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人物史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6212
- 條形碼:9787504386212 ; 978-7-5043-862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人物史記 本書特色
本書中所有的這些媒介信息素養(yǎng)研究的專家、學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張藍圖,可以教會我們自己許許多多原本不知道不熟悉的事情。他(她)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甚至分歧都可以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有益的指路明燈。本書為你提供了基本理論、原則、觀點、論據、經驗、建議。只要你認真閱讀、思考和實踐,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幫助和收獲。
中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人物史記 內容簡介
對媒介與媒介信息傳播的研究,在我國已經經歷了22年的風風雨雨,先后出現了卜衛(wèi)、張開、王天德、臧海群、張舒予、于翠玲、何村、南山、閆歡、張雪黎、張海波、高科、宋紅巖、駱中成、劉勇武、杜軍等一批前輩。他(她)們的名字多數已經被載入《中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人物史》。這幾年,我國又涌現了一批媒介信息素養(yǎng)研究的新生代,他(她)們的努力,為我國媒介信息素養(yǎng)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本書介紹了一些還未載入史冊的資深學者,同時介紹了一些新生代的研究方向、研究過程、研究成果以及成果的轉化,以期激勵更多的專家學者加入媒介信息素養(yǎng)研究的行列中。 本書可供相關領域教師、研究人員、學生參考,也值得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中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人物史記 目錄
用媒介素養(yǎng)教育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發(fā)展——臧海群教授回憶錄
從多層面切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于翠玲的思考與實踐
執(zhí)著于媒介素養(yǎng)研究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記張雪黎的媒介素養(yǎng)研究歷程
讓傳媒教育的網絡鋪延開去
張志儉:香港媒介素質教育領域的拓荒者
真愛讓我如此幸福——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經歷自述
石研:媒介素養(yǎng)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的新生代
火星故事——朱順慈的媒介素養(yǎng)探索
教育技術學領域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實踐與研究者
韓永青:創(chuàng)新媒介素養(yǎng)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探索者
媒介素養(yǎng)教育之花盛開中學校園——成都市第二十中學開展媒介素養(yǎng)教育活動舉隅
記李范老師中學語文教學媒介素養(yǎng)滲透的“三途徑”
中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人物史記 節(jié)選
用媒介素養(yǎng)教育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發(fā)展 ——臧海群教授回憶錄 臧海群 劉銘宏 摘要:臧海群教授是國內首批傳播學博士之一,也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領軍學者之一。她從生活中發(fā)現問題,以社會為中心思考問題,批判性地研究問題;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研究中,身體力行跨越了學校、社會和家庭三個不同的領域。本文也依此展開三個階段的訪談和討論。 她既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公共政策推動者,也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行動傳播者.在科學研究、政策分析和社會參與多層面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和均衡發(fā)展。 關鍵詞:媒介素養(yǎng)教育;公共政策;家庭媒介素養(yǎng)教育 一、“非典”引發(fā)的思考:從受眾研究到媒介素養(yǎng)研究 說起我為什么從受眾研究到媒介素養(yǎng)研究,為什么關注媒介素養(yǎng),那就不得不提到2003年的非典。在那場大的公共危機事件當中,看到北京擁有這么多人的城市,大街上居然空無一人,有的超市物品被搶光,我感到很震撼。因而生活給我提出了問題:受眾到底是在怎么樣接收信息?受眾怎么樣才可以理智地接收和判斷信息?這是個很大的問題,尤其在后現代風險社會——風險程度很高的社會,受眾對信息的理智判斷和合理使用就值得我們好好研究。所以,我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話題的關注是來自于生活的,真正的問題意識也應該是來自生活的。 在大眾傳播理論中,丹尼斯·麥奎爾的總結有兩種研究思路,一個是以媒體為中心的傳播研究,一個是以社會為中心的傳播研究。我傾向后者,以社會為中心的傳播研究,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領域,就是受眾研究。從受眾研究出發(fā),發(fā)現受眾的主體性,到提升受眾的媒介素養(yǎng),我不僅僅把受眾當成是對象性的存在(而將受眾作為對象性的意思,更多的是從商業(yè)角度的對受眾的開發(fā)),在我的博士論文中,我也提到受眾作為一個全方位的人,他的權利、他的社會尊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我覺得探討媒介素養(yǎng)時,重要的是把受眾作為一個主體來研究,用卜衛(wèi)老師的話來講就是賦權。 在**階段學校媒介素養(yǎng)的研究過程中,我回憶起自己的求學過程中所有給過我教益的老師,尤其是我的碩導王南浞老師、博導張國良老師、博士后合作導師趙斌老師,他們分別開啟了我的不同的研究視角。 我*早的專業(yè)是思想政治教育,1987年到河北師范大學政教系讀本科,當時報這個專業(yè)是因為很喜歡高中的政治課,喜歡老師講的辯證唯物主義,也希望將來自己可以成為一名可以給學生帶來思想啟發(fā)的老師。那時候的政教系思想非常活躍,除了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課程,還開了很多門文科的基礎課,比如哲學的、歷史的、法律的、經濟的,還有國際共運的等,有點類似今天的通識課程,因為是培養(yǎng)中學政治老師,所以知識口徑比較寬,但同時根基也比較淺。 1991年畢業(yè)時我被分配到河北張家口師專政史系任教。**年到基層鍛煉,我和幾位同事來到了河北的壩上地區(qū)(河北省內的內蒙古高原),在河北尚義縣二中擔任語文老師。當時一群年輕的老師住在學校的半山坡上,陪著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讀書,物質上艱苦單調、精神上豐富充實的生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印象*深刻的,不是物質生活的匱乏,而是在那年的冬天,聽到了蘇聯解體的消息。我有很長時間不敢相信,那么大的一個國家,說解體就解體了,一點征兆也沒有(當時我們的信息比較閉塞),國際共運中的一個大國,瞬間消失,這個事件對我的思想觸動很大,讓我有了困惑和反思,這也是自己開始運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的前提。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年基層的艱苦鍛煉經歷,對我以后的工作方向和學習志趣影響很大。1994年我報名參加了在國防大學舉辦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全國統編教材的輔導培訓班,有幸聆聽了肖前、陳宴清、高清海、李德順、郭湛等哲學名家的講課,這直接點燃了我考研的夢想。1996年考入南開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師從王南浞老師,這段考研的過程讓我刻骨銘心,我深感陳宴清等老前輩對晚生后學學習精神的鼓勵和幫助,深感工作后再次讀書的艱辛和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生活。 在王南浞老師那里,開啟了我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王南浞老師是南開哲學系陳宴清先生的得意門生,1998年人選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領軍專家。當時的西馬,王老師講起來如數家珍,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我在社會哲學方向,主要是梳理馬克思和西馬學者關于“市民社會”的理論,初步展開了理性思維的學術訓練。南開三年,奠定了我哲學思維的基礎,南開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也成為我不斷反思和終身學習的動力。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