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美洲紀行 從洛杉磯去往世界盡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6946
- 條形碼:9787520366946 ; 978-7-5203-669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洲紀行 從洛杉磯去往世界盡頭 本書特色
《奇妙旅程》是一本關于旅行的書,介紹了從洛杉磯到美洲南端的一段旅行。斯蒂文·赫利一邊旅行,一邊發(fā)現(xiàn)并收集身邊的各種各樣的故事,有的是關于冒險的、有的是關于歷史的、有的是奇聞異事,總之,這些故事不僅有趣,還具有啟發(fā)性。斯蒂文·赫利的計劃是發(fā)現(xiàn)中南美洲的那些不尋常的、精彩的、有趣的故事,尋找一些經歷豐富的、可愛的人。旅行筆記、歷史故事、充滿樂趣的回憶,這就是這本書那么有趣的原因。《奇妙旅程》會激發(fā)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讓我們收獲豐富的知識,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一次愉快的閱讀體驗。
美洲紀行 從洛杉磯去往世界盡頭 內容簡介
從洛杉磯一路南下至巴塔哥尼亞,美國著名劇作家史蒂夫·海利以獨特視角和幽默筆觸記錄了途中見聞。從中我們得以一瞥至今留有阿茲特克文明烙印的墨西哥、聚集著大量沖浪者的薩爾瓦多、喜悅與危險交織的哥倫比亞、隱藏在叢林深處神秘的亞馬孫、“與世隔絕”的加拉帕戈斯,以及粗曠卻浪漫的智利和巴塔哥尼亞,等等。瑪雅古城、馬丘比丘、熱帶雨林、巴拿馬運河、奧斯汀樂園、智利三明治、波帕揚的復活節(jié)之夜、普普薩餅——歷史與現(xiàn)實交織,輕松卻不乏深度,有關中美、南美洲的種種瑣碎日常與宏大敘事在此一并奉上。
美洲紀行 從洛杉磯去往世界盡頭 目錄
事關游記
創(chuàng)作契機
洛杉磯,我是屬于你的
半夢半醒
過往軌跡
躁動的心
奇妙旅程
《致向往城市奇觀與旅行奇遇者的贈禮》
如此這般
第二部分 墨西哥
渾噩的西語學習歷程
令人不安的墨西哥北端
墨西哥城一小時
**批抵達墨西哥的白人
**批抵達墨西哥的歐洲人
屠戮者——科爾特斯
墨西哥人的蒙特祖馬
特諾奇提特蘭城被毀滅之始末
迷失在康德薩街區(qū)
*佳步行路線
在瓦哈卡的日光下
在恰帕斯山頂端(和克羅齊摩托車公司的馬可一起)
格林戈蘭迪亞
喀斯特地貌
傻瓜和英雄
夜間騎行
在途經帕倫克城路上遇到的瀑布
有關中美洲的古老文字
和帕梅拉一起前往危地馬拉
波南帕克的壁畫
第三部分 中美洲——危地馬拉、薩
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以及
巴拿馬
凱瑟伍德和史蒂芬斯
充滿災難的危地馬拉
美麗的危地馬拉
飛躍薩爾瓦多
沖浪者們
沖浪的藝術
和凱利·斯菜特在豐塞卡灣
普普薩餅
前往陽光充沛的梅安格拉島
格蘭弗朗西亞酒店的怪誕壁畫
威廉·沃克——尼加拉瓜的“突襲者”
*完美的咖啡
等一下
尼加拉瓜運河
哥斯達黎加:這些小家伙簡直太可愛了
巴拿馬
綁架事件
巴拿馬運河開鑿始末
巴拿馬運河——世界上*大的“浴缸”
在巴拿馬運河上釣魚
一閃而過的念頭
巴拿馬古城遺址
在卡斯科的錢包“失竊”記
第四部分 繞過達連地塹抵達哥倫比亞
在雅拉庫納自治區(qū)的海灘上
達連地塹
加勒比海盜
在海外的澳大利亞人
在杰奎琳號上度過渾噩航程
溪流中的島嶼和神秘獨木舟
五人組
停靠港:卡塔赫納
關于五人組的*后一些話
迷失麥德林
關于古柯堿的一些話
是創(chuàng)新中心,也是我們的狂歡中心
一個關于綁架的故事
在波帕揚度過耶穌受難日
在厄爾索塔雷諾度過周六夜晚
在波帕揚度過復活節(jié)之夜
第五部分 亞馬孫
亞馬孫
下游
卡皮木和其他神奇植物們
薩滿巫師的家
有關新宗教的三條戒律
艾倫·唐的美好品質
哦!還有
在印加首都
印加古城的興衰
在薩克薩瓦曼,與艾倫·唐尋找圣佩德羅
前往馬丘比丘
馬丘比丘是什么
在馬丘比丘做些什么
第六部分 加拉帕戈斯和玻利維亞
前往加拉帕戈斯的遠征
來自書呆子氣童年的記憶
我的好伙伴們
另一樁妙事:潛浮
勇敢先生
“進城”
尋找“歐帕·倫帕斯人”
玻利維亞的監(jiān)獄和總統(tǒng)府
的的喀喀湖
嬉皮士理論
關于西蒙·玻利瓦爾
第七部分 智利和巴塔哥尼亞
智利:狹長國度
奧斯汀樂園
沙灘車、熱狗和圣佩德羅-德阿塔卡馬的人們
阿塔卡馬的“怪物”們
切·格瓦拉
記憶博物館
智利*有趣的家伙
智利三明治
巴塔哥尼亞
布魯斯·查特文
盡頭
附錄
美洲紀行 從洛杉磯去往世界盡頭 節(jié)選
事關游記 那些關于冒險的故事幾乎是自人類出現(xiàn)起便伴隨我們左右的。你或許曾經在某些紀錄片里看到過法國某處巖洞石壁上的雕刻壁畫——沒錯,就是那種線條粗獷的,以奔跑的野牛和馬為主題的壁畫。我打賭那些壁畫一定是對當時人們某次旅行的還原。若非如此,它們也至少是作畫者對于未曾成行的探險在腦海中幻想一番后*終映射出的演繹。 自兩百萬年前我們從東非大陸真正以人類的身份和地球產生互動之時起,有關“旅行”的故事便隨之開始了。從此我們開始行走,然后在某處停靠;我們逐漸四散在地球各處,填補了各大洲的每個角落;今天,我們甚至企圖將探險的步伐延伸至其他星球。這便是和我們以及地球有關的探險之旅。 當然,我這里所謂的探險故事,可不等同于那些人們習慣圍在篝火邊講的驚悚故事,比如什么“鐵臂人”之類。可是話又說同來,但凡你有機會能夠與其他什么人圍坐在篝火邊,那你一定是開啟了某段探險。所謂探險或旅行,其實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企圖書寫人類歷史的一種方式——沿著我們所居住的星球,獨自或是與他人一起漫游。 事實上,早在真正的游記以書本形式出現(xiàn)之前,人們就開始記載有關旅行的故事。蘇美爾人在泥板上寫成了史詩《吉爾伽美什》[1],其中便記錄了國王吉爾伽美什和他那位食草的伙計恩奇都前往雪松森林冒險的故事。當然了,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2]可并不是到雪松森林消遣游樂的,他們的目的是要殺死駭人聽聞的洪巴巴[3],好讓自己名聲大噪。可是話又說回來,故事進行到吉爾伽美什進入雪松森林前,似乎他早已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了。根據(jù)記錄在**塊泥板上的內容,早在前往雪松森林前,吉爾伽美什在烏魯克的名聲就足以讓各色美女環(huán)繞周圍了。這么看來,為了成名而去雪松森林探險聽上去有些白相矛盾。可不管怎么說,探險仍是與這位大英雄緊密關聯(lián)的一個標簽。 希羅多德[4]大概算**個為了寫游記而出行的人了。據(jù)歷史學家推斷,希羅多德在公元15世紀前要么居住在希臘,要么就在土耳其西部。為了完成一部游記,他產生了只身穿越地中海并去往對岸的埃及轉一轉的打算。 說起希羅多德的游記寫作技巧,其實并不復雜,在他看來,游記作家需要做的不過就是把自己感興趣的所見所聞一股腦塞進文本中,如此一來游記便成了。希羅多德相信沿途人們對他所講述的一切,比如,他相信中亞的螞蟻有挖掘和搬運黃金的本事。大多數(shù)人當然是不會把掘金螞蟻這回事兒當真的。不過倒是有些親希羅多德派的歷史學家也會煞有介事地維護希羅多德的說辭,并告訴你,住在拉達克的布羅帕人,確確實實曾從洞穴中收集到喜馬拉雅土撥鼠挖出的帶有金粉的泥土。可無論事實是什么,其實都不影響我們對希羅多德旅行觀的認知。其實掘金螞蟻的故事不過是在宣揚這樣一種觀念——“所見即所得”。希羅多德認為世界到處充斥著有趣的事物,你若有機會目睹其中的任何,并將其傳播給其他人,那么便會有更多人感受到大千世界的趣味性。 關于希羅多德的觀點,當時的人們是買賬的。當他帶著自己有關埃及的游記回到希臘后,便立即動身前往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那兒,他站在舞臺上向著眾人大聲朗讀他的所見所聞,并收獲了人們雷鳴般的掌聲。 以上這些有關人們對于希羅多德的游記反應,是由后來的希臘作家琉善所提供的。從琉善原本的語氣中,人們總能或多或少感受到一種揶揄的意味。這或許就是人們所說的文人相輕吧。關于希羅多德,琉善[1]如此評價道:“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出現(xiàn)在任何地方,人們都會對他指指點點。” P2-4
美洲紀行 從洛杉磯去往世界盡頭 作者簡介
席坤,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講師,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英國文學專業(yè)博士,研究專長與興趣包括旅行文學跨文化書寫、20世紀英國文學等。曾出版譯著《史詩之城:在加爾各答的街頭世界》《鹽之路:海邊的1014公里》。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