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月上心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84778
- 條形碼:9787506884778 ; 978-7-5068-847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月上心弦 本書特色
《月上心弦(精)/梧桐深處書系》是作者與自己的對白,是一個人的獨舞,是情緒、情感、記憶、想象、思考,在時間與空間里的感應、傾訴與表達。有時騎驢找馬,有時天馬行空,有時直抒胸臆,有時自我放逐。從書頁到熒屏,從筆墨到鍵盤,文學是陪伴,是對話,是參照,是眺望,也是調劑。本書中的素材通過尋覓、搜集、觀察,來自日常種種撞擊過心靈的資訊。
月上心弦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詩文集——詩歌、散文、小說、日記、游記、札記、書評、電視劇評、演講稿、歌曲、報告文學、藝術欣賞等等。文字的外在形式,因內容表達而選用。 20多年的深圳歲月,八小時之外的職業女性,以文學相伴,從青春到天命,用文字記存著日月星辰的心路。 (收錄的是個人有電腦后的文檔) 打著赤腳,嘗試地蹚著深圳文學發展這條河。 新手這盤大雜燴,或許與你讀過的深圳人,有些不同吧?你將嘗到不一樣的深圳味道——鹽田味道。
月上心弦 目錄
一、海之歌
大海的傳說
山海情懷
神奇之都
和諧之歌
夢幻鹽田暢想
走進心靈
你與我
年齡
一聲伙計
書啊書,說不完
致D
才子之冠
蕉嶺長潭之晨
再相逢
下班
鹽田風光(配畫詩)
微信和朋友圈
廣東移民
想象力是什么
風,從白鹿原吹來
郵筒
關于音樂
與詩人相遇現場
瘟疫,伸向人類的魔掌
多重的影
生死相擁
二、月之吟
月亮樹
一種時態
曉月
為夏而歌
月桂樹下
2000年的某日深圳
為心靈歌唱
問尋天際
生日
短信——心靈的電律
輕喚你的名字
悟
夜
問
愛的低吟淺唱
一片陽光
夢
你從窗外走過
青藤,長在城墻上
白發與眼淚
谷雨滬尋
紀念
三、山之語
我在山中,我在水里
心中的麗江
赴神仙和夢幻之約
世界
“六·一”天地間
髕骨脫位
偌大世界的一個點
寶貝,你是深圳的孩子
歲月搖曳
都市畫面與變奏
清明時節
十八歲的前夜
瞬間與凝思
玻璃門與黑蝴蝶
死亡之歌
醒來·本色
日!じ形
身份
云在水上漂
從前
有標記的日子
B 散文
一、年少時光
故鄉·童年·橋
找尋,童年夢想的影子
青春的紀念
母愛,在回味中悠長
梔子花開
女軍醫和小姑娘
教員與學員
二、海風陣陣
濃霧之春
沙頭角,我們的家園
都市里的小憩園
世紀初,裝修小記
節約之風吹來
超越時間的追求
客韻悠長
艷遇“大運”
善良的向度
深圳的色彩
梧桐山的女兒
紫禁書院聽汝窯瓷
重返海山公園
三、日記·雜感
心靈日記
那些年,那些書
眼淚的成分
品格的力量
好醫生的標準
以病人為師
四、藝術欣賞
舞神,從歌舞的海洋里升起
冬夜里的火鳳凰
《白色巨塔》里的追問
沐浴音樂
動心時刻光影瞬間
C 小說
一、金螞蟻微小說九篇
1.搜救
2.變遷
3.閱兵
4.打獵
5.看病
6.六瓣花
7.街頭
8.窗口
9.母與子
創作隨筆
二、寓言小說
今世前緣
三、“歷史”小說
塵世中的白牡丹
四、言情短篇小說兩篇
情歸何處
此情綿綿無絕期
五、幻想小說
地球島
D 游記
門里門外小洞天
北京,感喟匆匆掠過你
封開、德慶之旅
回歸山水間
徜徉在“綠寶石”上
E 札記·書評·文論及其他
一、讀書月大家演講札記
聊侃余華近臨畢淑敏
聆聽曹文軒的“真文學”觀
葉永烈笑談書背后的故事
嚴歌苓:八百分之一的不同凡響
二、書評
醫者心路歷程的藝術升華
滿眼悲愴
讀曹征路的《反貪指南》
蝶蝶飛舞向何方?
與6D小說相遇之雜記
人與書或相映,花與水或在心
出尖拔節拓疆界
貼著地面的女性寫作
林小染新作《珠翠密碼》讀前讀后
三、文論及其他
人性?女性?文學
一場及時雨
溯源回歸天人合一
搜摘20世紀中外文學交流路徑及其演變特點
20世紀中外文學交流的路徑
20世紀中外文學交流的特點
四、歌曲
名醫風范
后記
月上心弦 節選
一、年少時光 故鄉·童年·橋 故鄉,是一首撥動心弦的歌!豆枢l的云》從眼前飄過,卻沒有在心靈生根。那首深情動聽優美的歌,是我裹著靈魂、和著血、蘊著淚、勾著夢,唱給故鄉的歌:“每當明月升起,升起的時候,我深深地懷念,親愛的故鄉——那里有美麗的青山綠水,那里是撫育我生長的地方!!故鄉!親愛的故鄉,我愿化作天上的白云,乘春風飄呀飄,飄到你身旁……”這是電影《廬山戀》中的插曲,是故鄉,在我心靈*深處的歌! 廬山,你有多少傳說?你有多少故事?你有多少歌謠? 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啊,你于我,是生命*初的朦朧和混沌,依稀如煙的往事似夢非夢。嬰兒的眼眸里,對世界有多迷蒙,你山上的一切就有多迷朦;幼兒蹣跚學步有多搖晃,你的神奇景物就有多搖晃。爾后的我,就是遠離,隔山隔水的遠離,全然不知的遠離;貋砗螅甑某砷L(6歲到16歲),你就是我會看會想,若即若離的眺望。70年代的十年呀,于國于家于我,那是怎樣的十年?!歷史的風云在這里激蕩過;家庭的沉浮在這里飄搖過;我的成長,也如山野、石縫中的一棵節節抽條的小竹筍,陽光照耀過,風雨吹打過。山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印刻著我童年和少年的記憶。80年代伊始,祖國云開日出;我和我的全家,也揚眉吐氣。感謝我的母校,感謝我的師長,他們培養了我,并以正直寬厚之心,頂住了歪風邪氣,把我送進了軍校。 成長童年的山南腳下,在離別多年的成年以后,總覺得是吻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個場景。那時,天藍得似乎沒有一絲塵埃,除了鄉村的炊煙和田野的火糞燒。后來,一個個煙囪冒起來了,工廠帶來了發展,帶來了富裕,也帶來了污染。隆冬時節,焦黃渾濁的天幕,是下雪的前兆。在孩子眼里,總疑心天是讓那個冒著黑黃的煙囪給熏黃的。但雪天雪地里的歡樂,讓童心顧不得去追究了。門前有條河,從前的水,是清澈見底的。常常在午后,趁著大人睡著的時候,孩子們就偷偷地溜走,去河里抓魚:魚兒一群一群的,在河岸一眼望去,就能看見魚兒向哪個方向游去。于是小伙伴們就分工,一些在魚群前面,拿著竹藤做的篼箕堵,另一些在魚群后面,蹚著水吆喝著趕,不亦樂乎。魚兒總是能抓住的,只是多或少,大和小罷了。大的回去煎著吃,煮著吃,小的回去喂貓兒。女孩子們更多的是在清晨或傍晚,去河里占位子洗衣裳(頭水凈,尾水濁)。那洗衣長長的“龍門陣”,在日出日落時分,不時傳出歌聲、笑聲、吵架聲,婦女們的家長里短也從那里流傳著。 河上*早的時候,只有一座“古”橋,據說有兩百來年的歷史。用來建橋的大青石,一塊塊如課桌般大小,六面都鑿有一道道小溝槽,傳說是用糯米飯和石灰把它們粘合起來的。就這簡單質樸的一個拱形橋,卻承載著一個多世紀的歷史:日本鬼子的炸彈,國民黨飛機大炮,還有記不清多少次的山洪,都不能摧毀它。那時,在我們孩子眼里,那簡直就是一座神仙橋。 讓我確信這是一座神仙橋,是由于一段與我家切身相關的故事。一天下午,剛剛可以稱為少年的小舅舅(十二三歲吧),興沖沖地騎著剛學會的自行車來我家。在他沖上引橋的長坡,剛上正橋時,一陣風吹來,掀起了他頭上的草帽,只見他一手去拉帽子,一手還扶著車龍頭,就這樣連人帶車,向橋下跌去。起初是頭朝下,對著橋下一攤亂石,可在急速的下墜中途,忽然就掉轉了方向,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變成了腳朝下,向著橋下水*深處墜去。小舅舅生長在長江邊,是游泳高手,這點水對他來說,根本不在話下。一場驚心動魄,結果只是虛驚,是高臺跳水,扎了一個猛子。算是技術不當吧,只傷了一腳踝。經老中醫推拿,敷敷草藥,不到一月不留任何后遺癥地痊愈了。人們都說那是因為有神仙的相助。年少的我很相信。直到今天,我還寧愿相信這是真的。 橋的這頭是家,橋的那頭,是一座早已沒有了菩薩的舊廟——我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的學校。在那里,我們**次捧著課本,大聲朗讀: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次學唱《國際歌》:“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勞動的一切,全靠我們自己……”苦大仇深的貧農老伯伯,給我們講憶苦思甜課,我們還嘗過野菜糠粑。那就是70年代初,我們人生的**課…… 故鄉,童年,門前小河,還有河上的神仙橋啊,你們漸行漸遠,如夢似煙。 P111-112
月上心弦 作者簡介
徐云芳(筆名曉月),軍校畢業,軍旅八年。1992年夏,深圳紅荔賽詩會奪魁,開始創作。醫文雙本科?缥膶W、營養師、心理咨詢師三界。曾參加過深圳大學作家班,廣東魯迅文學院學習。鹽田作協副主席,《鹽田文藝》創刊人、主筆、編委之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