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利益衡量論(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22253
- 條形碼:9787301322253 ; 978-7-301-3222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利益衡量論(第三版) 本書特色
本書不僅介紹了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理論的起源與發展,更為重要的是該書關于利益層次結構的體系性構建。該體系中,通過分析當事人的具體利益、群體利益、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層次結構,從而選擇如何解釋與適用法律,可以在司法裁判中避免傳統利益衡量理論所造成的主觀恣意。
利益衡量論(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利益衡量論的興起發展和可適用性。通過概念法學引出了與之相對的利益法學,指出以德國為代表耶林的法學家對概念法學進行的批判以及加藤一郎等日本學者提出的利益考量論。作者表明由于法官職權的擴大和法律的適用向三角論逐步過渡,利益衡量是適應社會的必然選擇。同時對異質利益在衡量時的相符性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以結構論分析利益衡量。本書的下篇是對利益衡量的具體內容進行闡釋。首先指出了在利益衡量時應當與公共利益相符合;其次介紹了社會公共利益的具體含義,以及其與當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如何進行衡量選擇;很后通過規避衡量濫用現象,對于利益衡量的界碑作出了規定,提出應當以妥當的法律規范制度作為利益衡量的標準。 本書是《利益衡量輪》的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公共利益衡量”的內容,提出從異質利益與公共利益之間的相符性角度對異質利益的保護進行選擇。有利于法院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更加靈活的看到衡量評價的對象、標準以及如何處理各種利益之間的相互轉換的問題。本書把利益衡量歸納為一種思維方式,提出疑難案件中的異質利益沖突實質上是當事人、群體等不同層次的沖突。與以往學說的根本區別在于以利益的層次結構為基礎對利益展開衡量。
利益衡量論(第三版) 目錄
**章 概念法學 / 00
一、法國的概念法學 / 00
二、德國的概念法學 / 0
三、概念法學的主要特征 / 0
第二章 利益衡量的興起 / 0
一、德國的利益法學派:對概念法學的批判 / 0
(一)耶林的目的法學對概念法學的批判 / 0
(二)赫克為代表的利益法學對概念法學的批判 / 0
二、美國龐德的利益法學 / 0
(一)社會工程與法律利益 / 0
(二)利益學說與利益綱目 / 0
(三)利益衡量與價值判斷 / 0
(四)法律漏洞與非依法裁判 / 0
三、日本的利益衡量論 / 0
(一)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論 / 0
(二)星野英一的利益考量論 / 0
四、對利益衡量的簡要評論 / 0
中篇 重 構
第三章 利益衡量的必然 / 0
一、法律存在漏洞 / 0
(一)法律漏洞的原因 / 0
(二)法律漏洞的類型 / 0
二、司法性立法 / 0
(一)立法機構:由單一走向多元 / 0
(二)法官職權變異:司法性立法 / 0
三、法律適用:從三段論到三角論 / 0
四、利益衡量的意義 / 0
(一)赫克的侄女繼承案 / 0
(二)加藤一郎的飛機事故案 / 0
(三)利益衡量與法律漏洞填補方法的關系 / 0
五、結語 / 0
第四章 異質利益衡量的可能 / 0
一、問題的緣起:異質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難題 / 0
二、異質利益衡量的求解路徑:從抽象命題到具體情境 / 0
(一)異質利益衡量需要澄清的誤解 / 0
(二)求解難題的兩種路徑 / 0
(三)求解難題的路徑轉換:從抽象命題到具體案件 / 0
(四)小結:異質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難題存在求解路徑 / 0
三、異質利益衡量的價值基礎:存在基本的社會共識 / 0
(一)基本價值的社會共識 / 0
(二)利益位階的社會共識 / 0
(三)行為規范的社會共識 / 0
(四)小結:利益衡量需要的是社會共識,不是公度性 / 0
四、異質利益衡量的規則基礎:存在具體的制度共識 / 0
(一)法律制度允許以公度性為基礎的利益衡量 / 0
(二)法律制度不允許以公度性為基礎的利益衡量 / 0
(三)小結:利益衡量需要的是制度共識,不是公度性 /
五、異質利益衡量的程序:優勢利益的制度性選擇機制 /
(一)訴訟程序是異質利益的選擇機制 /
(二)當事人之間的利益表達與利益競爭機制 /
(三)法官的利益選擇機制 /
(四)裁判文書中的利益衡量披露機制 /
(五)小結:程序為利益衡量提供制度理性 /
六、結語:異質利益衡量的公度性難題是可解的 /
第五章 利益衡量的重構:基于利益的層次結構 /
一、利益衡量可能導致恣意:以加藤一郎的“姘居妻”為例 /
二、利益的層次結構 /
(一)利益及其層次結構 /
(二)利益層次結構的術語解釋 /
(三)利益層次結構的法理再解析 /
三、利益層次結構的生成 /
(一)利益層次結構的生成 /
(二)當事人利益與制度利益的關系 /
(三)制度利益與社會變遷 /
四、利益衡量的展開:法律適用中的利益衡量 /
(一)制度利益無缺陷時的衡量:以“姘居妻”案為例 /
(二)制度利益存在缺陷時的衡量:以“玻璃幕墻”事件為例 /
(三)制度利益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時的衡量:以醫療事故為例 /
五、結語 /
下篇 闡 釋
第六章 制度利益的衡量 /
一、制度利益的解構與鋪陳 /
(一)制度利益的性格 /
(二)制度利益的解構:類型化與利益細分 /
(三)制度利益的鋪陳 /
(四)小結:制度利益可分兩個步驟剖析 /
二、制度利益衡量的規則 /
(一)制度利益衡量的基準:應當與社會公共利益相協調 /
(二)制度利益衡量的三大支撐 /
三、制度利益衡量的動態性功能:牽引法律制度演進的內在動力 /
(一)制度利益衡量推動現存法律制度向前進化 /
(二)制度利益衡量與法律制度創設的關系 /
四、制度利益衡量的靜態性功能:判斷法律制度效力的實質準據 /
(一)違憲審查的實質是制度利益衡量 /
(二)比例原則是制度利益衡量的另一種表達 /
五、結語 /
第七章 社會公共利益的衡量 /
一、公共利益的概念與特質 /
(一)公共利益概念的厘清 /
(二)公共利益概念的特質 /
二、公共利益的法律表達:作為基本原則而存在 /
(一)公共利益的產生:權利與網狀社會 /
(二)公共利益的地位:是原則而非例外 /
(三)公共利益的規范類型 /
(四)增進公共利益不是私權的積極義務 /
三、公共利益為獨立的法律原則 /
(一)公共利益與公序良俗的關系 /
(二)不得損害公共利益與禁止權利濫用的關系 /
四、公共利益原則的適用 /
(一)適用公益原則案例的分布領域 /
(二)公共利益原則的適用樣態 /
(三)不同原則之間的選擇適用與并列適用 /
(四)適用公共利益原則的法律效果 /
五、公共利益在利益衡量中的展開 /
(一)公共利益需要充分鋪陳 /
(二)公共利益在利益衡量中的辯證關系 /
(三)公共利益與類似利益的差異與轉化 /
(四)公共利益衡量應緊密結合具體的法律制度 /
六、結語 /
第八章 利益衡量的界碑 /
一、利益衡量的濫用及其原因 /
二、利益衡量濫用的主要樣態 /
(一)因缺少對利益結構的整體衡量而導致的濫用 /
(二)因超越利益衡量的邊界而導致的濫用 /
三、利益衡量的界碑與法律制度的選擇 /
(一)利益衡量的基礎:權利存在于法律制度中 /
(二)利益衡量的界碑與法律制度的選擇 /
(三)小結 /
四、利益衡量的具體界碑 /
(一)“法外空間”不應進行利益衡量 /
(二)應在妥當的法律制度中進行利益衡量 /
(三)應在同一法律關系中進行利益衡量 /
(四)妥當的文義存在于法律制度中 /
(五)選擇妥當的法律規范作為衡量的依據 /
(六)法律救濟不能的案件不應進行利益衡量 /
五、結論:利益衡量存在界碑 /
結 論 /
附錄 利益衡量的經典裁判文書 /
判決書一 北大方正公司案 /
判決書二 重慶索特鹽化公司案 /
參考文獻 /
后 記 /
索 引 /
利益衡量論(第三版) 作者簡介
梁上上:現為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商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刊物上發表多篇。代表性論文有:《利益的層次結構和利益衡量的展開》《物權法定主義:在自由與強制之間》《論商譽與商譽權》《論公司正義》等;代表性著作有:《利益衡量論》《論股東表決權——以公司控制權爭奪為中心展開》《圖解新公司法》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