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022238
- 條形碼:9787301022238 ; 978-7-301-0222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的目標不是全景式地掃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的詳細地貌,而是集中展示批評史上一些*為重要的“景點”,有選擇地論評14位*有代表性的批評家及相關的批評流派,以此概覽現代批評史的輪廓。 批評史不等同于文學史,也不等同于思想史,雖然彼此有關聯,批評史應有自己的研究視角,它所關注的是對文學的認知活動與歷程,是對文學本質、文學發展、文學創作的不斷闡釋與探討。 本書選取王國維、周作人、成仿吾、梁實秋、茅盾、李健吾、馮雪峰、周揚、胡風、朱光潛、沈從文、李長之、梁宗岱、唐湜是共計14位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上*有代表性的批評家及相關的批評流派,通過對其理論個性、批評特色及其對文學運動與創作所產生的實際影響細密入理的分析,對各派批評的得失及彼此間對立、互補、循環的結構關系的描述,勾勒出多元競存互補的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的軌跡。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目錄
**章 王國維文學批評的現代性
一、誤讀中的批評新視景
二、以外化內與中西匯通
三、“第二形式之美”說的原創性
四、“境界”說及相關的審美批評概念
五、兩種批評話語的糾葛與融會
第二章 周作人:從“人的文學”到文學是“自己的園地”
一、對“為人生”與“為藝術”之爭的超離
二、寬容原則
三、散文理論與散文批評范疇
第三章 成仿吾:表現說的變形與實用批評
一、“表現說”被社會功利性的繩索所牽縛
二、批評的同情與超越
三、實用批評的得失
第四章 梁實秋對新人文主義的接受與偏離
一、二元人性論
二、靠攏古典主義
三、對五四新文學的苛責與反思
四、關于論爭及其他
第五章 茅盾的社會—歷史批評與“作家論”批評文體
一、以表現人生指導人生為準繩
二、從泰納到左拉
三、突破與困惑
四、“作家論”批評文體
第六章 李健吾的印象主義批評
一、靈魂在杰作之間的奇遇
二、整體審美體驗
三、隨筆性的批評文體
第七章 馮雪峰:馬克思主義批評的中國化
一、對“左”傾機械論文學思潮的局部抵制
二、“左聯”時期的規范化批評
三、革命現實主義的思考:“人民力”與“主觀力”統一
四、“思想性典型”的命題
第八章 周揚:批評的權力話語以及人道主義與異化問題
一、從屬論、形象論與真實論
二、關于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三、“一點兩線”的批評范式
四、人道主義與異化問題
第九章 胡風的體驗現實主義批評體系
一、以“主觀戰斗精神”說為基點
二、針對性靈主義、公式主義和客觀主義
三、構筑體系的三個支柱
四、批評中滲透詩人的真誠與理論家的執拗
第十章 朱光潛:直覺論美學間架中的批評理論
一、美感經驗分析與“創造的批評”觀
二、詩美學與新詩理論辨正
第十一章 其他幾位特色批評家
一、沈從文的《沫沫集》
二、梁宗岱的“純詩”理論
三、李長之的傳記批評
四、唐湜的《意度集》
附錄 主要參考書志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作者簡介
溫儒敏,男,1946年生,籍貫廣東紫金。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