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92434
- 條形碼:9787300292434 ; 978-7-300-292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 本書特色
近幾十年來,介紹西方美術通史的書已經很多,但深入、詳細地研究西方某一地區、某一階段的美術史的著作還不多。 馬躪非十幾年來一直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西方美術史,并對17世紀荷蘭及其繪畫有深入的研究。她花了三四年時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為《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一書。
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 內容簡介
17世紀的荷蘭,在八十年戰爭中贏得國家的獨立,一躍成為歐陸強國。與處于上升期的國家一樣,這一時期荷蘭繪畫也達到了靠前的藝術高度,不僅風格獨特、技法創新,而且在題材上也得到進一步拓展。本書聚焦荷蘭黃金時代繪畫題材的衍變,將之置于荷蘭政治、社會、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大背景下,通過對文獻資料與百余幅藝術作品的深入分析,分別考察荷蘭風俗畫、肖像畫、靜物畫及風景畫在題材上的繼承和發展,探究其衍變的深層原因及意義。這些畫作恰恰體現了荷蘭人憑之以從西班牙獨立、崛起于海上貿易的品質,新崛起的市民階層獨特的品位與生活情趣蘊含其間,也是彼時低地國家社會百態的縮影。本書讓我們徜徉于繪畫作品的同時,亦能夠一窺荷蘭黃金時代的風采。
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 目錄
17世紀荷蘭的獨立與繁榮 / 00
黃金時代前夜的尼德蘭繪畫 / 0
17世紀荷蘭的繪畫特點及成就 / 0
第二章中產階級的品位——荷蘭風俗畫的興起 / 0
家庭生活的角色 / 0
飲宴與借貸 / 0
詩琴與蘆笛 / 0
教育與學習 / 0
第三章自我價值的體現——荷蘭肖像畫的寓意 / 0
市民肖像畫的出現 / 0
夫妻肖像畫的意義 / 0
群體肖像畫的價值 / 0
畫家自畫像的用意 /
畫筆與回報:肖像畫與贊助人 /
002003第四章天性與志趣——荷蘭靜物畫的象征 /
餐桌與廚房 /
“虛榮之圖” /
欲望與自省:“五感”靜物畫 /
“郁金香熱”與花卉靜物畫 /
靜物畫中的海外珍品與荷蘭的殖民擴張 /
第五章家鄉與遠方——荷蘭風景畫的意義 /
自由、繁榮:城市風景畫的出現 /
質樸、清新:鄉村風景畫的寓意 /
“大海的贈物”:海景畫題材的興盛 /
地圖及地形風景畫的流行 /
結語 /
注釋 /
圖注 /
參考文獻 /
人名索引 /
后記 /
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 節選
近幾十年來,介紹西方美術通史的書已經很多,但深入、詳細地研究西方某一地區、某一階段的美術史的著作還不多。馬躪非十幾年來一直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西方美術史,并對17世紀荷蘭及其繪畫有深入的研究。她花了三四年時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撰寫為《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一書。稿成之日,我得以先睹為快。通覽全書,我認為有三個鮮明的特點: 一是體系性。全書的整體結構嚴密,分別對17世紀荷蘭繪畫中的風俗、肖像、靜物和風景畫題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考察,以跨學科的交叉視角,從尼德蘭地區的文化歷史淵源和荷蘭當時的政治、信仰、經濟和民族心理等方面闡釋作品圖像的演變和深層意義,使讀者對這時期的荷蘭繪畫有一個多視角、全方位的認識。0000二是兼顧學術專業性和學術傳播。全書既有學術性深度和廣度,又堅持“學以致用”的精神,希望將書齋里的深奧理論變成生動的、鮮活的知識向大眾傳播,因此,在保證學術深度和嚴謹性的基礎上,盡量避免使用晦澀的學術術語、艱深的理論和抽象的論證。三是圖片豐富,作品分析精彩,可讀性強。作者在寫作之前歷時三年收集了國內外大量的文獻資料和圖像,建立了一個完備的圖像數據庫,幾乎囊括了尼德蘭地區所有畫家的藝術作品。全書采用以具體作品分析貫穿藝術史學理研究的方法,選用了百余幅作品,每幅作品圍繞所議問題都有詳細分析,使研究論證不流于表面和空洞。朱子有曰:讀書之法,莫貴于循序而致精。讀馬躪非的這本書,以荷蘭繪畫為“循序”而可以致精,即可更深刻、更精確地了解西方一個時期的繪畫。故為推薦。前言前 言荷蘭建國于17世紀,與其他國家不太相同的是,荷蘭的國家獨立與富國強民是同步完成的。能夠創造出這樣的奇跡,原因很復雜。其中有承自尼德蘭的民族特質,有荷蘭資產階級新思想的影響,這個新國家的社會結構和全新的治國理念也發揮了作用。荷蘭所在的尼德蘭地處低地,惡劣的地理環境造就了荷蘭人勤勞堅韌、理性嚴謹的性格,自古羅馬入侵起直至16世紀,這塊彈丸之地先后被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帝國、神圣羅馬帝國和西班牙王國所統治,長期的壓榨和奴役*終激發出荷蘭人獨立建國的強大意志,于是他們發起了一場獨立戰爭,這場獨立戰爭從1568年到1648年,整整打了八十年,曠日持久,激烈艱苦,但絲毫沒有動搖以荷蘭省為代表的尼德蘭北方七省脫離西班牙統治的堅定決心。因為西班牙是天主教國家,想要擺脫西班牙,在宗教信仰上也要與天主教徹底決裂,因此,荷蘭獨立戰爭又與此時歐洲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運動裹挾在一起。此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年)領導的路德宗在德國、加爾文領導的加爾文教在瑞士日內瓦先后取得了勝利,但路德宗雖為新教,卻始終與天主教、封建貴族勢力割舍不斷,不像加爾文教那樣堅定地站在廣大民眾的一邊。此外,路德宗因為很多觀念上的局限,始終囿于德意志地區,外傳并不順利,而加爾文教從日內瓦,經法國、尼德蘭,直至英格蘭,薪火相傳。荷蘭就在這股宗教改革的浪潮中,高擎加爾文教的旗幟,以“彈丸小國”對抗強大的天主教國家——西班牙。002003獨立后的荷蘭共和國是歐洲**個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主體是資產階級,也就是占大多數的市民階層,他們既不是貴族也不是僧侶,而是公務員、工匠、生意人、軍人、教師等普通人。他們堅守“天職觀”,勞動、工作和任何職業都有尊嚴,每個人都會有“工作成圣”的使命感;荷蘭人更具有“人文主義”精神,重視人的生活,提出“世俗生活圣化”觀點,將大眾的世俗生活從天主教“禁欲”的陰霾下解放出來,健康上進、積極樂觀是人們推崇的生活態度。荷蘭人信守“創造財富,造福社會”的商業倫理觀,再一次將“創造財富”與“成圣”結合在一起,于是,就在荷蘭軍艦與西班牙軍艦激戰的硝煙中,荷蘭海外殖民的商船也已經啟航,荷蘭人從來沒有因為戰爭停止過掙錢的腳步。這些觀念深植于荷蘭人的頭腦中,共同建構了17世紀荷蘭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藝術建設。17世紀的荷蘭,市民階層成為這個新國家真正的主人,這種自我意識和自豪感的產生給予他們表現個人生活風貌的沖動,因此,普通人的音容笑貌、個人生活、市井民情、風物景致等生活百態都淋漓盡致地展示在繪畫作品中,題材如此豐富,可以說前所未有。本書將17世紀荷蘭的宗教畫(Religious Painting)、風俗畫(Genre Painting)、肖像畫(Portrait Painting)、靜物畫(Stilllife Painting)和風景畫(Landscape Painting)置于歐洲繪畫史及荷蘭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背景下,探究其衍變的深層意義
別樣的風物人情——荷蘭黃金時代的繪畫 作者簡介
馬躪非: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西藝術比較、西方美術史。發表論文《古希臘藝術中的美德觀》《美第奇家族藝術贊助的心理動機與15世紀佛羅倫薩藝術》《加爾文教信仰下17世紀荷蘭宗教畫題材的衍變》等。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