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社版]閱讀伴我成長: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44810
- 條形碼:9787533944810 ; 978-7-5339-448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版]閱讀伴我成長: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 本書特色
姚偉主編的《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是嘉興市“閱讀伴我成長”暑期讀書系列活動的獲獎作品集,在選入優秀獲獎作品的基礎上,編委會還邀請語文高級教師進行了細致深入的點評,旨在為讀者提供優秀的作文范本和實用的寫作方法。入選作品的作者均為嘉興地區初、高中學生中具有豐富閱讀經驗和優秀文字功底的佼佼者。
[社版]閱讀伴我成長: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 內容簡介
在“讀好書寫感想”征文比賽中,我們從大量的征文中遴選出其中的佼佼者,邀請了嘉興市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研員領銜的一線教師,逐篇精讀細批,由浙江文藝出版社精心設計,匯編成冊,一為小學組作品集《點亮希望的燈塔》,一為中學組作品集《如歌的行板》,《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共收錄作品一百四十五篇,文字雖稚嫩卻不失清新。姚偉主編的《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為中學卷部分。
[社版]閱讀伴我成長: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 目錄
我們都是朝圣者——讀《一個人的朝圣》有感
讀《月亮和六便士》有感
莫忘初心,方得始終——《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那幅靜靜的圖畫——讀《年畫與蟋蟀——遲子建散文》有感
標桿人生——讀《一個人的朝圣》有感
不要忘記,我們曾是且仍將是孩子——讀《翡冷翠山居閑話》有感
淡淡的《目送》深深的情
在人間,仰望蘇東坡
“雅舍”的風雅——讀《梁實秋散文》有感
活著
雙眼含淚,笑對明天——讀余華《活著》有感
《梁實秋散文》讀后感
人心真實的容顏——讀《巴黎圣母院》有感
我所看見過——讀《羊脂球》有感
為了不曾忘懷的——《邊城》讀后感
一陣旋風,一份可貴的清爽——讀《水滸傳》有感
紅樓隨筆——林黛玉
目送生命老去——讀《目送》有感
真真愛情——讀《簡-愛》有感
追風箏的人
讀《文化苦旅》有感
人爭一口氣——讀《皮囊》有感
靈魂不朽——讀《約翰·克里斯朵夫》有感
隨心飄去——讀《飄》有感
北方有佳人——讀《安娜·卡列尼娜》有感
夢里花落,未知多少——讀三毛的書有感
書者景行
讀《光線消失的井池》有感
致親愛的自己
讓生命更厚重,更崇高——讀《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有感
深藏的愛,偉大的書——再讀《傅雷家書》有感
執著生活,熱愛美好——讀《簡·愛》有感
縱使疾風來,人生不言棄——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
夏季熬成一個秋——讀《我們仨》有感
愛與生命的詮釋——讀《天藍色的彼岸》有感
看見世界,看見自己——讀《看見》有感
晴雯,一縷寂寞的香魂——讀《紅樓夢》有感
狼性·人性——讀《殘狼灰滿》有感
任雨落風驚,自靜水流深——讀《城中天籟——趙麗宏散文》有感
珍惜,那一起走過的路——讀《目送》有感
人性的正負——讀《三國演義》有感
生命中的野花——讀《流放的老國王》有感
水滸女人——讀《水滸傳》有感
璞玉絕塵——讀《云在青天——宗璞散文》有感
皮囊之下,情歸何處?——讀《皮囊》悟父愛如山
回望生命——讀《目送》有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讀《武則天傳》有感
藝高人膽大——讀《俗世奇人》有感
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讀《圍城》有感
百年幽夢一紅樓——讀《紅樓夢》有感
幽微處的愛——讀《目送》有感
愿做癡鳥,靜靜吟唱——讀《志摩的詩》有感
我看《朝花夕拾》
喚醒悠悠寸草心——讀《有一天,媽媽老了》有感
歲月如歌——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別讓母親在空等中老去——讀《有一天,媽媽老了》有感
驀然回首,物是人非——讀《目送》有感
那個擁有童真的美好世界——讀《豐子愷散文》有感
年輪瑟瑟——有感于《目送》
邂逅那喧囂中的一隅桃源
信念,逆境中的支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勇敢的心
遇見——讀《你的光影,我的流年》之《貓有九條命》有感
昨日重現——讀《朝花夕拾》有感
讓歷史告訴現在,讓現在見證未來——讀《四世同堂》有感
尊崇·平和·追趕——讀《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有感
用心看世界——讀《小王子》有感
英雄崛起——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社版]閱讀伴我成長: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 節選
《如歌的行板(2015年中學卷)》: 活著王小波曾說過:“活著就是忍受苦難。人之所以活著,人之只好活著。可是有誰真正關心過活著,我想說的是真正的活著,高于為了什么而活著的活著?”(以王小波的話引出“真正的活者”這一話題。)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隱了,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老人和牛唱著歌謠從那頭走來,銀色的發絲,蹣跚的步伐,我知道他有許多好故事可以說,不知是否有人愿意駐足聆聽。 “從前,我們徐家的老祖宗不過是養了一只小雞,雞養大后變成了鵝,鵝養大了變成了羊,再把羊養大,羊就變成了牛。到了我手里,徐家的牛變成了羊,羊又變成了鵝,現在是連雞也沒啦!”小說《活著》中,福貴的一生,少年富裕荒唐,青年幡然醒悟,中年與命運掙扎,晚年豁達通透。他是一位老者,一位講故事的長輩,一位活著的人。在他的生命里,悲傷接踵而來,容不得他有一絲喘息的機會。但他真的覺得這是莫大的悲哀嗎?我想不然,或許在他自己看來活著便是*大的幸福,曾經擁有或許是*好的安慰。他擁有過瀟灑的青春、愛他的妻子、美麗的女兒、可愛的兒子、孝順的女婿與活潑的外孫,他的苦難里充滿了愛和歡樂。“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任何別人的看法。誰不怕死,誰不想活?或許對自己來講,活著就是*大的恩賜。 活著,不用把活著講得太高尚,為誰而活只不過是我們自私的借口。家珍不能為了福貴而活,有慶不能為了家珍而活,風霞不能為了苦根而活。你可以像瘋狗一樣對這個世界憤憤不平,你也可以詛咒你的命運,但等到生命的*后一刻,你還是得靜靜地放手而去。(用第二人稚,仿佛在同讀者對話。)*后留下的唯福貴一人而已。活著,其實就是一個人本體自私的存在。(這就是小作者的真買感受。)誰都不曾擁有永恒,人總是要分開的,誰離開了誰都可以活下去。(真的好殘忍。)人嘛,就是要活著。活著,我們無權失望,無權孤獨,我們只能去忍受,忍受時間帶來的創傷,忍受生活賦予的責任。(兩個“忍受”,有表現力。)我們要努力地活著,一如福貴,縱使有千萬人阻擋,他依舊可以向采風人述說藏在回憶里的過去,不是他沒心沒肺,只是痛苦到了極點也就沉淀為淡漠,或許他明了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延續,活著就是人生*大的慰藉。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這就是上文所說的“真正的活著”。)有人說要有意義地活著,那就是說,活著是為了追求意義,意義是目的,追求是過程。其實活著并不需要追求自身的意義與價值,活著便有意義,只不過這意義卻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反之,死的理由卻有很多種:因為考試考砸了,就跳樓自殺;失戀了就“自掛東南枝”;無顏見江東父老就烏江邊自刎;其實這是對生命的輕視,是對死的不敬。自古以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在*深重的苦難中,沒有呻吟,沒有哭泣,沉默是絕望者*后的尊嚴,默默地做*好的自己,不死就有意義,你活著就要吃東西,吃東西就得花錢,花錢就得繳稅,繳稅就能為國家財政收入出一份綿薄之力。你的錢從哪里來?得去干活,干活就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只有工人干活,老板才能賺錢,這樣就有了存在的意義。 “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活著是一種狀態,一個過程,活著既有起點,也有終點。記得米蘭·昆德拉在《不朽》中說過:“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為自我的存在。生活,生活并沒有任何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在塵世中帶著這痛苦的自我,然而存在即幸福,存在就是:變成一口井,一個石槽,宇宙萬物像溫暖的雨水,傾落其中。”存在便是福貴依舊活著的原因,他堅信存在就是幸福,帶著自我,在這痛苦又可憧憬的塵世,向命運妥協,與現實舉杯,平靜面對,坦然接受,釋然生活,不顧一切地活,這便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艾揚格曾說:“快樂地活著,有尊嚴地死去。”無論你是渺小如塵,還是舉足輕重,你若活著,便有意義。生命并沒有名字,卻并不代表你可以輕視生命,在你還沒有能力讓自己的死具有價值的時候,就不要用死做賭注,因為你死不起。 ……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