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我的母親: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045814
- 條形碼:9787519045814 ; 978-7-5190-458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母親: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部具有革命傳統教育意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歌頌中國共產黨人無畏艱難勇往直前、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優秀紀實文學作品。 主人公王新蘭一生的經歷,可以說是對“踐行初心使命”做出的*好詮釋。也正是她對這份“初心”的堅守,成就了她的傳奇人生。
我的母親: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 內容簡介
《我的母親——長征中*小的女紅軍》是一部具有革命傳統教育意義、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歌頌中國共產黨人無畏艱難勇往直前、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優秀紀實文學作品。書中的母親,是我國開國上將蕭華之妻——王新蘭。她出身名門,9歲參軍,10歲過雪山草地,13歲入黨,14歲帶領部隊突破敵人重圍。新中國成立后,她踏實工作,平實地生活,近一個世紀以來,她的脈搏與軍隊同律動,生命與民族共榮辱。王新蘭一生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建國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十年浩劫及改革開放等不同時期。在每一階段,她眼前都有不同的道路等著她選擇,都有相互沖突的價值觀等著她棄留——是追求富貴、顯赫,還是堅持自己的追求和做人的準則?在困難和逆境面前,她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她隨紅四方面軍三次翻雪山過草地,在昏迷中曾走到死亡邊緣;產后僅四天她就在暴風驟雨中追趕隊伍……主人公一生的經歷,可以說是對“踐行初心使命”做出的*好詮釋。也正是她對這份“初心”的堅守,成就了她的傳奇人生。 該書作者蕭云——王新蘭唯一的兒子,歷時10年,把母親在他還在搖籃中便開始說的故事,用深情而流暢的筆觸創作成書,記述了母親從參加紅軍開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不同時期走過的不平凡道路,講述了一個革命家庭經歷的風風雨雨,歌頌了在母親身上體現出來的堅定理想和高尚情操。
我的母親: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 目錄
本書主要以時間為線索,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記述了母親從參加紅軍開始,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不同時期走過的不平凡道路,講述了一個革命家庭經歷的風風雨雨,歌頌了在母親身上體現出來的堅定理想和高尚情操。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具體如下:
序 言
**章 走出“雙朝門”
一 王二貢爺的幺女
二 “王善人”造反
三 革命啟蒙
四 九歲當紅軍
第二章 長征
一 嘉陵江邊,許世友的承諾
二 六姨父被肅殺
三 死在“肅反”祭壇上的親人們
四 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小宣傳隊員
五 一過草地
六 再過雪山草地
七 王維舟說:你這個小丫頭還活著!
八 三軍會師了
第三章 云陽鎮之戀
一 口琴為媒,初識父親
二 興國城里泥瓦匠的兒子
三 紅軍師政委的傳奇
四 “肅反”——兩個家庭相似的悲劇
五 父親的兩個救命恩人——周恩來、羅榮桓
六 羅榮桓熱心搭鵲橋
第四章 到延安
一 從抗大到新華社
二 毛澤東對母親說:快去追蕭華吧!
三 告別延安
第五章 風雨山東
一 千里尋夫,一年跑死兩匹戰馬
二 到達冀魯邊
三 相濡以沫
四 泣血的回憶——突圍大青山
五 和鐵道游擊隊在一起
六 險象環生的太行之行
七 在八路軍總部
八 歸途中的一個插曲
九 雨中天使
十 告別羅榮桓
十一 許世友送父親母親出山東
第六章 白天黑水間
一 在海上
二 到大連
三 安營扎寨鳳凰城
四 “王臺長”——安東*惹眼的女兵
五 在剿匪斗爭中
六 與羅榮桓夫婦重逢
七 短暫的異國漂泊
八 母親眼中的“七道江會議”
九 四倮臨江中的電波
十 父親率團遠走東歐
第七章 新中國成立后
一 從天津到北京
二 五個孩子的媽媽
三 悠悠慈母心
四 我差點闖了大禍
五 每年有個1月8日
六 母親的歉意
七 壓在母親心中的一塊石頭
八 西子湖畔,重溫長征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
一 母親看到了危險信號
二 **次抄家
三 父親母親被逼上西山
四 迫害加快了腳步
五 母親被捕
六 父親入獄
七 母親在煉獄中
八 母親被釋放,我們有了家
九 我在綿陽
十 難忘母親呵護
十一 父親終于有了下落
十二 囹圄七載之后的自由
第九章 浩劫過去之后
一 父親母親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二 父親的*后日子
三 母親割不斷的軍人情結
四 我的十四年軍旅生涯
五 我想“下海”
六 艱難的開局
七 孤旅知己
八 母親的普通一日
后 記
我的母親: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 節選
春節后的一天夜里,母親隨支隊機關住在陳吳營,被日寇突然包圍了。拂曉,部隊指戰員正在酣睡,村外突然槍聲大作,步槍、機槍聲和手榴彈的爆炸聲響成一片。母親聞聲從床上一骨碌爬起來,跑上圍墻。這時,支隊長孫繼先一邊組織人抵抗,一邊命令部隊緊急分散突圍,各自為戰。他大聲喊著,讓大家向遠處有山的地方運動,進山打游擊。遠處那一帶山是泰山,有八路軍的部隊。母親得令后,立即從圍墻上跳下來。這時,飼養員老劉已經牽著馬焦急地等待在墻腳下。母親飛身上馬,左手抓韁,右手提槍,緊貼著馬背沖出村子,只身向泰山方向沖去。村外,是一馬平川的平原,沒有任何隱蔽物,敵人嚎叫著向母親的突圍口沖來,母親看著遠處隱約的山影,只是策馬狂奔。她一口氣跑出二十多里路,聽著身后敵人的槍聲漸漸遠去了,不經意地回頭看了一眼,只見身后哩哩啦啦地跟了一大群人。其中有支隊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機關的干部,也有勤雜公務人員,還有許多地方干部,共有一百多人。她覺著奇怪,停下馬問他們:“你們到哪里去?”那些人說:“看著你往這邊跑,我們就跟上了。”原來,這些人看她穿著新軍大衣,又有好馬,把她當成了領導,便跟她沖了過來。母親弄清楚后,忙向大家解釋說,自己不是什么領導,要大家商量一下該怎么辦。大家誰也說不出個辦法,*后司令部的幾個同志說:“王同志,你雖然年輕,但當過紅軍,參加過長征,打仗有經驗,現在我們跟你走,你怎么說,我們就怎么辦! 后面槍聲又響了起來,敵人馬上就會追來。事已至此,不容遲緩。母親不再猶豫,她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說:“既然同志們相信我,我就暫時負責一下。”她把人員分成兩隊,部隊的同志編成一隊,由司令部出來的同志推薦一人負責;地方的同志編為一隊,由地委機關的同志推薦一人負責;把槍支集中起來,又挑選出十個身強力壯的戰士組成一個小分隊,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突然情況。剛剛組織好隊伍,敵人就趕上來了,不遠處塵土飛揚,已能聽見汽車的“隆隆”聲。 母親站在一塊石頭上,大聲說道:“大家不要亂,一切聽我指揮。現在我們分成三隊,地方的同志在前,支隊機關的同志跟上,我和武裝小分隊斷后。孫司令說過,突圍后往泰山撤!蹦赣H下完命令,就指揮一百多人的隊伍猛跑。 鬼子緊追不舍。母親帶著大家一步不停地在原野上跑,一直跑到天黑,漸漸和鬼子拉開了距離。一天沒吃東西了,大家又累又餓。這時路邊有個村子,母親和幾個臨時負責人商量一下,決定在這里休息一下。由于不了解村里的情況,母親要求大家不要進村。大家在路邊一個場地上倒頭便睡?粗鴸|方發白了,母親急忙把大家叫起來。大家很餓,一時又找不到吃的,路邊有口水井,大家便打了幾桶水,每人灌了一肚子涼水,繼續上路。 兩小時后,這一百多人的隊伍來到了黃河故道。越過干枯的河床,松軟的沙地,一個大村落出現在面前。村口路邊有個飯店,店面的墻壁上,用白石灰寫著“住馬店”三個大字,也不知是村名還是店名。這是一個比較大的村子,路邊有賣大餅的,也有賣面條的。大家已經兩天一夜沒吃飯了,有人建議分頭進村找點吃的。母親說:“敵人就在后邊,我們還沒有完全脫離險境,所有人員不能分散,分開了不好找。”母親當時身上還有離開延安時帶的錢,便全部拿出來,把路邊的鍋餅全買了下來,但由于人太多,每人只分了半個。母親想讓大家吃點熱乎的,便問賣餅的老鄉有沒有面條。老鄉說要現搟。母親考慮到現搟來不及,就請他給做了一鍋疙瘩湯。母親擔心敵人追上來,一再催促大家快吃。大家肚子餓了,也不管燙不燙,稀里糊涂吃下去。飯碗一放,母親立即帶著大家走了。 果然驚險。母親帶著人馬離開村子不到半小時,日寇就追進了村子。他們看到那個飯鋪的爐火還沒有熄滅,就馬不停蹄地向前追來。母親他們很快就又聽到了敵人的汽車聲和鬼子“哇啦哇啦”的叫喊聲。聽到響動,母親立即指揮隊伍快走,自己帶著武裝分隊借地形臥倒掩護,直到車聲遠去,才反身追趕隊伍。 母親帶著大家一連三天急行軍,才擺脫了敵人的追擊。 這三天時間,將母親推到了一個戰場指揮員的位置上。一個十幾歲的姑娘,體味了從未經歷過的人生體驗:每天等天完全黑了以后,她才敢安排大家露宿在路邊的田地里;東方剛出現一線亮光,她便又催促大家上路?拷迩f時,她拿出錢,派人去買吃的,分發給大家,一邊行軍一邊吃。三天時間,用光了從延安帶出來的全部積蓄。后來母親回憶說,當時,林彪送給她的那二十元錢起了大作用。 第三天,母親帶著大家終于擺脫了敵人,找到泰西支隊。支隊司令員何光宇熱情接待了他們。 看著這一百多人安全地進入了根據地,母親終于感到身上一副重擔落了地。這是母親**次離開大部隊單獨行動,也是**次在失去組織聯系的情況下,獨自擔負起指揮部隊的重任。 這時,母親尚不足十五歲。
我的母親:長征中最小的女紅軍 作者簡介
蕭云,男,1946年生,中共黨員,籍貫江西。開國上將蕭華之子。 197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196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0年10月參加工作,曾在工廠、軍隊、公司先后任職。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