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精)/中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433210
- 條形碼:9787507433210 ; 978-7-5074-332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精)/中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系列 本書特色
該套叢書五卷構建了中國工業遺產的系統的邏輯框架,從技術史、信息采集、價值評估、改造和再利用、文化產業等一系列工業遺產的關鍵問題著手進行研究。進行了中國工業近代技術歷史的梳理,建設了基于地理信息定位的工業遺產數字化特征體系和工業遺產空間數據庫;基于對**和**相關法規和研究,編寫完成了《中國工業遺產價值評價導則(試行)》;調查了**工業遺產保護規劃、修復和再利用等現狀,總結了經驗教訓。研究成果反映了跨學科的特點和**視野。 該套叢書“立足中國現實”,忠實地記錄了**中國社會主義體制下工業遺產不同于其他**的現狀和保護機制,針對中國工業遺產的價值、保護和再利用以及文化產業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理論探討。也體現了多學科交叉特色的基礎性研究,為目前工業遺產保護再利用提供珍貴的參考,同時也可以作為政策制定的參考。 本書為**卷。
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精)/中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系列 內容簡介
**卷“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試圖揭示近代中國工業史發展,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歐亞以及亞洲間跨文化交流、 中國近代工業多元性、工業遺產完整性、作為物證的技術史等幾個典型角度闡釋了中國近代工業發展的特征,特別是彌補了工業史在物證研究的不足,將工業史向工業遺產史研究推進,建立歷史和保護的物證橋梁,也為價值評估奠定基礎。 (1)從傳統向近代轉型 以樣式雷設計的天津機器局、廣東機器局為例說明傳統建筑的設計者面臨新的軍事工業需求設計洋務工廠的情況。說明了工業化的需求促進了向近代技術的轉型。詳見第二章。 (2)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亞洲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并建立獨特的近代工業是界定中國近代工業遺產普遍價值的關鍵。我們選取了唐山開灤煤礦、唐胥鐵路等典型案例研究了從西方向東方的技術和空間轉型的過程、技術層面的轉移、晚清近代歐亞工業技術的傳播、通過留日工科學生的近代亞洲間的技術交流問題。 詳見第三章。 (3)近代工業的多元性 工業的多元化發展帶給城市多元化。工業和城市的形成關系密切。在近代往往由于工業的發展帶動了城市的發展。天津是一個典型的多元工業發展的城市,不僅有洋務時期的軍事工業,也有租界的工業,還有商辦工業,這樣的多元特征是中國近代工業的一個縮影。詳見第四章。 (4)工業遺產和城市建設 工業遺產的完整性研究是確認保護對象的基礎。中國解放后工業城市的發展受到蘇聯的影響有計劃地展開工業區規劃。洛陽是古城,具有詮釋古代城市完整性的基礎,解放后蘇聯援建的156項目建設了澗西區工業遺產群,從近代工業角度考察也具有完整性。這里側重考察了洛陽澗西區新型工業區的規劃建設的歷程,追尋工業區原有的完整性。詳見第五章。 (5)作為物證的技術史 中國近代的技術是在傳統的傳承和西方工業革命影響的合力作用下發展起來的。建造技術、設備技術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一方面是對我國傳統的建筑設計和建造技術如何與近代工業設施產生聯系進行研究。另一方面是對來自西方的大跨度建造技術、建造材料、生產線流程進行研究。詳見第六章。
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精)/中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系列 目錄
國際化視野下中國的工業近代化研究(精)/中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系列 作者簡介
主要著作責任者: 徐蘇斌,天津大學工學博士、東京大學工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后。現任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天津大學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其研究方向有中國近代建筑史、中日近代交流史、近代文化遺產保護、工業遺產保護等。著書有《日本對中國城市和建筑的研究》(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9年)、《中國的城市·建筑與日本——主體受容的近代史》(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 2009年)、《近代中國建筑學的誕生》(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作為主編之一主編《中國近代建筑史》(5卷)(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年)等。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曾獲得日本建筑學會獎、建筑史學會獎、日本都市計畫學會獎、中國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等,獲得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稱號。 徐蘇斌任國際現代建筑遺產保護理事會中國委員會(Docomomo China)委員、中國社會科學會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工業遺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城鄉建成遺產學術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工業遺產學部委員、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委員等。 青木信夫(AOKI Nobuo),畢業于東京大學建筑學專業,工學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做訪問學者(1996-1997)、日本慶應大學環境信息學部assistant professor、SFC研究所研究員(1997-2002)、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級研究員(2007-2010)、西南交通大學客座教授(1999-現在)等。2006年受天津大學邀請任天津大學特聘教授,組建天津大學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青木信夫現在還兼任中國社會科學會城市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2008-現在)、香港中文大學兼職教授(2017-現在)。 專業方向為城市及建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長期從事近現代文化遺產、工業遺產的調查與研究,具有豐富堅實的研究基礎與經驗。主要著作有《原典日本美術史年表》、《總覽日本的建筑》、《近代和風建筑》、《傳統工藝再考》等以及一系列相關論文和研究報告等。主持國際合作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另外合作主持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規劃。 王玉茹,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1989年、1997年、2002年赴日本上智大學、一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做訪問學者;2006年、2008年應邀赴英國、美國短期講學。現任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南開大學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國家重點學科——南開大學經濟史學科學術帶頭人。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經濟發展、中外經濟發展比較、企業史、價格史、金融史。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與近代中國產業結構模式研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中國近代企業制度研究”、“中國近代物價、工資和生活水平研究”;承擔國際合作項目“東亞資本主義形成史——子課題:中國資本主義形成史以及與東亞國家的比較研究”、“亞洲歷史統計——子課題:中國近代物價、工資統計研究”、“中日近代股份公司制度變遷比較研究”等。 吳蔥,教授,碩士生導師。天津大學博士,2006年英國赫瑞瓦特大學(Heriot-Watt University)訪問學者。現任天津大學學院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教授、文物建筑測繪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天津大學)主任。 研究領域為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承擔本科生教學——中國古建筑測繪、建筑遺產保護概論,研究生教學——清式營造法、建筑遺產概論、古建筑測繪研究。主要科研方向為中國傳統建筑理論(圖學史、甘青建筑、清式營造)、建筑遺產保護、建筑遺產測繪與記錄研究。主持國際文物局“指南針計劃”課題“中國古代建筑與營造科學價值挖掘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 王琳,研究員,1982年畢業于山西大學歷史系。現任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社會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兼任南開大學濱海研究院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天津市政府咨詢專家庫專家、天津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審專家、天津創意產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未來研究會天津分會常務理事、天津文化產業發展預測研究會(在建,會長)、曾被聘為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華中師范大學農村問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現任中國民盟天津市委會文化術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媽祖文化研究會理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