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 云南卷(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42509
- 條形碼:9787519042509 ; 978-7-5190-425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 云南卷(一)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云南卷1)(精)》將使得全中國意義上的民間口傳神話的全景再現,從可能變成現實。自約三千年前西周時代官方主持下的“采風”活動以來,全世界各國還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規模宏大的口傳神話故事的出版現象,這毫無疑問應屬了不起的文化大事件,值得慶賀,也值得學術界的重視和研究,更值得新時代的學校師生們重新學習。配合“非遺”進校園的新時代風潮,《大系》神話卷將成為普及“全景中國”大視野下的多民族文化知識的讀本。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 云南卷(一) 目錄
凡例
一
諸神神話
1 太陽神(白族)
2 大黑天神(白族)
3 勞谷勞泰(白族)
4 觀音收羅剎(白族)
5 九隆王(傣族)
6 行米戛朋(獨龍族)
7 神的古今(哈尼族)
8 神和人的家譜(哈尼族)
9 栽秧女神(哈尼族)
10 火娘(哈尼族)
11 阿嫫腰白(基諾族)
12 旨示老(苗族)
13 昂姑咪(納西族)
14 大鵬斗孽龍(納西族)
15 鷹神汁池嘎爾(納西族)
16 東術爭戰記(納西族)
17 始祖葉古年(納西族)
18 高楞趣(納西族)
19 俄英杜努(納西族)
20 多莎敖杜(納西族)
21 丁巴什羅(納西族)
22 門神的來歷(納西族)
23 崇人拋鼎尋不死藥(納西族)
24 格姆女神(納西族)
25 帝母(瑤族)
26 雷王與冥王(瑤族)
27 更資天神(彝族)
28 阿魯舉熱(彝族)
29 神奇的女山神(藏族)
30 布洛朵(壯族)
二
創世神話
31 遮帕麻與遮米麻(阿昌族)
32 開天辟地(白族)
33 石明月(白族)
34 日月甲馬(白族)
35 顧米亞(布朗族)
36 帕雅因與十二瓦席(布朗族)
37 天和地的起源(布朗族)
38 征服太陽神(布朗族)
39 日食和月食(布朗族)
40 石頭王(布朗族)
41 力戛撐天(布依族)
42 英叭開天辟地(傣族)
43 布桑該雅桑該(傣族)
44 天地本來是兄弟(傣族)
45 大力士犁地(傣族)
46 山神樹(傣族)
47 青年射日(傣族)
48 月食(傣族)
49 祖先創世紀(德昂族)
50 天地的形成(德昂族)
51 彩虹的形成(德昂族)
52 人祖起源(德昂族)
53 天王地母(德昂族)
54 五層天(德昂族)
55 天狗、月亮、太陽三兄妹(德昂族)
56 雞叫太陽出(德昂族)
57 癩蛤蟆遮月亮(德昂族)
58 創世神話六則(獨龍族)
59 天地是怎么分開的(獨龍族)
60 茶葉先祖造天地(哈尼族)
61 摩咪天神造天地(哈尼族)
62 造天造地(哈尼族)
63 祖先魚上山(哈尼族)
64 查牛補天地(哈尼族)
65 天、地、人和萬物的起源(哈尼族)
66 天、地的來源(哈尼族)
67 沙羅阿龍造天地(哈尼族)
68 青蛙造天地(哈尼族)
69 三個世界(哈尼族)
70 補天的兄妹倆(哈尼族)
71 永生不死的姑娘(哈尼族)
72 太陽和月亮(哈尼族)
73 公雞請太陽(哈尼族)
74 瑪勒攜子找太陽(哈尼族)
75 射太陽的英雄(哈尼族)
76 風姑娘(哈尼族)
77 動植物的家譜(哈尼族)
78 寧貫娃改天整地(景頗族)
79 萬眾趕日(景頗族)
80 星星的來歷(景頗族)
81 牡帕密帕(拉祜族)
82 納布婁斯(拉祜族)
83 老虎吃太陽,天狗吃月亮(拉枯族)
84 人和鬼分牲畜(拉祜族)
85 明補扒(傈僳族)
86 天地人的來歷(傈僳族)
87 狗吃月亮(傈僳族)
88 日食的來歷(僳僳族)
89 彩虹(傈僳族)
90 造天造地(苗族)
91 兩兄弟測天量地(苗族)
92 盤昂造天地(苗族)
93 陽雀造日月(苗族)
……
三
人類起源神話
四
文化起源神話
附錄
朱小和:一個民間口頭文學家的生活與文學活動
隋嘎:講述司崗里神話的民間故事家
和芳:釋讀東巴經神話的著名東巴
云南神話故事
講述者簡介
后記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 云南卷(一) 節選
《中國民間文學大系(神話云南卷1)(精)》: 可是有一天喜事降臨在老兩口頭上。早晨,老頭子把羊子趕出家門時,發現山下的金沙江邊沙灘上擱淺著一棵從上游漂流下來的樹樁。奇怪的是,那樹樁在朝陽中冒著一縷縷紫煙。羊子咩叫著上山了,老頭沒有工夫下山去看個究竟。傍晚,他將羊子趕回家來,只見那樹樁在黃昏中閃著一道紅光。他趕緊關了羊子后,把事情告訴給自己的老伴。隨著夜幕的降臨,樹樁里的光亮愈來愈明顯。老兩口好不詫異,打起松明火把,高一腳、低一腳下到江邊,只聽那閃著紅光的樹樁里傳來呱呱的嬰兒哭啼聲。 老兩口三步并作兩步奔了過去,原來那是一棵被挖空的柏木樹樁,樹槽里仰面朝天躺著個白白胖胖的嬰兒,那小嘴咧得大大的在哭叫哩。 這么清秀的嬰兒,是老天給我們一個繼承家業的男孩來了!喜出望外的老兩口笑得合不攏嘴,飛快脫下身上的山羊皮褂、麻布衣裳把嬰兒裹起來,一路樂滋滋地回到自己的木垛房里,讓嬰兒躺在暖乎乎的高火塘邊竹篾床上。老婆子拿了個木碗,鉆進羊廄,從母羊肚下擠來一碗白生生的奶水,忙喂給嬰兒。餓壞了的嬰兒咂巴著小嘴,吞吐著小紅舌,一口氣喝下半碗香甜的羊奶,才鼓著一對晶亮的眼睛,不聲不響地望著兩位老人,望著黑黢黢的木垛屋和火塘里跳動的紅火苗,才慢慢地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從天而降的胖嬰兒使那往日清冷的木垛屋平添了幾許歡樂,老兩口整日喜洋洋的臉龐綻開了花,把那如心似肝的寶貝嬰兒你抱過來,我抱過去,在懷里顛、背上搖、嘴上親。每日拿那補人的羊奶喂養他,把他喂養得五紅四白,喂養得咧嘴會笑,咿呀會喊爹媽,喂養得會爬會走。老兩口給他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葉古年(牛)”。 天增歲月人增壽。葉古年會上山放羊了,他把羊子趕到山頭樹林里去吃草,趕到江邊沙灘上去飲水,把羊子放養得肥嘟嘟、圓溜溜、毛亮亮,再也不讓有了歲數的阿爹爬坡翻山下江邊。他會挖地種莊稼了,把房前屋后的坡地挖得深深的,施上廄里的羊糞,撒上種子,引水澆灌,把莊稼盤得綠油油、茁壯壯,他再也不讓阿爹臉朝黑土背朝天地下田干活。他帶著桑木彎弓去山林打獵,他從野獸的腳印中一眼就能辨認出是何種野物的出沒之地。他守候在它們的必經之路,拉圓彎弓,箭無虛發地獵來一只只野物,他再也不讓阿爹上山打獵。 葉古年長成小伙子,個兒像標直的松樹,濃濃的眉毛,亮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嘴唇,透著一股勃勃英氣。人長大了,心也大了,眼也大了,他再也不想困在家里。他要走出深山,走出江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他備上干糧,帶上彎弓,把羊皮革囊吹得脹鼓鼓的,拴在自己的下肚,雙手撥開金沙江的波浪,鳧渡到對面的江旺,望著峻峭的山巖攀登上去。他爬過一座又一座陡山,翻過一道又一道深谷,穿過一片又一片老林,他想山再多也會有盡頭。 他獨自一人走啊走,夜晚燒起一堆大火,就在洞穴里枕著彎弓入睡,以防猛獸的襲擊。白天,往嘴里拍一把炒面緩沖一下咕咕叫餓的饑腸。套在腳上的納西話叫“巴肯巴勞”的山草鞋走爛了,他就伸手拔來幾叢山草,兩下三下搓成一雙草鞋,很快換上又繼續上路。 一天,他爬到高山上,一座宛如一條銀色巨龍的大雪山突兀在自己的眼前,那么圣潔,那么雄偉美麗!他想如此絕倫的雪山背后,定有一個不尋常的地方。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朝雪山走去,不管多遠,他一定要到達自己的目的地。 他從長滿遮天蔽日大樹的原始森林的大溝鉆出來,走過雪山腳下的甘海子,四面環繞著奇山的綠茵茵的平壩便撲進他的眼簾。頓時,他一掃長途跋涉、吃苦挨餓的勞頓,心胸一下寬闊了許多,如此美妙的土地,如此涼爽的氣候,真是個人生活的好地方! 他來到玉湖邊,把純凈甘甜的雪泉水掬起一捧捧喝了個飽。他望著黑黝黝的土地自語道:這里一定能長出好莊稼!他馬上折轉身,止不住心頭的興奮,一路哼著歌兒,急急趕回家去, 正是秋雁在天空中嗚叫、趕得上撒麥子的時候,他來回數天路程,很快取回一包麥種,挖了塊地撒在地里。第二年當麥子熟的季節轉回來一看,嗬!麥子長得齊腰高,麥穗長得一柞長。他搓一把麥粒拍進嘴里嚼了起來,那樣可口,那樣香甜,世界上哪有比這更好的麥子! “阿爹阿媽,我找到一塊世上*美好的地方,那里有美麗奇絕的大雪山,雪山下面是一大片平展迷人的壩子,四周的山嶺一座比一座秀麗。那里的湖水又清又甜,那里的莊稼長得棒極了。你們到了那里,就會感到像到了神仙住的地方。你們看,那里的麥子長得多好!”葉古年從自己的懷里取出特意帶回來的麥穗遞給兩位老人。 聽了葉古年興沖沖的話,看著兒子歡雀般的樣子,捧著顆粒飽滿的麥穗,年邁的阿爹阿媽又高興又犯愁。是老天有眼,給了他們一個英俊能干的好男兒,單槍匹馬地走出深山,闖出一片新天地,可是他們人老了,墳土已埋到脖子上。這里雖然是窮山惡水,土地貧瘠,與兒子找到的地方天差地別,但他們畢竟在這兒生活了一輩子,老馬戀舊槽,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他們不想走,他們不愿走! “兒子呀,再好的地方,阿爹阿媽也不去了。你也別去了,等阿爹阿媽閉了眼睛,挺了腿,好好埋了再去吧!” “不,這就去,人活在世上,不是為了活得更好嗎?”葉古年執拗地說。 “阿爹阿媽生在這里就要埋在這里。再說你阿爹有時還去放羊子,腳桿還算硬朗,你阿媽身體那樣單薄,還能爬坡翻山走遠路嗎?” “我背阿媽走!” 老人搖著頭決意不走。這可把葉古年急得心頭那熱乎乎的火團都快要熄滅了。他走下火塘,鉆出木垛房門,在院壩里抓著那頭烏黑的頭發,搔著黑紅的臉,怎么辦?丟下他們自個兒去,那早晚誰來照顧他們,誰來養老送終?不去嗎,那不畏艱辛、歷經艱難險阻又為了什么?正在急得沒法的當兒,葉古年忽然聽見羊廄里傳來的咩咩羔羊叫聲。葉古年臉上很快掠過一絲笑紋,心頭馬上有了一個主意。 ……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