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產業升級:經驗和理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34090
- 條形碼:9787010234090 ; 978-7-01-02340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產業升級:經驗和理論 內容簡介
本書運用世界銀行的收入水平劃分標準證偽了該組織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假說。中國自1998年進入中等收入階段以來,人均收入水平呈現加速提升的趨勢,將用25年左右的時間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升的關鍵在于產業升級。本書綜合了產業升級領域的“價值鏈升級”和“結構升級”兩派理論,構建了“效率提升+結構調整”的理論框架;并在此基礎上考察了中等收入階段產業升級的“中國經驗”;進而通過分析“效率提升”與“結構調整”的關系,概括了中等收入階段產業升級的“中國理論”。
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產業升級:經驗和理論 目錄
前言
緒論 中等收入階段:從陷阱憂慮到道路自信
經驗數據篇
**章 判斷“中等收入陷阱”存在性:標準與數據
**節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與質疑
第二節 收入水平的評價指標
第三節 收入水平指數與中國的趕超
第四節 從收入水平指數看“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
第二章 經驗數據反映的問題:超越增長的產業升級
**節 從三個指數的差異說起
第二節 匯率的選擇與“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的處理
第三節 物價、匯率對收入水平的影響力度
第三章 問題導向的理論框架:基于收入提升影響因素的產業升級分析框架
**節 收入水平指數各影響因素貢獻率的分解
第二節 實際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分解
第三節 結構紅利的進一步分解
第四節 本書分析框架與內容架構:產業升級+人口紅利
基礎理論篇
第四章 以發展陷阱為進路的中等收入階段經濟學基礎
**節 中國先于世界銀行對“中等收入陷阱”的討論及相關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關于發展陷阱的方法論源頭:金融外部經濟
第三節 解析發展陷阱的基本模型:“多重均衡”破解“自我強化”和“鎖定效應”
第四節 破解陷阱的發展出路:中等收入階段經濟發展的模型解析
第五章 企業升級:多元化決策的三維企業邊界模型
**節 從橫向產業到橫向企業
第二節 企業邊界:二維邊界以及“生產成本—交易成本”的統一
第三節 成本節約:模塊化、三維邊界以及“規模經濟—范圍經濟”的統一
第四節 量化模型:三維企業邊界模型的角點解與多元化路徑
第六章 產業升級:價值鏈升級與結構升級的統
**節 產業升級的兩類比例:內涵、指標與高級化空間
第二節 固化“產業結構比例”與“有限伸縮性”
第三節 基于市場價值理論的產業升級分析框架
第四節 產業升級的市場價值理論解析
第五節 基于有限伸縮性的產業升級實證檢驗
第七章 融合升級:以制造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為例
**節 融合升級的相關文獻與理論脈絡
第二節 融合升級現有研究的局限
第三節 基于知識產權優勢“二分法”重構融合升級的分析框架
中國經驗篇
第八章 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制造”升級:生產效率提升的中國經驗
**節 “中國制造”升級的效率評價指數
第二節 “中國制造”升級的比較優勢評價
第三節 “中國制造”效率提升的拉菲指數和數據說明
第四節 從拉菲指數看我國制造業效率提升進程
第九章 中等收入階段的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國經驗
**節 產業結構調整的相關研究
第二節 區分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規模與價格因素
第三節 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因素與經驗檢驗
中國理論篇
第十章 效率提升影響下的產業結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中國理論
**節 中國的產業結構滯后與否的再思考
第二節 產業結構調整視角下的“重工業化”與“世界工廠”
第三節 勞動力要素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
第四節 結構調整動力論:創新驅動深加工
第十一章 效率提升影響下的“穩增長—調結構”:經濟新常態下的“結構—速度”關系理論
**節 “結構—速度”關系的兩個假說:“成本病”與“結構紅利”
第二節 關于“結構—速度”正負相關假說的既有研究
第三節 基于“偏離份額法”的“結構—速度”關系式
第四節 “結構—速度”關系的實證檢驗
第十二章 影響效率提升的進出口結構:基于“楊格定理”的中國開放觀
**節 封閉等于落后:封閉導致產業結構的僵化
第二節 引入國際貿易解開“發展困境”:*初的“出口導向”
第三節 政府作用:基于產業間差異制定開放政策
第十三章 影響效率提升的生產方式結構:中等收入階段中國產業升級的“方式空間”理論
**節 中等收入階段產業升級的優勢條件: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
第二節 戰略視角從離散性“產品空間”到連續性“策略空間”
第三節 “方式空間”視角下產業升級的困局與出路
第十四章 影響效率提升的分配結構:中等收入階段中國產業升級的包容性增長理論
**節 工資“跑過”勞動生產率引發的理論憂慮
第二節 工資增長快于勞動生產率是提高勞動報酬份額的實現路徑
第三節 知識積累與勞動報酬份額提升的生產方式基礎
參考文獻
索引
展開全部
中等收入階段的中國產業升級:經驗和理論 作者簡介
杜曙光,男,1970年生,山東省東營市人。2007年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曲阜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政治經濟學”重點學科負責人,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發展智庫學術委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等省部級課題8項,撰著和主編學術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省級社科優秀成果獎3項。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