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綜合削減與區域生態格局優化(精)/高原山地生態與湖泊綜合治理保護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37550
- 條形碼:9787030637550 ; 978-7-03-06375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綜合削減與區域生態格局優化(精)/高原山地生態與湖泊綜合治理保護 內容簡介
本書是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課題組的研究成果——“高原山地生態與湖泊綜合治理保護”叢書之一。本書以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特點和研判分析為基礎,在流域生態系統功能優化的技術上,形成了全流域面源污染負荷削減的系統框架,提出了分圈層、流域、重點環節進行綜合控制的技術路線和分區防控設計,給出了不同區域進行防控實施的支撐技術方案,還從不同產業虛擬水及其環境效應的角度提出了全流域產業優化選擇的思路。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負荷綜合削減與區域生態格局優化(精)/高原山地生態與湖泊綜合治理保護 目錄
目錄
第1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特點 1
1.1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產生輸移定量化評估 1
1.2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來源 2
1.2.1 水土流失嚴重 2
1.2.2 農業生產污染嚴重 2
1.2.3 農村生活污染物缺乏處理 3
1.3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產生和輸移的基本規律 4
1.4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的現存問題 5
第2章 滇池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面源污染控制區劃 7
2.1 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滇池流域生態斑塊分類 7
2.2 滇池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8
2.3 面源污染控制區劃 8
2.3.1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功能圈層的景觀生態結構 8
2.3.2 滇池流域各子流域的景觀生態結構 9
第3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負荷削減的總體設計 11
3.1 指導思想 11
3.2 方案原則 12
3.3 編制依據 12
3.3.1 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和政府文件 12
3.3.2 有關規劃及工程文件 12
3.4 方案設計范圍和時間 13
3.4.1 方案設計范圍 13
3.4.2 方案設計時間 13
3.5 方案目標 13
3.5.1 防控方案總體目標 13
3.5.2 防控方案階段目標 14
3.6 方案設計思路與技術路線 14
3.6.1 總體思路 14
3.6.2 技術路線 15
3.7 方案實施步驟 16
3.7.1 整體推進方案 16
3.7.2 不同階段主要問題及防控的重點任務 17
3.7.3 至2030年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路線圖 18
3.7.4 “十二五”期間的時間節點把控 19
3.8 方案設計 20
3.8.1 功能優化和結構減污 20
3.8.2 空間區劃控制 22
3.8.3 全過程分層次削減 27
3.8.4 方案評析與效果預測 30
3.9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遠期方案 32
3.9.1 遠期方案規劃時間與防控目標 32
3.9.2 遠期方案防控重點 32
3.10 方案可達性和風險性分析 32
3.10.1 方案目標可達性分析 32
3.10.2 方案風險性分析 36
3.11 方案實施的保障措施 37
第4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框架方案 41
4.1 圈層控制 41
4.1.1 水源控制區 41
4.1.2 過渡區 44
4.1.3 湖濱區 50
4.2 小流域單元控制 52
4.2.1 源強控制 52
4.2.2 輸移過程控制 53
4.2.3 入湖前控制 54
4.2.4 小流域控制 54
4.3 重要環節控制 56
4.3.1 村落污水管理、收集和處理 56
4.3.2 村落生活和生產垃圾管理、收集和處理 58
4.3.3 種植業污染管理和處理 59
4.3.4 養殖業的污染管理 60
4.3.5 山地及水土流失產生的面源污染管理與治理 62
4.3.6 富磷區及礦山面源污染管理與治理 64
4.3.7 城市面源污染管理與治理 65
4.3.8 大氣沉降引起的面源污染及其治理 67
4.3.9 地下水面源污染及其治理 69
第5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分區防控與設計 72
5.1 水源地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2
5.1.1 松華壩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2
5.1.2 寶象河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3
5.1.3 柴河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3
5.1.4 大河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4
5.2 過渡區典型設計 75
5.2.1 柴河流域過渡區典型設計 75
5.2.2 寶象河流域過渡區典型設計 76
5.3 湖濱區典型設計 77
第6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方案組織實施的支撐技術 79
6.1 以村莊為單元的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方案設計及示范 79
6.1.1 高效脫氮除磷組合填料模塊化單元的研究 79
6.1.2 不同村落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范 82
6.2 設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設計及示范 85
6.2.1 集成控制的主要技術 85
6.2.2 技術應用與推廣效果 102
6.3 坡臺地傳統種植業面源污染削減技術方案設計及示范 103
6.3.1 坡臺地面源污染產生輸移特征 103
6.3.2 固土控蝕農作技術 105
6.3.3 田間植物籬的構建技術 110
6.3.4 坡耕地匯流區集水截污系統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效果 111
6.4 壩平地傳統種植業面源污染削減技術方案設計及示范 114
6.4.1 壩平地面源污染產生與輸移狀況 114
6.4.2 削減壩平地農田面源污染的玉米/蔬菜間套作技術 118
6.4.3 削減壩平地農田面源污染的綜合種植技術 121
6.5 農村溝渠-水網系統面源污染削減技術方案設計及示范 126
6.5.1 農村溝渠-水網系統面源污染輸移特征 126
6.5.2 溝渠系統生態減污技術 129
6.5.3 農村溝渠系統面源再削減、資源再循環技術 132
6.6 山地富磷區面源污染特征與控制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133
6.6.1 山地富磷區污染生態特征 133
6.6.2 富磷區生態修復植物的篩選技術 135
6.6.3 山地富磷區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制 136
6.6.4 富磷區磷素流失防控的植物群落設計技術 138
6.6.5 山地植物網格化固土控蝕技術 142
6.6.6 富磷區坡面徑流污染仿腎型收集處理技術 143
6.7 山地及農田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綜合應用及工程示范 146
第7章 以匯水區為單元的面源污染防控技術集成方案與工程實踐 149
7.1 以小流域/匯水區為控制單元的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的典型設計 149
7.1.1 滇池流域農村面源污染削減示范區綜合設計 149
7.1.2 技術準備、工藝設備研究與建設準備 150
7.2 示范工程區所在柴河河道水質及污染物輸出變化 153
7.2.1 示范工程區柴河三個斷面降雨地表徑流污染物輸出特征 154
7.2.2 2010年、2011年示范工程區降雨事件中氮、磷、碳負荷分析與效果評價 166
第8章 滇池流域產業優化選擇:以不同產業的水資源環境效應為導向 169
8.1 研究動態與工作思路 169
8.1.1 區域水資源安全評價與承載力的研究 169
8.1.2 水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 171
8.1.3 國內外虛擬水研究 172
8.1.4 研究思路 173
8.2 研究方法 173
8.2.1 產品和服務的虛擬水估算方法 173
8.2.2 流域生活用水 184
8.2.3 產品和服務產值分析 184
8.2.4 產品生產及服務污染影響與環境成本分析 185
8.2.5 流域虛擬水指標評價 188
8.3 結果與分析 189
8.3.1 農產品虛擬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189
8.3.2 畜牧產品虛擬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192
8.3.3 漁業產品虛擬水總量 194
8.3.4 主要工業產品虛擬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194
8.3.5 生活用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200
8.3.6 進出口貿易虛擬水量 201
8.3.7 滇池流域水資源安全評價 204
8.4 討論與結論 204
8.4.1 滇池流域虛擬水分布的特點 204
8.4.2 不同產業間水資源消耗與產值和環境成本的比較 205
8.4.3 虛擬水研究與滇池流域水資源安全性及其對策 206
8.4.4 關于虛擬水研究方法的思考 207
8.4.5 從滇池流域虛擬水的資源環境特征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209
結語:對滇池治理及昆明發展的審視 210
參考文獻 213
第1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特點 1
1.1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產生輸移定量化評估 1
1.2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來源 2
1.2.1 水土流失嚴重 2
1.2.2 農業生產污染嚴重 2
1.2.3 農村生活污染物缺乏處理 3
1.3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產生和輸移的基本規律 4
1.4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的現存問題 5
第2章 滇池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面源污染控制區劃 7
2.1 基于面源污染控制的滇池流域生態斑塊分類 7
2.2 滇池流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8
2.3 面源污染控制區劃 8
2.3.1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功能圈層的景觀生態結構 8
2.3.2 滇池流域各子流域的景觀生態結構 9
第3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負荷削減的總體設計 11
3.1 指導思想 11
3.2 方案原則 12
3.3 編制依據 12
3.3.1 有關法律、法規、條例和政府文件 12
3.3.2 有關規劃及工程文件 12
3.4 方案設計范圍和時間 13
3.4.1 方案設計范圍 13
3.4.2 方案設計時間 13
3.5 方案目標 13
3.5.1 防控方案總體目標 13
3.5.2 防控方案階段目標 14
3.6 方案設計思路與技術路線 14
3.6.1 總體思路 14
3.6.2 技術路線 15
3.7 方案實施步驟 16
3.7.1 整體推進方案 16
3.7.2 不同階段主要問題及防控的重點任務 17
3.7.3 至2030年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路線圖 18
3.7.4 “十二五”期間的時間節點把控 19
3.8 方案設計 20
3.8.1 功能優化和結構減污 20
3.8.2 空間區劃控制 22
3.8.3 全過程分層次削減 27
3.8.4 方案評析與效果預測 30
3.9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遠期方案 32
3.9.1 遠期方案規劃時間與防控目標 32
3.9.2 遠期方案防控重點 32
3.10 方案可達性和風險性分析 32
3.10.1 方案目標可達性分析 32
3.10.2 方案風險性分析 36
3.11 方案實施的保障措施 37
第4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的框架方案 41
4.1 圈層控制 41
4.1.1 水源控制區 41
4.1.2 過渡區 44
4.1.3 湖濱區 50
4.2 小流域單元控制 52
4.2.1 源強控制 52
4.2.2 輸移過程控制 53
4.2.3 入湖前控制 54
4.2.4 小流域控制 54
4.3 重要環節控制 56
4.3.1 村落污水管理、收集和處理 56
4.3.2 村落生活和生產垃圾管理、收集和處理 58
4.3.3 種植業污染管理和處理 59
4.3.4 養殖業的污染管理 60
4.3.5 山地及水土流失產生的面源污染管理與治理 62
4.3.6 富磷區及礦山面源污染管理與治理 64
4.3.7 城市面源污染管理與治理 65
4.3.8 大氣沉降引起的面源污染及其治理 67
4.3.9 地下水面源污染及其治理 69
第5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的分區防控與設計 72
5.1 水源地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2
5.1.1 松華壩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2
5.1.2 寶象河水庫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3
5.1.3 柴河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3
5.1.4 大河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生態保護與治理工程 74
5.2 過渡區典型設計 75
5.2.1 柴河流域過渡區典型設計 75
5.2.2 寶象河流域過渡區典型設計 76
5.3 湖濱區典型設計 77
第6章 滇池流域面源污染防控方案組織實施的支撐技術 79
6.1 以村莊為單元的農村面源污染控制方案設計及示范 79
6.1.1 高效脫氮除磷組合填料模塊化單元的研究 79
6.1.2 不同村落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與工程示范 82
6.2 設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技術設計及示范 85
6.2.1 集成控制的主要技術 85
6.2.2 技術應用與推廣效果 102
6.3 坡臺地傳統種植業面源污染削減技術方案設計及示范 103
6.3.1 坡臺地面源污染產生輸移特征 103
6.3.2 固土控蝕農作技術 105
6.3.3 田間植物籬的構建技術 110
6.3.4 坡耕地匯流區集水截污系統構建與資源化利用技術效果 111
6.4 壩平地傳統種植業面源污染削減技術方案設計及示范 114
6.4.1 壩平地面源污染產生與輸移狀況 114
6.4.2 削減壩平地農田面源污染的玉米/蔬菜間套作技術 118
6.4.3 削減壩平地農田面源污染的綜合種植技術 121
6.5 農村溝渠-水網系統面源污染削減技術方案設計及示范 126
6.5.1 農村溝渠-水網系統面源污染輸移特征 126
6.5.2 溝渠系統生態減污技術 129
6.5.3 農村溝渠系統面源再削減、資源再循環技術 132
6.6 山地富磷區面源污染特征與控制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133
6.6.1 山地富磷區污染生態特征 133
6.6.2 富磷區生態修復植物的篩選技術 135
6.6.3 山地富磷區解磷微生物肥料的研制 136
6.6.4 富磷區磷素流失防控的植物群落設計技術 138
6.6.5 山地植物網格化固土控蝕技術 142
6.6.6 富磷區坡面徑流污染仿腎型收集處理技術 143
6.7 山地及農田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術綜合應用及工程示范 146
第7章 以匯水區為單元的面源污染防控技術集成方案與工程實踐 149
7.1 以小流域/匯水區為控制單元的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的典型設計 149
7.1.1 滇池流域農村面源污染削減示范區綜合設計 149
7.1.2 技術準備、工藝設備研究與建設準備 150
7.2 示范工程區所在柴河河道水質及污染物輸出變化 153
7.2.1 示范工程區柴河三個斷面降雨地表徑流污染物輸出特征 154
7.2.2 2010年、2011年示范工程區降雨事件中氮、磷、碳負荷分析與效果評價 166
第8章 滇池流域產業優化選擇:以不同產業的水資源環境效應為導向 169
8.1 研究動態與工作思路 169
8.1.1 區域水資源安全評價與承載力的研究 169
8.1.2 水資源有效配置的理論 171
8.1.3 國內外虛擬水研究 172
8.1.4 研究思路 173
8.2 研究方法 173
8.2.1 產品和服務的虛擬水估算方法 173
8.2.2 流域生活用水 184
8.2.3 產品和服務產值分析 184
8.2.4 產品生產及服務污染影響與環境成本分析 185
8.2.5 流域虛擬水指標評價 188
8.3 結果與分析 189
8.3.1 農產品虛擬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189
8.3.2 畜牧產品虛擬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192
8.3.3 漁業產品虛擬水總量 194
8.3.4 主要工業產品虛擬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194
8.3.5 生活用水分布及其環境效應 200
8.3.6 進出口貿易虛擬水量 201
8.3.7 滇池流域水資源安全評價 204
8.4 討論與結論 204
8.4.1 滇池流域虛擬水分布的特點 204
8.4.2 不同產業間水資源消耗與產值和環境成本的比較 205
8.4.3 虛擬水研究與滇池流域水資源安全性及其對策 206
8.4.4 關于虛擬水研究方法的思考 207
8.4.5 從滇池流域虛擬水的資源環境特征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 209
結語:對滇池治理及昆明發展的審視 210
參考文獻 21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