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3424
- 條形碼:9787515363424 ; 978-7-5153-6342-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本書特色
1. 從幼兒園到高中,孩子的對立反抗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書中列出26個常見場景并給出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把家長從困頓中解救出來。 2. 王意中心理醫生有豐富的校園現場和親子咨詢經驗,為多家兒童教育發展機構提供心理專業服務,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眾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咨詢師。 3. 孩子的對立反抗,其實是多么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后的脆弱。家長如果能更多地共情孩子,那么沖突就會少很多。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內容簡介
曾幾何時,我們和親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下互相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的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書中提供了26個青少年常見對立反抗場景,從預防、擺脫困境、見招拆招到關系修復,給出了詳細的化解步驟,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系。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系的改善。并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期。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簡單的額方式就是: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大人通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要知道在對立反抗的孩子心里,其實是一道一道的傷痕。家長只有放下成見,看到孩子的脆弱,才能讓孩子重新回到家長的身邊。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目錄
目錄
寫在前面: 我為對立反抗寫一本書
**章 超前部署: 對立反抗的預防之道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對立反抗試水溫
孩子容易生氣,怎么辦?──面對生氣的因應之道
"社會性掌控"呼之欲出──如何與聰明的精算師過招
孩子吃定了大人,怎么辦?──”我就是要讓你埋單!
孩子總是對大人予取予求,怎么辦?──孩子想要的,要給得“限時”與”限量”
孩子不在乎行為的后果,怎么辦?──留意處罰造成的"反效果"
第二章 挫敗無力: 擺脫遭遇對立反抗的困頓
孩子出現"選擇性"的配合──柿子挑軟的吃
爸媽想放棄管教,怎么辦?──”無力感”與”挫敗感”,交替循環著
孩子破壞教室秩序,怎么辦?──老師請自我覺察,是否"機車"上身
老師拿學生沒辦法,怎么辦?──別讓班級經營陷入死胡同
老師的傷,誰能懂?──逃離羞愧的惡劣氣氛
對立反抗,是誰有問題?──一堵難以跨越的對話高墻
面對"非自愿"接受輔導的孩子──關于輔導成效的質疑
第三章 迎刃而解: 對立反抗問題的見招拆招
孩子故意惹大人生氣,怎么辦?──"不用懷疑,我就是要激怒你。"
"你那是什么態度!"──是誰先不尊重誰?
孩子容易挑釁大人,怎么辦?──避免隨之起舞
孩子以言語辱罵大人,怎么辦?──他只是個孩子
孩子愛爭辯,怎么辦?──別陷入孩子的詭計中
孩子常將問題歸咎給別人,怎么辦?──"千錯萬錯,都是你的錯。"
第四章 修復傷痕: 對立反抗的關系修復
當關系漸行漸遠──對立反抗的負能量,正在醞釀中
孩子充滿對立的態度,怎么辦?──破壞教室氣氛的殺手
孩子態度惡劣,怎么辦?──雙方的停火和解
孩子與大人總是起沖突,怎么辦?──身教,歷久不衰的真理
孩子總是心存報復,怎么辦?──允許報復有寬容值
孩子總是充滿恨意,怎么辦?──回想親子之間的美好交集
頑固難解的對立反抗──常見的共病與鑒別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節選
**章 孩子不聽話,怎么辦? ──對立反抗試水溫 “你到底在干什么?整個地板全是玩具,現在馬上給我收一收!”媽媽歇斯底里地嘶吼。只見揚揚不為所動地繼續玩著他的遙控車,加速前進,瞬間甩尾,再突然踩煞車。 “我在跟你講話,你到底有沒有聽到?現在馬上給我收干凈。我警告你喔!如果你再不收的話,我馬上拿垃圾袋,把你的玩具一袋一袋清走。你到底有沒有在聽我說話?” 不管媽媽怎么威脅,揚揚依然文風不動。這些話已經聽了太多遍,他就像絕緣體一樣,沒感覺。 “反正等到*后,媽媽受不了,她一定會自己動手整理。”揚揚如此深信著。 果不其然,當他起身離開玩具間后,媽媽一邊氣急敗壞地收著散亂一地的玩具,嘴巴繼續叨念著,“你這孩子竟然玩一玩就把玩具給我丟在一邊,人就離開了,成何體統!現在才幾歲,就這副德性。大人的話,現在就聽都不聽,那你以后怎么辦?” 揚揚除了不收玩具之外,媽媽要求的事情,他幾乎都不當一回事。 “襪子不要亂丟,趕快撿起來。” “我跟你講了多少遍,趕快去洗手。” “你不是*后上廁所的嗎?為什么不把燈關掉?” “我跟你講了多少遍,不要在沙發上跳來跳去。” “為什么自己的書包不整理好?” 不聽話,不聽話,孩子就是不聽話,家長該怎么辦? 對立反抗的輔導與教養祕訣 做該做的事:回避瑣碎的要求與指令 對于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或是他能力范圍內的事情,下達指令是很理所當然的事。但是我們必須留意,自己下達指令是否太過頻繁、太過瑣碎。 與其不斷地對孩子說:“去洗澡!”“把書包整理好!”“把電燈關掉!薄鞍咽窒锤蓛!薄艾F在去睡覺!”……(未完,以下自行補充)我的做法會是: ??“做該做的事,去洗澡! ?? “做該做的事,把書包整理好! ?? “做該做的事,把電燈關掉! ?? “做該做的事,把手洗干凈! ?? “做該做的事,現在去睡覺! 當我下達指令時,常常冠上這一句“做該做的事”,雖然后面會接不同的要求內容,但在這當中,我只和孩子強調一件事:“做該做的事”。目的也在培養孩子清楚知道這個概念:“做該做的事”,而養成自律的習慣。 甚至于這么說了幾次之后,對孩子下達指令時,只要說出“做該做的事”,再看看浴室的方向,孩子就知道自己該去洗澡了。 明知沒用,就不要說:謝絕無效的指令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請特別留意,我們是否總在下達指令要求孩子,而不考慮他當下正在做什么,以及他的想法和感受。 我們是否只是一味地要求,而認為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能,這個不對、那個又錯了。 若孩子總是表現得不配合,那么,我們真的需要自我檢視:我們是否總是直接要求或直接下達指令?比如“要不要?”、“給不給?”、“答應不答應?”……然而,很多事情是要避免陷入絕對二分的。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下達許多無效的指令,那無疑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耗損我們和孩子的關系。因此,當你又要開口下達指令之前,先想想看自己是否有把握孩子會配合。如果沒有把握,這道指令就不要下達。 無效的指令往往在耗損彼此的關系,也將讓孩子重新設定自己與眼前大人的關系,自動提升對立反抗強度。 讓孩子對你“合理說服”,而不是用情緒勒索 讓孩子來說服我們:為什么此時此刻,他不做大人要求他該做的事?他的想法是什么? 或許孩子可以說出一番道理。雖然聽在大人耳里,可能盡是一堆歪理,但還是讓孩子試著以陳述的方式,來說服大人,而不是用哭鬧、發脾氣、激動情緒等來反抗。 “玩”是必勝元素 在與學齡前的孩子互動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玩”的元素,特別是想象游戲,讓孩子比較沒有感受到被要求,而自動提高配合度。 1、沒用的說法 例如,我希望孩子進行分類活動(將玩具紙鈔依幣值進行分類),而選擇以命令的方式,說:“現在把這些玩具紙鈔,按照紙鈔上面的幣值分類,如果你沒做完,你就不能自由活動! 假如我是這么要求,外加一些命令及威脅,孩子會心甘情愿地配合嗎?答案不說,我相信你也猜得到。 我不會這么做,也不需要這么做。 因為這對雙方來說,沒有任何好處,甚至會破壞彼此的關系,更容易誘發孩子出現對立反抗行為。 2、有用的說法 那當下,我常用的做法是說:“哇!你現在是個大老板,你今年做生意賺了好多好多的錢,因為你賺了好多好多的錢,所以你心里好開心、好開心!蔽艺f著,瞬時把桌面上的玩具紙鈔全部打散。 孩子的注意力被我轉移到“他是個大老板,他賺了好多好多的錢,賺得非常開心”的想象模式中,畢竟想象游戲可是孩子的*愛啊。 這時,我繼續玩著。“因為你今年真的賺了好多好多錢,現在呢,我想要幫你把這些錢拿去銀行存起來。如果可以,你現在把你賺的錢,按照上面的幣值分一分。” 由于進入了想象游戲的對話,孩子在感受上,沒有像聽到指令的感受那么強烈而排斥。我話才說完,孩子便開始動手做分類,完成的機率很高。 這時,我的目的達到了,孩子透過他的能力完成了分類,同時,也提升了他玩想象游戲的能力,一舉數得。 當孩子和你的關系好了,也比較容易提升日后他接受你下達指令的配合度。 在玩的時候,偷渡指令 你有沒有發現,當孩子知道你愿意和他一起玩時,無論你下達什么指令,他都可以立即配合。 例如,你現在要和孩子玩踢足球,對孩子說:“現在我們一起先把旁邊的桌椅挪開。”孩子二話不說便馬上開始搬桌椅。 如果你馬上又講:“我們現在需要把場地整理一下,你先把地板稍微清掃干凈!蹦銜l現孩子也是二話不說,馬上就行動了起來。 在邊踢球邊玩的過程中,如果你對孩子說:“這個瓶子擺在那里太危險了,你先把它放到后面去!焙⒆右廊欢挷徽f就把瓶子拿到你指定的地點。 當我們愿意和孩子“一起玩”,你下的指令,孩子大多會二話不說地聽從、配合。 約定前后:傳統市場的議價,便利商店的執行 我經常說,親子之間的約定,做法分為“約定前”和“約定后”。 ??約定前:討價還價 約定之前,就像在傳統市場買菜一樣,可以向老板討價還價!把笫[能不能多一顆?蒜能不能多拿一些?今天不能算便宜一點嗎?”“好啦,你買,我多送你兩顆蔥! 在“傳統市場”期間,是讓孩子練習如何溝通協商、如何去說服別人,同時把自己的想法清楚而全盤說出的好時機。親子間針對所提的內容,完成*后的約定。約定之后,孩子就得徹底執行。 ??約定后:衡量現況 當約定確認之后,就從傳統市場轉入到便利商店,店里架上的東西,定價都非常清楚。無論是餅干、糖果或飲料,一包多少錢,一瓶多少錢,第二件七九折或六六折,都寫得清清楚楚。 到了便利商店,你不會和店員討價還價,你只會“衡量”。進店里買東西前或結帳前,你會先摸摸口袋,或者查一下悠游卡里的金額是否足夠。如果不夠,鼻子摸一摸,少買一點東西,或下次再來。 ??讓孩子了解:他做了承諾,就要徹底執行 但我們*容易看到的場景是── 孩子和你約定好了,上網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時間到了,他一定得離線,關掉計算機。 現實卻是,一個小時到了,孩子沒發現,而是你得主動告訴他,“時間到了,你該離線。” 孩子聽了,嘴巴嚷嚷著,“我游戲還沒打完,現在不能下來,如果現在下來,以后就沒有人想要跟我同一隊,你到底懂不懂?先走開,讓我打完這局再說! 孩子說的似乎挺有道理,玩打怪游戲玩到一半,中途離場,當然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我還是會堅決要孩子離線,因為我在乎的是我倆之間的“信任”。 我并不需要去考慮孩子的后果,這是他得自己去承擔的,因為我們的約定就是一個小時。 倒不是大人不通人情,如果孩子偶爾一次、兩次這樣,或許還可以通融。但是,若孩子是一而再、再而三,到后來不把約定當成一回事,我們就真的得堅定自己的立場。 讓孩子清楚地了解,既然他做了承諾,就請徹底執行,除非他能夠說服對方──但請記得,是“合理地”說服對方,絕對不是用情緒威嚇對方。 第二章 當孩子生氣、易怒,我們大人是否可以軟弱? 對立反抗孩子非常敏感,容易反彈,無論是大人的講話語氣、口吻、字眼、語調或表達方式等,他們就像刺猬般,很容易被激起情緒。這讓大人們覺得動輒得咎,常感到莫名其妙: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事?說錯了什么話? 為何這孩子要發這么大的脾氣? 孩子總是莫名地易怒、煩躁,有時只是輕輕地提醒、叮嚀,孩子就暴怒,大人就像踩在滿是地雷的禁區,一不小心,就會引爆彼此的情緒。不過回過頭來,我們不妨好好想想這件事:孩子生氣、易怒,大人為何如此頭痛?是對于孩子生氣招架不住,不知該如何解決,產生挫折而懊惱?是孩子生氣,踩到了大人的自尊與底線?是大人本身也非常易感,自己的情緒也很容易被點燃?是擔心周遭的他人如何看自己? 在日劇《同期的櫻》里,女主角北野櫻的阿公對她說:“成為成熟的大人,就是承認自己的軟弱。”同樣地,我們也可以來思考這一點:當孩子生氣、易怒,我們大人是否可以軟弱? 難以跨越的高墻 在輔導對立反抗的孩子時,常遇到一種嚴峻的挑戰,就是孩子本身的改變動機相當薄弱。這也是在處理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道難解高墻。 也就因為這個難關的存在,更需要我們逐漸地松動孩子的動機及立場,讓孩子了解我們是互相友善的對待,多少能換來彼此愉悅的心情,并且讓孩子慢慢感受到,換一種方式,對自己也是有利的事。 對立反抗兒童與青少年,大都沒有病識感。孩子總認為:“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我哪有什么錯?我哪是在生氣?我哪是在對立?我是在捍衛權利!碑斎贿有:“我的態度哪里有問題了?” 許多爸媽面對這樣的狀況,其實是非常無力又無奈的,因為長期下來,孩子完全處在一個制高點,爸媽則經常處于挨打的狀態,孩子想干幺就干幺,為所欲為,根本不聽爸媽的要求。 不過,對立反抗的大部分成因,往往來自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與大人的相處,一步一步逐漸演變而成。因此,遇到孩子對立反抗,爸媽在“**時間”的反應和態度是非常重要的。 是誰授權讓大人做決定的? 有時,孩子會質疑: “為什么都是你們大人自作主張在安排?為什么你們都沒有來問過我到底想不想?” “你們認為我應該去做輔導就輔導,我根本沒這個意愿,為什么你們一定要強迫我去?你們大人都說是為我好,但是我根本感受不到,那到底是誰來決定這個好不好?” 我們可以和孩子敞開心來談,“我也在想,為什么我們的關系會演變到今天這種狀態。我也在思考,我們之間的問題到底在哪里! 孩子多半會說:“是你有問題,我可沒問題。”但是,請先別跟孩子辯論起到底是你的問題,還是我的問題?梢源_定的是,你們的關系的確出了問題。請對孩子釋放出你想要修復這份關系的心意,同時雙方一起來思索:為了修復關系,彼此可以做些什么。 讓對立反抗孩子參加輔導會談,是老師的挑戰 “干!有什么好談的?我干幺浪費時間在那種廢人身上,有什么事情就攤開在教室里面,大家說清楚啦!” 關于對立反抗孩子的晤談安排,對于聯系的輔導老師或學務處老師來說,往往是一項挑戰。 一般而言,國小的孩子對于輔導時間的約談安排,比較容易配合,通常時間一到,孩子就自行前往輔導室(只要別挑到他喜歡的課),或許是擺著一張撲克臉,心不甘情不愿,但還是會去。然而,換成青春期的孩子,比 如國中生、高中生,會不會乖乖去晤談,那可就不一定了。 “什么叫廢人?你現在給我說清楚?”聽到這里,身為協調老師的你,情緒可能上來了。但你確定真的要讓孩子“說清楚”嗎?單單“廢人”這個詞,你就很想要糾正他,對他講起道理,“你這么說是非常不尊重老師!”不過老實說,你的“教訓”一啟動,這齣戲就準備謝謝收看,沒戲唱了。更激烈點,一場對立反抗的武戲就此拉開序幕──當然,這絕對不是首演;蛟S,被嗆的老師也可能會認為彼此有什么好談的,“他根本不尊重我,我干幺要花時間在他身上?”一場孽緣,繼續糾纏不清。 善意的陪伴 或許孩子表達出來的是他覺得無所謂,也根本不覺得有必要和爸媽、老師改變關系。不過,我還是會拋出一些想法,試著讓孩子去思考: ??這樣的沖突,真的是他期待的嗎? ??真的會讓他在家里、在學校,感覺到輕松、自在、安心、快樂嗎? ??對他來說,這樣的沖突,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除了挑起老師的情緒,讓自己達到滿足感,想要操控老師的班級經營,獲得成就感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目的? 在與孩子討論的過程中,并非要告訴他,“你做錯了,你不應該有這種行為。”而是聚焦在關系的微調和修正,讓孩子能夠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重新修復彼此的關系。我經常提到,對立反抗孩子并沒有尋求改變的動機,除非在這個當下,他愿意和眼前的大人,例如輔導老師、心理師、導師開口對話。讓孩子了解,在他身旁,其實有另外一個大人,能夠聆聽他的想法,能夠支持他、協助他一起來面對問題,思考其他的問題解決模式。在這互動過程中,讓孩子透過所接觸的大人,去感受大人是用哪種說話方式、說話的語氣來進行溝通,他也多少能微幅修正自己的應對態度。
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 作者簡介
王意中,臺灣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親子天下》嚴選博客作家、《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字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為多家兒童教育發展機構提供心理專業服務,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眾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咨詢師。著有:《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學習力》《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臺灣自閉兒教養書》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煙與鏡
- >
推拿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