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王亞南全集》第二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0424
- 條形碼:9787561580424 ; 978-7-5615-804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亞南全集》第二卷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全集二卷, 主要收錄了王亞南有關《資本論》方面的研究成果, 共含兩本書, 即《<資本論> ; 研究》和《關于學習 ; <資本論> ; 的幾個問題》, 以及發表在其他報刊上的有關《資本論》研究的論文共18篇。
《王亞南全集》第二卷 目錄
前言
**部分
一、《資本論》產生的時代背景與階級歷史任務
二、《資本論》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三、《資本論》的結構與體系
四、《資本論》**卷的系統理解
五、《資本論》第二卷的系統理解
六、《資本論》第三卷的系統理解
七、《資本論》三卷的綜合系統理解
第二部分
八、《資本論》是一部關系人類歷史命運的著作
九、《資本論》是一部政治經濟學典范,也是一部階級學典范
十、恩格斯在創作、捍衛和闡揚《資本論》方面所作的偉大貢獻
第三部分
十一、毛澤東同志關于“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教導與《資本論》研究
十二、《資本論》的學與用
十三、關于《資本論》對于資本主義壟斷階段,是否還有現實性的問題
十四、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對《資本論》表示的新姿態
十五、我國政治經濟學戰線上所謂生產價格派與價值派間的理論斗爭
十六、決不能從《資本論》里面去找利潤是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的理論根據
十七、關于應用《資本論》體系來研究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的問題
關于學習《資本論》的幾個問題
前言
一、《資本論》的時代背景與階級歷史任務
二、《資本論》研究的對象與方法
三、《資本論》的結構與體系
四、《資本論》**卷的要點
五、《資本論》第二卷的要點
六、《資本論》第三卷的要點
七、學習與應用《資本論》的途徑
關于馬克思的《資本論》
馬克思與《資本論》——紀念馬克思逝世七十周年
學習《資本論》的一些體會
《資本論》的產生、其性質、其結構及其研究方法
關于《資本論》及其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我們應當怎樣研究《資本論》
《資本論》的方法
再論《資本論》的方法
《資本論》總結構的系統理解——關于“《資本論》的總結構、辯證法及其體系對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影響”之一之二
體現在《資本論》中的辯證法——關于“《資本論》的總結構、辯證法及其體系對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影響”之三之四
《資本論》體系對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影響(上)——關于“《資本論》的總結構、辯證法及其體系對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影響”之五
列寧對于《資本論》體系的闡揚、應用與發展——關于“《資本論》的總結構、辯證法及其體系對于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影響”之六之七
寫在《講座》前面
唯物主義歷史觀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方法論——關于《資本論》**卷的幾篇序與跋
《資本論》**卷學習提要及其問題
《資本論》第二卷學習提要及其問題
學習《資本論》第三卷值得注意的若干問題
關于《資本論》第三卷第五篇主要內容的概括說明
關于《資本論》第三卷*后一篇“各種所得和它們的來源”的概括說明
《王亞南全集》第二卷 節選
2.當前在這方面發生的爭論 當前的爭論大體可分為三派:一個是生產方式派,一個是生產力派,一個是生產關系派。 大家從我上面所談的可以知道,《資本論》研究的對象,是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我認為生產關系說得通。今年三月我在中國人民大學講課,我寫的文章《(資本論)的綜合系統理解》,就是講生產關系。從生產關系出發,才能有一個系統的《資本論》。從生產力出發就不可能。 關于生產方式派的看法,解放初期就有人提出來,目前又有人講,認為離開了生產力不能講生產關系,認為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生產方式。 生產力派很熱鬧,從蘇聯移到中國。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講生產力,各個部分都在講。例如,什么是社會主義農業?它說社會主義的農業要使農業生產基本上采用機器,機器生產占支配地位,這樣的農業才是社會主義的農業。為什么要采用機器來生產呢?因為機器生產力高一些。但它沒有講清楚為什么美國的農業生產力高得多,根據它的這種說法,我國的農業生產力低就不是社會主義的了。 3.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爭論 現在我們講為什么會發生這種爭論。這種爭論是有背景的。我體會有以下三點: A.起源于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建立的特殊性 所謂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建立的特殊性,是相對于資本主義講的,是指不同于資本主義表現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表現在哪一面呢?有人(當然不包括我)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的建立是一次成功的,好象是一建立就完成了,沒有發展。這種看法的根據是什么呢?他們認為社會主義社會沒有階級,社會主義社會沒有革命,社會主義社會沒有斗爭。毛主席所說的恰恰相反。毛主席說社會主義社會有矛盾,有斗爭,要革命。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社會主義部分,就說生產關系不要絲毫改變就可以到達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所以,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提到集體農業是固定的,永久的,好象集體農業就可以進到共產主義。這里面還是有拜物教。資本主義社會的拜物教就是:本來社會的一切變化、發展和運動都體現著人與人的關系,基本上是勞動者與資本家的關系,是資本剝削勞動的關系,但是這個關系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被商品運動的關系所掩蓋。馬克思講:這個物所以運動,所以變化,所以由商品變成貨幣,又由貨幣變成商品,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剝削勞動。把這個剝削的關系掩蓋起來,變成物與物的運動,人的剝削關系被物與物的關系所掩蓋。社會主義社會就沒有掩蓋。我們沒有這個剝削關系。那么是不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里就沒有拜物教呢?所謂拜物教,就是說對個別關系看不清楚,認識不清楚,就產生錯覺。那么現在我們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是不是看得很清楚,是不是不產生錯覺呢?不見得。我們對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的認識,在目前還帶有一些盲目性,也就是還沒有抓到規律性。由于存在盲目性,所以對某些事物的認識就會產生錯覺,就會產生拜物教。比如說,我們有一段時間對農民估計過高,所以就要改變三級所有制,以大隊為基礎(即基本核算單位)。現在通過的“六十條”,又改變了這種做法。這說明我們對于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還看得不很清楚,不很透徹,還有盲目性。不僅僅對于所有制方面的認識,就是對于分配、對于交換方面的認識,也是一樣,問題還很多。這都說明我們還沒有摸清楚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沒有摸準客觀經濟規律。但有的同志不是這樣看的。他們根據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的建立的特殊性,就以為生產關系的建立是一次完成,沒有拜物教,不需要怎么研究,所以,研究的對象不要擺在生產關系上面,而要研究生產力。這是**點。 B.起源于社會主義社會對于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迫切要求 這里面有一點要說明的,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也是要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但它是以能否賺錢為前提的。社會主義社會不是這樣,它在任何場合都要求高速度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目的,決定它對發展社會生產力有迫切要求。有的同志根據這種情況,就認為應該把政治經濟學研究的重點由生產關系方面轉移到生產力方面。生產力派雖然沒有把這個話明確地講出來,但實際上是這個思想在指導。 ……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