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227962
- 條形碼:9787010227962 ; 978-7-01-02279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以“靜態的”“理論的”學理研究為基礎,以“動態的”“理性的”的問題意識及價值判斷為目的,以明晰研究的價值指向為目標的思路展開的研究。
本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司法倫理的本質,是以國家共同體為*高倫理實體的司法倫理;創造性地提出中國特色司法實踐中的倫理包括良法、司法道德、司法公正、司法制度“四位一體”的結構模型;首次提出了檢驗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實踐評判標準”“終極評判標準”,并提出了適用適度原則、權責統一原則、責任“不諒解”原則。是對以往司法倫理理論問題研究的一個有益補充和突破;對制約中國特色司法倫理實效性因素的分析和提升司法倫理實效性對策的探索是對司法倫理實效性問題實證研究的有效補充。
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論題是以“靜態的”“理論的”學理研究為基礎,以“動態的”“理性的”的問題意識及價值判斷為目的,以明晰研究的價值指向為目標的思路展開的研究。即:前提論(引論)——本體論(基礎)——實踐論(主題)——價值論(旨歸)。一、前提論研究:即研究背景與基本概念界定,為主題研究作以引論;二、本體論研究:司法倫理本質與司法倫理結構,對司法倫理進行本質論的學理解讀,對在司法實踐中的倫理結構分析,為司法倫理實踐效能研究提供理論依據;三、實踐論研究:問題意識——評價標準——應對策略,以問題意識探究掣肘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因素,進而預設司法倫理是否具有實效性的評判標準,得出解決問題的結論;四、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價值旨歸,即司法倫理實效性得以實現的社會價值。本課題試圖回答:1、在學理層面認知司法倫理本質是什么?內部結構圖景如何?因為只有對司法倫理的基本理論有明確的理性認知,才能在實踐中檢驗其發揮效能程度。2、在實踐層面探究制約司法倫理發揮作用的要素有哪些?存在的根源在哪里?因為這直接關涉到是否能夠找到矛盾和解的辦法,實現倫理在實踐中的價值效能。3、怎樣判斷司法倫理在司法實踐中是發揮了實際效能?評價標準是什么?等問題
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問題研究 目錄
前序
導論
**節 中國特色司法倫理實效性問題的研究背景
一、“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與國家發展戰略
二、“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得益彰的國家意識
三、司法改革中司法主體責任終身制的訴求
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法治建設的精神導向
第二節 司法倫理的一般本質及其基本特征
一、司法主體的概念界定
二、司法倫理的本質內涵
三、司法倫理的主要內容
四、司法倫理的基本特征
**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倫理的本質
**節 司法倫理的國家意識形態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倫理原則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依法治國理念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資本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區別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的核心價值觀
第二節 “司法公正”作為中國特色司法倫理的價值承諾
一、中國特色司法公正的倫理內涵
二、中國特色司法公正的倫理原則
三、中國特色司法公正的倫理價值
第三節 中國特色司法公正的價值邏輯
一、司法主體的法律信仰
二、司法主體維護法律尊嚴
三、司法公正樹立法律權威
第四節 中國特色司法倫理實效性的責任擔當
一、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影響司法公正
二、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影響社會公正
三、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影響法治進程
第二章 中國特色司法實踐中的倫理結構
**節 良法制定:司法倫理的客觀條件
一、良法的倫理訴求
二、良法的共同體利益至上原則
三、良法為司法倫理的客觀依據
第二節 司法道德:司法倫理的主觀條件
一、司法道德的主體自覺
二、司法道德的主觀性及其表現
三、司法道德的倫理化路徑
第三節 司法公正:司法倫理的價值本體
一、司法公正是司法倫理的本體論內核
二、公正是“司法道德”與“良法制定”的內在統一
三、公正是“公民法律信仰”與“法律社會價值”的內在統一
第四節 法律制度:司法倫理在司法程序中的確定性形態
一、司法制度是司法倫理的“定在”
二、司法制度是司法行為的“高位”規范
三、道德準則在司法制度中的具體實現
第三章 制約中國特色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因素
**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內涵特征
一、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學科范疇
二、司法倫理實效性的概念界定
三、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實踐場域
一、司法主體自由裁量權行使中的倫理
二、司法主體案件審理程序中的制度倫理
三、案件裁判結果中的公正倫理
第三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制約因素
一、源于司法主體價值取向的影響
二、源于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博弈的結果
三、源于司法制度完備程度的制約
四、源于司法程序科學程度的影響
第四節 與司法倫理實效性制約因素的和解
一、使法官自由裁量權使用更趨于合理
二、制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博弈
三、完備的司法制度下的倫理踐行
四、提高司法程序的科學性程度
第四章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評判標準
**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判斷生成
一、司法主體的歸因
二、司法行為的公正
三、司法結果的證成
四、倫理標準的運用
第二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評價原則
一、司法倫理適用適度原則
二、司法主體權責統一原則
三、司法倫理責任“不諒解”原則
第三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實踐評判標準
一、司法主體的法治觀是否正當
二、司法制度是否完善
三、司法程序是否正義
四、司法環境是否健康
第四節 司法倫理實效性的終極評判標準
一、是否有利于法治國家的穩定
二、是否有利于法治的社會價值
三、是否有利于法治文化的建構
第五章 提升司法倫理實效性的對策探索
**節 司法主體價值觀的提升對策
一、司法主體的法律信仰教育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觀
三、司法主體價值觀導向司法行為
第二節 司法制度對市場消極因素的矯正對策
一、司法制度對市場利益訴求的規制
二、司法制度對市場利益博弈的調節
三、司法制度對市場利益增長的引導
第三節 司法程序科學化的提升對策
一、司法程序的科學設計
二、司法程序的自我調節
三、司法程序的運行保障
第四節 確立司法倫理實效性的保障機制
一、保障司法主體的自身權益
二、完善司法主體的行為倫理準則
三、建立違背倫理準則的懲戒措施
第六章 提高中國特色司法倫理實效性的社會價值
**節 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一、司法倫理實效性標示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認知
二、司法倫理實效性有助于鞏固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效果
三、司法倫理實效性有助于弘揚核心價值觀的價值效能
第二節 實現司法公正引領社會公正
一、司法倫理實效性是司法公正的直觀性結果
二、司法倫理實效性對社會公正的基礎性建構
三、司法倫理實效性對社會公正的普遍性延展
第三節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一、司法倫理實效性是現代國家治理能力的實證依據
二、司法倫理實效性是法治國家建設的客觀基礎
三、司法倫理實效性是建設法治國家的標志性典范
主要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司法倫理的實效性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王淑榮,1966年生,法學博士,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吉林大學法學院理論法學專業,師從于鄭成良、馬新福教授。在日本關西學院大學法學部從事訪問研究2年。現任中國法理學會理事,吉林省法理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法社會學、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40 余篇,其中一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出版著作二部,教材三部,完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20余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