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寬松的紐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0631
- 條形碼:9787020160631 ; 978-7-02-01606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寬松的紐帶 本書特色
《康復的家庭》姊妹篇 令人感動的家庭情感教育和讀書感悟 我們走向哪里?我們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來自大江健三郎和詩人們的心靈答卷 靈氣畫手繪制新版封面 知名譯者全新修訂翻譯版本 面向所有年齡段讀者的心靈讀物
寬松的紐帶 內容簡介
《寬松的紐帶》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隨筆集,是《康復的家庭》的姊妹篇。光患有智力障礙,但極具音樂天賦,是位優(yōu)秀的音樂家,音符成為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和存在的憑借。面對光,作者和家人有過苦惱,但在經歷了長期的共同生活之后,一家人也和光一起完成了心靈的成長和精神的解壓。作者以平實的語言,深邃的思想,淡淡的筆觸,濃濃的溫情,勾勒出一條無形的紐帶,它維系著家庭的每個成員,使他們各自獨立生活,又彼此支撐,不離不棄。
寬松的紐帶 目錄
寬松的紐帶 節(jié)選
從《康復的家庭》到《寬松的紐帶》 我從來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年輕的時候回憶剛剛過去的幾年,還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可是不知不覺間,想要以稍微長一些的時間段回顧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時,便會因歲月流逝之快速與復雜而感到茫然了。尤其是,近十年來的生活變化,導致那些不變的東西,和家人談論起來,好像也抓不到清晰的頭緒了。 但是,趁著《寬松的紐帶》文庫版出版的機會,我重讀了原來的版本,順勢又重讀了《康復的家庭》,深深感到,書里誠實地記錄了我們一家十年來的生活軌跡。 而且我想,我和妻子用各自的文章和繪畫完成一本書,這種創(chuàng)作方式不會再有了。盡管以這兩本書為契機,我們至今仍在報刊上連載隨筆。 說實話,像這樣將自己的人生路程切割為一個個階段來思考,是我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但在重新閱讀這兩本書之后,我覺得我所思考的我和家人的人生節(jié)點這個問題,仍然是很特別的東西。 因此,我想到能否把這兩本以文庫版的形式并入一個套盒里——我并不是想要拜托出版社,只是請妻子幫忙的話,她會馬上剪裁厚紙,畫上插圖,做成私家版的——為此我想要為這套書先寫好一篇后記。 我還有一個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就是把書當作一個*喜愛的東西。優(yōu)秀的繪本作家莫里斯?森達克,對來信說把他寫的書吃掉了的小讀者表達了感謝。對我來說也是如此,書籍不僅僅是閱讀的交流工具。盡管如此,我既沒有為自己的小說制作過特殊版本,也沒有想過要得到喜歡的小說家和詩人的作品的豪華限定版,因為我喜歡那種隨處可見的普通版本。 不過我也喜歡剛才提到的像莫里斯?森達克寫作的幾本小薄書合起來收入套盒那樣的東西,我曾多次夢想過,自己為了孩子們寫的書可否也做成這樣的呢?作為實現(xiàn)這個夢想的一環(huán),我開始考慮將這兩本文庫版合為一套的形式。 與此同時,正如開頭寫的那樣,即便妻子能夠制作出私家版來,自己和妻子合作,再繼續(xù)制作那樣的書,也是不可能的了,這顯然是年齡所致。寫作了這兩本書之后的十年來,我的人生歲月一直處于多事之秋,時過境遷,我終于將目光聚焦到了在那些年月中永遠地離開了我——也可以說離開了妻子,離開了光——的重要的朋友們身上。 在這兩本書中,我沒有正面描寫武滿徹這位音樂家,不過在有別于光的音樂的意義上,他的音樂一直回響在我的全部生活中。我在《寬松的紐帶》的*后,寫了我要去普林斯頓旅行開始新生活,在那之后不久,還沒有等到我去旅行,武滿徹先生就去世了。 這兩本書里記錄了許多關于廣島的片段。我**次去廣島,是光剛剛出生的那個夏天,這次旅行對我而言具有深刻的意義。當時跟我同行的大編輯安江良介也去世了。他每天早晨看新聞,不論是國際問題,還是國內問題。看外文書時,他總是把離不開的詞典放在身邊。我印象中的安江先生就是這樣的。他是我終生不渝的朋友…… 還有妻子的兄長、我年輕時的朋友伊丹十三,死得令人痛心。大約一周前,我整理書庫時,發(fā)現(xiàn)了以為早已丟失了的《法國信使》版的《蘭波詩集》。那是十七歲時,伊丹給我的法語學習教材。 比我大兩歲的伊丹,是一個使用鉛筆寫文章的年輕人。他用4B鉛筆在《浪漫》這首詩的題目上涂上濃重的旁線。我也是從那時開始,總愛在書上寫些蠅頭小字,用偏硬的鉛筆從詞典里抄寫幾行字。 有一次,我讀到一位叫作渡邊一夫的法國文學研究專家的書,伊丹告訴我這是東大的教授,于是我開始備考東大。經過一年復習備考,拼命苦讀,我終于得償所愿,渡邊一夫先生成了我終生的導師。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只上過先生有關詩歌和小說的主題課。先生留給我的遺物中有中原中也簽名的《蘭波詩集》,里面的《傳奇故事》是這樣開頭的: 十七歲的年齡,不是石頭也不是鐵。 一個美好的黃昏,觥籌交錯的咖啡屋。 何為啤酒,何為檸檬汁? 人們漫步在綠蔭濃郁的菩提樹下。 實際上,地方城市的高中生活,啤酒就不用說了,連檸檬汁也是無緣的,但是每當回憶起伊丹十三年輕時的面容,我和妻子總是會心情愉快起來,仿佛環(huán)繞著虛擬的“綠蔭濃郁的菩提樹”轉圈似的。 ...... 在這個意義上,也正是這十年來,以這樣的形式堅持不懈地把每天的感受記錄下來——以妻子的繪畫作為穩(wěn)重的旁證——這些文章結集為兩本書留下來,對我個人來說是意料之外的寶貴饋贈。 還有一個想法,這一點或許只有我自己*清楚,我在寫這兩本書期間,考慮到自己必將會迎來與這個世界告別的一天,到了那時候,前面舉出的那三個人會和家人一起為我送別,于是我寫下了他們的故事。 只是他們三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先后去世了。現(xiàn)在的我,覺得這樣的書——文章的表面雖然看不到,但光、妻子和我,是生活在這三個人溫暖目光的守護下的,我和妻子都是一邊感受著這一點一邊寫文章、畫畫——自己不會再寫了。這也是很自然的事。
寬松的紐帶 作者簡介
大江健三郎,日本作家,一九九四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出身于日本四國地區(qū),一九五七年以小說《死者的奢華》登上文壇,《飼育》獲第三十九屆芥川文學獎,《性的人》《個人的體驗》獲新潮文學獎,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獲意大利蒙特羅文學獎。其他重要作品有小說《水死》《空翻》,散文集《沖繩札記》《在自己的樹下》《致新人》等。大江健三郎的寫作范圍寬廣且具人本關懷的精神,政治、核能危機、死亡與再生等等皆呈現(xiàn)于他的創(chuàng)作中。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