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工程力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29664
- 條形碼:9787030529664 ; 978-7-03-052966-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工程力學 內容簡介
本書充分考慮了目前工科院校各專業不同學時“工程力學”課程的開設情況,在保留經典工程力學內容的基礎上,對課程體系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創新。本書內容包括靜力學部分和材料力學部分。主要內容包括:靜力學公理和物體的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空間力系、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軸向拉伸和壓縮、剪切與擠壓的實用計算、圓軸扭轉、彎曲、應力狀態分析及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疲勞強度問題、工程力學實驗等。本書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機械工程、車輛工程、交通運輸、能源動力、土木建筑、機電、采礦等專業選用,也可供高職高專與成.人高校師生、網絡教育及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工程力學 目錄
目錄
緒論 1
第1章 靜力學公理和物體的受力分析 3
1.1 靜力學基本概念 3
1.2 靜力學公理 4
1.3 約束和約束反力 6
1.3.1 約束與約束力的概念 6
1.3.2 工程中常見的約束與約束力 7
1.4 受力分析與受力圖 10
思考題 14
習題 16
第2章 平面力系 19
2.1 平面匯交力系 19
2.1.1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幾何法和平衡的幾何條件 19
2.1.2 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條件 21
2.2 平面力偶系 24
2.2.1 力對點的矩的概念 24
2.2.2 合力矩定理 24
2.2.3 力偶和力偶矩 25
2.2.4 力偶的性質 26
2.2.5 平面內力偶的等效條件 26
2.2.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7
2.2.7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條件 27
2.3 平面任意力系 29
2.3.1 力的平移定理 29
2.3.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簡化 主矢與主矩 30
2.3.3 平面任意力系簡化結果討論 31
2.3.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條件 34
2.3.5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5
2.3.6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37
2.4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物體系統的平衡 37
2.4.1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37
2.4.2 物體系統的平衡 39
2.5 平面簡單桁架 42
2.5.1 平面桁架的概念 42
2.5.2 平面簡單桁架的內力計算 43
思考題 46
習題 48
第3章 空間力系 54
3.1 力在空間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及分解 54
3.1.1 力在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 54
3.1.2 力沿空間直角坐標軸分解 55
3.2 空間力對點之矩和力對軸之矩 55
3.2.1 空間力對點之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55
3.2.2 力對軸之矩 56
3.2.3 力對點之矩與力對通過該點的軸之矩的關系 58
3.3 空間力偶 58
3.3.1 力偶矩以矢量表示——力偶矩矢 58
3.3.2 空間力偶等效定理 59
3.3.3 空間力偶系的合成 59
3.4 空間任意力系向任一點簡化 主矢和主矩矢 60
3.4.1 空間任意力系向一點的簡化 60
3.4.2 空間任意力系的簡化結果分析 61
3.5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應用 63
3.5.1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式 63
3.5.2 空間約束 64
3.5.3 空間力系平衡方程的應用 65
3.6 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體的重心 68
3.6.1 平行力系的中心 68
3.6.2 重心 69
3.6.3 物體的重心坐標公式 69
3.6.4 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 71
思考題 73
習題 74
第4章 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 78
4.1 材料力學的任務 78
4.2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79
4.3 內力、截面法和應力 80
4.4 線應變與切應變 81
4.5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82
思考題 83
習題 84
第5章 軸向拉伸和壓縮 85
5.1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 85
5.2 軸向拉伸與壓縮橫截面上的內力 86
5.2.1 軸力 86
5.2.2 軸力圖 87
5.3 桿件在軸向載荷作用下的應力 88
5.3.1 橫截面上的應力 88
5.3.2 拉(壓)桿斜截面上的應力 89
5.4 拉伸和壓縮時材料的力學性能 91
5.4.1 拉伸試樣和設備 91
5.4.2 低碳鋼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3
5.4.3 其他塑性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5
5.4.4 鑄鐵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5
5.4.5 材料在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95
5.5 拉壓桿件的強度計算 96
5.5.1 失效、安全因數與許用應力 96
5.5.2 拉伸或壓縮桿件的強度計算 97
5.6 拉(壓)桿的變形分析 99
5.6.1 軸向變形與胡克定律 99
5.6.2 軸向變形與泊松比 101
5.6.3 靜定結構節點的位移計算 103
5.7 拉壓超靜定問題 104
5.8 裝配應力及溫度應力 108
思考題 111
習題 112
第6章 剪切與擠壓的實用計算 115
6.1 剪切的實用計算 115
6.2 擠壓的實用計算 118
思考題 120
習題 120
第7章 圓軸扭轉 122
7.1 圓軸扭轉的概念和實例 122
7.2 外力偶矩的計算 扭矩和扭矩圖 122
7.2.1 外力偶矩的計算 122
7.2.2 扭矩和扭矩圖 123
7.3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 125
7.3.1 切應力互等定理 125
7.3.2 剪切胡克定律 126
7.3.3 圓軸扭轉時的切應力 126
7.3.4 Ip、Wt的計算 128
7.3.5 扭轉的強度條件 129
7.4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131
7.4.1 扭轉角 131
7.4.2 扭轉的剛度條件 132
思考題 136
習題 136
第8章 彎曲 139
8.1 彎曲的概念 139
8.1.1 彎曲的概念和實例 139
8.1.2 梁的計算簡圖 140
8.2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142
8.2.1 剪力和彎矩的概念 142
8.2.2 剪力和彎矩的計算 144
8.2.3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145
8.3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關系 150
8.3.1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150
8.3.2 利用微分關系快速畫剪力圖和彎矩圖 151
8.4 彎曲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及強度計算 155
8.4.1 純彎曲概念 155
8.4.2 實驗觀察與假設 155
8.4.3 純彎曲正應力計算公式 156
8.4.4 橫力彎曲正應力計算公式 158
8.4.5 梁的彎曲正應力強度條件 159
8.5 彎曲梁橫截面上的切應力及強度計算 163
8.5.1 矩形截面梁 163
8.5.2 工字形薄壁截面梁的彎曲切應力 165
8.5.3 橫力彎曲梁的切應力強度計算 166
8.6 提高梁彎曲強度的措施 167
8.6.1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況 168
8.6.2 梁的合理截面 168
8.6.3 等強度梁的概念 170
8.7 工程中的彎曲變形問題 撓曲線近似微分方程 171
8.8 求梁的撓度和轉角的積分法和疊加法及剛度計算 173
8.8.1 用積分法求彎曲變形 173
8.8.2 用疊加法求撓度和轉角 174
8.8.3 彎曲梁的剛度條件 176
8.9 提高梁彎曲剛度的措施 176
思考題 177
習題 178
第9章 應力狀態分析及強度理論 183
9.1 點的應力狀態及其分類 183
9.2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 184
9.2.1 平面應力狀態 184
9.2.2 圖解法——應力圓 188
9.3 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192
9.4 廣義胡克定律 193
9.4.1 三向應力狀態下的應力、應變關系 193
9.4.2 體積應變 196
9.4.3 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能密度 197
9.5 基本強度理論 198
9.5.1 強度理論的概念 198
9.5.2 基本強度理論 198
9.5.3 相當應力 201
9.5.4 強度理論的選用 202
思考題 202
習題 203
第10章 組合變形 206
10.1 組合變形與力的獨立作用原理 206
10.2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變形 207
10.3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 211
思考題 215
習題 216
第11章 壓桿穩定 219
11.1 壓桿穩定的概念 219
11.2 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221
11.2.1 兩端球鉸支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221
11.2.2 其他支撐情況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223
11.3 臨界應力及臨界應力總圖 224
11.3.1 臨界應力和柔度 224
11.3.2 臨界應力總圖 225
11.4 壓桿的穩定計算 228
11.4.1 安全系數法 228
11.4.2 折減系數法 228
11.5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230
思考題 232
習題 233
第12章 疲勞強度問題 235
12.1 交變應力與疲勞破壞 235
12.1.1 交變應力與疲勞失效 235
12.1.2 交變應力的循環特征、應力幅和平均應力 237
12.2 持久極限 238
12.3 影響持久極限的因素 238
12.4 構件的疲勞強度計算 240
12.5 提高構件疲勞強度的措施 241
思考題 242
習題 242
第13章 工程力學實驗 243
13.1 工程力學實驗概述 243
13.2 低碳鋼拉伸和鑄鐵拉伸與壓縮實驗 244
13.3 低碳鋼和鑄鐵的扭轉實驗 248
13.4 純彎曲梁正應力電測實驗 250
13.5 彎扭組合主應力電測實驗 251
13.6 用電測法測量金屬的彈性模量及泊松比實驗 252
附錄A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254
A.1 靜矩和形心 254
A.2 慣性矩、極慣性矩和慣性積 256
A.3 平行移軸公式 258
思考題 259
習題 259
附錄B 型鋼表 260
習題參考答案 254
參考文獻 268
緒論 1
第1章 靜力學公理和物體的受力分析 3
1.1 靜力學基本概念 3
1.2 靜力學公理 4
1.3 約束和約束反力 6
1.3.1 約束與約束力的概念 6
1.3.2 工程中常見的約束與約束力 7
1.4 受力分析與受力圖 10
思考題 14
習題 16
第2章 平面力系 19
2.1 平面匯交力系 19
2.1.1 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幾何法和平衡的幾何條件 19
2.1.2 合成的解析法和平衡的解析條件 21
2.2 平面力偶系 24
2.2.1 力對點的矩的概念 24
2.2.2 合力矩定理 24
2.2.3 力偶和力偶矩 25
2.2.4 力偶的性質 26
2.2.5 平面內力偶的等效條件 26
2.2.6 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27
2.2.7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條件 27
2.3 平面任意力系 29
2.3.1 力的平移定理 29
2.3.2 平面任意力系向一點簡化 主矢與主矩 30
2.3.3 平面任意力系簡化結果討論 31
2.3.4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條件 34
2.3.5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35
2.3.6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37
2.4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物體系統的平衡 37
2.4.1 靜定與超靜定問題的概念 37
2.4.2 物體系統的平衡 39
2.5 平面簡單桁架 42
2.5.1 平面桁架的概念 42
2.5.2 平面簡單桁架的內力計算 43
思考題 46
習題 48
第3章 空間力系 54
3.1 力在空間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及分解 54
3.1.1 力在直角坐標軸上的投影 54
3.1.2 力沿空間直角坐標軸分解 55
3.2 空間力對點之矩和力對軸之矩 55
3.2.1 空間力對點之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55
3.2.2 力對軸之矩 56
3.2.3 力對點之矩與力對通過該點的軸之矩的關系 58
3.3 空間力偶 58
3.3.1 力偶矩以矢量表示——力偶矩矢 58
3.3.2 空間力偶等效定理 59
3.3.3 空間力偶系的合成 59
3.4 空間任意力系向任一點簡化 主矢和主矩矢 60
3.4.1 空間任意力系向一點的簡化 60
3.4.2 空間任意力系的簡化結果分析 61
3.5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應用 63
3.5.1 空間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式 63
3.5.2 空間約束 64
3.5.3 空間力系平衡方程的應用 65
3.6 平行力系的中心及物體的重心 68
3.6.1 平行力系的中心 68
3.6.2 重心 69
3.6.3 物體的重心坐標公式 69
3.6.4 確定物體重心的方法 71
思考題 73
習題 74
第4章 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 78
4.1 材料力學的任務 78
4.2 變形固體的基本假設 79
4.3 內力、截面法和應力 80
4.4 線應變與切應變 81
4.5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82
思考題 83
習題 84
第5章 軸向拉伸和壓縮 85
5.1 軸向拉伸與壓縮的概念 85
5.2 軸向拉伸與壓縮橫截面上的內力 86
5.2.1 軸力 86
5.2.2 軸力圖 87
5.3 桿件在軸向載荷作用下的應力 88
5.3.1 橫截面上的應力 88
5.3.2 拉(壓)桿斜截面上的應力 89
5.4 拉伸和壓縮時材料的力學性能 91
5.4.1 拉伸試樣和設備 91
5.4.2 低碳鋼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3
5.4.3 其他塑性材料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5
5.4.4 鑄鐵在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95
5.4.5 材料在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95
5.5 拉壓桿件的強度計算 96
5.5.1 失效、安全因數與許用應力 96
5.5.2 拉伸或壓縮桿件的強度計算 97
5.6 拉(壓)桿的變形分析 99
5.6.1 軸向變形與胡克定律 99
5.6.2 軸向變形與泊松比 101
5.6.3 靜定結構節點的位移計算 103
5.7 拉壓超靜定問題 104
5.8 裝配應力及溫度應力 108
思考題 111
習題 112
第6章 剪切與擠壓的實用計算 115
6.1 剪切的實用計算 115
6.2 擠壓的實用計算 118
思考題 120
習題 120
第7章 圓軸扭轉 122
7.1 圓軸扭轉的概念和實例 122
7.2 外力偶矩的計算 扭矩和扭矩圖 122
7.2.1 外力偶矩的計算 122
7.2.2 扭矩和扭矩圖 123
7.3 圓軸扭轉時的應力 125
7.3.1 切應力互等定理 125
7.3.2 剪切胡克定律 126
7.3.3 圓軸扭轉時的切應力 126
7.3.4 Ip、Wt的計算 128
7.3.5 扭轉的強度條件 129
7.4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131
7.4.1 扭轉角 131
7.4.2 扭轉的剛度條件 132
思考題 136
習題 136
第8章 彎曲 139
8.1 彎曲的概念 139
8.1.1 彎曲的概念和實例 139
8.1.2 梁的計算簡圖 140
8.2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142
8.2.1 剪力和彎矩的概念 142
8.2.2 剪力和彎矩的計算 144
8.2.3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145
8.3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關系 150
8.3.1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150
8.3.2 利用微分關系快速畫剪力圖和彎矩圖 151
8.4 彎曲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及強度計算 155
8.4.1 純彎曲概念 155
8.4.2 實驗觀察與假設 155
8.4.3 純彎曲正應力計算公式 156
8.4.4 橫力彎曲正應力計算公式 158
8.4.5 梁的彎曲正應力強度條件 159
8.5 彎曲梁橫截面上的切應力及強度計算 163
8.5.1 矩形截面梁 163
8.5.2 工字形薄壁截面梁的彎曲切應力 165
8.5.3 橫力彎曲梁的切應力強度計算 166
8.6 提高梁彎曲強度的措施 167
8.6.1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況 168
8.6.2 梁的合理截面 168
8.6.3 等強度梁的概念 170
8.7 工程中的彎曲變形問題 撓曲線近似微分方程 171
8.8 求梁的撓度和轉角的積分法和疊加法及剛度計算 173
8.8.1 用積分法求彎曲變形 173
8.8.2 用疊加法求撓度和轉角 174
8.8.3 彎曲梁的剛度條件 176
8.9 提高梁彎曲剛度的措施 176
思考題 177
習題 178
第9章 應力狀態分析及強度理論 183
9.1 點的應力狀態及其分類 183
9.2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 184
9.2.1 平面應力狀態 184
9.2.2 圖解法——應力圓 188
9.3 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192
9.4 廣義胡克定律 193
9.4.1 三向應力狀態下的應力、應變關系 193
9.4.2 體積應變 196
9.4.3 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能密度 197
9.5 基本強度理論 198
9.5.1 強度理論的概念 198
9.5.2 基本強度理論 198
9.5.3 相當應力 201
9.5.4 強度理論的選用 202
思考題 202
習題 203
第10章 組合變形 206
10.1 組合變形與力的獨立作用原理 206
10.2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變形 207
10.3 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 211
思考題 215
習題 216
第11章 壓桿穩定 219
11.1 壓桿穩定的概念 219
11.2 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221
11.2.1 兩端球鉸支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221
11.2.2 其他支撐情況細長壓桿的臨界壓力 223
11.3 臨界應力及臨界應力總圖 224
11.3.1 臨界應力和柔度 224
11.3.2 臨界應力總圖 225
11.4 壓桿的穩定計算 228
11.4.1 安全系數法 228
11.4.2 折減系數法 228
11.5 提高壓桿穩定性的措施 230
思考題 232
習題 233
第12章 疲勞強度問題 235
12.1 交變應力與疲勞破壞 235
12.1.1 交變應力與疲勞失效 235
12.1.2 交變應力的循環特征、應力幅和平均應力 237
12.2 持久極限 238
12.3 影響持久極限的因素 238
12.4 構件的疲勞強度計算 240
12.5 提高構件疲勞強度的措施 241
思考題 242
習題 242
第13章 工程力學實驗 243
13.1 工程力學實驗概述 243
13.2 低碳鋼拉伸和鑄鐵拉伸與壓縮實驗 244
13.3 低碳鋼和鑄鐵的扭轉實驗 248
13.4 純彎曲梁正應力電測實驗 250
13.5 彎扭組合主應力電測實驗 251
13.6 用電測法測量金屬的彈性模量及泊松比實驗 252
附錄A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254
A.1 靜矩和形心 254
A.2 慣性矩、極慣性矩和慣性積 256
A.3 平行移軸公式 258
思考題 259
習題 259
附錄B 型鋼表 260
習題參考答案 254
參考文獻 268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