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書--考古隨筆 二(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69071
- 條形碼:9787501069071 ; 978-7-5010-6907-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考古隨筆 二(精裝) 本書特色
本書是陳星燦的《考古隨筆》的續篇,作者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長期致力于中國史前考古學的研究。本書收錄作者2000~2010年間寫就的60余篇隨筆性文章,分為“域外新知”“趣味考古”“古今之間”“讀書識小”“回到考古”五個部分。作者從考古中常見的遺物、遺跡現象入手,通過民族志材料、古代文獻以及與國外考古的對比,初步地闡釋考古學中常見的文化遺物內涵,討論中國考古學的理論與方法,探討中國早期國家的起源與形成等。本書雖是考古學專業的文章,卻簡潔易懂,內容有趣。
新書--考古隨筆 二(精裝) 內容簡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對比研究是近年來西方考古學界提倡的研究方法之一。研究古代中國的文明,更需要國際視野。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如何發展?西方考古學家如何研究? 本書主要收錄了陳星燦先生于二〇〇〇年至二〇一〇年間寫就的六十余篇隨筆性文章。作者采用對比研究的視角,并融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學術志趣,始終追求討論『物』背后的『人』與『文化』。
新書--考古隨筆 二(精裝) 目錄
《紐約時報》關于安諾出土“石印”的爭論
對病人的護理始于何時
瑪雅文明因干旱而亡的新證據
“9·11”與美國考古學家的新任務
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采集狩獵者的命運
葡萄美酒始何時
中亞地區新發現的剝頭皮材料述略
——對《中國古代的剝頭皮風俗及其他》
一文的補充
卡塔爾休玉考古的新進展
——讀倫福儒、巴恩《考古學》的一點感想
中國古代文明何以綿延不斷以至今日
史前人類對性在生育中的作用了解多少
——美洲印第安人的例子
史前人類是否殺嬰
——美洲土著的故事
趣味考古
尖底瓶的用法
再談尖底瓶的用法
史前的糧食加工工具
毒箭、毒矛與史前的狩獵技術
大汶口文化的日月山圖像和古代埃及的
地平線表示法
“割體”葬的民族學證據
跨湖橋的陶罐子里煮的什么藥?
吃豬肉的危險
記一件罕見的仰韶文化蓮蓬頭狀流陶壺
——兼論大河村H66出土器物的功能
記在河南偃師雙泉村采集的一塊漢畫像磚
我國南方和太平洋地區的嚼檳榔風俗
三說古代以皮毛為目的的狩獵工具
咸頭嶺文化圓形石餅的用途蠡測
心理東西本自同
——東漢和羅馬兩副“色情”圖像的分析
古代的捕魚業
古今之間
灰坑的民族考古學考察
——石璋如《晉綏紀行》的再發現
民族志所見原始制陶術的兩種模式及其啟示
中國舊石器時代的石球是狩獵工具嗎
黃河上游的皮筏子是從哪里來的
——東西方文化交流中一個不為人所重視的
問題
良渚獸面紋的構成及其社會心理學基礎初探
北美民族志所見古人獵鹿的幾種方法
模制陶器——*原始的制陶法?
石磨盤和石磨棒的用法
史前的粟是如何儲存的?
臺灣鄒族和邵族的拔牙風俗及其對考古學的
啟示
*初的酒是怎樣釀造的
——臺灣鄒族釀酒的啟示
中國古代的收割工具——石刀、陶刀和蚌刀的
用法初探
——民族考古與實驗考古的一點心得
讀書識小
中國人刷牙的歷史有多久
唐代國人的個人衛生
唐朝人講衛生嗎
大蒜的妙用
白與黑
蓋章、簽名、畫指與押花
毛即沒有
古人對死者的態度
虹與絳
鹽盆
中國考古發現中的大房子
回到考古
古代華北有象犀
何以中原
中國早期國家的形成
當前我國考古研究中應該注意的兩個問題
中國史前考古學的重大作用
考古學就在我們身邊
公眾需要什么樣的考古學
伯希和與殷墟發掘
兩點祝愿
——賀《考古》創刊50周年
型式學之外
——磨制石器的研究應當加強
近年來西方有關國家起源的兩個理論問題
新書--考古隨筆 二(精裝) 作者簡介
陳星燦,1964年生,河南長葛人,F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考古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主持過中澳聯合考古隊伊洛河流域區域系統調查、河南靈寶北陽平、西坡遺址發掘和鑄鼎原聚落調查、河南偃師灰嘴遺址的發掘。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之“社會與精神文化”課題。發表田野考古報告和專著多部、論文多篇,翻譯多部西方考古學研究論著。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