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259084
- 條形碼:9787555259084 ; 978-7-5552-5908-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 本書特色
★季羨林的生活智慧★寫給在人生旅途中尋幽探妙的你★愿萬物可愛,你把生活過成詩★愿大家都能賞四時風景,做自己喜歡的事,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 內容簡介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是“季羨林清歡五卷”之一,精選國學大師季羨林關于詠物抒情的散文50篇。本書寫給在人生旅途中尋幽探妙的你,愿萬物可愛,你把生活過成詩。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 目錄
二月蘭 \ 003
夾竹桃 \ 009
處處花開夾竹桃 \ 013
神奇的絲瓜 \ 016
香 櫞 \ 019
枸杞樹 \ 022
五色梅 \ 027
科納克里的紅豆 \ 029
馬里的芒果城 \ 034
五樣松抒情——《還鄉十記》之一 \ 038
懷念西府海棠 \ 043
清塘荷韻 \ 048
春滿燕園 \ 053
春歸燕園 \ 056
寫作《春歸燕園》的前前后后 \ 059
……
石林頌 \ 201
奇石館 \ 205
鱷魚湖 \ 210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 217
上海菜市場 \ 220
一座精美絕倫的漢白玉雕像
——一個幻影 \ 223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 節選
二月蘭一轉眼,不知怎樣一來,整個燕園竟成了二月蘭的天下。二月蘭是一種常見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間。花形和顏色都沒有什么特異之處。如果只有一兩棵,在百花叢中,絕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們卻以多勝,每到春天,和風一吹拂,便綻開了小花;*初只有一朵,兩朵,幾朵。但是一轉眼,在一夜間,就能變成百朵,千朵,萬朵,大有凌駕百花之上的勢頭了。我在燕園里已經住了四十多年。*初我并沒有特別注意到這種小花。直到前年,也許正是二月蘭開花的大年,我驀地發現,從我住的樓旁小土山開始,走遍了全園,眼光所到之處,無不有二月蘭在。宅旁,籬下,林中,山頭,土坡,湖邊,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團紫氣,間以白霧,小花開得淋漓盡致,氣勢非凡,紫氣直沖云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我在迷離恍惚中,忽然發現二月蘭爬上了樹,有的已經爬上了樹頂,有的正在努力攀登,連喘氣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到。我這一驚可真不小:莫非二月蘭真成了精了嗎?再定睛一看,原來是二月蘭叢中的一些藤蘿,也正在開著花,花的顏色同二月蘭一模一樣,所差的就僅僅只缺少那一團白霧。我實在覺得我這個幻覺非常有趣。帶著清醒的意識,我仔細觀察起來:除了花形之外,顏色真是一般無二。反正我知道了這是兩種植物,心里有了底。然而再一轉眼,我仍然看到二月蘭往枝頭爬。這是真的呢,還是幻覺?——由它們去吧。自從意識到二月蘭的存在以后,一些同二月蘭有聯系的回憶立即涌上心頭。原來很少想到的或根本沒有想到的事情,現在想到了;原來認為十分平常的瑣事,現在顯得十分不平常了。我一下子清晰地意識到,原來這種十分平凡的野花竟在我的生命中占有這樣重要的地位。我自己也有點吃驚了。我回憶的絲縷是從樓旁的小土山開始的。這一座小土山,*初毫無驚人之處,只不過兩三米高,上面長滿了野草。(當年歪風狂吹時,每次“打掃衛生”,全樓住的人都被召喚出來拔草。)我每次都在心中暗恨這小山野草之多。后來不知由于什么原因,把山堆高了一兩米。這樣一來,山就頗有一點山勢了。東頭的蒼松,西頭的翠柏,都仿佛恢復了青春,一年四季,郁郁蔥蔥。中間一棵榆樹,從樹齡來看,只能算是松柏的曾孫,然而也枝干繁茂,高枝直刺入蔚藍的晴空。我不記得從什么時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蘭。這種野花開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別的。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開上那么幾片。遇到大年,則山前山后開成大片,二月蘭仿佛發了狂。我們常講什么什么花“怒放”,這個“怒”字用得真是無比奇妙。二月蘭一“怒”,仿佛從土地深處吸來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開遍大千世界,紫氣直沖云霄,連宇宙都仿佛變成紫色的了。東坡的詞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是花們好像是沒有什么悲歡離合。應該開時,它們就開;該消失時,它們就消失。它們是“縱浪大化中”,一切順其自然,自己無所謂什么悲與喜。我的二月蘭就是這個樣子。然而,人這個萬物之靈卻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歡。這真是多此一舉,然而沒有法子。人自己多情,又把情移到花,“淚眼問花花不語”,花當然“不語”了。如果花真“語”起來,豈不嚇壞了人!這些道理我十分明白。然而我仍然把自己的悲歡掛到了二月蘭上。當年老祖還活著的時候,每到春天二月蘭開花的時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鏟,帶一個黑書包,到成片的二月蘭旁青草叢里去搜挖薺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蘭的紫霧里晃動,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彌漫著薺菜餛飩的清香。當婉如還活著的時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蘭正在開花,她離開時,她總穿過左手是二月蘭的紫霧,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綠煙,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帶到湖對岸的拐彎處。當小保姆楊瑩還在我家時,她也同小山和二月蘭結上了緣。我曾套清詞寫過三句話:“午靜攜侶尋野菜,黃昏抱貓向夕陽,當時只道是尋常。”我的小貓虎子和咪咪還在世的時候,我也往往在二月蘭叢里看到它們: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顯眼。所有這些瑣事都是尋常到不能再尋常了。然而,曾幾何時,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經永遠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小瑩也回了山東老家。至于虎子和咪咪也各自遵循貓的規律,不知鉆到了燕園中哪一個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來。老祖和婉如的走,把我的心都帶走了。虎子和咪咪我也憶念難忘。如今,天地雖寬,陽光雖照樣普照,我卻感到無邊的寂寥與凄涼。回憶這些往事,如云如煙,原來是近在眼前,如今卻如蓬萊靈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人間有味,便是清歡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2009),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字希逋,又字齊奘。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被視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計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