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機械制圖(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79126
- 條形碼:9787030579126 ; 978-7-03-05791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機械制圖(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機械類和非機械類專業的機械制圖教學的基本要求,并結合編者教學實踐編寫而成。全書共10章,內容包括:緒論,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幾何元素的投影,立體及其交線的投影,組合體,軸測圖,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零件圖,標準件和常用件,裝配圖和焊接圖。本書通過二維碼技術,將各章節重點和難點的講解視頻嵌入書中,供讀者參考。
本書同時配套出版了《機械制圖習題集》(劉榮珍,李艷敏主編,科學出版社),并通過二維碼技術將各章節的難題講解視頻及標準答案嵌入其中,可供讀者選用。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學校近機械類和非機類專業48-80學時的教材,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自學的參考書。
機械制圖(第3版) 目錄
目錄
緒論 1
第1章 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 5
1.1 國標的基本規定 5
1.1.1 圖紙幅面(GB/T 14689—2008)和標題欄(GB/T 10609.1—2008) 5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7
1.1.3 字體(GB/T 14691—1993) 7
1.1.4 圖線(GB/T 4457.4—2002、GB/T 17450—1998) 9
1.1.5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和GB/T 16675.2—2012) 10
1.2 繪圖方法 14
1.2.1 尺規繪圖 14
1.2.2 徒手繪圖 18
1.2.3 計算機繪圖 19
1.3 幾何作圖 20
1.3.1 等分已知直線段 20
1.3.2 等分圓周與正多邊形畫法 20
1.3.3 斜度和錐度 22
1.3.4 圓弧連接 23
1.3.5 常見的平面曲線 24
1.4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及畫圖步驟 25
1.4.1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和線段分析 25
1.4.2 平面圖形的畫圖步驟 26
1.4.3 平面圖形的尺寸標注 27
第2章 幾何元素的投影 29
2.1 點的投影 29
2.1.1 點的兩面投影 29
2.1.2 點的三面投影 30
2.1.3 兩點相對位置的確定 33
2.1.4 重影點 34
2.2 直線的投影 34
2.2.1 直線的投影特性 34
2.2.2 直線與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36
2.2.3 直線上的點 37
2.2.4 兩直線的相對位置 39
2.3 平面的投影 42
2.3.1 平面的表示法 42
2.3.2 平面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43
2.3.3 平面上的點和直線 45
*2.4 換面法 48
2.4.1 點的換面 48
2.4.2 直線的換面 51
2.4.3 平面的換面 52
*2.5 直線與平面以及兩平面的相對位置 54
2.5.1 平行 54
2.5.2 相交 57
第3章 立體及其交線的投影 62
3.1 平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62
3.1.1 棱柱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62
3.1.2 棱錐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64
3.2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66
3.2.1 平面立體截交線的性質 66
3.2.2 求平面立體截交線的方法和步驟 66
3.3 曲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71
3.3.1 圓柱 71
3.3.2 圓錐 73
3.3.3 球 75
3.3.4 圓環 77
3.3.5 復合回轉體 78
3.4 平面與曲面立體相交 78
3.4.1 曲面立體截交線的性質 79
3.4.2 求曲面立體截交線的方法與步驟 79
3.5 兩曲面立體相貫 88
3.5.1 兩曲面立體表面交線的性質 88
3.5.2 相貫線的形式 89
3.5.3 求相貫線的方法與步驟 89
3.5.4 相貫線的特殊情況 96
3.5.5 復合相貫線 97
第4章 組合體 100
4.1 形體分析法與線面分析法 100
4.1.1 形體分析法 100
4.1.2 線面分析法 103
4.2 畫組合體的三視圖 105
4.2.1 畫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105
4.2.2 畫圖舉例 108
4.3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109
4.3.1 定形尺寸 110
4.3.2 尺寸基準和定位尺寸 111
4.3.3 總體尺寸 111
4.3.4 標注定形、定位尺寸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11
4.3.5 標注尺寸要清晰 113
4.3.6 標注組合體尺寸的方法與步驟 113
4.4 讀組合體的視圖 117
4.4.1 讀圖的基本方法 117
4.4.2 讀圖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18
4.4.3 讀圖的一般步驟 122
4.4.4 讀圖舉例 124
第5章 軸測圖 130
5.1 軸測投影的基本知識 130
5.1.1 軸測投影的形成 130
5.1.2 軸間角及軸向伸縮系數 130
5.1.3 軸測投影的基本性質 131
5.1.4 軸測圖的分類 131
5.2 正等測軸測圖 132
5.2.1 正軸測投影的兩個重要性質 132
5.2.2 正等測的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132
5.2.3 平面立體的正等軸測圖 133
5.2.4 圓的正等測畫法 135
5.2.5 曲面立體的正等軸測圖 136
5.2.6 組合體的正等軸測圖 137
5.3 斜二測軸測圖 138
5.3.1 斜軸測圖的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138
5.3.2 圓的斜二測投影 139
5.3.3 斜二測的畫法 140
5.4 軸測圖中交線的畫法 141
5.4.1 坐標法 141
5.4.2 輔助平面法 141
第6章 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 142
6.1 視圖 142
6.1.1 基本視圖 142
6.1.2 向視圖 144
6.1.3 局部視圖 144
6.1.4 斜視圖 145
6.2 剖視圖 147
6.2.1 剖視圖的概念、畫法及其標注 147
6.2.2 剖視圖的種類 150
6.2.3 剖切面的種類 154
6.2.4 剖視圖標注的補充說明及尺寸注法 159
6.3 斷面圖 159
6.3.1 斷面圖的概念 159
6.3.2 斷面圖的種類及畫法 160
6.3.3 斷面圖的標注 162
6.4 局部放大圖、簡化畫法和其他規定畫法 162
6.4.1 局部放大圖 162
6.4.2 簡化畫法 163
6.4.3 其他規定畫法 167
6.5 表達方法綜合應用舉例 167
6.6 軸測圖的剖切畫法 170
6.6.1 軸測圖的剖切方法 170
6.6.2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 170
6.7 第三角畫法簡介 171
第7章 零件圖 174
7.1 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174
7.2 零件圖的工藝結構 175
7.3 零件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178
7.3.1 主視圖的選擇 178
7.3.2 其他視圖的選擇 180
7.3.3 零件圖表達方案選擇舉例 180
7.4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184
7.4.1 合理選擇尺寸基準 184
7.4.2 合理標注尺寸 185
7.4.3 零件尺寸標注舉例 188
7.5 零件圖中的技術要求 189
7.5.1 零件的表面結構要求 189
7.5.2 極限與配合 193
7.5.3 幾何公差 198
7.6 零件測繪的方法與步驟 201
7.6.1 測繪方法與步驟 201
7.6.2 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 203
7.6.3 零件測繪的注意事項 204
7.7 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204
第8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207
8.1 螺紋 207
8.1.1 螺紋的形成、結構和要素 207
8.1.2 螺紋的種類 209
8.1.3 螺紋的規定畫法 210
8.1.4 螺紋的標注 212
8.2 常用螺紋緊固件 213
8.2.1 螺紋緊固件的種類、用途及其規定標記 213
8.2.2 螺紋緊固件的繪制 215
8.2.3 螺紋連接的畫法 216
8.3 鍵和銷 221
8.3.1 鍵聯結 221
8.3.2 銷連接 223
8.4 齒輪 224
8.4.1 齒輪的用途及分類 224
8.4.2 圓柱齒輪 225
8.5 滾動軸承 228
8.6 彈簧 231
8.6.1 彈簧的類型及功用 231
8.6.2 彈簧的規定畫法 232
第9章 裝配圖 235
9.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235
9.1.1 裝配圖的作用 235
9.1.2 裝配圖的內容 235
9.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236
9.2.1 規定畫法 236
9.2.2 特殊畫法 237
9.2.3 簡化畫法 238
9.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239
9.4 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和明細欄 239
9.5 常見裝配結構的合理性簡介 241
9.6 由零件圖畫裝配圖 243
9.6.1 明確部件的裝配關系和工作原理 243
9.6.2 確定視圖表達方案 245
9.6.3 畫裝配圖 245
9.7 讀裝配圖及拆畫零件圖 248
9.7.1 讀裝配圖 248
9.7.2 拆畫零件圖 251
第10章 焊接圖 256
參考文獻 261
附錄A 連接 262
附錄B 滾動軸承 275
附錄C 常用標準結構 277
附錄D 技術要求——極限與配合 278
緒論 1
第1章 制圖基本知識與技能 5
1.1 國標的基本規定 5
1.1.1 圖紙幅面(GB/T 14689—2008)和標題欄(GB/T 10609.1—2008) 5
1.1.2 比例(GB/T 14690—1993) 7
1.1.3 字體(GB/T 14691—1993) 7
1.1.4 圖線(GB/T 4457.4—2002、GB/T 17450—1998) 9
1.1.5 尺寸注法(GB/T 4458.4—2003和GB/T 16675.2—2012) 10
1.2 繪圖方法 14
1.2.1 尺規繪圖 14
1.2.2 徒手繪圖 18
1.2.3 計算機繪圖 19
1.3 幾何作圖 20
1.3.1 等分已知直線段 20
1.3.2 等分圓周與正多邊形畫法 20
1.3.3 斜度和錐度 22
1.3.4 圓弧連接 23
1.3.5 常見的平面曲線 24
1.4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及畫圖步驟 25
1.4.1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和線段分析 25
1.4.2 平面圖形的畫圖步驟 26
1.4.3 平面圖形的尺寸標注 27
第2章 幾何元素的投影 29
2.1 點的投影 29
2.1.1 點的兩面投影 29
2.1.2 點的三面投影 30
2.1.3 兩點相對位置的確定 33
2.1.4 重影點 34
2.2 直線的投影 34
2.2.1 直線的投影特性 34
2.2.2 直線與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36
2.2.3 直線上的點 37
2.2.4 兩直線的相對位置 39
2.3 平面的投影 42
2.3.1 平面的表示法 42
2.3.2 平面對投影面的相對位置 43
2.3.3 平面上的點和直線 45
*2.4 換面法 48
2.4.1 點的換面 48
2.4.2 直線的換面 51
2.4.3 平面的換面 52
*2.5 直線與平面以及兩平面的相對位置 54
2.5.1 平行 54
2.5.2 相交 57
第3章 立體及其交線的投影 62
3.1 平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62
3.1.1 棱柱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62
3.1.2 棱錐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64
3.2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66
3.2.1 平面立體截交線的性質 66
3.2.2 求平面立體截交線的方法和步驟 66
3.3 曲面立體的投影及其表面上的點 71
3.3.1 圓柱 71
3.3.2 圓錐 73
3.3.3 球 75
3.3.4 圓環 77
3.3.5 復合回轉體 78
3.4 平面與曲面立體相交 78
3.4.1 曲面立體截交線的性質 79
3.4.2 求曲面立體截交線的方法與步驟 79
3.5 兩曲面立體相貫 88
3.5.1 兩曲面立體表面交線的性質 88
3.5.2 相貫線的形式 89
3.5.3 求相貫線的方法與步驟 89
3.5.4 相貫線的特殊情況 96
3.5.5 復合相貫線 97
第4章 組合體 100
4.1 形體分析法與線面分析法 100
4.1.1 形體分析法 100
4.1.2 線面分析法 103
4.2 畫組合體的三視圖 105
4.2.1 畫組合體三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105
4.2.2 畫圖舉例 108
4.3 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109
4.3.1 定形尺寸 110
4.3.2 尺寸基準和定位尺寸 111
4.3.3 總體尺寸 111
4.3.4 標注定形、定位尺寸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11
4.3.5 標注尺寸要清晰 113
4.3.6 標注組合體尺寸的方法與步驟 113
4.4 讀組合體的視圖 117
4.4.1 讀圖的基本方法 117
4.4.2 讀圖時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18
4.4.3 讀圖的一般步驟 122
4.4.4 讀圖舉例 124
第5章 軸測圖 130
5.1 軸測投影的基本知識 130
5.1.1 軸測投影的形成 130
5.1.2 軸間角及軸向伸縮系數 130
5.1.3 軸測投影的基本性質 131
5.1.4 軸測圖的分類 131
5.2 正等測軸測圖 132
5.2.1 正軸測投影的兩個重要性質 132
5.2.2 正等測的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132
5.2.3 平面立體的正等軸測圖 133
5.2.4 圓的正等測畫法 135
5.2.5 曲面立體的正等軸測圖 136
5.2.6 組合體的正等軸測圖 137
5.3 斜二測軸測圖 138
5.3.1 斜軸測圖的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138
5.3.2 圓的斜二測投影 139
5.3.3 斜二測的畫法 140
5.4 軸測圖中交線的畫法 141
5.4.1 坐標法 141
5.4.2 輔助平面法 141
第6章 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 142
6.1 視圖 142
6.1.1 基本視圖 142
6.1.2 向視圖 144
6.1.3 局部視圖 144
6.1.4 斜視圖 145
6.2 剖視圖 147
6.2.1 剖視圖的概念、畫法及其標注 147
6.2.2 剖視圖的種類 150
6.2.3 剖切面的種類 154
6.2.4 剖視圖標注的補充說明及尺寸注法 159
6.3 斷面圖 159
6.3.1 斷面圖的概念 159
6.3.2 斷面圖的種類及畫法 160
6.3.3 斷面圖的標注 162
6.4 局部放大圖、簡化畫法和其他規定畫法 162
6.4.1 局部放大圖 162
6.4.2 簡化畫法 163
6.4.3 其他規定畫法 167
6.5 表達方法綜合應用舉例 167
6.6 軸測圖的剖切畫法 170
6.6.1 軸測圖的剖切方法 170
6.6.2 軸測剖視圖的畫法 170
6.7 第三角畫法簡介 171
第7章 零件圖 174
7.1 零件圖的作用和內容 174
7.2 零件圖的工藝結構 175
7.3 零件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178
7.3.1 主視圖的選擇 178
7.3.2 其他視圖的選擇 180
7.3.3 零件圖表達方案選擇舉例 180
7.4 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184
7.4.1 合理選擇尺寸基準 184
7.4.2 合理標注尺寸 185
7.4.3 零件尺寸標注舉例 188
7.5 零件圖中的技術要求 189
7.5.1 零件的表面結構要求 189
7.5.2 極限與配合 193
7.5.3 幾何公差 198
7.6 零件測繪的方法與步驟 201
7.6.1 測繪方法與步驟 201
7.6.2 測量工具和測量方法 203
7.6.3 零件測繪的注意事項 204
7.7 讀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204
第8章 標準件和常用件 207
8.1 螺紋 207
8.1.1 螺紋的形成、結構和要素 207
8.1.2 螺紋的種類 209
8.1.3 螺紋的規定畫法 210
8.1.4 螺紋的標注 212
8.2 常用螺紋緊固件 213
8.2.1 螺紋緊固件的種類、用途及其規定標記 213
8.2.2 螺紋緊固件的繪制 215
8.2.3 螺紋連接的畫法 216
8.3 鍵和銷 221
8.3.1 鍵聯結 221
8.3.2 銷連接 223
8.4 齒輪 224
8.4.1 齒輪的用途及分類 224
8.4.2 圓柱齒輪 225
8.5 滾動軸承 228
8.6 彈簧 231
8.6.1 彈簧的類型及功用 231
8.6.2 彈簧的規定畫法 232
第9章 裝配圖 235
9.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235
9.1.1 裝配圖的作用 235
9.1.2 裝配圖的內容 235
9.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 236
9.2.1 規定畫法 236
9.2.2 特殊畫法 237
9.2.3 簡化畫法 238
9.3 裝配圖的尺寸標注 239
9.4 裝配圖中零、部件序號和明細欄 239
9.5 常見裝配結構的合理性簡介 241
9.6 由零件圖畫裝配圖 243
9.6.1 明確部件的裝配關系和工作原理 243
9.6.2 確定視圖表達方案 245
9.6.3 畫裝配圖 245
9.7 讀裝配圖及拆畫零件圖 248
9.7.1 讀裝配圖 248
9.7.2 拆畫零件圖 251
第10章 焊接圖 256
參考文獻 261
附錄A 連接 262
附錄B 滾動軸承 275
附錄C 常用標準結構 277
附錄D 技術要求——極限與配合 278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