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居里夫人文選(學生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9529
- 條形碼:9787301319529 ; 978-7-301-31952-9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居里夫人文選(學生版) 本書特色
科學元典叢書,銷量超過100萬冊! 1. 全新改版,為中學生量身打造:精選原著精華,增加閱讀指導、擴展閱讀、思考題、閱讀筆記。 2. 贈送數字課程!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專業制作,免費聆聽“科學元典”名家系列講座。 3. 名著名譯,名家導讀: 華南農業大學胡圣榮教授主譯,華中科技大學楊建鄴教授指導閱讀。 4. 價廉物美,小巧精致:小32開精裝本,便于攜帶;圓脊精裝,版式舒朗,提升閱讀體驗。
居里夫人文選(學生版) 內容簡介
作者研究放射性物質的代表性論文、自傳、居里傳、諾貝爾獎獲獎演說的文集,附有諾貝爾獎委員會給作者的頒獎詞、作者生平大事年表及論著目錄和各種獎勵榮譽,以及作者母女兩代人的中國研究生的回憶文章。反映了作者的科研活動、很好成就和人生追求,以及她的很好品質、工作精神和處事態度。生動描述了作者從小對學習的強烈興趣、處處表現出的頑強進取精神,介紹了她只身遠赴異國求學和工作,在極其簡陋和艱苦的條件下制備放射性元素釙和鐳,推動原子核科學發展,先后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過程。既是科學經典,也是青少年勵志讀物。 ——《中國教育報》 本學生版為中學生量身打造,分為上篇、中篇和下篇三部分。上篇為閱讀指導,由有名科普作家、華中科技大學楊建鄴教授撰寫,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居里夫人的生平及其貢獻,并為學生提供切實的閱讀建議。另有美國社會活動家麥隆內夫人撰寫的《偉大的心靈》,講述了居里夫人赴美接受1克鐳的捐贈過程。中篇精選原著的精華,展現了居里夫人的博士論文,她未丈夫皮埃爾·居里撰寫的小傳,以及居里夫人的自傳。中篇由華南農業大學胡圣榮教授主譯。下篇為學習資源,包括擴展閱讀、數字課程、思考題、閱讀筆記。名有名譯,名家導讀,配備優質融媒體學習資源,有助于中學生更好地閱讀經典、理解經典、感受經典魅力。
居里夫人文選(學生版) 目錄
上篇 閱讀指導
居里夫人研究放射性物質的背景/3
偉大的心靈/22
中篇 居里夫人文選(節選)
居里夫人博士論文“引言”/41放射性物質研究簡史/44
從瀝青鈾礦中分離出放射性物質的方法/47
放射性現象的本質和原因/76
夢想成真,發現鐳/82
成名后的煩惱/96
實驗室:神圣之地/111
居里夫人自傳/119
下篇 學習資源
擴展閱讀/203
數字課程/206
思考題/207
閱讀筆記/210
居里夫人文選(學生版) 節選
成名后的煩惱 文/居里夫人 1903年,我們應英國皇家學會的邀請訪問了倫敦,我的丈夫在那里作了關于鐳的演講。在這次訪問中,他受到了*熱情的接待。尤其令他高興的 是,他在倫敦再次見到了開爾文勛爵。開爾文勛 爵非常喜歡他,盡管年事已高,但仍然保持了對科學的旺盛興趣。這位杰出的科學家非常高興地拿出一個小玻璃瓶給我們看,里面裝的是皮埃爾·居里以前送給他的鐳鹽顆粒。我們還會見了其他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如克魯克斯(Crookes)、拉姆塞(Ramsay)、杜瓦(J.Dewar)等。皮埃爾·居里曾與杜瓦合作,發表過《鐳在極低溫度下的放熱》和《鐳鹽中氦氣的形成》兩篇研究論文。 幾個月后,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皮埃爾·居里一枚戴維獎章(Davy Medal)(同時也授予了我一枚)。差不多與此同時,我們與貝克勒爾一起共同獲得190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和我丈夫因身體狀況不佳,未能出席當年12月舉行的頒獎儀式。直到1905年6月,我們才前去斯德哥爾摩,由皮埃爾·居里作了諾貝爾獎演說。我們在斯德哥爾摩受到了熱情接 待,并且有幸觀賞了瑞典旖旎的自然風光。 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對于我們是一件重大的事情, 因為在1901年建立的諾貝爾基金會具有極大的威望。更何況從經濟方面看,即使獎金的一半,也是一筆巨大的款項。這意味著皮埃爾·居里以后可以把他在巴黎理化學校的教學工作移交給朗之萬(P.Langevin)。郎之萬是他以前的學生,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物理學家。而且,皮埃爾·居里還有可能聘請一個助手來幫助他工作。 不過,好事也帶來了許多煩惱。獲得諾貝爾獎使我們成為公眾人物,大量應酬搞得毫無準備也不善于應酬的皮埃爾·居里不勝其煩。來訪的人不斷,天天都收到大量信件,還有許多約稿和演講邀請,所有這些都是既費精力又要占用很多時間的事情。皮埃爾·居里為人寬厚,不愿意拂逆別人的好意和要求。他同時又明白,如果總是這樣盛情難卻,他的身體必然會被拖垮,他的寧靜心境和研究工作也一定會被打亂。在他寫給紀堯姆(C.E.Guillaume)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們請我寫文章和作講演,如此過不了幾年,向我提出這些要求的人就會驚訝地發現我們再沒有干出任何事情。 在這段時間寫給古伊(C.E.Guye)的另一些信中,他表達了自己當時的心情: 如你所知道的,我們現時正在走好運,然而福為禍始,煩惱也接踵而來。我們簡直無片刻安寧。這些日子,我們幾乎連喘氣的工夫都沒有。我們真希望能夠遠離人群,到荒原去過那種與世隔絕的生活。 1902年3月20日請你原諒,早就想給你寫信,但是一直沒有動筆。這是因為我現在正過著一種令人厭煩的生活。正如你所知道的,突然興起的一股對鐳的狂熱把我們變成了公眾名人。我們被來自世界各國的新聞記者和攝影師追逐著,他們甚至將我的女兒和她的保姆之間的談話也報道出去,還對我們家的那只黑白花貓作了詳細描寫。…… 不僅如此,還有不少人向我們提出向他們捐錢的要求。…… 大量請我親筆簽名的人、附庸風雅的人、社會名流,有時甚至還會有科學家,一下子都涌來了,擠滿了我們那個本來十分安詳寧靜的實驗室。每天晚上,我們還不得不寫大量回信。這些事情搞得我暈暈沉沉。如果這些無聊的活動能讓我得到一個教授席位和一個實驗室,那倒也還值得。然而事實是,大概會設立一個教授教席,但不會有一個實驗室,而我*想要的卻是實驗室。李亞德(L.Liard)院長的想法是,趁現在這個機會為學校設立一個早就想設立的新教席。他們想設立的那個教席沒有固定的授課內容,大概就像法蘭西學院開設的一門課程。果真如此的話,那么我每年都要改變我的授課內容,那真是夠煩人的。 1904年1月22日 …… 我不得不放棄瑞典之行。你知道,這是違背我們同瑞典科學院的約定的。事實上, 我現在已經不能再做任何要消耗體力的事情,我妻子的情況也同我一樣。我們已經不指望能夠再過以前那種安心工作的日子了。 至于研究工作,我現在是什么都沒有做。每天備課,指導學生,安裝儀器,沒完沒了地接待為了一點小事來打擾我的人。我就這么虛度光陰,一事無成。 1905年1月31日今年你不能到我們這里來,我們非常遺憾, 我們本來希望能夠在10月份看見你。如果我們不想法抓住各種機會的話,那么我們就會同我們*好的那些彼此投緣的朋友們失去接觸,而只能同那些隨時都可以見到的其他人打交道。 我們近來依然是忙忙碌碌地打發日子,無法做成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已經有一年多沒有進行任何研究了,簡直沒有一點可以自己支配的時間。顯然,我還沒有找到一種防止我們的時間就這樣零敲碎打地被無聊的小事占去的辦法, 而我非得找到這種辦法不可。在理性上,我知道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1905年7月25日明天我將開始正式講課,但是我的實驗條件實在是太差了。講課地點在巴黎大學,而我的實驗室卻在居維葉路。而且,還有其他許多堂課也被安排在這同一間教室,我 只有一個上午能夠在那里備課。 我的身體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壞,不過很容易感到疲勞,簡直沒有多少精力從事研究工作。相反,我的妻子倒是精力旺盛,要照料小孩,要去塞夫勒上課,還要在實驗室做研究。她不浪費哪怕一分鐘,每天 能夠大部分時間都在實驗室里工作,比我強。 1905年11月7日 從總體上說,盡管有來自外界的種種干擾,通過我們的主觀努力,我們仍然保持了簡單的生活,同以前一樣,深居簡出。1904年年末,我們的第二個女兒出世,取名為艾芙·丹尼絲(EveDenise)。她出生在克勒曼大街那所不大的房屋里,那時,皮埃爾的父親居里大夫仍然同我們住在一起。我們只同為數不多的幾位朋友有往來。 大女兒長大稍懂事以后,成了她父親的小伙伴。她父親對她的教育非常用心,喜歡在空閑時帶她出去散步,在他的假期更是這樣。他常常會正兒八經地與伊倫娜進行交談,回答她提出的所有問題,非常高興地發現她智力上的進步。兩個女兒從小就得到皮埃爾·居里的鐘愛,而他也總是耐心地了解孩子的要求,盡*大可能幫助他們成長。皮埃爾·居里在其他國家有很高的聲望,相比之下,他在法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拖到很晚,法國才總算跟了上來。皮埃爾·居里在45歲時已經是法國**流的科學家,然而,作為一名教師,他的地位卻很低。這種反常的情況引起了公眾輿論的不滿。巴黎科學院的院長李亞德借助輿論的影響向議會申請在巴黎大學為皮埃 爾·居 里設立一個新的教授教席,并在1904—1905學年一開始又授予他巴黎科學院名譽教授的頭銜。一年后,皮埃爾·居里正式離開理化學校,由郎之萬接替他在該校的職位。 在巴黎大學設立這個新的教授席位也并非一帆風順。*初的計劃是只設教席而不配置實驗室。皮埃 爾·居里覺得,他如果接受這個職位,不但沒有得到更好的工作條件,反而有可能失去原來還算差強人意的工作條件。他寫信給他的上級,表示他決定仍然擔任在理化學校的教學工作。由于他的堅 持,事情出現了轉機。新教席追加了設置實驗室和聘用必要人員的預算。實驗室人員包括一個實驗室主任、一個助手和一個實驗室工友,并決定由我擔任實驗室主任。對于這樣的安排,我丈夫非常滿意。 在離開理化學校時,我們感到戀戀不舍,我們畢竟在那里愉快地工作了許多日子,盡管工作條件很差。對于我們的棚屋,我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以后幾年我們都會不時地回去看一看,棚屋盡管還在,但破損卻越來越嚴重。后來,理化學校把它拆除,在那里建了新樓。我們保留有那座棚屋的好些照片。在被拆除前 ,前面提到過的那位給過我們很多幫助的忠厚的佩蒂特趕來告訴我。此時我的丈夫已經去世,我獨自一人趕去*后一次朝覲了它。看著就要消失的棚屋,我思緒萬千。黑板上皮埃爾·居里書寫的筆跡還沒有擦去,他一直是這個地方的靈魂。棚屋雖然寒磣,畢竟為他提供了從事研究的地方。目睹這里的一切,勾起了我對他的種種回憶。殘酷的現實猶如噩夢一般,我多么希望能夠在這里看到他高大的身影,聽到他那熟悉的聲音啊! 議會批準設立這個新的教授席位,卻沒有決定立即建造一個實驗室,而發展放射性這門新學科卻不能沒有實驗室。皮埃爾·居里于是保留了他在在理化學校的小工作室,并作為一種臨時解決困難的辦法,占用了當時在理化學校沒有使用的一個大房間。后來又在院子里建造一個有兩個房間的小屋。 這就是國家*后給予皮埃爾· 居里的全部優惠。想到法國的一位一流科學家,盡管早在他20 歲時就已經嶄露了他的天才,可是直到逝世也沒有一個比較好的實驗室供他進行研究工作,心中不免感到一陣悲哀。當然,他如果能夠活得長些,也許會得到比較滿意的工作條件,但是隨著他在48 歲時英年早逝,這都成了空話。我們可以想象,一位熱忱無私的學者,全部身心埋頭于一項偉大的研究,可是一生都受到物質條件的掣肘,*終也未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他該會留下多么大的遺恨啊! 這個國家有她*優秀的兒女,是她*大的一筆財富,然而他們的天賦、才能和勇氣竟然遭到荒廢,這不能不讓我們感到深深的痛惜。 皮埃爾· 居里一直渴望擁有一個好的實驗室。由于他已經是社會名人,在 1903 年,他的上級感到了壓力,勸他接受政府授予的榮譽軍團勛章。 他堅持在上一章中提到過的他對這一類事情的看法,堅決拒絕了。 同前面提到他寫信給理化學校的校長拒絕法國教育部騎士勛章一樣,這次他也寫信給校長,信中明確說明了他需要的是什么: 我請你代我感謝部長,并請告訴他,我根本不需要勛章,我*需要的是一個完善的實驗室。 在被任命為巴黎大學的教授以后,皮埃爾·居里被要求開設一門新的課程。在這個新的教授位置上,他可以自定課程內容,有很大的選擇余地,享有充分的自由。利用這種有利條件,他得以重新撿起他所喜愛的學科,向學生講解對稱定律、矢量場和張量場,以及這些概念在晶體物理學中的應用。他還打算擴充這一部分講課的內容 ,使之把整個晶體物理學都涵蓋進來。這部分內容用處很大,而在法國懂的人卻非常少。他講課 的另一部分內容是放射性,向學生介紹這個新領 域的一系列發現,以及這些發現在科學上所引發的革命。 皮埃爾·居里要花很多時間備課,還經常生病, 但他始終沒有停止過他的實驗室工作。這時,實驗室的條件已有很大改善,而且管理得也比較好。實驗室的面積擴大了一些,已經可以容納幾個學生在里面工作。他在這里與拉伯德(A.Rabold)合作研究礦泉水和礦泉所釋放的氣體。這是他發表的*后研究工作的成果。 這時,他正處于智力的頂峰。人們不得不佩服他在闡述物理理論時所進行的那種說服力非常強的嚴密推理、對基本定律的那種透徹理解,以及發現深藏在現象背后的意義的那種直覺能力。他的這種思維能力是他一生都在進行研究和思考而得以完善的。他的實驗技巧一開始就十分突出,通過不斷實踐,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當他安裝成一套精巧的實驗裝置時,他會像完成一件藝術品一樣感到快樂。他還喜歡設計和制造新的儀器設備。我曾對他開玩笑說,他要是不能每半年搞出個新玩意,就會悶悶不樂。天生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使他興趣廣泛,會關注到許多非常不同的研究方向,有時會令人吃驚地突然改變研究對象。 他對于自己要發表的研究結果,在科學內容上十分謹慎,務必真實和準確。他的論文,科學內容表述清晰,而且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十分注意用詞準確,絕不對沒有完全清楚的事物下斷言。關 于這個問題,他的看法如下: 在研究未知現象時,我們可以先做出一個很普遍的假說,然后借助經驗事實一步步地向前推進。 這種方法比較可靠,但進展必然緩慢。反之,我們也可以大膽提出一個用來說明某種現象出現機制的精確假說。這種研究方法的優點在于能夠啟發我們可以用怎樣的實驗來證明所提出的具體假說,更重要的是,這種比較具體的精確假說還能夠在我們進行推理時心中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圖像,不至于過分抽象。不過,我們也不能指望憑借實驗結果就能構想出一個復雜的理論。具體的精確假說差不多總是在包含有一部分真理的同時也必然包含有一部分錯誤。精確的假說縱然包含有一部分真理,它也只構成了某個更普遍的命題的一部分,*終還是要回到這個一般性的命題。 *重要的是,皮埃爾·居里可以很快就想出一種假說,但是他絕不會發表自己的尚不成熟的看法。他進行研究不是為了趕時髦急于發表什么,而更喜歡選擇只有少數研究者在進行研究的某個冷門。當放射性研究變得十分熱火時,他甚至一度想要放棄這個領域的研究,重新撿起他中斷了的晶體物理學研究。他還想要對不同領域的各種理論問題做一番全面考察。 皮埃爾·居里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非常用心,想方設法加以改進。他通過教學實踐有了自己關于教育方針和教學方法的看法。他認為,教學應該聯系實際 ,同大自然保持接觸。科學院教授協會剛一成立,他就說出了他的觀點,希望能夠被采納。他說:“無論在男子中學還是女子中學,都必須把科學教育當成主要教學內容。” “不過,”他又說,“這 樣一種觀點大概很難得到支持。” 在他生命*后的那些日子,他的創造力得到了施展,只可惜時間太短。他剛剛看到以后的研究工作大概不會像以前那樣艱難,他那輝煌的科學生涯便就隨著他的突然不幸去世而猝然結束,真叫人痛心。 1906年,皮埃爾·居里的老病加重和過度疲勞,他和我及孩子們到切弗羅斯峽谷(ChevreuseValley)去過復活節。那兩天陽光明媚,一家人過得十分愜意。皮埃爾·居里和至愛親人在一起,身心完全放松,他覺得疲勞感一下子減輕了許多。他和兩個女兒在草地上嬉戲, 接著又和我談起她們的現在和未來。 回到巴黎,他參加了物理學會的一個聚餐會。他坐在彭加勒的旁邊,同后者就教學方法問題進行了長時間的交談。會后,我們兩人步行回家,他仍然興奮地向我繼續談他理想中的如何培養人才的想法,對于我贊同他的意見非常高興。 第二天,1906年4月19日,他出席科學院教授協會的一個會議。在會上,他與其他教授討論了該協會的宗旨。會后,他 離開開會地點,在 他橫穿多非納路 (rue Dauphine)時,從龐紐夫(PontNeuf)駛來的一輛載貨馬車將他撞倒,車輪從他身上碾過。他受到嚴重的腦震蕩,當即死去。 一場車禍就這樣殘酷地摧毀了一位奇才,摧毀了他的生命,同時也摧毀了他剛看到的那種希望。他永遠也不能再回到他的研究室了,而研究室里,他從鄉下采來的金鳳花依然色彩鮮艷。
居里夫人文選(學生版) 作者簡介
瑪麗·居里(1867—1934),著名物理學學家、化學家,190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胡圣榮,華南農業大學教授。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