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基因論 學生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9543
- 條形碼:9787301319543 ; 978-7-301-31954-3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因論 學生版 本書特色
科學元典叢書,銷量超過100萬冊! 1. 全新改版,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精選原著精華,增加閱讀指導、擴展閱讀、思考題、閱讀筆記。 2. 贈送數字課程!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專業制作,免費聆聽“科學元典”名家系列講座。 3. 名著名譯,名家導讀:著名遺傳學家盧惠霖教授翻譯, 華中科技大學李思孟教授指導閱讀。 4. 價廉物美,小巧精致:小32開精裝本,便于攜帶;圓脊精裝,版式舒朗,提升閱讀體驗。
基因論 學生版 內容簡介
《基因論》是基因染色體學說的奠基之作,遺傳學經典。以基因為中心展開,確證了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基因)決定的,而基因是穩定和顆粒性的,發現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不同染色體上的基因可自由組合、基因以直線形式排列于染色體上、基因具有多效性、存在多基因遺傳現象、染色體畸變影響遺傳等生命秘密。總結了作者及其團隊以果蠅為主要實驗材料的遺傳研究成果,以及自孟德爾遺傳定律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之后的遺傳學研究成果,全面闡述了染色體遺傳理論,包括遺傳學的基本原理、遺傳的機制、染色體與基因的關系、突變的起源、染色體畸變、基因和染色體在性別決定方面的作用等。本書分為閱讀指導、基因論(節選)、學習資源三篇。有助于讀者理解遺傳學劃時代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基因論 學生版 目錄
弁言 / 1
上篇 閱讀指導摩爾根的青少年時代 / 3
摩爾根的學術貢獻 / 25
《基因論》問世和摩爾根遺傳學派的建立 / 50
從經典遺傳學到分子遺傳學 / 53
對摩爾根遺傳學派的“批判” / 58
中篇 基因論(節選)
遺傳學基本原理 / 65
遺傳粒子理論 / 97
遺傳的機制 / 107
染色體與基因 / 123
突變性狀的起源 / 139
性別與基因 / 159
總 結 / 185
下篇 學習資源
擴展閱讀 / 203
數字課程 / 207
思考題 / 208
閱讀筆記 / 210
基因論 學生版 節選
對摩爾根遺傳學派的“批判” 李思孟 (華中科技大學 教授) 摩爾根及其助手的出色工作,使得遺傳學界多數人接受了基因論,摩爾根學派成為經典遺傳學的主流學派。但是,也有一些人懷疑或不同意基因論,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是當時蘇聯和社會主義國家中的米丘林學派,或稱米丘林李森科學派。 米丘林學派的基本觀點是: 遺傳性是生物與其生存條件的矛盾統一,一方面表現為生物對外界環境條件有一定的要求,滿足它的要求它才能正常地生長發育;另一方面表現為生物對外界環境條件能作出一定的反應,也就是說,如果它所要求的條件不能得到,它會發生相應的反應。各種生物的遺傳性的這兩個方面,都是它在長期的發展歷史中逐漸形成的。這樣認識的遺傳性,是與整個生物體都有關系的,是生物體表現出來的屬性。因此米丘林學派否認生物體內有特殊的、專門決定遺傳的物質存在,即否定基因的存在。 從理論淵源上說,米丘林學派承認拉馬克的后天獲得性遺傳理論,而摩爾根學派從基因論出發,認為只有基因發生了變化才能夠遺傳。米丘林學派還認為,遺傳學的根本任務是為生產實踐服務,當掌握了生物的遺傳特性以后,一方面要盡力滿足它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以提高產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識地改變它的生活條件,定向地改變它的遺傳性,使它產生符合人的要求的新特性和新特征,培育出新的動植物品種。他們反對摩爾根式的研究,認為那樣的研究只是關注生物子代與親代相似與否,關注各種特性在后代中如何分布,卻脫離了生產實踐。米丘林學派在實踐上的主要成就是培育出來一些農作物新品種,在理論上主要是提出了馴化理論、植物階段發育理論等。 學術上有不同觀點是正常現象,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對科學發展是有利的,但是這場爭論卻被政治化了。20世紀30至50年代,以李森科為代表的米丘林學派,把摩爾根學派說成是唯心主義的,理由是基因是假設出來的東西。他們還認為摩爾根學派以果蠅為研究對象,不是結合生產需要進行研究,不是為發展生產服務;不是為勞動人民服務,而是為帝國主義服務;不是無產階級的科學,而是資產階級的科學。李森科依靠斯大林政治上的支持成為學閥學霸,使蘇聯當時的摩爾根學派科學家受到了殘酷的打擊和迫害,甚至被當作犯人關押起來。蘇聯的做法也影響到中國,摩爾根學派在中國也曾受到批判和壓制,所幸的是不像蘇聯打擊迫害得那樣厲害,也比蘇聯糾正得早。 蘇聯領導人這樣做,有其深刻的思想和政治原因。在當時,他們看一切問題,包括科學問題,都是從階級斗爭的觀點出發,從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斗爭出發,從美蘇兩國的斗爭出發。米丘林學派與摩爾根學派之間的爭論,被他們說成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斗爭,是美國科學與蘇聯科學之間的斗爭。他們要用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的、蘇維埃的科學壓倒帝國主義的、資產階級的、美國的科學,以證明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蘇聯當時急于發展農業生產,增強國力,把希望寄托在米丘林學派身上,因為該學派直接致力于培育農作物新品種,而摩爾根學派以果蠅為主要研究材料,與農業似乎關系遙遠。可是,歷史發展卻與他們的愿望相反。 摩爾根學派通過研究果蠅發現了遺傳規律,指導雜交育種取得了重要成果,基礎科學的進步轉化成了巨大的生產力,而被他們寄予很大希望的李森科卻沒有什么建樹,成了學術界恥笑的對象。看起來似乎沒有實際意義的研究在實踐中卻發揮了重要作用,與實際需要似乎關系很直接的研究卻難以有所成就,這樣的教訓是發人深省的。雖然摩爾根學派與米丘林學派的爭論已經成為歷史,以政治干涉學術問題的做法如今已經很少見,但是,對于發生這一事件的深刻原因,還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基因論 學生版 作者簡介
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美國著名胚胎學家、遺傳學家,孟德爾-摩爾根學派的代表人物,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他以果蠅為研究材料,證明了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發現了基因的連鎖和交換等,在遺傳學研究上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曾經有科學家評論摩爾根“是可以與伽利略和牛頓媲美的偉大人物”,他提出的染色體遺傳學說“是想象力大飛躍的表現”,“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大奇跡”。 盧惠霖,著名遺傳學家。
- >
巴金-再思錄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