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與東坡為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37405
- 條形碼:9787517137405 ; 978-7-5171-374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與東坡為鄰 本書特色
我與仇媛媛老師并不相熟,但讀了她的《與東坡為鄰》,便立刻有了相熟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說,喜愛東坡的人,都是相熟的朋友。仇老師的文字,讓我感動。她是真心熱愛東坡,愛得很嚴肅,書中故事,俱有來處;愛得很細膩,東坡事跡,小大必舉;愛得又很執著,她不惜扔下先生、孩子,專程住在儋州中和鎮,與東坡作了半個多月的“鄰居”。因為愛東坡,所以文字有情,用筆細膩,牽動人心;因為與東坡為鄰,所以文采斐然,婉轉悠揚。 我很熱忱地向您推薦這本有情有義有華采的《與東坡為鄰》,與東坡為鄰,真的很幸福。 ——康震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與東坡為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通讀了東坡在黃州、惠州、儋州三個地方的詩文信札并做了一定的比較性研究后,又親赴實地“與東坡為鄰”,歷時兩年寫成的一部文化散文集。內容分黃州篇、惠州篇、儋州篇,每篇又分兩個部分:東坡彼時生活和作者當下體驗。每到一處,作者自己解決一日三餐,以生活的姿態親近作為生活家的東坡,讓“為鄰”不成為虛名,讓“為鄰”成為獨特的旅行方式和一種人生方式。
與東坡為鄰 目錄
與東坡為鄰 節選
赤壁 談到蘇東坡,我們自然會想到《赤壁賦》和《赤壁懷古》,東坡與赤壁已是不可分割的人文地理。 赤壁,原名赤壁磯,又名赤鼻磯,因斷崖壁立,石色如丹,故名赤壁。赤壁在今黃岡市偏西,長江北岸。這里江水深碧,波流浸灌,與海相若,離黃州守居和東坡住的臨皋亭,也只有數百步。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講,山水“可居可游”,住在大江邊的東坡,每天都可以浩浩乎飄飄乎于長江之濱,縱情享受風月之所賜。 沒錯,“遇風浪靜,輒乘小舟至其下”,對赤壁,東坡情有獨鐘。據東坡言,赤壁上有兩只鶻鳥筑巢,壁間還有兩條蛇,這是有人親眼見到的。 就不知這猛禽與蛇是怎樣地相生相克了。奇險,這是東坡喜歡的。你能想象東坡在赤壁下,在小舟上,是怎樣的神情,他一定是凝神觀望,感受江流之浩浩,崖壁之崔嵬,并汲取山川之浩氣。 東坡是得了山水精神的,宋代米芾的長子米友仁說:“山水心近自得處高也。”什么意思呢?我的理解是人只有站在心的高處,才能得山水的精神。能得山水精神的人是高人,山水精神是山水的形而上,是大自然的哲學。人只有站在哲學的高處,才能試著去領悟自然;只有站在心的高處,才能與自然溝通。 靜靜地發呆之后,東坡便舍舟登岸,訪徐公洞去了。相傳三國時期,人們發現赤壁山峭壁處有一溶洞,名士徐邈曾在此洞居住修行。徐邈是魏晉薊人,初為尚書郎,他嗜酒如命,是當時“志行高潔,才博氣猛”的名士。后人將此洞取名“徐公洞”。東坡來訪時,沒有見到洞穴,只是山體顯得深邃而已。 游完“徐公洞”,東坡便開始撿拾那些溫瑩如玉的細石,石色有深淺紅黃,紋如手指上的螺紋,他先將得的幾百枚獻給了佛印,后又將得的幾百枚給了參寥,這個上面已經寫過。這些都是細節,黑格爾說:上帝驚嘆細節。我們在這些細節里,窺見了東坡精神的飽滿豐實。 經典的赤壁之游開始了,這是很長時間的互相浸潤后,產生的精神激蕩。 這一天是元豐五年(1082)七月十六的晚上,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這是一個初秋的明月夜,為這次泛游,大家作了一番準備:酒食杯盞,關鍵是酒,要夠沉醉;洞簫一支,月下江上吹簫,單想象便美感無限;詩詞歌賦,這是存在他們心里的,無須準備,隨時就有。于是這月夜下的小舟,滿載著美酒、辭章,滿載著簫聲、問答,融入了這水光接天的赤壁夜景中。催生驚世名篇的時機到了,這“變”與“不變”的水與月,正在東坡的大腦中孕育著一場噴發,終于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攜著東坡的辭采哲思,噴發成那響亮的《赤壁賦》,東坡的人生觀,再一次邁向曠達。 當代研究蘇東坡的學者梅大圣說:“借赤壁風光,用道家思想作形上超越,在黃州又一次暫時走出無法解脫的人生苦悶循環圈,把本是苦澀的悲歌,奏出了曠達調。” 為什么我們都會強調“再一次”“又一次”,因為想通難以一勞永逸,有些煩難總會不停地來襲,或者它就深潛在你的內心,需要你不停地排解,不停地開釋。所以你不必疑惑為何在前一篇里已轉向曠達,后一篇里仍在努力超脫。 旺盛的噴發,常常是持續的。時隔三個月,東坡與人再次夜游赤壁,又一篇《赤壁賦》誕生。這次的游賞加入了歷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他們瞄上了攀巖,這個前面寫過。還有一奇,就是夜半時分遇到了玄裳縞衣,掠舟而過的孤鶴,東坡又將這一情景移植到夢里,夢見一道士與自己對話,原來道士就是夜半橫江而過的那只鶴。后一篇《赤壁賦》是前一篇“羽化登仙”的情景再現,如果說前一篇是著眼于怎么在現世將自己安頓好,那么后一篇就是超離現世,在神仙境界里逍遙于四方,這是通過神幻的描寫來詩化作者的人生沉思,以審美造型呈示于藝術,傳示給讀者。 兩篇賦互相映襯,共同表現作者謫居黃州時深沉的心理。但兩篇的風格和思想又有很大的不同。前一篇“賦”的特征要明顯一些,后一篇近似散文;前一篇辭采猶如綻放的芙蓉,驚采絕艷,后一篇就像半斂的菡萏,句短意長;前一篇入世,后一篇出世。就像一根藤上的兩個瓜,先結的那個飽滿一些,而且是結在現世里的。 關于同游赤壁的二人是誰,因受了《核舟記》的影響,我之前認為是黃魯直(黃庭堅)和佛印。“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佛印絕類彌勒”,這些都是《核舟記》里的描寫,事實上不是他們。 《前赤壁賦》寫道,“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客有吹洞簫者”“客曰”“客喜而笑”,等等。東坡沒說幾個客,但至少一個。《后赤壁賦》明確了是“二客”“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蓋二客不能從焉”等。 之所以說不是黃魯直,因為東坡從未寫到他來過黃州,再者我查了黃庭堅的年譜:1080 年,黃改知吉州太和縣(江西泰和縣),一路上他經過彭澤,到廬山游歷,又宿潯陽江口。若繼續乘舟上游,就到黃州了,潯陽江口離黃州并不太遠,但他沒去見東坡,1081 年春黃庭堅到了太和。 1083 年12 月,黃庭堅又移監德州德平鎮(在今山東省),幾年間沒看到他有黃州的行程,只是在廬山有食筍詩寄贈東坡。想想也是,黃庭堅受到了“烏臺詩案”的牽連,跟蘇軾同時被貶,政治應該有諸多的不允許吧。當時蘇轍也被貶江西,離黃州不算太遠,但除了那次送兄長家人至黃,之后幾年他們兄弟都沒能相聚,只有詩詞唱和、書信往來,這跟貶謫的禁令有關。 佛印與東坡的交往開始于黃州,大約是在元豐三年(1080)六七月間。 1082 年正月東坡曾到廬山拜訪佛印(不知怎么被允許去的),佛印也多次派人看望過東坡,至于這期間佛印是否到過黃州,東坡詩文沒有記載。而前賦里的吹洞簫者,后賦里的舉網捕魚之客,都不太可能是佛印。 兩篇賦里,東坡對客故意虛化,就像漢賦里的“子虛烏有”先生,這便于他下文展開主客問答,客也是東坡,是他思想的另一面,這是行文的需要。而現實中的客,從他別的游赤壁的文字里,可以見到一些眉目。 元豐五年(1082)十二月十九日,這天是東坡生日,距寫《后赤壁賦》已過去兩個月。為了慶生,東坡與二客置酒赤壁磯下,這里交代了二客是郭、古二生,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黃州市民郭藥師和家有一畝竹的古耕道,他們是東坡*親密的游伴,踞高峰,俯鵲巢,他們又重復了《后赤壁賦》里的動作,樂此不疲。這次還有一個人,很藝術地出場,在東坡他們酒酣之際,聞笛聲起于江上,大家都贊這笛聲有新意,非俗士所奏,一打聽原來吹笛的是進士李委,他聽說東坡生日,便作了新曲《鶴南飛》獻上。 李委真深得東坡之意,東坡屬意的形象就是道的化身“鶴”,而他不正是南飛了嗎? 東坡讓李委來到近前,只見李委頭戴青巾,身穿紫裘,腰掛長笛,清俊、高貴、文藝,接下來自然是繼續吹曲,眾人皆飲滿醉倒。 還有一次是李委秀才來向東坡告別,不知怎么又稱之為“秀才”了。 這一天是元豐六年(1083)八月五日,他們又載酒飲于赤壁之下,李委照例吹笛,這時風起水涌,大魚皆出,“舞幽壑之潛蛟”,山上的棲鶻也驚起了。東坡坐念夢德、公瑾,感覺就像昨天,當然是指“七月既望”那一天。 這樣二賦中的客就多少有點眉目了。 說到《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都說東坡懷古懷錯了地方。至于黃州赤壁是不是三國周郎赤壁,東坡也懷疑過,但他又說“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他根據赤壁附近有華容鎮,便判斷差不多是吧,但又不敢肯定。是不是,不影響他懷古,何況黃州、西山這一帶曾是吳國的重鎮,東坡寧可當它是周郎赤壁,這樣在心理上他感覺跟仰慕的英雄是同在的。故國神游,他需要這個磁場。我估計東坡并不想證實“不是”,而是希望它就是。 赤壁是以審美對象進入東坡視閾的,無論是景還是人事,顯現的都是崇高之美。如果說細致的生活之美、柔弱的花草之美,充實了東坡的“凡心”,那么大江赤壁、三國英雄的壯美,又擴充了他的“壯心”。壯心不已,是東坡精神世界的基調,他以詞的形式把它進行了發揮,而赤壁是他借以發揮的具象。 東坡游赤壁,游的是一顆壯心,是被朝廷強行貶抑而不得不收斂的壯心,他也給自己一萬個理由拋開,但面對赤壁,面對奔流的大江,那顆心便又開始雄壯。 赤壁,隱喻的是一段光榮與夢想。
與東坡為鄰 作者簡介
仇媛媛,安徽壽州人,教師。愛自然,愛智慧,愛一切美的人和事物。生活的空間很小,超越的愿望很強。有書,有遠方,不夠的話,還有想象。出版的散文集子有《飛絮飄影》《大觀園群芳譜》《走在文化邊上》《來生做一株木樨花》等。潛心教學,靜靜寫字,不媚俗,不迎合,自在坦蕩。
- >
莉莉和章魚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