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最傳奇的勝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841620
- 條形碼:9787565841620 ; 978-7-5658-4162-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最傳奇的勝利 本書特色
阿金庫爾戰役是英法百年戰爭當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標志著百年戰爭第三階段的結束。在這場戰役之后,英格蘭人又繼續向法蘭西內陸挺進,占據了整個諾曼底。對于英格蘭人來說,這是一場能夠長久留在民族記憶中的勝仗;而對于法蘭西人來說,這場戰役激發了他們的民族情感,刺激了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 作者朱麗葉·巴克是中世紀騎士比武方面的專家。她用其細膩傳神的筆觸描繪了這場戰役的方方面面,包括戰爭前的準備工作、戰爭中的行軍情況及戰爭的后續影響。她不僅敘述了軍事史的各個方面,也對中世紀的社會生活進行了描繪。其流暢的文字和新穎的視角讓其獲得了《星期日郵報》《衛報》《經濟學人》等多家媒體的贊譽。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最傳奇的勝利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了英法百年戰爭中英軍取得勝利的著名戰役作為書寫的對象, 描述了英軍是如何在人數處于劣勢的情況下戰勝法軍的。書籍一反此類著作對戰爭進行細致描摹的傳統, 采取了“從下而上”的視角, 從普通人的角度對阿金庫爾戰役所造成的影響進行了書寫, 能夠極大地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 共十八章, 以阿金庫爾戰役為中心, 將時間線擴展到阿金庫爾戰役之前以及戰役之后, 囊括了很多與戰爭相關的事件。此外, 本書還加入了兩個附錄, 對阿金庫爾戰役中的軍隊人數和后世人對阿金庫爾戰役的紀念進行了考證。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最傳奇的勝利 目錄
2015 年版序言 iii
引 言 vii
序 言 xv
致 謝 xxi
說 明 xxv
**部分 通往阿金庫爾之路
**章 “正當繼承權” 7
第二章 國王的學徒歲月 24
第三章 *像基督徒的國王 42
第四章 外交努力 60
第五章 蘇格蘭人與陰謀 78
第六章 “如果你想要和平,那就準備作戰吧” 94
第七章 金錢與人力 115
第八章 大軍集結 138
第二部分 阿金庫爾遠征
第九章 “順風駛向法蘭西” 173
第十章 阿夫勒爾 197
第十一章 “我們的阿夫勒爾鎮” 223
第十二章 向加來進軍 247
第十三章 橫渡索姆河 271
第十四章 戰役前夕 295
第十五章 “伙計們,沖啊” 324
第三部分 戰后余波
第十六章 死亡名單 353
第十七章 國王歸來 378
第十八章 勝利的獎賞 403
附錄1 關于人數的一個問題 433
附錄2 對阿金庫爾戰役的紀念 446
注 釋 455
參考文獻 515
出版后記 529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最傳奇的勝利 節選
然后,僵局出現了。“在各個地方和各個情況下,步兵都應該正面向他們的敵人們進軍,”軍事教科書這么論述道,“發動進攻的一方會輸,而不發動進攻而且固守陣地的人則會獲得*終的勝利!彼,雙方都在徒勞地等待另一方率先采取行動。然而,雙方都按兵不動。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個小時過去了,這變成了一場對雙方的神經與紀律的考驗。誰會率先打破僵局? 兩軍軍容之間的反差不能更明顯了。其中一側是一排接著一排的、巋然不動的法蘭西重鎧兵。他們從頭到腳都被打磨光亮的鎧甲包裹,配有劍和截短后適合步戰的長槍,頭頂上則飛舞著顏色鮮艷的三角旗、燕尾旗和軍旗。那些被雇用來服役的弓箭手和弩手站在重鎧兵的身后和軍隊的兩翼,與身邊從附近的城鎮運來的火器、投石機和其他戰爭器械一樣,等待著向敵軍開火。唯一的動靜來自軍隊的后方。在那里,戰馬正因晚秋清晨的寒冷和潮濕而感到焦躁不安,重鎧兵和他們的隨從則不得不馴服它們。法蘭西軍隊給養充足、裝備精良,人數上的絕對優勢也能夠確保他們的安全。這是一支充滿自信的軍隊。他們急切地想要碾碎那支吊著他們胃口的小部隊。后者魯莽地入侵了法蘭西,并攻下了它*好的城鎮之一。 位于另一側的是英格蘭人。他們看起來同樣令人生畏,卻是出于不同的原因。他們被困住了,并且深感絕望。他們知道,只有奇跡才能將他們從死亡的陰影中拯救出來,因此下定決心放手一搏。他們已經在充滿敵意的敵國土地上行進了幾乎三周,食物和水逐漸消耗殆盡。他們無法洗澡或是修面,鎧甲也失去了光澤。由于長期受到風吹雨打,他們的罩袍和旗幟變得破爛不堪、滿是污跡。據說,甚至有些人在長途跋涉中磨壞了鞋子,只能打赤腳。他們的腸胃早已飽受痢疾和饑餓的折磨。如今,因為恐懼,他們開始腹瀉。許多弓箭手為了方便排泄而剪下了他們那被弄臟的褲子和內衣。對于重鎧兵們來說,這是一個無法采用的選項,因為他們被包裹在厚重的鋼盔鐵甲之中。盡管他們看起來肯定非常糟糕,但是他們的氣味可能更糟糕。 *后,英格蘭人的神經首先繃不住了。經過了大約幾個小時的靜默對峙之后,亨利意識到,正如他所預料的那樣,法蘭西人并不打算發動**波攻勢。而且,只要有可能,他們就會擋在英格蘭人前進的道路上。他們并不需要發動進攻,因為饑餓與恐懼將會幫助他們摧毀英軍。事實上,在商討應該采取何種作戰方案的時候,有人就在魯昂的御前會議上提出,只要看見那么多的法蘭西貴族站在軍隊的**線,英格蘭人的心中就會產生深深的恐懼之情,并掉頭就跑。顯然,到了這個時候,這依然是法蘭西人所期待的事情。由于知道這個僵局持續得越久,他的士兵們的士氣便會喪失得越多,亨利決心打破常規,率先出擊。他下令讓輜重、馬匹、王室隨軍司鐸和所有被留在邁松塞勒及其周圍的人員向軍隊的后方前進。這樣一來,在戰斗開始的時候,他們便不會被置于孤立無援的境地,也會免于被劫掠的命運。在絕大多數的輜重馬車就位之后,國王便命令軍隊中的所有司鐸為戰事祈禱!笆聦嵣,不只是在那時,在這場沖突持續的過程中,司鐸們一直在為它祈禱。”這也許是整場遠征中*能喚起感情、*具有人性的時刻。我們那膽小的隨軍司鐸這樣寫道: 現在正在記錄此事的我,當時正坐在隊伍后方的一匹馬上,身旁都是輜重。與在場的其他司鐸一起,我在上帝面前表現得虔誠謙恭,并……發自內心地說道:“哦主啊,請記得我們!我們的敵人集結在一起,吹噓他們的卓越之處。請您摧毀他們的大軍并驅散他們,這樣他們才可能明白,因為是您在為我們而戰啊,我們的上帝。”*后,在恐懼與顫抖之中,我們也將目光投向天空,大聲請求上帝憐憫我們和英格蘭王室…… 就在司鐸祈禱的話語還在國王耳邊回蕩之際,他就為軍隊下達了準備出擊的命令。無論其等級如何,每一個人都按他的命令跪倒,親吻腳下的土地,還從他的腳下捧起一塊泥土并將其放進自己的嘴里。這種離奇古怪的儀式就像真正的基督教圣禮一樣莊嚴肅穆。這一儀式結合了*后的晚餐及其紀念儀式(圣餐禮)中的元素。在圣餐禮中,基督徒會得到面包,以紀念救世主耶穌為他而死的舉動。人們在葬禮上所說的悼詞中的元素也被包含在這個儀式之中。在葬禮上,人們會說:“ 塵歸塵,土歸土!本瓦@樣,人們只用一個舉動就表現了肉體的死亡與精神的救贖。 至關重要的弓箭手的指揮權被交給了亨利手下經驗*為豐富的軍事將領之一,即王室總管大臣托馬斯·厄平厄姆爵士。他今年58歲,是一名諾?思澥俊T缭11歲時,他就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在阿基坦為黑太子效勞。1380年,23歲的他已經受封為一名騎士,成為岡特的約翰的一名侍從。在接下來的10年中,他都在法蘭西和西班牙征戰,以確立岡特的約翰對卡斯蒂利亞和萊昂的統治。他曾在1390—1391年陪同岡特的約翰的兒子(后來的亨利四世)參加前往普魯士的十字軍。隨后,他又在1393年陪同未來的亨利四世參加前往圣地的十字軍遠征。1398—1399年,他與亨利一起被流放。他伏擊并俘虜了理查二世,把他羈押在倫敦塔中,從而幫助亨利勝利地回到國內。作為廢黜理查二世的獎勵,他被封為多佛爾主管和五港同盟總督。在亨利的加冕禮上,在把劍交到亨利手上之前,他為亨利持劍。1401年,他還被封為嘉德騎士。亨利五世在登基之時任命他為王室總管大臣。亨利五世還指命他為遺囑的見證人,并讓他前去商議阿夫勒爾的投降事宜。 如今,托馬斯·厄平厄姆爵士肩負起了責任,他要確保亨利將他的所有戰線前移的決定不會對弓箭手的部署產生不利影響。國王的決定給軍隊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對于弓箭手們來說,他們需要冒的風險尤其大。他們不得不先把之前埋下的木樁拔出來。這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任務,因為它們已經被深深地砸進泥濘的土地當中,以抵抗戰馬的沖擊力。為了讓木樁對著敵軍,木樁都是以一定的角度插入泥土當中的。正是因為這一點,弓箭手們無法從它們的后方將它們拔出來,要拔出木樁,他們就只能繞到它們的前面。當弓箭手們這樣做時,這些人很容易受到敵軍的攻擊。一旦他們進入新的作戰位置,他們就不得不再重復一遍這個危險的舉動。弓箭手們不得不把他們的背部暴露給敵人,以便再次將木樁砸入地面。而且,這一次,他們還在敵人炮兵的射程之內。 對于法蘭西人而言,這明顯是一次發動進攻的時機。此時,英格蘭弓箭手們正處于*容易遭受襲擊的時刻,因為他們正在執行他們的任務,并且沒有木樁的保護。然而,本應攻擊弓箭手的法蘭西騎兵部隊甚至沒有做一次發動沖鋒的嘗試,弩手們和炮手們也沒有開火。相反,整支法蘭西軍隊似乎都在駐足觀望。他們眼睜睜地看著亨利下達行軍的命令,也看著他大聲呼喊:“以全能的上帝以及圣喬治的名義,揚起旗幟,向前進發!這一天,圣喬治會助我們一臂之力的!”(或者,他用的可能是更沒有詩意的話語:“伙計們,沖!”)他的士兵們大聲呼喊著,樂師們吹響了喇叭,敲起了鼓,整支軍隊則以戰斗隊形向法軍的戰線挺進。盡管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但英格蘭人確實在沒有遇到任何反抗的情況下占據了新的陣地,并且將弓箭手們的木樁再次插進土地中。法蘭西人現在則處于敵人長弓的射程范圍之內了。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關頭,法蘭西騎兵在哪里呢?我們并沒有明確的答案。關于這場戰役的編年史的記述令人困惑,有時甚至相互矛盾。在通常情況下,這些記述也受到了極度的民族優越感或者黨派政治的影響。布列塔尼的紀堯姆·格呂埃爾(Guillaume Gruel)宣稱,在騎士隊伍當中,有大量的“倫巴第人和加斯科涅人”,并指控這些“外國人”在英格蘭弓箭手發動**輪齊射的時候就逃跑了。包括圣德尼的僧侶和吉勒·勒布維耶(Gilles le Bouvier)在內的其他人則直截了當地將罪責歸咎于布拉班特的克利涅和布爾東的路易。這兩人統率著騎士精銳部隊。唯一能讓大多數法蘭西編年史家都同意的事情是,在騎著馬的法蘭西重鎧兵本應該向英格蘭弓箭手們發動騎兵沖鋒的時候,許多重鎧兵都不在他們的作戰位置上,不知去向。例如,吉勒·勒布維耶聲稱,這些人只是沒有預料到英格蘭人會發動進攻罷了。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漫步閑逛、暖暖身子,其他人則在遛馬或者給戰馬喂食。 換句話說,這是被敵人打個措手不及的典型案例。在這個案例當中,法軍的龐大規模成為他們采取有效行動的一個巨大障礙。如果法軍將騎兵布置在后方而非兩翼的話,他們就看不到英格蘭人的動向,也就無法快速做出反應。而且,在傳遞信息并試圖集結和動員他們分散的兵力的時候,法蘭西方面就失去了寶貴的時間。當他們組織起足夠多的重鎧兵,可以發動騎兵沖鋒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太晚了。英格蘭人已經占據了新的陣地。他們不僅再次躲在了堅固的木樁陣后面,而且進入了阿金庫爾與特拉梅庫爾的樹林之間的狹窄間隙之中,讓這兩片樹林保護他們的兩翼,F在,法蘭西人已經不可能按照他們的既定計劃,以鉗形陣勢從側面向英格蘭弓箭手發動進攻了。相反,他們將不得不去做他們一直在嘗試避免去做的事情:迎著英格蘭弓箭手的火線發起一次正面沖鋒。
阿金庫爾戰役:百年戰爭中最傳奇的勝利 作者簡介
朱麗葉·巴克(Juliet Barker),歷史學者與傳記作家,英國皇家文學會成員。她畢業于牛津大學,取得了歷史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英國中世紀騎士制度,是英國騎士比武方面的世界級權威。代表作有《英格蘭的比武大會,1100—1400》《起來,英格蘭人!人民、國王與1381年農民起義》。 王超斑,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碩士,自由譯者。曾任香港教育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研究助理。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唐代進士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