利亞勞基底等多個科學考察站。地質學家對拉斯曼丘陵地區構造格架以及變質雜巖的巖石學、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代學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基本確定了拉斯曼丘陵地區的巖石組成-變質作用-年代學格架。 區域地質 變質雜巖組成與構造格架:拉斯曼丘陵地區主要由泥質-長英質混合片麻巖、混合巖和少量正片麻巖組成,成層有序,本圖稱為拉斯曼巖群(Pt2L),自上而下為層狀片麻巖組(Pt2L6)、泥質-長英質片麻巖組(Pt2L5)、磁鐵礦化泥質-長英質片麻巖組(Pt2L4)、混合巖化長英質片麻巖組(Pt2L3)、基性麻粒巖組(Pt2L2)、細粒塊狀片麻巖組(Pt2L1)等6個巖組。其中磁鐵礦化泥質-長英質片麻巖組中發育條帶狀磁鐵礦化(圖a, b)。主體構造線為ENE-WSW向,東部米洛半島構造線為NNW-SSE向,總體上構成往ENE方向傾伏的向斜構造。 變質作用:拉斯曼丘陵地區巖石經歷過格林維爾期和泛非期造山作用。泛非期峰期變質為粒巖相,溫壓環境為 7 kb和 800~850 ℃,具強烈混合巖化作用,變質作用年齡 550~500 Ma。 花崗巖:主要出露在米洛半島,稱為進步花崗巖(圖 c),主要為肉紅色中粒黑云母鉀長花崗巖,略具片麻理,礦物成分主要有鉀長石、斜長石、黑云母、石英及石榴子石、磁鐵礦、尖晶石等。鋯石U-Pb年齡為 514±7 Ma和 516±7 Ma。類似花崗巖在布洛克內斯半島、斯圖爾內斯半島、維克島和斯泰因角等地也有分布。 冰川作用:拉斯曼丘陵及其鄰區表面發育冰川擦痕,其基巖樣品10Be暴露年齡分布在70.7±4.7~13.5±1.2 ka,表明MIS 4以來已無冰;冰消作用明顯早于末次冰期(LGM)并持續到末次冰期之后;MIS 4以來的平均冰川退縮率為 71.57 m/ka。 構造變形特征 拉斯曼巖群經歷了格林維爾期(D1)和泛非期變質變形(D2, D3)及中新生代伸展(D4)。拉斯曼丘陵地區透入性面理是格林維爾期與泛非期變形面理疊加形成(S1-2)(圖 d,e)。早期片麻理(S1-2)及深熔脈體(S3)發育不規則流變褶皺和緊閉不對稱褶皺,常呈共軸遞進變形疊加褶皺。順片麻理發育不對稱剪切褶皺指示頂朝SSW的下滑(圖 d,e)。沿基性麻粒巖組(Pt2L2)分布的位置發育低角度韌性剪切變形,形成一系列軸向近水平的A型褶皺群,褶皺軸與拉伸線理方向一致(圖 g,h,i)。剪切帶之下細粒塊狀片麻巖組(Pt2L1)中發育平行剪切帶的低角度剪2切深熔脈體,脈體平直,一般寬度1~3cm左右,間距20~40cm左右。礦物拉伸線理主要由片柱狀礦物、拉長變形礦物及長條狀礦物集合體定向排列形成(圖 j,k,l)。經統計測量,線理傾伏向SSE,傾伏角小于30°(圖 m,n)。有時可見深熔作用導致麻粒巖相變質巖破裂或呈角礫巖狀,淺色脈體沿破裂處貫入(圖 o)。大致同時期,受SSW-NNE向擠壓控制,在海珠半島-華西半島及斯托尼斯半島等地形成以上部中厚層狀含輝石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組(Pt2L6)為核部、呈ENE走向的緊閉向斜構造,順褶皺軸部有花崗巖體侵位。之后被晚期NNE向褶皺疊加,形成典型的穹狀疊加構造。變形時代:D1和D2期變形分別發生于格林維爾期和泛非期主變質變形階段,D3期變形發生在泛非期峰期變質作用之后的深熔作用過程, 進步花崗巖切穿片麻巖及淺色脈體。因此,D2-3期變形時代對應于巖石區域性混合巖化, 大約在550~500 Ma左右。D4期高角度正斷層與近SN南北向密集破劈理:衛星遙感影像解譯出一些走向WNW-NW向正斷層,形成了拉斯曼丘陵地區一些筆直海灣,變質地層單元也被錯斷。此外,拉斯曼丘陵地區還發育一組近直立的NE-NNE走向破劈理,將先前各期變形構造切穿(圖e,f)。該期變形可能與蘭伯特裂谷的形成有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