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話劇舞臺上的莎士比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81655
- 條形碼:9787520181655 ; 978-7-5201-8165-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話劇舞臺上的莎士比亞 本書特色
本書試圖從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歷經復雜多變的歷史進程中找到“洋為中用”的影子,發(fā)現洋務運動著名“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口號,看似與該詞義相近。在分析文明戲期間莎劇演出與洋務運動之間的聯系,發(fā)現文明戲之所以存在利用舞臺莎演抨擊專制時政的社會化現象,純粹是愛國導演、演員出于社會責任感利用“幕表制”表演手法對莎士比亞戲劇故事自覺化改演的產物。
中國話劇舞臺上的莎士比亞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中國話劇舞臺上莎士比亞戲劇演出進行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梳理,突破前人或話劇戲曲兼重或側重于戲曲莎演的研究局限,專以話劇莎演為研究對象,秉承莎氏戲劇文本與話劇表演手法相結合、學術研究與舞臺實踐相結合的宗旨,以時間為主線從社會、歷史、經濟、文化層面對莎劇演出進行橫向分析縱向對比,厘清不同歷史時段國人對莎士比亞及其戲劇接受態(tài)度與方式之異同,歸納演繹出話劇莎演政治性、民族性和藝術性特征,建構起中國話劇舞臺上莎劇演出體系,拓展了中國莎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中國話劇舞臺上的莎士比亞 目錄
節(jié) 話劇在中國的肇始
第二節(jié) 莎士比亞初入中國
第三節(jié) 莎士比亞翻譯家林紓
第四節(jié) 莎士比亞在文明戲舞臺上的演出
第二章 莎士比亞與初期話劇(1919~1930):文化模仿
節(jié) 胡適與莎士比亞
第二節(jié) 田漢與莎士比亞
第三節(jié) 上海戲劇協(xié)社與1930年《威尼斯商人》演出
第三章 莎士比亞與戰(zhàn)時話劇(1931~1948):文化武器
節(jié) 1937年上海業(yè)余實驗劇團演出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二節(jié) 余上沅與國立劇校的莎劇演出
第三節(jié) 上海淪陷時期李健吾的莎士比亞戲劇改編
第四節(jié) 黃佐臨與《亂世英雄》演出
第四章 莎士比亞與“十七年”話。1949~1966):文化寫實
節(jié) “十七年”期間的話劇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
第二節(jié) 胡導與莎士比亞演出
第三節(jié) 張奇虹與1961版《羅密歐與朱麗葉》
第五章 莎士比亞與新時期話。1977~1989):文化探索
節(jié) 首屆中國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
第二節(jié) 張奇虹的《威尼斯商人》演出
第三節(jié) 徐曉鐘與1980版《馬克白斯》
第四節(jié) 徐企平與莎士比亞戲劇演出
第六章 莎士比亞與多元化話劇(1990至現今):文化改編
節(jié) 1994年上海國際莎士比亞戲劇節(jié)
第二節(jié) 林兆華與莎士比亞戲劇演出
第三節(jié) 田沁鑫的莎士比亞話劇演出
結語
參考文獻
中國話劇舞臺上的莎士比亞 作者簡介
孫艷娜,鄭州輕工業(yè)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莎士比亞研究分會會員。曾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yè)大學攻讀英國文學文化、美國文學文化、教育學碩士學位,后獲得德累斯頓工業(yè)大學哲學博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學、莎士比亞。發(fā)表的文章中“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接受與流變”被《新華文摘》大篇幅轉載,“論文明戲對莎士比亞的文化轉譯”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全文轉載,“中國文藝學理論轉向下的莎士比亞話劇演出”獲“田漢戲劇獎論文一等獎”;出版英文專著Shakespeare in China,獨著《簡明德語基礎語法》,出版譯著《莎士比亞的中國旅行:從晚清到21世紀》;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莎士比亞在中國話劇舞臺上的接受與流變研究”通過同行專家鑒定,鑒定意見為“良好”。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