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以我血薦軒轅:革命烈士孫岳生傳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760827
- 條形碼:9787508760827 ; 978-7-5087-608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以我血薦軒轅:革命烈士孫岳生傳記 本書特色
孫岳生烈士1942年英勇犧牲時年僅三十八歲,當時,本書著者、其幼子孫東文還只是個四歲的娃娃,數十春秋,艱苦備嘗,寡孤成立,何等困難,是未有親歷者根本不可能想象到的。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即使老一輩和下一輩尚能銘記紅色歷史,踏著烈士的鮮血前進,而千秋萬代永葆革命青春,也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一定要以革命的名義想想過去。本書把那段史實整理出來,供后人學習借鑒。
我以我血薦軒轅:革命烈士孫岳生傳記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了孫岳生烈士的光輝事跡。作品通過孫岳生幼年時期、青少年時期、青壯年時期傳記式記述, 把一個38歲就為革命英勇犧牲的烈士形象展現出來。這書稿雖只是白描式地敘述了當年星火燎原革命斗爭的一般過程, 但卻處處透露出內在的高尚, 將讀者人性中向上的沖動激活, 自覺向脫離低級趣味的方向奮進。岳生一生雖然只有38年, 但他勤奮好學精神、樂于助人、待人誠懇、對革命事業忠誠的品格、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大無畏精神、敢于同壞人壞事作斗爭的勇氣, 將永遠激勵后來人。把岳生烈士事跡整理出來, 一方面以慰死難烈士, 另一方面為更好地傳承和激勵后人。
我以我血薦軒轅:革命烈士孫岳生傳記 目錄
**節 出生和家世
第二節 出生地簡況
第三節 幼年時期
第二章 青少年時期
**節 學習文化和農活
第二節 有意地磨煉自己
第三節 自覺接受道德品行教育
第四節 學拳健身認真刻苦
第三章 青壯年時期
**節 幫善松公索妻
第二節 傷逝祖母和愛妻
第三節 高三畝事件
第四節 組織發動群眾,保護公共財產
第五節 粉碎“抽田賣屋”詭計
第六節 接受新思想,競選任保長
第七節 爭奪消費合作社領導權的斗爭
第八節 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九節 含悲殯父
第十節 戳穿“濟糧”陰謀
第十一節 未雨綢繆,踐行統戰工作武裝建設
第十二節 篤心部隊的產生和歸宿
第十三節 一腔忠誠血
第四章 孫岳生身后相關聯的重要事件
**節 處理后事
第二節 黨群合力“護草保根”
第三節 掀起參軍熱潮
第四節 正確決策,統戰威力
第五節 部分老同志相關回憶錄復印件
第六節 部分知情人士訪談記錄(整理稿)
跋
附錄
孫岳生烈士履歷
家族概況及孫氏家譜資料
主要資料來源
人名、地名對照表
我以我血薦軒轅:革命烈士孫岳生傳記 節選
**節 出生和家世 出生 “婆婆,小阿嬸生了,多一點的。恭喜恭喜!”大媳婦邊揩自己雙手的血跡,邊走到房門口,向等候多時的婆婆報喜,說完又轉身進房去了。 婆婆聽到報喜,不知等了多少時間的焦急心情頓時轉為喜悅。她右手拄著拐杖,左手扶著竹椅扶手,慢慢地坐下。婆婆那年62歲,這天晚飯后,聽到小媳婦肚子疼,羊水也出來了,她就叫人把大竹椅搬到房門口,專等這一喜訊。這條大竹椅,何年何月造,已記不清,但她清楚地記得,10年前,1894年,大媳婦生**個兒子仁耀,就坐這把竹椅,等到喜報的;3年前,小媳婦生**個兒子仁廷也是坐這把椅子得喜報,此后不到5個月,大媳婦生第二個兒子仁煥,也是坐這椅子得喜報;2個月前,大媳婦生三子仁福還是坐這椅子得喜報,今天又得喜報,想想真開心。婆婆正想得入神時,大媳婦沖到跟前,結結巴巴地對婆婆說:“那咋辦,嬰兒出來動了兩下后再也不動不哭,已過去半支香工夫了。”婆婆聞聲一驚,猛地站起來反問道:“你心里有辦法嗎?”“我只聽人說,倒掄起嬰兒,輕輕地朝嬰兒背心里拍幾下,也許有救。我沒有做過,不敢擅自做主。”大媳婦說。婆婆說:“你去做吧,不會怪你的。”“明白。”大媳婦邊說邊快速回房。不一會兒,婆婆清楚地聽到“哇”的一聲嬰兒哭聲,心中一喜,站起來欲跨入房門,這時大媳婦擋住了她說:“好了,好了,手腳動得有力,哭泣得厲害。” “這是你的功勞,大家會記得的。”婆婆高興地說。 這天是光緒甲辰(1904年)十一月二十日子時。 在那缺醫少藥的年代,是沒有專業接生員的,這天負責給孩子接生的是孩子的大媽媽,也就是孩子父親的大嫂。當時習俗,長輩是不進產房的,連孩子的父親也要到月子滿月才能進房,同孩子同輩的女人不在此列。 這天孩子父親孫知連,與胞兄知榮,各挑一擔桐油到黃巖外公家去賣,尚未回家。據說,黃巖近海邊,民用木制船較多,而制木船要用大量的桐油,故價格要比本地高近一倍。在外公外婆及其他親朋的幫助下,一擔桐油多賺了好幾塊大洋。兄弟倆一路上很高興,孩子出生第二天才到家。到家立即與母親(因父親6年前已去世)商定,請人算命排八字,取名字。 *后取名為仁厚,“仁”是輩分,即仁字輩,字玉慶。知連認為,兒子生在四明山山脈牛團灣大山里,為有個紀念,取號為岳生。孫岳生參加地下工作后,曾用過“鶴笙”的名字。 第二節 出生地簡況 據史料記載,孫氏是“剡東旺族”,這在孫氏宗譜里也有記述。孫氏主要居住地是珠溪村、趙家巖頭村及牛團灣(含珠溪塢)等村落,在這些村落中,孫姓占百分之九十以上。 嵊縣(今嵊州市),據《嵊縣志》記載,是浙江省古縣城之一,境內新石器時代已有先民生息。在距牛團灣不到10千米的道官山上有新石器時代的器物出土和地表暴露。 西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已置縣,名為剡,屬會稽郡。新朝(王莽)建國元年(公元9年),剡縣改盡忠縣。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復名剡縣。 唐五代十國,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剡縣立嵊州及剡城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廢嵊州及剡城縣,復名剡縣。縣治下設鄉里,今牛團灣一帶所在地隸屬于崇信鄉。梁開平二年(吳越天寶元年,908年),吳越國錢镠將剡縣改名為贍縣,轄余下27鄉,牛團灣仍屬崇信鄉。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878年),吳越歸宋,贍縣復名剡縣。宣和三年(1121年)七月,剡縣改名嵊縣。 清宣統三年(1911年),設縣城和13個鄉,2個鎮,莊36個,并改崇信鄉為崇康區,牛團灣隸屬崇康區。 民國十年(1921年),全縣設22個區,1381個村,牛團灣隸屬崇康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實行鄉、鎮、保、甲制,將民國十年設立的22個區改為22個鄉,其中甘霖、長樂、崇仁、三界、浦口5個鎮照舊,牛團灣隸屬浦口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冬,廢除區級建制,全縣設37個鄉,6個鎮,1030個保,10213個甲,牛團灣隸屬于四維鄉。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重設區級建制,全縣5個區,6個鎮,37個鄉,1070個保,10080個甲。牛團灣隸屬四維鄉第四保,稱牛團灣保(含珠溪塢)。 嵊縣東鄉,設置上東區、下東區、中東區、里東區,牛團灣隸屬下東區四維鄉。 嵊縣從建制和沿革變遷的歷史事實看,稱為古縣城是不為過的。 嵊縣從古至今出過不少名人,有的還是世界級的。如:大書法家王羲之、辛亥革命勇士竺紹康和人口學巨匠馬寅初、圍棋大師馬孝春,等等。 P3-5
我以我血薦軒轅:革命烈士孫岳生傳記 作者簡介
孫東文,1938年12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中文專業畢業。革命烈士孫岳生之子。先后在浙江嵊縣當地中學、文教局和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工作。曾在***、省級報刊發表多篇文章。 1941年底,為躲避反動派追殺,與母親、姐姐、兄妹一道過著東躲西藏的逃難生活。1942年正月初一,家被國民黨反動派燒毀。同年農歷八月二十九日。其父被反動派槍殺,英勇就義。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