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29892
- 條形碼:9787030229892 ; 978-7-03-02298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 內容簡介
黃河文明是輝煌綿遠的中華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研究黃河文明對闡述中華文明很好傳統有著重大意義。“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叢書”搶先發售全面研究了黃河文明產生、發展、鼎盛等各個歷史階段的內涵和發展演變的規律,圍繞黃河文明形成的三大標志——青銅、文字、城邑,伴隨黃河文明形成、發展的農耕文明,黃河流域古史傳說中的英雄時代,對黃河文明有重大影響的思想意識及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等主題進行了論述,對黃河文明的歷史地位與影響做出了科學的、定性的評價。黃河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農耕文明,研究黃河農耕文明的形成、特征以及變遷發展歷史,能夠深入了解環境變遷與歷史發展、文明進程、文化興衰的關系,了解農耕文明系統中農民的精神世界等。《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從文化發展的角度論述了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產生、農業工具的出現和發展、農田水利的開發利用、農業技術的應用推廣、救災政策和思想、農業產量的增長、農書的出現、農神的崇拜和祭祀、農商關系和思想及其對封建社會的作用等,觀點新穎,系統性強,具有豐富的研究價值和重要的學術意義。《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適合歷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科研工作者和業余愛好者閱讀。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 目錄
總序二 黃河文明的歷史地位(李玉潔)
緒論
一、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起源
二、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輝煌
三、黃河流域的農書與農業技術理論
四、黃河流域的農業管理與賦稅政策
五、黃河流域的農神崇拜
六、農商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
**章 黃河流域早期的農業
**節 黃河流域農耕文明的起源
一、黃河流域的地理地貌和氣候
二、黃河流域農業的起源
三、舊石器時期的生產工具
四、農業與漁獵經濟的相互作用
第二節 新石器時期的農業
一、磁山、裴李崗文化的農業
二、仰韶文化的農業
三、大汶口、龍山文化的農業
四、陶寺遺址的農業
五、馬家窯、齊家文化的農業
第三節 中國早期歷法的出現
第二章 夏商時期的農業
**節 夏商時期的農作物
一、夏代的農作物
二、商代的農作物
三、商代的絲織業和麻織業
第二節 夏商時期的農具
一、夏代的農具
二、商代的農具
第三節 夏商時期的天文歷法
一、夏代歷法與《夏小正》
二、商代的歷法
第四節 夏商時期的貢賦
一、夏商王朝對農業的重視
二、夏商時期的農業貢賦
第三章 西周時期的農業
**節 西周時期的農業概述
一、西周王朝對農業的重視
二、西周的農作物和蠶桑生產
三、西周農田的技術管理
第二節 西周時期的農具
第三節 西周時期的天文歷法
第四節 西周時期的鄉村行政制度
一、周代鄉村邑落與地方行政機構的形成
二、鄉村行政管理機構
三、西周時期的農官
四、周代采邑的分封
第五節 西周的田制與貢賦制度
一、西周王室對土地和山林川澤的控制
二、西周王朝的田制
三、西周王朝的貢賦制度
四、西周土地的轉讓和交換
……
第四章 春秋時期的農業
第五章 戰國時期黃河流域農業的迅速發展
第六章 古代農業的救災政策和思想
第七章 古代的農神
第八章 中國早期的農書
第九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農商思想
參考文獻
后記
黃河流域的農耕文明 作者簡介
李玉潔,女,1948年生,河南省開封人。1988年畢業于四川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現為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中國古代史的學科帶頭人,河南省優秀專家。先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王權與專制主義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出版學術專著《先秦喪葬制度研究》、《先秦諸子思想研究》、《先秦史稿》、《楚國史》、《齊國史》,《中國早期國家性質》、《恥》、《中國十六皇后傳》等,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