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健康產業新展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0999
- 條形碼:9787521730999 ; 978-7-5217-309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健康產業新展望 本書特色
這本書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背景下,從新時期健康產業變革的概念出發,為健康產業監管部門和決策機構,以及廣大從業人員提供了一個基于市場的獨特視角,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讓我們看到了健康產業所蘊含的巨大潛力,也增強了對健康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期待讀者能通過《健康產業新展望》一書觸碰到未來脈搏,探索未來醫療健康產業變革價值,為實現醫療改革,尋找下一個商業“藍!碧峁┧悸。
健康產業新展望 內容簡介
“十四五”時期,中國健康產業面臨哪些新發展機遇?政府與市場在推動健康產業發展方面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健康產業應該如何進行戰略布局?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醫療器械、醫藥生物等健康產業的細分領域如何變革? 針對上述問題,本書主要通過文獻查閱、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統計分析、實地走訪等方式,分析國家政策環境,研究行業發展趨勢,判斷市場競爭態勢,深挖產業變革方向,圍繞“健康產業為什么變革”(重點分析新時期社會的新變化、新矛盾對健康產業的深刻影響),“誰在變革”(重點闡述在政府與市場的雙重作用下產業業態、結構、模式、主體的轉變內容),“哪些重點領域需要變革”(重點剖析醫療服務、健康管理、醫療器械、醫藥生物等領域)這三大議題,對中國健康產業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問題進行了解讀。 本書對于健康產業領域的政策制定者、從業者、投資者,都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價值,對助力和推動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
健康產業新展望 目錄
前言 5
形勢篇 8
一、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9
(一)全球整體經濟處于“扛”,健康產業經濟處于“抗” 9
(二)全球疫情推動健康產業大調整 10
(三)中國“雙循環”格局推動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11
二、科技創新引領新變革 12
(一)5G“天塹變通途”推動健康產業鳳凰涅槃 12
(二)區塊鏈“惟公則生明”賦能數字健康產業發展 14
(三)AI“潤物細無聲”促進健康產業融合是大勢所趨 15
三、產業結構發生新調整 16
(一)一產走向“綠色健康”,推動“藥、食、健”協同發展 16
(二)二產走向“先進制造”,推動“藥、械、信”創新發展 17
(三)三產走向“主導地位”,推動“防、醫、養”蓬勃發展 17
四、社會要素出現新演化 18
(一)“長壽時代”帶動“長壽經濟” 18
(二)“人口紅利”演變“人才紅利” 20
(三)慢病管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21
(四)健康理念促進健康產業消費升級 22
(五)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催生體系變革 23
政策篇 26
一、政府“有形之手”宏觀主導 27
(一)“健康中國”戰略重新定義產業發展方向 27
(二)支持社會辦醫,“公”與“民”平衡發展 29
(三)鼓勵第三方服務,“主”與“輔”協同發展 31
(四)拓展互聯網+,“虛”與“實”有機結合 33
(五)推進審批制度改革,由“仿”帶“創” 34
(六)深化采購制度改革,由“高”到“低” 36
(七)完善養老體系建設,由“點”及“面” 36
(八)推行商業健康保險,“基”與“商”互補 37
(九)實施證券發行注冊制,“寬”與“嚴”并濟 38
二、市場“無形之手”微觀調節 41
(一)細分領域釋放“大海”需求,催生“大魚”企業 41
(二)資源利用激發“再造”功能,催生“全新”業態 42
(三)資本流向產生“虹吸”現象,催生“聚集”效應 44
(四)功能服務促進“要素”聯動,催生“生態”體系 46
三、雙輪驅動推動“四大轉變” 46
(一)業態由“單環節”向“全周期”轉變 46
(二)結構由“橄欖式”向“啞鈴式”轉變 47
(三)路徑由“規模型”向“效益型”轉變 48
(四)主體由“衛生體”向“共同體”轉變 49
醫療篇 51
一、公立強調“公益性質” 52
(一)三級醫院亟待優化服務“可及性” 52
(二)二級醫院重在體現服務“延展力” 53
(三)基層機構需要提高服務“可信度” 54
二、民營突出“差異發展” 55
(一)眼科:“小眼睛”可以看到“大世界” 56
(三)口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8
(四)醫美:“供需兩旺下劣幣與良幣的角逐” 59
(五)體檢:“未進紅海已廝殺” 62
三、第三方重在“區域布局” 63
(一)醫學檢驗中心從“成長”走向“成熟” 63
(二)醫學影像中心從“小試”走向“小成” 65
(三)病理診斷中心從“萌芽”走向“萌動” 66
健康篇 68
一、醫療前需“預防式”健康 69
(一)功能:健康促進 69
(二)協同:商業保險 71
(三)輔助:智能設備 73
(四)價值:健康數據 74
二、醫療后需“康養式”健康 75
(一)體系:9073、9064、9802 77
(二)路徑:醫養結合 80
(三)延伸:康復醫學 82
(四)支撐:輔助器具 83
器械篇 85
一、高值耗材面臨“陣痛” 86
(一)國產替代化正逐步成為發展主流 86
(二)“高值”不再“高價” 89
二、低值耗材走向“普適” 91
(一)“中國制造”行百里者半九十 91
(二)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正在顯現 93
三、醫用設備亟待“迭代” 94
(一)自主研發才是企業發展必由之路 94
(二)人工智能與醫用醫療設備必然“聯姻” 96
四、體外診斷處于“高光” 97
(一)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 97
(二)整體化解決方案和家庭化應用場景未來可期 99
醫藥篇 101
一、仿制藥“修身養性” 102
(一)“躺賺”時代一去不復返 102
(二)當期非利空、長期是利好 106
二、創新藥“如火如荼” 108
(一)服務于臨床是創新藥的價值 108
(二)投資熱情不代表“遍地開花” 109
(三)創新藥、DTP藥房、商業保險“鏘鏘三人行” 111
三、臨床試驗“乘風破浪” 112
(一)“拼智”、“拼心”、“拼力” 112
(二)“賣水的”一定跑贏“淘金的” 113
四、醫藥物流“積極變革” 115
(一)形成“強龍”與地頭蛇”并存格局 115
(二)配送能力重在看“少”看“小” 117
(三)用“倉”水平決定話語權 117
健康產業新展望 作者簡介
王瑞,中國醫藥衛生文化協會大健康產業投資分會會長,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股權投資計劃及保險私募基金評估專家。原第二軍醫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碩士。先后在基層醫療機構、三級甲等醫院、衛生行政部門、保險金融機構工作。曾執行汶川、玉樹抗震救災和西非埃博拉醫學救援任務。參與過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軍隊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有關工作。在統計源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 >
朝聞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