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治理與開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1002
- 條形碼:9787521731002 ; 978-7-5217-3100-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治理與開放 本書特色
1.中國資本市場在短短30年時間內走過了西方國家資本市場百年之路,并成長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資本市場。對中國資本市場建設之路進行反思和總結,才能在未來在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中邁出堅實步伐,避免大起大落,對經濟造成沖擊。 2.系統解讀2015年6月起,3個多月股票市場近乎腰斬的原因,為政策制定者、投資者提供現實依據。 3.結合近兩年科創板、注冊制等資本市場的新動作新政策進行解讀,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新動向。 4.資本市場是落實黨中央關于擴大金融高水平雙向開放決策部署的前沿陣地。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治理與開放 內容簡介
經過30年的發展,資本市場逐步摸索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總結好資本市場發展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中國理論”,是擺在參與資本市場實踐的專業人員和研究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此書聚焦于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這一核心內容,從務實的角度就當前資本市場的若干重大發展問題進行了研究。它著重對2015年我國股市異常波動的情況、特點、性質、關鍵成因和對策進行了分析;緊緊圍繞如何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展開分析;針對多地區發行注冊制度進行了比較研究;借鑒國際經驗,研究了如何構建結構優化的金融體系;提出加強系統性金融風險預警與防范措施;研究了我國資本市場對外資開放的新局面和相應監管對策。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治理與開放 目錄
前言Ⅶ
**章2015年A股市場異常波動研究001
**節股市異常波動引發危機004
第二節股市異常波動成因009
第三節股市異常波動應對措施與效果038
第四節從異常波動中得出的政策建議053
第二章如何建設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063
**節內涵要求和內在聯系065
第二節市場邏輯與市場特征074
第三節我國新股發行制度的設計和改革舉措078
第四節我國二級市場交易制度的設計和改革舉措086
第五節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的設計和改革舉措093
第六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設計和改革舉措099
第三章境內外資本市場新股發行注冊制的比較研究109
**節美國和我國香港股票發行制度111
第二節科創板注冊制128
第三節信息披露制度的比較及政策建議140
第四章金融體系結構優化調整的國際經驗和中國路徑145
**節世界主要國家金融體系的演變和調整147
第二節市場主導與銀行主導:金融機構演變的國際經驗比較161
第三節混業經營與分業經營:金融產品演變的國際經驗比較183
第四節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金融監管演變的國際比較216
第五節中國金融體系結構優化調整的沿革與發展228
第六節中國金融體系結構優化調整的路徑248
第五章系統性金融風險預警與防范研究259
**節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描述與現狀261
第二節債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268
第三節資本項下對外開放過程中的系統性金融風險285
第四節股市和上市公司融資機制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302
第五節總結與政策建議326
第六章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問題研究331
**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現狀及主要問題334
第二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面臨的形勢和挑戰346
第三節新興經濟體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過程中的經驗教訓353
第四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原則和目標368
第五節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監管措施選擇372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治理與開放 節選
2014年下半年開始,我國A股市場各大股指開始走高,股票市場交投持續活躍,年終*后兩個月上證綜指分別上漲10.85%和20.57%,合計占全年漲幅的六成以上,其中,2014年12月的漲幅創下92個月以來的*大單月漲幅。在經歷了2015年初兩個月的短暫調整后,3月起上證綜指恢復上漲動能,漲幅迅速擴大,6月12日盤中觸及5 178點,收盤于5 166點,達到此輪牛市的*高點,3個半月時間累計漲幅56.1%,股票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交投熱潮。然而,就在一片歡騰聲中,6月15日,上證綜指突然暴跌103點,拉開了此輪股市異常波動的序幕。縱觀整個股市異常波動期間的情況,其風險特征突出表現為指數大幅下挫,股票大面積跌停,市場流動性枯竭,場外配資大量平倉,證券、信托、基金、銀行理財等金融產品出現流動性風險,外溢風險有所顯現,等等,風險影響范圍逐步擴大,風險程度逐步加深。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 一是股票期現市場大幅下跌。2015年6—7月,A股各主要指數都出現連續暴跌。上證綜指6月12日到7月8日暴跌32.11%,同期深證成指暴跌39%,兩市蒸發市值2433萬億元,跌幅超過50%的股票有1 390只,約占全市場股票數量的50%;跌幅超過30%的股票達到2 138只,占全市場股票數量的76%。其中,創業板先于大盤下跌,早在6月5日盤中觸及4 038點高位后就開始下跌,7月7日收盤于2 352點,下跌41%。股指期貨市場同步出現暴跌。2015年6月8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達到5 346點的歷史高位。到7月8日,其結算價下跌至3 464點,跌幅達35.21%。其間的18個交易日中,有9個交易日單日跌幅超過3%,甚至在6月26日和7月8日兩日,出現了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跌停的情況,成交量大幅萎縮。 二是千股停牌、千股跌停,造成現貨市場交易停頓。市場大跌過程中,“千股跌停”的現象頻繁出現。2015年6月26日和29日,7月2日、3日、7日、15日和27日,8月18日、24日和25日10個交易日接連出現千余只股票跌停的情景,幾乎每4個交易日就有一次千股跌停出現。其中,6月26日收盤跌停股票數量達到2 021只,占到當時市場可交易股票數量的871%。同時,由于許多上市公司股東前期做了股權質押融資,為了避免股價跌破平倉線,大量上市公司開始尋找各種理由申請停牌,市場出現千股停牌現象。7月7日開始,停牌股票數量迅速上升,在8日、9日、10日和13日4天,A股市場停牌股票數量分別達1 312、1 438、1 382和1 028只,比前期多出2倍以上,分別占當時A股市場股票數量的47%、52%、50%和37%。 三是股指期貨合約大量賣空,出現市場流動性枯竭。2015年上半年,滬深300股指期貨成交額達到243萬億元,相當于中國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34倍,成為全球**大股指期貨合約。2015年4月16日,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推出后,成交量也一路攀升。但隨著股票市場連續暴跌,股指期貨各合約的投機性上升,出現單邊賣空盤,導致股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也出現枯竭。首先,市場情緒持續悲觀后,大量股指期貨賣空交易導致期貨與現貨持續出現大幅貼水。滬深300主力合約7月7日收盤基差(期貨與現貨價格差)達-6.01%。中證500主力合約在7月1日收盤基差達-12.02%。相對穩定的上證50主力合約在7月8日收盤基差也達到了-4.35%。在8月25日開始的第二輪暴跌中,滬深300主力合約基差幅度進一步放大,在9月2日達到了-1321%的歷史低位,上證50主力合約同日出現-11.75%的歷史低位。中證500主力合約則是在8月26日出現-1552%的歷史低位。其次,異常波動*嚴重時期,股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也出現大幅萎縮,導致交易停頓。7月8日下午兩點左右,期指合約跌停,此后成交幾乎停頓,導致當日所有合約成交量萎縮到67.5萬手,僅為7月日均成交量的26.4%。 四是高杠桿場外配資出現集中強制平倉。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15年6月30日的數據,場外配資活動通過恒生HOMS(訂單管理)系統、上海銘創和同花順系統接入的客戶資產規模合計近5 000億元。根據信托業協會數據,2015年**季度末證券投資(股票)信托規模約為7 770億元,2季度末上升到141萬億元,據市場相關人士估計,其中傘形信托的規模在7 000億元左右。再加上人工分倉、P2P等其他場外配資方式,保守估計,股市異常波動前場外配資總體規模可能達2萬億至3萬億元。由于場外配資杠桿比例一般高達1 ∶4或1 ∶5,甚至1 ∶10。為了保證出借資金及利息的安全,配資公司根據杠桿比例的不同,設有平倉警戒線和強制平倉線。對于1 ∶5和1 ∶4的杠桿配資,平倉線通常分別在110%和112%,分別對應虧損8.33%和10.4%。6月中下旬開始的連續暴跌,引發了場外配資強行平倉的連鎖反應,平倉從高杠桿向低杠桿逐步蔓延、持續放量。以信托配資為例,僅在6月29日,中融信托強制平倉的就有250個客戶單元,占總數3 300個的8%左右,五礦信托有150億元規模的傘形信托強制平倉,占五礦信托總規模700億元的20%左右。 五是公募基金遭遇贖回潮,部分產品出現流動性風險。股市出現異常波動后,公募基金市場首先的反應是新增基金開戶數銳減、增量資金迅速衰竭。6月*后一周和7月前兩周新增基金開戶數分別為62萬戶、63萬戶和43萬戶,環比分別下降69%、65%和74%。其次是遭遇巨量贖回,公募基金(股票型+混合型)份額在2015年6月份達到3.28萬億份的歷史峰值后,7月份迅速回落到2.58萬億份,環比下降21%;公募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凈值同期從4.1萬億元下降到3.0萬億元,環比下降26%。大面積贖回造成部分公募基金產品出現流動性風險。一般情況下,公募基金凈值日波動幅度極少會超過10%,但極端市場行情下,特別是千股跌停和千股停牌,導致持有較多停牌股或開盤跌停股的開放式基金產品出現大額贖回時,其凈值波幅會迅速增大,流動性風險顯著上升。據統計,2015年6月26到8月31日之間,剔除分級基金后,共有83只開放式公募基金產品發生日跌幅超過10%的情況。其中,2015年6月26日,7月3日、13日和22日,這4個交易日分別有26只、30只、13只和22只基金產品的凈值跌幅超過10%,資產規模合計達690億元。 六是證券公司場內融資類業務規模大幅縮水,極端情形下客戶信用違約風險和證券公司流動性風險上升。證券公司的資本中介業務,主要集中在融資融券和股票質押融資等業務上。**,兩融業務融資余額在2015年6月18日達到2.27萬億元的歷史峰值后,到7月9日回落到1.44萬億元,14個交易日共減少0.83萬億元。7月6日、7日、8日3天,每日融資余額下降幅度均超1 000億元。融資融券業務有嚴格的制度規范和風控體系,杠桿比例只有1 ∶1,總體維持保證金比例始終保持在220%以上,平倉規模始終不大,單日*高平倉額為39億元,不足當時融資余額的千分之三,只占A股普通交易額的千分之四。第二,股票質押回購業務規模在異常波動期間保持在5 812億—5 963億元之間,融資方普遍通過提前償還債務、追加證券質押的方式釋放風險;*終進入違約處置的累計資金僅24億元,只占質押融資余額的0.4%。此外,證券公司股票收益互換業務總體規模不大,*高規模為1 257億元,10月16日降至826.91億元,集中度較高(中信證券等5家公司占比近80%),融資主體基本為機構投資者。 盡管場內融資類業務風險總體上始終處于可控范圍,但在市場極端行情下,也曾面臨較大的客戶信用違約風險,同時給市場指數運行造成一定壓力。2015年7月8日是*嚴重的一天,上證綜指下跌5.9%,全市場維持擔保比例低于150%預警線的融資融券客戶增至14.1萬個,融資融券負債合計約3 000億元,占全部客戶負債的20.6%;當日融資余額下降1 764億元,相當于A股交易額的15.8%。據Wind(萬得)軟件數據統計,當日收盤股權質押融資業務共有277筆,合計1 808億元市值的質押合約履約保障率低于130%平倉線,約占質押合約總規模的三成。如果在這種情形下市場進一步下跌,則融資融券客戶將面臨較大范圍平倉,證券公司也將面臨流動性風險。7月9日股指觸底回升后,上述風險得以有效釋放。 七是銀行理財產品市場面臨流動性風險。股市異常波動前,銀行與各大資產管理機構合作,通過兩融受益權轉讓回購、參與打新股和委外業務等多種模式進入股票市場。據市場估計,銀行理財資金流入場內的兩融融資和場外配資總額達1.6萬億元左右,其中場內融資余額1萬億元(包括兩融融資0.8萬億元和收益互換0.2萬億元),場外融資約0.6萬億元。另外,股權質押項目吸收的銀行理財資金約0.5萬億元,不屬于配資,但股價下跌時期同樣存在較大風險。總體看,與股市融資相關的銀行理財資金規模估計約為2.1萬億元,相當于銀行理財資金總規模的10%左右。股市大幅下跌的極端時期,隨著融資方股票擔保市值的快速下降,這批資金也面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和損失。 八是境內外相關金融產品市場受到關聯影響。股票市場連續下跌期間,部分公募基金為應對贖回,開始拋售流動性較好的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2015年7月8日下午,國債期貨價格快速下跌,現券收益率快速上行,當日1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35個基點,增幅18.3%。同時,人民幣匯率也出現了波動。7月8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個月遠期報價升水880個基點,遠期匯率比即期匯率低1.4%。部分境外金融產品市場也受到間接影響,7月8日,在新加坡交易的香港股指期貨A50及所有與中國有關的大宗商品期貨全部暴跌。全球各股票市場都受到影響,2015年7月6—8日3天全球各重要股票指數全部下跌,其間,香港恒生指數跌9.77%,臺灣加權指數跌4.08%,韓國綜合指數跌4.19%,日經225指數跌3.91%,道瓊斯工業指數跌1.21%,標普500指數跌1.45%,納斯達克指數跌1.99%,澳大利亞標普200指數跌1.24%,法國CAC40指數跌3.52%,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44%,德國DAX指數跌2.81%。
新時代中國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治理與開放 作者簡介
現任中國證券金融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證監會任職,曾任光大證券有限公司副總裁、黨組書記,中國證券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證監會機構部巡視員、融資融券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長期從事資本市場、國際貨幣制度、金融危機、海外上市制度比較和投資銀行實務等方面的研究,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員、客座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看多中國》《中國金融風險防范問題研究》《中國股票市場探索》,翻譯出版《英漢金融與投資術語詞典》,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經典常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