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 馬思聰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7086
- 條形碼:9787218147086 ; 978-7-218-1470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 馬思聰 本書特色
馬思聰(1912-1987),廣東海豐人。中國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國小提琴音樂的拓荒者、奠基人。曾于1923年和1931年兩度赴法國學習小提琴演奏和作曲,是首位考入巴黎音樂院的亞洲少年他一生的演奏足跡,除西藏外,遍及中國的大小城鎮,有“琴聲傳遍中國的音樂家”之美譽 馬思聰著作等身,尤以小提琴作品著稱。其作品以數量多、質量高、題材體裁多樣、民族風格濃厚、藝術個性鮮明、雅俗共賞等特點而聞名中外,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創下多個一,是國內教育、演奏常選用之曲目,更是后輩學習音樂創作民族化的“活教材”,留給國人美好的記憶,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也享譽國際樂壇。他的創作,還涉獵音樂的各個領域。2007年出版的《馬思聰全集》(共八卷十冊),全面展示了馬思聰音樂創作的杰出成就。 馬思聰也是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先驅者之一,一生歷任多間音樂院校的教授和院長。1949年以后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并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享譽中外的新中國**代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對中國專業教育貢獻巨大。 馬思聰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文聯常委,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亦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位出任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會副主席。他為發展中國音樂事業鞠躬盡瘁,貢獻杰出。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 馬思聰 內容簡介
本書為《當代嶺南文化名家》叢書之一,以介紹有名音樂家馬思聰的生平事跡,從藝經歷和很好作品等為主要內容。全書共分三部分:部分“名家傳略”以傳記形式介紹馬思聰的生平事跡及從藝經歷;第二部分“眾說名家”眾多名人名家對馬思聰的評述、書信、回憶文章等為主要內容;第三部分“名家作品”涵蓋馬思聰各時期的很好作品樂譜、音樂理論文章、個人散文等內容。該書對展現當代嶺南文化名家風采,打造嶺南文化高地具有推動作用。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 馬思聰 目錄
馬思聰的故鄉:海豐縣
良好家風育英才
“音樂神童”是這樣練成的
駕馭“三套馬車”在廣東起跑
抗日救亡在華南、西南大后方
中國小提琴音樂的奠基人
不離教臺和舞臺的馬院長
晚年二十年
在《思鄉曲》的樂聲中永生
后記
第二篇 眾說馬思聰
在北京《馬思聰全集》首發式的書面講話(李嵐清)
德藝雙馨的大音樂家
——97歲喻宜萱教授憶馬思聰(喻宜萱口述,金毓鎮整理)
深入開展馬思聰研究
——紀念馬思聰先生80壽辰(吳祖強)
馬思聰在中國近代新音樂文化發展中的地位(汪毓和)
馬思聰的人格魅力(陳自明)
像馬思聰那樣高舉民族樂派的旗幟(趙宋光)
學習、研究馬思聰的創作經驗(孫慎)
馬思聰的演奏藝術和音樂創作(蘇夏)
馬思聰對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貢獻(湯瓊)
“誠心誠意做一條孺子的好牛”
——馬思聰在寧夏(孫星群)
追憶與馬思聰合作的日子(金帆)
思聰啊,人民不會忘記你
——馬思聰和中央音樂學院(李凌)
賓州費城訪馬思聰(徐遲)
心香一瓣獻吾師(林耀基)
懷念慈父般的恩師
——馬思聰(余富華口述,李冰代筆)
博采眾長的寬廣胸懷(向澤沛)
記馬思聰(馬國亮)
父親的旅美生活(馬瑞雪)
業精于勤
——重溫大師《精益求精》一文的啟迪(馬之庸)
第三篇 馬思聰作品
Ⅰ 音樂創作
Ⅱ 著述
童年追想曲
我怎樣作抗戰歌
創作的經驗
從提琴到作曲
中國新音樂的路向
新音樂的新階段
參加布拉格國際音樂節歸來
《視唱練習》自序
關于傅聰得獎
紀念聶耳、星海
作曲家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的風格
談青年的創作問題
聽蘇聯大鋼琴家李赫特爾的演奏
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
——訪蘇雜記
記柴科夫斯基鋼琴小提琴比賽會
關于創作的訪談錄
十年來的管弦樂曲和管弦樂隊
創造社會主義的民族的新音樂
——馬思聰的發言
精益求精
交響音樂創作的技巧
我和美術
提高獨唱獨奏水平問題的我見
我譜《李白詩六首》
記《龍宮奇緣》
舞劇《晚霞》創作札記
Ⅲ 書信
致蘇聯音樂家地納埃夫斯基書
致夏志清
致金帆
致蘇夏(三封)
致徐遲(二封)
致呂驥、周巍峙等人
致馬之庸
致馬國亮、馬思蓀
致吳祖強
致吳祖強、陳自明
致馬思蓀
Ⅳ 日記
Ⅴ 藝術觀
附錄 馬思聰藝術年表簡編(1912-1987)
當代嶺南文化名家 馬思聰 作者簡介
馬思聰(1912-1987),廣東海豐人。中國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中國小提琴音樂的拓荒者、奠基人。曾于1923年和1931年兩度赴法國學習小提琴演奏和作曲,是首位考入巴黎音樂院的亞洲少年他一生的演奏足跡,除西藏外,遍及中國的大小城鎮,有“琴聲傳遍中國的音樂家”之美譽 馬思聰著作等身,尤以小提琴作品著稱。其作品以數量多、質量高、題材體裁多樣、民族風格濃厚、藝術個性鮮明、雅俗共賞等特點而聞名中外,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創下多個一,是國內教育、演奏常選用之曲目,更是后輩學習音樂創作民族化的“活教材”,留給國人美好的記憶,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也享譽國際樂壇。他的創作,還涉獵音樂的各個領域。2007年出版的《馬思聰全集》(共八卷十冊),全面展示了馬思聰音樂創作的杰出成就。 馬思聰也是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先驅者之一,一生歷任多間音樂院校的教授和院長。1949年以后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并培養了一批德才兼備、享譽中外的新中國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對中國專業教育貢獻巨大。 馬思聰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文聯常委,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等職,亦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位出任國際音樂比賽的評委會副主席。他為發展中國音樂事業鞠躬盡瘁,貢獻杰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