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自然災害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919010
- 條形碼:9787515919010 ; 978-7-5159-190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災害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 內容簡介
自然災害中許多前兆出現的時刻與災害突發的時刻非常接近,因此所采集數據的高速傳輸是集中決策的關鍵,會直接影響災害預測預報的成效。衛星星座是實現采集數據高速傳輸的主要手段,可以聯接不具備地面通信條件的或受山脈阻擋的地面監測預測臺站,保證無時間中斷的實時數據傳輸。《航天科技出版基金 自然災害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提出了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包括數據采集終端、衛星及其星座、運載火箭及其上面級、衛星應急相位調控、應急火箭、地面網關站和地面運管與數據處理站——的設計思想、技術路線,以及方案的主要技術指標。 《航天科技出版基金 自然災害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的讀者對象包括從事自然災害監測預警信息化、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自然災害防治技術裝備現代化工作的頂層總體人員,以及微小衛星和衛星應用系統的經營管理者與工程技術人員,亦可供高等院校航天專業、系統工程專業、各災種相關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者研閱。
自然災害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 目錄
第1章 災害與預測
1.1 自然災害
1.2 災害預測
1.3 預測的難度與困難
1.4 群測群防
1.4.1 群測群防的興起與發展
1.4.2 群測群防的歷史貢獻
1.4.3 群測群防的作用與意義
1.4.4 群測群防存在的不足
1.4.5 現代群測群防
1.4.6 群測群防的政策與建議
1.5 預測與預報
1.5.1 不同災害階段對應著不同的預測與預報
1.5.2 臨災預警時間
1.5.3 預測與預報的時間關聯性要求
1.5.4 預測與預報的可靠性要求
1.6 災害關聯性
1.6.1 災害前兆現象間的關聯性
1.6.2 研究災害關聯性的意義
1.7 “從定性到定量的錢學森綜合集成研討廳”的研究方式
1.7.1 “從定性到定量的錢學森綜合集成研討廳
1.7.2 “錢學森綜合集成研討廳”研討命題舉例
1.8 預測預報評定
1.8.1 預測預報評定的必要性
1.8.2 評定與評價方式及準則
1.8.3 地震三要素預測預報的評定與評價方式及準則
第2章 地面監測預測臺站與數據傳輸設計
引言
2.1 災害數據傳輸需求的總體設計思想
2.1.1 各災害地面監測預測臺站的儀表設備性能的內涵
2.1.2 減少數據傳輸終端數量的原則
2.1.3 減少數據傳輸終端數據傳輸量的原則
2.1.4 一次采集的平均發送數據率
2.1.5 數據傳輸終端的品種分檔原則
2.1.6 日數據總量的估算
2.1.7 對于音頻視頻信號的數據傳輸設計
2.1.8 衛星傳輸數據總量計算
2.1.9 數據采集衛星的需求指標設計與管理原則
2.2 災害數據傳輸需求論證與組織
2.2.1 各災種的數據傳輸需求論證大綱
2.2.2 數據傳輸需求初步論證與分析的組織
2.2.3 數據傳輸需求論證的完善與確認
2.3 數據傳輸終端設計
2.3.1 單臺儀表的數據采集量計算
2.3.2 災害關聯性科學研究平臺試驗區數據采集量
2.3.3 森林草原火災監測數據采集量
2.3.4 沙塵暴災害監測數據采集量
……
第3章 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總論
第4章 地面災害監測預測臺站的終端(DCP)
第5章 微納衛星
第6章 運載火箭、上面級、應急火箭
第7章 數據采集網關站和運管與數據處理站
1.1 自然災害
1.2 災害預測
1.3 預測的難度與困難
1.4 群測群防
1.4.1 群測群防的興起與發展
1.4.2 群測群防的歷史貢獻
1.4.3 群測群防的作用與意義
1.4.4 群測群防存在的不足
1.4.5 現代群測群防
1.4.6 群測群防的政策與建議
1.5 預測與預報
1.5.1 不同災害階段對應著不同的預測與預報
1.5.2 臨災預警時間
1.5.3 預測與預報的時間關聯性要求
1.5.4 預測與預報的可靠性要求
1.6 災害關聯性
1.6.1 災害前兆現象間的關聯性
1.6.2 研究災害關聯性的意義
1.7 “從定性到定量的錢學森綜合集成研討廳”的研究方式
1.7.1 “從定性到定量的錢學森綜合集成研討廳
1.7.2 “錢學森綜合集成研討廳”研討命題舉例
1.8 預測預報評定
1.8.1 預測預報評定的必要性
1.8.2 評定與評價方式及準則
1.8.3 地震三要素預測預報的評定與評價方式及準則
第2章 地面監測預測臺站與數據傳輸設計
引言
2.1 災害數據傳輸需求的總體設計思想
2.1.1 各災害地面監測預測臺站的儀表設備性能的內涵
2.1.2 減少數據傳輸終端數量的原則
2.1.3 減少數據傳輸終端數據傳輸量的原則
2.1.4 一次采集的平均發送數據率
2.1.5 數據傳輸終端的品種分檔原則
2.1.6 日數據總量的估算
2.1.7 對于音頻視頻信號的數據傳輸設計
2.1.8 衛星傳輸數據總量計算
2.1.9 數據采集衛星的需求指標設計與管理原則
2.2 災害數據傳輸需求論證與組織
2.2.1 各災種的數據傳輸需求論證大綱
2.2.2 數據傳輸需求初步論證與分析的組織
2.2.3 數據傳輸需求論證的完善與確認
2.3 數據傳輸終端設計
2.3.1 單臺儀表的數據采集量計算
2.3.2 災害關聯性科學研究平臺試驗區數據采集量
2.3.3 森林草原火災監測數據采集量
2.3.4 沙塵暴災害監測數據采集量
……
第3章 數據采集衛星星座與系統總論
第4章 地面災害監測預測臺站的終端(DCP)
第5章 微納衛星
第6章 運載火箭、上面級、應急火箭
第7章 數據采集網關站和運管與數據處理站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