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的詞典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164883
- 條形碼:9787500164883 ; 978-7-5001-648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詞典人生 本書特色
★36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對于一個人來講,卻是近半輩子的光陰。36年編一部詞典,這樣的精神、這樣的堅守,怎能不讓我們感動? ——中新網 ★世間大義無窮期。也許車老先生說得對,他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人”,他只是一個有始有終、不忘初心“守諾人”。 ——央視新聞
我的詞典人生 內容簡介
《我的詞典人生》是曾獲“2014中華文化人物”稱號的車洪才的個人自傳,講述了一位“小人物”不平凡的奮斗史。 1959年,23歲的車洪才被外交部從北京外國語大學選派到阿富汗學習普什圖語,歸國后接受了商務印書館編纂《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任務。然而,人生際遇的起起落落,讓這項浩大的編纂工程數次停擺。5.2萬個詞條,大約15萬張卡片,200多萬字,車洪才終于在2012年完成了詞典的初稿。 2012年4月,當76歲的車洪才走進商務印書館交付成果時,已無人記得這項戰略任務。因為這么多年發生了太多人事變遷,這本詞典也漸漸被遺忘,只有車洪才,始終記得這項國家派給他的“任務”,并稱之為“終生之宿愿”。2014年《普什圖語漢語詞典》正式出版,距離車洪才接手這個任務,已經過去了整整了36年。這個匠人匠心的感人故事引起央視等各大媒體熱切關注,這個關于認真與堅守的匠心故事才逐漸浮出水面。
我的詞典人生 目錄
**章 命運,將我帶向普什圖語
第二章 如同熱水瓶的阿富汗人
第三章 外交部分配的**份工作
第四章 編詞典——我肩負的國家任務
第五章 痛心!珍貴卡片遭無妄之災…
第六章 “咱們可別業未競身先亡呀”
第七章 一枚沉甸甸的阿富汗勛章
尾聲
我的詞典人生 節選
《我的詞典人生》: 學校這種做法其實不奇怪,我后來了解到,北京外國語學院以往是按“參干”的做法,由組織“保送”或“推薦”考試入學,從1957年改為提前考試,優先錄取招生。換句話說,我們是**批按新辦法考試進來的。但這種做法并不徹底,從我上的英文系一年級一班人員結構就可以看出來,全班在兩年多時間里有進有出,涉及15個人,其中三位是在哈爾濱俄語學院學了兩年俄語、兩位在北京俄語學院學了一年俄語轉專業過來的,一位是在軍事學院學了一年軍事轉過來代培的,三位是休學復學的,還有兩位是“調干”。真正應屆高中畢業生只有包括我在內的兩男三女五個人都是考進來的。那個時候,學校和專業是從政治角度,按絕密級、機密級、秘密級和普通級來劃分的。北外是絕密級學校,換句話說,北外培養出來的外語人才在政治上要絕對可靠。換了專業,英文系的高年級同學馬上把我接到英文系宿舍。 接待的同學很熱情。他姓吳,已分配工作,單位是新華社,還沒去報到。他對分配很滿意,認為能很好地用上所學的專業知識。那時,大學畢業生沒有自主擇業一說,都是學校按政治表現和學習成績分配工作。在校期間,學校大體上有個培養計劃,基本定向培養,沒有特殊情況的話,都能按計劃分配。這位老同學向我介紹了不少學校的情況。北外和人大等學校,都是從延安的干部學校演化過來的。解放以后,逐漸發展起來。當時,本校英文系教師隊伍實力*強,二級教授有初大告、水天同,三級教授有王佐良、劉世沐、許國璋、周玨良,四級教授有張漢熙等。那時,初大告當圖書館長,王佐良是英語系主任,許國璋是詞匯教研室主任,劉世沐是語法教研室主任,周玨良是翻譯教研室主任。那位吳同學跟我說,“學英語不錯,用處廣,很多單位都需要。北外是外交部直屬院校,畢業生去外交部的多,比法語適應面大。”那時,北外本科是五年制。由于接待安排得好,我到校后,**個印象是學校對學生考慮很周到,適逢中秋節,學校還給新生發了月餅。 開學前,新同學都報了到,英文系分8個班,7班、8班是快班,大部分同學是教會學校畢業或專門學過英語的華僑等,英語基礎雄厚。其中有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兒吳青和在美國高中畢業的程慕勝等,這兩個班好像是考進來的。吳青報到時,冰心親自陪同,很多人圍觀,我遠遠看見,沒有過去湊熱鬧。其他6個班(我當時在1班)是由從各種渠道進來的同學組成。1957年,北外只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武漢幾個大城市招生,生源實力強,加上那年出現俄語人才過剩的兆頭,國家采取措施,讓一批俄語專業學生轉學其他外語,占去很多名額,所以,競爭實際上是很激烈的,我能考取,實在有些僥幸。 剛上大學,英語小班上課不很習慣。教室不大,也就能容二十來個人,坐十幾個人還顯得挺寬敞。 我們班老師是位女老師,叫馬元曦,上海人。她雖然年輕,但教齡不短,教學經驗豐富,又非常和氣、耐心。她教我們發音,一個音素一個音素地教。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面小鏡子,對著鏡子跟著老師模仿48個音素,要記48個音標,一點一點來。在教室,在宿舍,在院子里,到處都有一年級同學練語音,有人把嗓子都喊啞了。大家都很認真,誰也不笑話誰。記得2班有個同學叫杜超文,山西人,在蘇聯留過學。他每天在我們教室窗外的矮樹墻里,長時間不厭其煩地練,但他的山西口音很不幫忙。我學英語也很困難。本來東北口音就硬,音調老模仿不像,而且入學前,英語26個字母,我就是在學數學和物理、化學時認識幾個,發音根本不準。這一下26個字母、48個國際音標一起來,雖然是一個一個學的,學多了還是容易混淆。另外俄語也對我有干擾,學習音標把輔音和元音連接拼寫時,我經常蹦出俄語字母,特別是聽寫時,老出錯,老師常笑著對我說“又出來俄語了”。雙元音我老發不足,隨時都得提醒自己。沒想到學英語這么費勁,學俄語時,我根本就沒下功夫糾正過發音,而且,俄語見字母就能讀音,哪還用注音符號呢,我很苦惱。語音階段用了兩個月。馬元曦老師語音很好,教得也認真,大部分同學都學得很好,多年以后我們班同學屠蓓教授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教英語,語音也是非常過硬的,基礎就是那時打下的。語音不行,對掌握詞匯也有直接影響,盡管我使足勁,一般周末都不回家,到紫竹院公園去念書,可也就是3分水平。到進入精讀和泛讀以后逐步好些,感到英語語法比俄語簡單,容易上手,興趣也在閱讀中產生。 我在大學學習一個多學期之后,北京開始修“十三陵水庫”,各行各業齊上陣,比頤和園昆明湖大20多倍的水庫,要用鍬挖肩挑修出來。全社會都組織人力參加。北京市安排各大學參加義務勞動,開了解放以后大學生參加義務勞動的先河。 ……
我的詞典人生 作者簡介
車洪才,1936年出生在黑龍江,中國傳媒大學退休教授。曾擔任國際廣播電臺翻譯、駐外使館館員以及普什圖語教授,但他重要的身份,是詞典編撰者。200多萬字的《普什圖語漢語詞典》,花費將近36年的時間才完成編撰。后被提名“2014感動中國”,榮獲“2014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及阿富汗國家高級勛章。 1978年,車洪才接受商務印書館委托的詞典編撰工作,經歷過職業生涯的起起落落,也目睹過詞典卡片慘遭損毀,但他從未放棄過這項“國家任務”,憑著一股韌勁堅持著詞典編撰工作,終盼來了2014年《普什圖語漢語詞典》的終出版。 編這本詞典,他沒從國家拿過一分錢,“我心里有底,我編的東西的分量我知道。詞典是后世之師,至少影響兩三代人。現在物質的東西被提得很露骨,干什么都要討價還價,在我看來,能為國家做點事,就算沒白活。”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