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guān)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shù)8000年
述書賦 東觀余論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0633865
- 條形碼:9787550633865 ; 978-7-5506-3386-5
- 裝幀:一般純質(zhì)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述書賦 東觀余論 內(nèi)容簡介
《述書賦》是唐代的一篇長賦,也是歷代僅存的有關(guān)書法的長賦,具有特別的史料價值。很早被收入唐張彥遠的《法書要錄》,后又被收入宋朱長文的《墨池編》和陳思的《書苑菁華》。清代編《全唐文》《佩文齋書畫譜》《四庫全書》,也都收錄此賦。《東觀余論》,二卷,北宋黃伯思撰。黃伯思(1079-1118),字長睿,別字霄賓、長孺,自號云 林子,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本書對歷代法帖、古器物及詩文圖畫或考辨真?zhèn)危蛏暾f議論,或賞鑒評價,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有理有據(jù),獨到精審。具有很高學術(shù)價值。
述書賦 東觀余論 節(jié)選
《述書賦》兩卷,唐竇撰,竇蒙注定。竇,字靈長。竇蒙,字子全。竇爲竇蒙四弟。二人生卒年不詳,大致生活在唐玄宗天寶至唐代宗大曆年間。竇蒙注《述書賦》在竇死後。竇蒙自記云:“大曆四年七月,點發(fā)行朱,尋繹精嚴,痛摧心骨。其人已往,其跡今存。追想容輝,涕淚嗚咽。”然則竇的卒年絶對不晚於唐代宗大曆四年(770)七月。又《述書賦》後有“大曆十年龍集乙卯二月乙丑陜州大都督府夏縣尉竇士初校。檢校國子司業(yè)太原縣令竇蒙再校”,則竇蒙的卒年,應(yīng)不早于唐代宗大曆十年(776)二月。據(jù)尹冬民《述書賦箋證》所考,竇蒙歷職試國子司業(yè)、檢校國子司業(yè)、司議郎、安南都護、太原令等職,竇歷任尚輦大夫、檢校戶部員外郎、宋汴節(jié)度參謀、范陽功曹、朝議大夫、檢校尚書兵部郎中兼侍御史、浙江東西節(jié)度支度判官、都官郎中等職。 參見尹冬民《述書賦箋證》,上海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第9頁。 竇、竇蒙兄弟二人的生平事跡多不可考,二人一生沒有做過很高的官職,沒有立下大的功業(yè);然而他們出身名門,受到家族文化傳統(tǒng)的熏陶,從而在書法藝術(shù)方面有很高的修養(yǎng)。竇、竇蒙的高祖父竇抗,唐初時位至宰相,抗從妹即唐太宗生母、唐高祖太穆皇后竇氏。曾祖竇師綸,官太府少卿,堂伯父竇瓚,官道州刺史,父竇進,官右庶子。太穆皇后竇氏本人即善書,據(jù)説“學類高祖之書,人不能辨” 《舊唐書》卷五十一下,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458頁。 。唐高祖的書法自成一格,被《述書賦》列入自周至唐的二百七十位書法家行列。《述書賦》稱“高祖運龍爪,陳睿謀。自我神其體貌,冠梁代之徽猷”,注云:“王右軍書柱作爪形,時觀者號爲龍爪書。高祖師王褒,得其妙,故有梁朝風格焉。”不知竇氏所學,是否是高祖的龍爪書,但其能學得惟妙惟肖,可知其書藝高超。曾祖竇師綸善畫,被《歷代名畫記》稱許。《述書賦》還將竇、竇蒙的外高祖劉珉、外曾祖劉玄平、母舅劉繪的書法列入品評,可知與竇氏聯(lián)姻的劉氏也是一個有書法傳統(tǒng)的家族。在這樣的情況下,竇、竇蒙能夠具有較高的書法水平,并能創(chuàng)作出《述書賦》就是一件不難理解的事了。 竇蒙的書藝頗高。《述書賦》稱:“吾兄則書包雜體,首冠衆(zhòng)賢。手關(guān)目瞥,瞬息彌年。比夫得道要之深旨,習閬風而欲仙。”而竇的書藝,竇蒙稱之爲“翰墨師張、王”“草、隸精深”。另外,他又稱竇具有很高的文學才能,説其“文章凌班、馬。詞藻雄贍”,“平生著碑志、詩篇、賦頌、章表凡十餘萬言。較其巨麗者,有天寶中所獻《大同賦》《三殿蹴踘賦》,以諷興諫諍爲宗,致君救時爲本。帝乃咨爾,可編策書。中使王人,榮曜戚里。龍章鳳篆,寵錫儒門”。以賦的形式品評歷代書家,作者必須具備高超的文學才能和書法鑒賞水平,二者缺一不可,而竇正是這兩方面的佼佼者,這就保證了他寫出的《述書賦》的高水平。 歷代著録《述書賦》的作者爲竇,注定者爲竇蒙,而據(jù)今人考證,《述書賦》注,很大一部分也是出自竇。《述書賦》正文及注大致在唐肅宗至德年間即寫成,後又屢經(jīng)增補校定,終稿成于唐德宗貞元初年。 參見尹冬民《述書賦箋證》,上海大學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第20頁。 《述書賦》是歷代僅存的一篇長篇書賦,十分獨特,在文學和書法學方面都有不容忽視的價值。其“論周至唐一十三代,工書史籀等二百七十人,署證徐僧權(quán)等八人,印記太平公主等十一家,述作梁武帝等十一家,徵求寶玩韋述等二十六人,利通貨易穆聿等八人”,對唐肅宗乾元年間之前的書法史進行了梳理,保存了很多書法家的生平資料,并對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書藝進行了簡要點評,是一篇重要的書論,與孫過庭《書譜》、張懷瓘《書斷》并稱唐代三大書論。在文學成就方面,雖然有學者指出賦中的某些句子在對仗方面不太工整,但是此賦作爲唯一的一篇長篇書賦,其藝術(shù)成就還是不能小看的。竇特別擅長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書家作品*突出的特點描述出來,十分形象。比如,他描述郗愔的書法,用“若冰釋泉湧,雲(yún)奔龍騰”,描述郗曇的書法,用“若投石拔距,怒目揚眉”,設(shè)喻十分形象奇特。 《述書賦》*早被收入唐張彥遠的《法書要録》,後又被收入宋朱長文的《墨池編》和陳思的《書苑菁華》。清代編《全唐文》《佩文齋書畫譜》《四庫全書》,也都收録此賦。據(jù)趙華偉考訂,《佩文齋書畫譜》本《述書賦》出自《書苑菁華》,而《四庫全書》本《述書賦》出自《法書要録》,《全唐文》本《述書賦》是以《書苑菁華》本爲底本的校本。 參見趙華偉《述書賦校補》,吉林大學2004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2頁。 因此,《法書要録》《墨池編》《書苑菁華》是《述書賦》*重要的三個版本源頭。《法書要録》的重要版本,有明王世貞《王氏書苑》本和毛晉《津逮秘書》本;《墨池編》的重要版本,有明薛晨校注本、清雍正年間朱氏就閒堂刊本、《佩文齋書畫譜》本等;《書苑菁華》的重要版本,有宋刻本、汪氏振綺堂本、《四庫全書》本等。此次整理,以朱氏就閒堂刊本《墨池編》本爲底本,用《津逮秘書》本(民國十一年上海博古齋影毛氏汲古閣原刊本)《法書要録》和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wù)印書館影印本)本《書苑菁華》參校。
述書賦 東觀余論 作者簡介
竇臮,字靈長,扶風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活動在唐代天寶年間(742-755)。歷官范陽功曹、檢校戶部員外郎、宋汴節(jié)度參謀。工書。黃伯思(1079-1118),字長睿,別字霄賓、長孺,自號云林子,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字學家、書法家、書學理論家。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二體千字文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