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新書--傳統建筑石灰知識與技術體系:灰作六藝(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98131
- 條形碼:9787560898131 ; 978-7-5608-981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傳統建筑石灰知識與技術體系:灰作六藝(精裝) 內容簡介
本書是《灰作十問》讀者涉及的知識體系的深化與總結。將“石、鍛、解、方、技、固”串聯起來,全面解讀建筑石灰材料來龍去脈及配比工法。本書將系統整理傳統營造的石灰技術體系,利用自主實驗/復配成果解譯傳統灰作的技術機理,成為我國有關灰作的*權威的專著。資料主要源自多年的研究積累,特別是國家重點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地域營造譜系的傳承方式及其在當代風土建筑進化中的再生途徑(項目批準號:51738008)的成果之一。該書作為“灰作十問”的姊妹作是作為從事遺產保護的相關人員的工具書以及建筑學、歷史建筑保護工程、文物保護修復等專業學生的輔助教科書。
新書--傳統建筑石灰知識與技術體系:灰作六藝(精裝) 目錄
代序
前言
第l章 從建筑石灰到“灰作”
1.1 石灰與建筑石灰
1.1.1 建筑石灰
1 1.2 灰作
1.2 《天工開物》與“灰作六藝”
1.2.1 早期文獻中的石灰
1 2.2 《天工開物》
1.2.5 “灰作六藝”
1.2.4 “灰作六藝”與《營造法式》和《營造法原》
1.3 我國現代建筑石灰生產及應用研究概況
1.4 灰作傳承與發展存在的問題
1.4.1 存在的問題
1.4.2 未來方向
1.5 思考題
第2章 “固”與建筑石灰分類
2.1 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石灰固化與耐久性的記述
2.2 基于硬化機理的現代建筑石灰分類
2.2.1 氣硬性的概念
2.2.2 水硬性的概念
2.2.5 現代建筑石灰的分類
2.3 “固”之機械物理指標及其影響因素
2.5.1 凝結時間
2.5.2 強度
2.5.5 氣硬性石灰的機械物理強度及其影響因素
2.5.4 添加火山灰的氣硬性石灰的固化
2.5.5 天然水硬石灰的機械物理強度及其影響因素
2.4 “固”之礦物相——化學指標及其影響因素
2.4.1 礦物相
2.4 . 2水溶鹽
2.5 石灰的自愈功能
2.6 固化弓的石灰失效機理
2.6.1 大氣污染物
2.6.2 凍融與水鹽結晶
2.6 .弓水溶蝕
2.7 誰應該更牢固——犧牲性保護(saclmcial protectiofl)
2.8 思考題
第3章 灰之源——“石”
3.1 我國古代文獻中有關煅石的記述
5.1.1 石灰巖
5.1.2 牡蠣殼
5.1.5 區分與合并
5.1.4 石灰的*初用途
3.2 合適燒制石灰的原材料
5.2.1 “石”之理化指標——化學成分及水泥指數CI
5.2.2 天然石灰石
5.2.5 貝殼
3.3 鈣鎂氣硬石灰及天然水硬石灰原材料
5.弓.1高鈣石灰原材料
5.51 2鎂質石灰原材料
5.5.5 天然水硬石灰原材料
5.5.4 水泥原材料
3.4 石灰石的開采
3.5 思考題
第4章 成灰——“煅”
4.1 我國古代文獻有關“煅”的記述
4.1.1 我國古代文獻中的石灰燒制工藝與燃料
4.1.2 傳統石灰窯
4.1.5 從土窯到現代立窯的演進
4.2 現代石灰窯結構及燃料
412.1 現代石灰窯介紹
412.2 燃料
4-3“煅”之理化指標
4.5.1 不同類型石灰石在煅燒過程的化學、礦物學反應
4.5.2 溫度
4.5.5 煅燒時間
4.5.4 石灰石原料粒徑
4.5.5 窯內氣氛
4.4 煅燒過程的環境問題
4.5 思考題
第5章 由生變熟——“解”
5.1 我國古代文獻中的石灰消解
5.1.1 灰之解
5.1.2 風化消解與風化石灰
5.1.5 “水沃”
5.2 風化——水沃成灰現象與性能驗證
5.2.1 不同消解方式石灰中礦物組分的變化
5.2.2 “風吹成粉”方法消解出的石灰性能
5.3 氣硬性高鈣石灰“解”之理化指標
5.5.1 消解需水量及放熱
5.5.2 安定性
5.5.5 粉磨及細度
5.4 我國建筑用氣硬性石灰消解方式
5.4.1 人工消解
5.4.2 機械消解
5.5 天然水硬石灰的消解
5.6 歐美其他傳統石灰消解方式
5.6.1 堆砂消解法(又稱熱石灰法,flOt fime tedlrI.IqlJe)
5.6.2 研磨
5-6.5 高壓消解鎂質石灰
5.7 思考題
第6章 “方文化遺產保護實用石灰配方
6.l我國古代傳統石灰配方簡介
6.1.1 建筑基礎——灰土
6.1 .2 墓葬工程——灰土
6.1.5 砌筑——灰漿
6.1.4 粉刷
6.1.5 妒鋪裝
6.1.6 防水防滲勾縫——桐油灰漿
6.2 滿足功能的配方設計策略
6.2.1 配方設計原則
6.2.2 石灰類型的選擇
6.2.5 水泥、樹脂等其他膠凝材料
6.2.4 建筑石灰配方中無機添加料的功能
6.2.5 纖維類材料
6.2.6 傳統的天然有機質及其對砂漿性能的影響
6.2.7 現代外加劑及其機理
6.3 配方優化性能指標
6.4 配方優化案例分析l:基于天然水硬石灰的黏合劑配比優化
6.5 配方優化案例分析2:夯土石灰配比優化方法
6.6 傳統及現代灰漿分類與配比
6.7 思考題
第7章 灰作之“工”——質量的保障
7.1 我國古代文獻有關灰之工的記述
7.1.1 灰土/灰漿
7.1.2 抹灰
7.1.5 苫背
7.2 灰漿加工方法
7.2.1 捶灰
7.2.2 麻刀灰加工
7.2 5熱石灰砂漿
7.2.4 現場配制還是采用預制灰漿
7.3 之理化指標
7.3.1 固化過程石灰灰漿施工性能指標
7.3.2 固化后評估灰作工法質量的指標
7.4 灰土夯筑工法的現代解譯及質量控制
7.4.1 石灰改性土的質量參數及流程
7.4.2 施工季節及養護
7.4 .弓灰處理土的工程質量控制
7.5 砌筑、勾縫、抹灰施工注意事項
7.5.1 砌體強度與砂漿的關系
7.51 2如何增加石灰灰漿的黏結力
7.5.5 控制基層吸水
7.5.4 如何處理很濕的基材
7.5.5 表面加工
7.5.6 控制收縮
7.51 7固化養護
7.5.8 溫度的影響
7.6 潮濕氣候環境下的抹灰施工——臺灣的經驗
7.7 歷史抹灰的原位修復——以澳門大炮臺為例
717.1 歷史抹灰的原位加固
717 2澳門大炮臺東立面批蕩修復工法
7.8 石灰的結構灌漿加固工藝
7.8.1 傳統灌漿
7.8.2 采用天然水硬石灰的結構灌漿——以希臘達夫尼拜占庭修道院的主教堂為例
了.9 思考題
第8章 傳統石灰煅燒復配研究
8.1 國內外研究綜述
8.2 實驗窯設計
8.3 實施過程
8.5.1 原材料準備
8.5.2 裝填方式
8.5.5 燒制溫度曲線記錄
8.4 煅燒復制結論
8.5 試驗窯成品石灰的性能初步結果及討論
8.6 批量化實驗
8.7 思考題
附錄A 中外石灰灰漿配方、應用領域建議及評述
A1 中國傳統配方——劉大可
A2 中國傳統配方——《營造法式》
A3 中國傳統配方——《營造法原》
附錄B 同濟大學歷史建筑保護實驗中心研究發現的部分歷史灰漿配方
附錄C 歐鯊傳統配方(源自參考文獻)
附錄D 深火閱讀文獻
附錄E 主要參考文獻
E1 英文/德文
E2 中文
E3 有關石灰分類及檢測方法標準
后記
展開全部
新書--傳統建筑石灰知識與技術體系:灰作六藝(精裝) 作者簡介
戴仕炳,歷史建筑保護工程專業,1999年獲德國自然科學博士學位,2007年聘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研究員,博導, 歷史建筑保護實驗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建筑遺產保護,病害勘察,保護材料等。獨立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