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藝理論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772534
- 條形碼:9787504772534 ; 978-7-5047-725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藝理論問題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屬于對外貿易方面的著作,在“逆優選化”的思潮下,我國的經濟貿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應當順應時代的變化,積極勇敢迎接挑戰,審慎選擇促進對外貿易發展的有效戰略,此書正是針對這一環境對對外貿易的戰略選擇做出了詳細的研究。本著作獲咸陽師范學院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專業重點建設學項目資助;咸陽師范學院2019 年“青藍人才”(編號:XSYQL201906)培養項目資助。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藝理論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美學采用社會歷史化的邏輯原則,超越了浪漫主義美學和哲學美學的形而上傾向。因此,對于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來說,馬克思主義美學成為必不可少的理論資源。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為出發點,立足于中國當下的歷史現實生活和文化藝術語境,堅定地走在構建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的道路上。**部分較為深入地探討了美的本質、文藝理論的基本問題、文藝的起源、文藝理論的概念及文藝理論的當代新發展等問題;第二部分翻譯介紹了國外有關文藝美學問題研究的前沿思想和*新成果;第三部分以花饃、民歌、文學作品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現象為個案,運用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原理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方法,具體地闡釋了當代豐富多元的文藝現象,并較詳細地探討了文藝現象背后所映射和反映的社會歷史內容,以期運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學的發展。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藝理論問題研究 目錄
目錄
**章 以意識形態理論為基石的文藝美學 / 001
**節 當代美學理論的建構 / 001
第二節 進化論與藝術的起源 / 014
第三節 民歌的現代轉型 / 025
第四節 民歌的發展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積極意義 / 034
第五節 花饃藝術研究的開拓與深化 / 041
第六節 花饃藝術的保護與發展 / 050
第二章 后現代文化語境中的民族寓言理論 / 057
**節 詹姆遜的后現代主義理論與文化烏托邦思想 / 059
第二節 民族寓言理論與第三世界文學 / 089
第三節 民族寓言:魯迅文學作品意義的解讀 / 096
第四節 文化革命的寓言與救贖的審美烏托邦 / 102
第五節 希望的寓言與烏托邦敘事 / 109
第六節 精神家園的缺失與尋找 / 116
附 教學的理論思考 / 123
參考文獻 / 163
后 記 / 170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藝理論問題研究 節選
**章 以意識形態理論為基石的文藝美學 在當代中國文藝美學界,存在許多不同的理論模式。它們在理論出發點、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方面不盡相同,各有特色,這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文藝美學學術的繁榮。但是,從總體上來看,這些研究并沒有完全擺脫康德美學和海德格爾美學的影響,呈現出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這制約和影響著文藝美學的進一步發展和革新。為了改變這種格局,在構建當代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美學理論時,國內的一些學者,比如浙江大學教授王杰,開始從其他角度出發,探索和發展更為徹底的社會歷史化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途徑。多年來,王杰一直以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為出發點,立足于中國當下的歷史現實生活和文化藝術語境,堅定地走在構建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的道路上。本章以花饃和民歌等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現象為個案,運用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原理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方法,具體地闡釋當代豐富多元的文藝現象,并較詳細地探討文藝現象背后所反映的社會歷史內容,以期運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進一步促進具有中國特色的文藝理論的發展。 **節 當代美學理論的建構 據不完全統計,新時期以來,國內出版的各種類型的美學教材和美學原理性著作有300 多種。盡管這些教材表面上大都打著馬克思主義的旗號,并在行文中盡可能引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警句和格言,以呈現一種忠誠于馬克思主義的傾向,但事實上,這些教材或著作往往通過抽象演繹來構建一種可以適用于一切審美現象的普遍化的哲學美學,帶有鮮明的形而上傾向。它們常常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社會歷史化的邏輯原則,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唯心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色彩。而實際上,憑借歷史唯物主義的強大穿透力,馬克思的美學思想已經超越了浪漫主義美學和哲學美學思想。對于力求構建一種馬克思主義美學理論的中國學界來說,這種局面無疑是尷尬的。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也有一些學者開始從另一個角度探索和發展更為徹底的社會歷史化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的途徑,王杰就是其中一位。他所主編的《美學》教材就是建立中國現代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美學體系的一次嘗試。該書以意識形態理論為基石,以審美經驗為起點,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對美的本質、美學基本問題、美的各種形態、審美感受、審美交流、審美教育和美學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限于篇幅,本節僅從王杰對美的本質的界定出發,以當下學術語境中影響較大的實踐美學和超越美學為參照,對該教材的馬克思主義美學特色進行粗淺的分析。
馬克思主義美學視域中的文藝理論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陳春莉,女,39歲,山東聊城人,文學碩士,咸陽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文藝美學研究。先后在《廣西民族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民族藝術》、《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和譯文3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新農村文化建設視閾中的關中花饃藝術研究》。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