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1676027
- 條形碼:9787111676027 ; 978-7-111-6760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行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專家全面詳解鉛酸蓄電池技術和全新研究進展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 內容簡介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基于詳實的研究結論,系統介紹了鉛酸蓄電池的基本原理,重點論述了鉛酸蓄電池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各工藝流程對電池性能參數的具體影響。全書分為鉛酸蓄電池基本原理、原材料、生產制造、混合動力汽車用鉛酸蓄電池、鉛-碳電極以及設計計算等內容。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的主干內容為生產制造部分,該部分理論結合實際,在介紹當代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各個關鍵工序的控制要點,以確保生產期望的負極鉛和正極二氧化鉛活性物質結構。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引用和提煉了大量原始技術資料和實驗數據,論述了電化學反應機理、VRLAB中封閉氧氣循環相關反應,并介紹了鉛-碳電極等業內*新研究進展。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可以指導鉛酸蓄電池生產廠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控制工藝過程,也可以作為大學教師的工具書,用于在課堂上深入淺出地講解鉛酸蓄電池技術。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 目錄
目錄
譯者序
原書第2版前言
原書第1版前言
致謝
第1部分鉛酸蓄電池基本原理
第1章鉛酸蓄電池的發明與發展
1.1前奏
1.2普朗特——鉛酸蓄電池的發明家
1.2.1科學家普朗特
1.2.2普朗特其人
1.3鉛酸蓄電池艱苦的發展歷程
1.3.1初期的普朗特技術
1.3.2鉛酸蓄電池生產技術的發展
1.3.3鉛酸蓄電池在人類生活中的首次應用
1.420世紀的鉛酸蓄電池——發展的第二階段
1.4.1鉛粉的制備過程
1.4.2鉛酸蓄電池生產中的新材料與新工藝
1.4.3失水與免維護難題的解決方案
1.4.4早期容量損失與解決方案
1.4.5硫酸鉛鉛膏
1.4.6蓄電池活性物質的骨架與結構
1.4.7二氧化鉛活性物質的凝膠-晶體結構
1.4.8PbPbOPbSO4H2SO4電極
1.4.9負極活性物質中膨脹劑的3種成分
1.5鉛酸蓄電池的應用
1.5.1鉛酸蓄電池的類型
1.5.2鉛酸蓄電池在電化學二次電池中的位置
1.6鉛酸蓄電池發展新階段所面臨的挑戰
1.6.1混合動力汽車
1.6.2鉛酸蓄電池在混合動力汽車應用的主要問題
參考文獻
第2章鉛酸蓄電池原理
2.1鉛酸蓄電池熱力學
2.1.1概要
2.1.2硫酸鉛電極(PbPbSO4)電勢
2.1.3二氧化鉛電極(PbO2PbSO4)的電勢
2.1.4鉛酸蓄電池的電動勢ΔE
2.1.5鉛酸蓄電池在生產和使用期間所涉及鉛化合物的簡介
2.1.6PbH2SO4H2O體系
2.1.7PbH2SO4H2O體系的電勢/pH圖
2.1.8溫度對鉛酸蓄電池電動勢的影響
2.2鉛在硫酸溶液中的陽極極化期間所形成的電極體系
2.3PbPbSO4H2SO4電極
2.3.1鉛表面的電極過程
2.3.2鉛陽極氧化的基本過程和硫酸鉛晶體層的形成
2.3.3PbSO4層孔內溶液的堿化過程
2.3.4作為選擇性滲透膜的PbSO4層——PbPbOPbSO4電極電勢
2.4鉛表面的H2H+電極
2.5PbPbOPbSO4電極體系
2.5.1PbO的形成機理
2.5.2鉛的中間氧化物
2.5.3PbPbOPbSO4體系轉化為PbPbOnPbSO4體系的光電化學氧化反應
2.5.4PbPbOPbSO4電極轉化為PbPbO2電極的電化學氧化反應
2.6PbPbO2PbSO4電極體系
2.6.1PbO2的物理-化學性質
2.7MePbO2電極的電化學制備
2.7.1α-PbO2層的制備
2.7.2β-PbO2的制備
2.8PbPbO2H2SO4電極的電化學行為
2.8.1平衡電勢
2.8.2溫度相關性
2.8.3硫酸的吸附
2.9活性物質PbO2顆粒的水化過程和無定形過程,及其對放電反應的影響
2.9.1正極活性物質的凝膠-晶體結構
2.9.2PbO2顆粒晶體區、凝膠區、PAM凝聚體以及外部溶液離子之間的平衡
2.9.3PAM放電的質子-電子機理
2.9.4PbPbO2PbSO4(O2H2O)電極陽極極化期間的反應
2.10H2OO2電極體系
2.10.1二氧化鉛的氧過電壓
2.10.2氧在二氧化鉛層的覆蓋和擴散
2.10.3氧析出機理
2.11鉛酸蓄電池正極和負極在充電和放電期間的電化學反應
2.11.1電池放電期間的基本反應
2.11.2電池充電期間的基本反應
2.11.3充電和放電期間兩個電極的反應示意圖
2.11.4鉛酸蓄電池中的電流轉移
2.12鉛及鉛合金在二氧化鉛電勢區的陽極腐蝕
2.12.1腐蝕層的生長
2.12.2PbPbO2PbSO4H2SO4電極電勢對鉛氧化局部電流、氧析出局部電流以及其陽極層成分的依賴關系
2.12.3鉛在PbO2電勢區的陽極腐蝕機理
2.12.4α-PbO2和β-PbO2的穩定性
2.13鉛酸蓄電池簡介
2.13.1鉛酸蓄電池的比能量
2.13.2有關鉛酸蓄電池設計的一般注意事項
2.13.3鉛酸蓄電池生產工藝
2.13.4鉛酸蓄電池的電極結構
2.13.5二氧化鉛活性物質制備正極板的主要技術要點
2.13.6鉛活性物質制備負極板的主要技術要點
參考文獻
第2部分鉛酸蓄電池生產用原材料
第3章H2SO4電解液——鉛酸蓄電池的一種活性物質
3.1電池行業中作為電解液使用的硫酸溶液
3.2鉛酸蓄電池所用H2SO4的純度
3.3硫酸的離解
3.4H2SO4溶液的電導率
3.5溫度對鉛酸蓄電池性能的影響
3.5.1溫度對鉛酸蓄電池水損耗的影響
3.5.2低溫條件下H2SO4溶液的特性
3.6電解液濃度對鉛酸蓄電池電動勢以及充電電壓的影響
3.7硫酸在電池極群中的分布情況
3.8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利用率及電池性能
3.9PbO2PbSO4電極的電化學活性和硫酸電解液的濃度之間的相互關系
3.10PbSO4晶體溶解度與電解液濃度之間的關系
3.11H2SO4電解液濃度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3.12電解液添加劑
3.12.1無機化合物
3.12.2碳懸浮液
3.12.3高分子制劑
3.13電解液中的污染物(雜質)
3.14引起電解液分層的原因以及電解液分層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4章鉛合金和板柵及板柵設計準則
4.1電池行業對鉛合金的要求
4.2電池行業用鉛的純度標準
4.3Pb-Sb合金
4.3.1一些歷史背景
4.3.2Pb-Sb合金體系的平衡相圖和微觀結構
4.3.3不同銻含量的Pb-Sb合金特性
4.3.4Pb-Sb合金的添加劑
4.3.5板柵合金中的銻對水分解速率的影響
4.3.6板柵熱裂機理
4.3.7成核劑(細化劑)
4.3.8Sb、As和Bi對PbO2活性物質結構可逆性的影響
4.3.9銻對PbO2電勢區所形成的Pb-Sb電極腐蝕層的成分和電阻的影響
4.4Pb-Ca合金
4.4.1Pb-Ca合金如何廣泛地應用于電池行業
4.4.2Pb-Ca合金體系的平衡相圖
4.4.3Pb-Ca合金的機械性能
4.4.4Pb-Ca合金添加劑鋁
4.5Pb-Ca-Sn合金
4.5.1Pb-Ca-Sn合金的微觀結構
4.5.2Pb-Ca-Sn合金的機械性能
4.5.3Pb-Ca-Sn合金的耐腐蝕性
4.5.4Pb-Ca-Sn合金的電化學特性和無錫效應
4.5.5Pb-Ca-Sn合金添加劑
4.6Pb-Sn合金
4.7板柵設計原則
4.8板柵/骨芯鑄造
4.9連續極板生產工藝
4.10管式正極板
4.11銅拉網金屬負網柵
參考文獻
第5章鉛氧化物
5.1鉛氧化物和紅鉛的物理特性
5.1.1鉛氧化物
5.1.2紅鉛(Pb3O4)
5.2鉛的熱氧化機理
5.3鉛氧化物的生產過程
5.3.1中等溫度鉛氧化的巴頓鍋鉛粉生產方法
5.3.2鉛在低溫下發生氧化的球磨鉛粉生產工藝
5.3.3巴頓鍋與球磨鉛粉的比較
5.3.4巴頓鍋和球磨鉛粉工藝的*新進展
5.3.5紅鉛(鉛丹)的生產
5.4鉛粉特性
5.4.1鉛粉生產用的鉛的純度
5.4.2鉛粉的晶型
5.4.3鉛粉的化學組成
5.4.4吸水率和吸酸率
5.4.5表面積(比表面積)
5.4.6真實密度、灌注(表觀)密度和填充密度
5.4.7顆粒尺寸分布
5.4.8鉛粉穩定性
5.4.9鉛粉生產相關的環境危害和人身健康問題
5.5鉛粉特性對電池性能參數的影響
5.5.1鉛粉生產的電池
5.5.2納米結構鉛粉生產的電池
參考文獻
第3部分鉛膏制備和極板固化期間的反應
第6章鉛膏和涂板
6.1概述
6.2基本原理
6.2.1PbOH2SO4H2O體系的熱力學:鉛膏物相組成隨溶液pH值的變化情況
6.2.2鉛膏物相組成隨著合膏溫度的變化情況
6.2.3合膏過程中的熱效應
6.2.4三堿式硫酸鉛3PbO·PbSO4·H2O(3BS)
6.2.5四堿式硫酸鉛4PbO·PbSO4(4BS)
6.2.6鉛膏的必要成分——無定形物相
6.2.7正極板循環壽命隨鉛膏物相組成的變化情況
6.2.8堿式硫酸鉛鉛膏在電池行業的技術可行性
6.2.9鉛粉和Pb3O4制備的鉛膏
6.3鉛膏制備技術
6.3.1鉛膏的一般要求
6.3.2鉛膏密度
6.3.3鉛膏稠度
6.3.4鉛膏制備的工藝流程和設備
6.3.5管式正極板的制造
參考文獻
第7章正、負極鉛膏的添加劑
7.1負極鉛膏的添加劑
7.1.1膨脹劑
7.1.2碳添加劑
7.1.3硫酸鋇
7.1.4負極鉛膏中的其他添加劑
7.2正極鉛膏添加劑
7.2.1加速正極板化成的添加劑
7.2.2導電的添加劑
7.2.3能夠提高電池容量、能量、電量輸出與循環壽命的正極板添加劑
7.2.4可以抑制活性物質硫酸鹽化的正極鉛膏添加劑
參考文獻
擴展讀物
第8章極板固化
8.1概述
8.2基本原理
8.2.1固化鉛膏形成強硬的多孔物質(骨架)
8.2.2鉛膏中剩余游離鉛的氧化
8.2.3極板固化期間PbSnCa板柵的腐蝕過程以及腐蝕層的形成過程
8.2.4極板干燥期間的反應
8.3極板固化技術
8.3.1空氣固化
8.3.2固化間內的固化過程
參考文獻
第4部分極 板 化 成
第9章固化極板在化成之前的浸酸
9.1鉛酸蓄電池極板化成期間的相關工藝流程
9.2浸酸和化成期間的H2SO4電解液
9.2.1浸酸和化成期間H2SO4溶液的濃度
9.2.2用于富液式電池和VRLAB的電池內化成的灌酸工藝
9.33BS固化極板浸酸期間的反應
9.3.1浸酸期間鉛膏的化學組成和物相組成以及H2SO4濃度的變化情況
9.3.2浸酸期間沿著極板厚度形成不同次級層的局部反應
9.3.3浸酸期間固化鉛膏腐蝕層板柵界面處的結構變化
9.3.43BS鉛膏浸酸期間所發生反應的機理
9.3.5浸酸對電池循環壽命的影響
9.44BS固化鉛膏的浸酸
9.4.13BS鉛膏和4BS鉛膏在H2SO4溶液中的硫酸鹽化速率
9.4.2浸酸期間4BS晶體的硫酸鹽化反應
9.4.34BS鉛膏的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在浸酸期間的變化情況
9.4.44BS極板浸酸后形成的鉛膏CL界面結構
9.4.5浸酸之后4BS鉛膏的孔大小和BET表面積
9.4.690℃固化的鉛膏浸酸之后的差示掃描量熱分析(DSC)情況
9.5浸酸過程對電池性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10章鉛酸蓄電池正極板化成
10.1化成期間電極體系的平衡電勢
10.23BS固化鉛膏形成PAM的化成過程
10.2.1H2SO4濃度對3BS鉛膏形成PAM的化成過程的影響
10.2.2化成期間鉛膏孔體系的變化情況
10.2.3鉛酸蓄電池正極板化成期間的化學反應和電化學反應
10.2.4H2SO4/LO比例對3BS鉛膏化成反應的影響
10.34BS固化鉛膏形成PAM的化成過程
10.4采用4BS鉛膏的正極板化成期間的結晶機理
10.5化成形成的板柵、腐蝕層、活性物質之間的界面結構
10.6H2SO4/LO比值對PAM中的β-PbO2/α-PbO2比值和極板容量的影響
10.7正極活性物質結構
10.7.1PAM的微觀和宏觀結構
10.7.2PAM結構中的傳輸孔和反應孔及其對極板容量的影響
10.7.3PbO2顆粒的凝膠-晶體結構
10.7.4PbO2活性物質凝膠區發生的電化學反應
10.8板柵合金添加劑對PbO2黏合劑電化學活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擴展讀物
第11章鉛酸蓄電池負極板化成
11.1化成期間電化學反應的平衡電勢
11.2負極板化成期間的反應
11.3區域反應
11.4負極活性物質的結構
11.4.1化成的兩個階段對NAM結構的影響
11.4.2化成期間負極板孔結構的演變
11.5膨脹劑對NAM結構形成過程的影響,以及引起膨脹劑解體的因素
11.5.1膨脹劑對極板化成反應的影響
11.5.2循環期間限制電池壽命的NAM結構變化情況
參考文獻
第12章化成技術
12.1簡介
12.1.1化成期間的溫度、H2SO4濃度和開路電壓的變化情況
12.1.2化成工藝參數
12.2活性物質結構對極板容量的影響
12.3鉛酸蓄電池化成初始階段
12.3.1腐蝕層化成初期的反應
12.3.2化成初始階段的電流和電壓
12.4固化鉛膏正極活性物質和負極活性物質的化成
12.4.1鉛酸蓄電池化成及充電之間的區別
12.4.2化成方案
12.4.3活性物質連接層(AMCL)的化成
12.4.4化成方案中的靜置和放電階段
12.5PbO2晶型對正極板容量的影響以及影響α-PbO2/β-PbO2比例的化成參數
12.5.1α-PbO2和β-PbO2的電化學活性
12.5.2化成參數對化成效率和PAM中的α-PbO2與β-PbO2比值的影響
12.6化成結束的標準
12.7集流體表面形態對板柵正極活性物質界面的PbSO4晶體形成過程的影響
12.8縮短化成時間的方法
12.8.1通過電解液循環方法加快化成過程
12.8.2電解液再循環工藝用于加速化成的概念框圖
12.9化成后缺陷電池的識別
12.9.1缺陷電池的識別方法
12.9.2電池瞬時大電流放電期間的電壓變化(ΔV)的確定
參考文獻
第5部分電池存儲和VRLAB
第13章化成后以及電池存儲期間的反應
13.1化成后的極板狀態
13.2干荷電電池
13.2.1正極板在干燥期間發生的反應——熱鈍化
13.2.2負極板化成后的干燥方法
13.2.3負極板在化成工序和干燥工序之間的反應
13.2.4鉛氧化反應的抑制劑
13.2.5干荷電電池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13.2.6干荷電電池存儲期間的反應
13.2.7總結
13.3濕荷電電池
13.3.1濕荷電電池存儲期間發生的反應
13.3.2硫酸濃度對濕荷電鉛酸蓄電池正極板自放電反應的影響
13.3.3正板柵合金添加劑對濕荷電電池存儲期間的反應及性能參數的影響
13.3.4濕荷電電池存儲期間負極板發生的反應
參考文獻
第14章閥控式鉛酸(VRLA)蓄電池
14.1氫氣和氧氣發生再化合反應生成水
14.2閥控式鉛酸蓄電池(VRLAB)
14.2.1VRLAB設計和使用的一般原理
14.2.2VRLAB在充電期間和COC期間發生的反應
14.2.3VRLAB正極板在放電期間和氧循環期間的特性
14.2.4AGM隔板以及正、負極板之間的傳輸反應
14.2.5VRLAB負極板發生的充電反應和COC
14.3總結
參考文獻
第15章鉛-碳電極
15.1簡介
15.2作為負極活性物質添加劑的碳
15.2.1碳對負極活性物質的作用機理及其對鉛酸蓄電池工藝和性能參數的影響
15.2.2碳添加劑在鉛酸蓄電池負極活性物質電化學效應中的作用
15.2.3鉛酸蓄電池負極的鉛或者碳所主導反應的不同階段
15.2.4碳摻雜的負極活性物質電解液的界面上進行5s內的短時大電流脈沖充放電的容性過程
15.2.5鉛酸蓄電池負極的陽極極化和陰極極化所涉及的電化學反應和化學反應
15.2.6鉛酸蓄電池鉛-碳負極板的電化學體系和容性體系
15.2.7碳添加劑對負極活性物質和電池性能的結構特性和電化學特性的影響
15.2.8負極活性物質比表面積和HRPSoC循環次數之間的關系(電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15.2.9碳對鉛酸蓄電池負極活性物質孔體系的影響
15.2.10碳顆粒大小對采用NAM含有炭黑或活性炭的電池在HRPSoC工況循環特性的影響
15.2.11Vaniseprse A和炭黑對NAM中添加炭黑或電化學活性炭的電池的HRPSoC工況循環性能的影響
15.3通過聯合超級電容器提高鉛酸蓄電池負極板的性能
15.3.1UltraBattery
15.3.2混合鉛-碳電極的碳超級電容器組件上發生的反應機理
15.3.3電化學電容器
15.4鉛-碳電極上的氫析出
15.4.1氫過電壓
15.4.2NAM添加劑減少了鉛-碳電極析氫
15.5鉛酸蓄電池的鉛-碳電極在HRPSoC工況循環期間的硫酸鹽化
15.5.1聚天冬氨酸(DS)對PbSO4再結晶的影響
15.5.2苯甲酸芐酯對PbSO4再結晶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6部分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的計算
第16章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的計算
16.1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的理論計算
16.1.1電量的基本單位和電量與質量當量
16.1.2鉛酸蓄電池每Ah電荷(電量)的電化學當量
16.1.3鉛酸蓄電池正負極活性物質質量計算
16.1.4以50Ah鉛酸蓄電池為例,當正極活性物質利用率為50%,負極活性物質利用率為45%時,正負極活性物質質量計算
16.1.5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其他參數的計算
16.1.6鉛酸蓄電池的酸量
16.1.7鉛酸蓄電池的酸量與容量的關系
16.1.8各類富液式100Ah起動型電池容量與活性物質利用率的系數
16.1.9不同類型鉛酸蓄電池活性物質的計算
16.1.10不同類型鉛酸蓄電池電化學當量與容量當量
16.2不同鉛酸蓄電池生產工藝下活性物質計算示例
16.2.1鉛膏組成計算示例
16.2.2鉛膏制備期間H2O與H2SO4用量的計算
16.2.3固化后已知成分鉛膏化成所需電量的計算
16.2.4化成后正負極板中活性物質含量的計算
16.3電極電勢的測量
16.3.1鉛酸蓄電池的開路電壓
16.3.2參比電極
16.3.3PbPbSO4和PbO2PbSO4電極與上述4種參比電極電勢計算
16.3.4電池電解液與參比電極電解液的擴散電勢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A鉛化合物的熱力學數據
附錄B電池含鉛物相的X-ray衍射數據
附錄C不同相對密度(比重)的H2SO4濃度
鉛酸蓄電池科學與技術(原書第2版) 作者簡介
德切柯·巴普洛夫(DetchkoPayIov)是全球知名的鉛酸蓄電池科學家。他研究并創立了許多重要的鉛酸蓄電池相關理論,并在全球進行講學,促進了鉛酸蓄電池技術的發展。1997年,他正式成為保加利亞科學院院士。德切柯·巴普洛夫教授是保加利亞科學院電化學電源中心實驗室(CLEPS)(目前的IEES)的創建者之一。自1967年成立鉛酸蓄電池部門以來,他一直擔任該部門的負責人。德切柯·巴普洛夫教授的主要科學成就是鉛電化學領域,他揭示了鉛酸蓄電池生產和運行期間所涉及的各反應機理,以及VRLAB所涉及的氧循環反應機理。他的近期研究工作專注于評估碳添加劑對負極板的影響以及探究其反應機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