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英國史10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6649
- 條形碼:9787500876649 ; 978-7-5008-766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英國史10講 本書特色
巖波新書——致力于出版培養現代人教養的圖書 從史前時期到21世紀**個10年,礫巖政體、王位承襲、日不落帝國,君主立憲、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足球、紅茶、甲殼蟲樂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英國,以通史形式一一呈現 **英國史學者近藤和彥,積十余年之功,以簡明易懂的10講,呈現其對英國社會歷史的***思考 32開精裝,裝幀精美,便于攜帶,適于閱讀
英國史10講 內容簡介
礫巖政體、王位承襲、日不落帝國 君主立憲、新教倫理、資本主義精神 足球、紅茶、甲殼蟲樂隊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英國 以通史形式一一呈現 優選化并不是從今天才開始的,從巨石陣時代到后撒切爾夫人的今天,英式“復合社會”一直都是優選化很生動的注解。本書精要爬梳了史前時期至21世紀個10年的英國歷史,同時呈現了“民眾道德”“礫巖政體”“世界體系”等靠前上近年來對英國社會歷史的研究觀點和討論視角,還講述了文化沖突與融合、多姿多彩的男女歷史人物、王位與教會議會的關系等問題,是既具形式又具內容的10個講座。與常規的通史類著作相比,本書寫作風格較為輕松,作者有意引入了影視作品、飲食、服裝等輕松話題,是兼顧學術性和閱讀性的別具一格之作。 本書作者近藤和彥為英國史領域的非常不錯日本學者,撰寫過程積十余年之功,凝結了其對英國社會歷史的多方面思考。 此書為萬川“巖波新書”國別史第二本,這一系列還包括《德國史10講》(2021年5月出版)《法國史10講》《意大利史10講》。
英國史10講 目錄
目錄:
第 1 講 英國歷史的開端
1 何謂英國史
2 自然環境與史前人類
第 2 講 從羅馬的行省到北海的王國
1 羅馬的文明
2 部落國家、古英語和基督教
3 諾曼復合體下的英格蘭王國
第 3 講 橫跨海峽的王朝
1 從諾曼征服到安茹王朝
2 英格蘭與威爾士、蘇格蘭
3 百年戰爭與黑死病
第 4 講 漫長的 16 世紀
1 1500 年前后的世界與英國
2 主權國家與國教會
3 女王的傳說
4 大不列顛國的詹姆斯大帝
第 5 講 兩次國制革命
1 充滿論爭的 17 世紀
2 三王國戰爭與清教徒共和國
3 君主制、國教會和議會的重建
第 6 講 財政—軍事國家與啟蒙
1 長期變化中的 16—18 世紀
2 新教聯合王國的政治文化
3 啟蒙、商業社會、倫理哲學
第 7 講 工業革命與近代世界
1 帝國與聯合王國的形式
2 疾馳而至的工業革命
3 1800 年以后的英國與世界
第 8 講 大轉型的維多利亞時代
1 政治家的豹變
2 維多利亞時代——近代的表象
3 不列顛治世與“東洋的英國”
4 國際問題和國內問題
第 9 講 帝國與大眾社會
1 世紀的轉換
2 “大戰”與英國
3 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福利國家
第 10 講 現代英國
1 脫殖民地的幸福感過剩
2 撒切爾、布萊爾及其后的英國
后 記
英國史10講 節選
貿易收支與經常收支 在整個 19 世紀,英國出口品中位居**位的是纖維,特別是棉紡織品;第二位是鋼鐵;隨著時間的推移,機械和煤炭也隨之上升,競逐第三、四位。但 A.H. 伊姆拉指出,英國的制造業在受到美國和德國的競爭而被迫陷入苦戰之前,其貿易收支已經開始出現赤字(入超)。這是因為出口量的確很大,但進口量增加更為迅速。我們在第 7 講中提到過工業革命曾經是英國應對貿易赤字的對策,雖然在當時達成了目標,但現在已經時過境遷。 從英國的經常收支來看,整個 19 世紀都是黑字,而且還在 19 世紀下半葉出現了大幅上升。支撐這一增長趨勢的是海運業、保險業和海外投資的“貿易外收支”。不列顛治世的繁榮不是靠“制造”,而是由海運、保險和金融支撐。作為世界貿易商人、海運業者、金融業者,商業才是英國財富的源泉。即便是制造業者,也希望早日變成依靠債券和股息生活的人,甚至晉身為大地主。 倫敦金融界是 P. 凱恩和 A. 霍普金斯所說的“紳士資本主義”的具體代表,白芝浩(Walter Bagehot)的《倫巴底街》(1873)就是關于作為世界銀行的倫敦貨幣市場動向,以及中央銀行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著作。書中揭示了由法人而非個人龐大的流動資金驅動的金融實態和造成的恐慌,并指出了應對之策。 精英學校 對于 19 世紀的英國新舊精英來說,雖然大學畢業(學位)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但對男子來說,畢業于由公益基金設立的名校仍然是眾望所歸。初等教育終于依托 1870/1880年的《教育法》得以普及,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正如松冢俊三介紹的那樣,社會上存在各種各樣的教育實踐。由于此前對公益團體所作的調查中*受重視的就是學校,中近世以來依靠公益基金運作的學校和學院(相當于日本的學校法人)的財政說明義務被問題化。因此在 19 世紀下半葉,歷史上的基金立學校中,只有九所獲準成為“公學”,并且對其課程和財政的監察狀況會定期匯總成報告書進行上報。甚至牛劍兩大學也需要提交同樣內容的調查報告,這也促進了兩校的改革。 無論是中近世創立的大學還是“公辦學校”,都不能只靠過去的榮光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生存。這些學校不僅接受調查委員會的監察,拉格比公學的阿諾德、貝利奧爾學院的賈維特、紐納姆學院的希奇維克等優秀校長還領導各自學校進行了自主改革,使其作為近代精英培育機構獲得了新生。 另外,從 1870 年開始對國家公務員的高級職位實行錄用考試制度,這對開設相應課程的公學及牛劍兩大學是有利的。由此,“天生的統治者”與“工作者和實干家”通過同學會的人脈,穩固了柏克所說的“過去和現在的搭檔關系”。所有寄宿制精英學校基本都采用小班授課,其教學模式側重于通過古典語言、體育、會餐、公共精神和美德對學生進行充分的涵育,課堂教學幾乎只是陪襯。所謂“君子博而不精”,精英教育的理想不是培養專業職人,而是能應對任何課題的文藝復興式的全面人才。 在體育方面,英國社會也沒有刻意培養職業選手(player),而是以紳士(gentleman)運動為理想形式。這種文化價值觀是 19 世紀社會轉型期的歐羅巴精英所共有的。正因如此,在 1896 年現代奧運會創立時,“參與精神”才被高度提倡。 工人的自助與工會 19 世紀的工人不只是資產階級的剝削對象,他們身上還具有特有的自豪感和共同性。近世以來,他們依靠集資成立了各種團體和互助組織,并且在《慈善信托法》的范疇內得到了認可。 羅伯特·歐文(1771—1858)生于威爾士,曾在曼徹斯特的棉花工廠擔任經理,在蘇格蘭的新拉納克設立了工廠村,并在美國實踐了烏托邦構想后,回國成為合作社運動的創始人、參與了全國統一工會的創立。他的構想既包含了人類的創意和共同體倫理,同時也考慮到了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令后來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欽佩不已,是一個富有先見之明的烏托邦社會主義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熟練工人們開始致力于結社運動,在 1851 年已經組成了“機械工人混合工會”。1868 年,來自全國各地的 34 個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英國總工會”(TUC)成立大會。從此,擁有熟練技術和自豪感的體面工人團結在了一起,雖然他們有時也被稱為“工人貴族”團體,但仍然大大提升了工人組織的存在感。與此同時,一些工人的自助團體和新教福音傳教主義相結合,借“節酒 / 禁酒運動”廣泛滲透,成為支持自由黨的基本盤。 1871 年,《工會法》的實施保障了英國工人的團結權和工會的合法地位。然而,森建資指出,貌似明確的法制條文中對雇主(master)和雇工(servant)的闡述,不僅推動了現代性“雇傭關系的生成”,而且提供了其長期存續的框架。比如在 1901 年的塔甫河谷罷工事件中,鐵路工會的名稱即為“Amalgamated Society of Railway Servants”(鐵路雇員聯合會)。 到 19 世紀末,隨著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和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的產業重要性逐漸增加,來自這些地區的工人運動家和社會主義者也逐漸增多。
英國史10講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近藤和彥 出生于日本愛媛縣,畢業于東京大學,研究方向為英國近現代史。現任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曾任名古屋大學副教授、東京大學研究生院教授、立正大學教授。著有《民眾的道德》《文明的表象 英國》《英國史研究入門》《近代歐洲》等。 譯者簡介: 何睦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歷史學博士,現任天津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協會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教師教育委員會歷史教師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譯有《不安的演奏》,合著有《近現代日本文化史》《一本書讀懂歐洲史》等。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