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精)/國家治理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7267
- 條形碼:9787100197267 ; 978-7-100-19726-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精)/國家治理叢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政治學、經濟學教師及學生到目前為止,本書的研究主題在國內外還沒有發現,屬于拓荒性的著作。本書在經濟制度正義完善這一重大現實問題的研究上取得了實質進展,其提供的主要觀點,對我國的經濟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參考價值。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精)/國家治理叢書 內容簡介
本研究以哲學的價值分析為根本視野,以要素分析和系統分析為主要方法,以哲學和經濟學、社會學為思維分析工具,充分借鑒當代制度正義和相關研究領域的文獻成果,系統深入研究了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問題,明確提出和闡明了合乎實現我國人民的共同經濟福祉、合乎我國人民在經濟生活方面實現共同存在和共同發展的正當要求,是判斷我國經濟制度正義的基本標準,有力論證了我國經濟制度的根本價值目的是增進我國人民的共同經濟福祉,直接價值目的是保持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運行發展以及提高民眾物質生活水平,指出了我國經濟制度的根本正義性質和和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特別是從從整體和部分兩個層次上深入分析了我國經濟制度正義完善需要遵循的各種主要原則和需要進行的制度建構,并突出鮮明地探討了當前我國經濟制度的價值系統的正義完善所需堅持的基本理念。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精)/國家治理叢書 目錄
導論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問題和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現實性和理論背景
二、本研究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三、相關研究成就以及有待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四、本研究的立場、思路和內容
五、研究方法
**章 我國經濟制度正義標準的合理建構
一、經濟制度正義與社會整體制度正義
二、經濟制度正義標準的社會歷史性
三、經濟制度正義標準賴以確定的依據
四、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標準
五、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性質和有待完善之處
第二章 我國經濟制度整體的正義完善
一、加強我國經濟制度的根本價值目的的方向引領地位
二、正確安排我國經濟制度的直接價值目的的輔助地位
三、完善我國社會整體經濟福祉與個體經濟福祉共同實現的制度
四、完善經濟生活的手段價值對目的價值的合理從屬關系
五、貫徹經濟權利與經濟義務相互對等的原則
六、完善國家經濟利益、集體經濟利益、個人經濟利益的相互促進格局
第三章 我國所有制及其實現方式的正義完善
一、我國所有制形式的嬗變及其價值底蘊
二、我國所有制及其實現方式所存在的正義不足
三、完善公有制與其他所有制之間的價值關系
四、建立國有資產的所有權、經營權、收益權的合理關系
五、建立累進實現社會所有制目標的過程機制
第四章 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正義完善
一、完善經濟行為主體的正當邊界
二、強化經濟系統與自然環境價值共生的責任主體和管理制度
三、建立市場經濟過程的科學糾偏機制
四、明確國家調控市場經濟的正當原則
第五章 我國分配制度的正義完善
一、我國分配制度正義的歷史、現狀與問題
二、我國分配制度的正義整體重構
三、我國分配制度的正義評價體系的完善
四、我國分配制度關鍵性機制的正義完善
第六章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確價值體系建構
一、我國經濟制度的價值體系建構成就
二、我國經濟制度價值體系的內部關系現狀
三、我國經濟制度價值體系完善所需依據的正確原則
四、我國經濟制度價值體系正義完善的基本完成及其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精)/國家治理叢書 節選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國家治理叢書)》: 經濟制度作為約束經濟活動的行為規則,主要目的是用來維持秩序和減少交易的不確定性,以及建立規范的經濟秩序,從而實現資源的*優配置。在經濟生活中,基本的經濟制度可分為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經濟制度的所有制基礎不同,決定了它們的根本價值目的不同,前者以實現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為根本價值目的,后者以少數社會成員個人的經濟福祉為根本價值目的。 在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下,少數社會成員個人經濟福祉這一根本價值目的,塑造了眾多個人的需求和志愿,決定了他們實現自身需求的技術和方法。個人通過競爭和交換追逐個人私利是經濟生活的主旋律。換言之,在私有制經濟中,個人經濟行為的選擇僅僅是出于實現自身利潤*大化,他不是企圖增進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而是出于自己安全或私利的需求,盡管人們追逐個人經濟福祉的結果,常常會增進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在這一點上,亞當·斯密的觀點既包含了合理的一面,也包含了不合理的一面。在實現機制層次上,個人經濟福祉這一根本價值目的,要求制定符合個人的自由競爭效率要求的原則和規范。 在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制度下,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這一根本價值目的,成為人們進行經濟活動所應遵循的道德原則和正當標準。以這一根本價值目的為引領,強調的是人們經濟生活的一體性、共同性,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塑造的是人們經濟生活的正確合作方式、經濟過程的團結精神,經濟收益的一體共享等。在實現機制層次上,這一根本價值目的,要求制定以實現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為核心、符合人們在經濟上共同發展共同繁榮、人們共同經濟合作要求的原則和規范。 在我國經濟生活中,增進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生活的“根本原則”,既遵循了一般經濟制度正義的有條件性和無條件性要求,也設定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正義的本質。圍繞著增進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我國經濟生活形成了三大目標和四大原則,即權利平等、權責對等、綜合效益合理三大目標和效率原則、公平原則、統一原則、互惠原則四個原則。三大目標和四大原則是實現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的要求和手段;增進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是三大目標和四大原則的歸宿和價值指向,它們是目的─手段(ends-means)的關系。由此,我們也可以將我國經濟制度的價值目的分為根本性的目的和手段性的目的,即,增進社會成員整體的經濟福祉是經濟制度的根本性價值目的,三大目標是經濟制度的手段性目的。 ……
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精)/國家治理叢書 作者簡介
劉敬魯,哲學博士,三亞學院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國家治理、管理哲學、經濟哲學、現代西方哲學。1998年4月至1999年2月由“中國—歐盟高等教育合作項目”資助,赴英國做訪問學者,研究歐盟的決策體制。先后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經濟哲學的一般問題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我國經濟制度的正義完善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管理哲學的主要問題研究”“西方管理哲學思想史”等項目。出版《海德格爾人學思想研究》(修訂版)、《人·社會·文化》、《經濟哲學》、《西方管理哲學》、《現代管理重大問題哲學研究》、《價值視野下的國家治理》等著作,在《新華文摘》《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復旦學報》《社會科學戰線》《學術月刊》《天津社會科學》《河北學刊》《學術研究》《學海》《道德與文明》等刊物上發表論文7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