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3790
- 條形碼:9787520523790 ; 978-7-5205-237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 本書特色
★魯迅的骨頭是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寶貴的性格。 ——毛澤東 ★魯迅是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才給全世界文學貢獻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人類共同的性格,但也帶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點。 ——法捷耶夫(蘇聯作家) ★魯迅是現代中國國民文化之母。 ——竹內好(日本文學評論家)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 內容簡介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百年中國記憶.文學家自述)》以魯迅一生輾轉過的城市為線索,包括浙江故鄉、日本、北京、廈門、廣州、上海等地,兼涉及精選出的創作談,編選角度新穎別致,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魯迅的一生。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 目錄
——“朝花夕拾”的往事
阿長與《山海經》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父親的病
我的**個師父
無常
第二輯——求學之路
——在茫漠中奮進
瑣記
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
藤野先生
第三輯——杭州一北京
——寂寞中的吶喊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馳的猛士
使他不憚于前行
論胡須
忽然想到
風箏
好的故事
北京通信
“碰壁”之后
我的“籍”和“系”
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及著
者自敘傳略
雜憶
從胡須到牙齒
凡對于時弊的攻擊,文字須與時弊同時滅亡
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間
不是信
狗·貓·鼠
馬上日記
記“發薪”
第四輯——廈門一廣州
——黑暗中的斗爭
上海通信
廈門通信
……
第五輯——上海歲月
——我以我血薦軒轅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 節選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百年中國記憶.文學家自述)》: 新近的上海的報紙,報告著因為日本的湯島,孔子的圣廟落成了,湖南省主席何鍵將軍就寄贈了一幅向來珍藏的孔子的畫像。老實說,中國的一般的人民,關于孔子是怎樣的相貌,倒幾乎是毫無所知的。自古以來,雖然每一縣一定有圣廟,即文廟,但那里面大抵并沒有圣像。凡是繪畫,或者雕塑應該崇敬的人物時,一般是以大于常人為原則的,但一到*應崇敬的人物,例如孔夫子那樣的圣人,卻好像連形象也成為褻瀆,反不如沒有的好。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孔夫子沒有留下照相來,自然不能明白真正的相貌,文獻中雖然偶有記載,但是胡說白道也說不定。若是從新雕塑的話,則除了任憑雕塑者的空想而外,毫無辦法,更加放心不下。于是儒者們也終于只好采取“全部,或全無”的勃蘭特式的態度了。 然而倘是畫像,卻也會間或遇見的。我曾經見過三次:一次是《孔子家語》里的插畫;一次是梁啟超氏亡命日本時,作為橫濱出版的《清議報》上的卷頭畫,從日本倒輸入中國來的;還有一次是刻在漢朝墓石上的孔子見老子的畫像。說起從這些圖畫上所得的孔夫子的模樣的印象來,則這位先生是一位很瘦的老頭子,身穿大袖口的長袍子,腰帶上插著一把劍,或者腋下挾著一枝杖,然而從來不笑,非常威風凜凜的。假使在他的旁邊侍坐,那就一定得把腰骨挺得筆直,經過兩三點鐘,就骨節酸痛,倘是平常人,大約總不免急于逃走的了。 后來我曾到山東旅行。在為道路的不平所苦的時候,忽然想到了我們的孔夫子。一想起那具有儼然道貌的圣人,先前便是坐著簡陋的車子,顛顛簸簸,在這些地方奔忙的事來,頗有滑稽之感。這種感想,自然是不好的,要而言之,頗近于不敬,倘是孔子之徒,恐怕是決不應該發生的。但在那時候,懷著我似的不規矩的心情的青年,可是多得很。 我出世的時候是清朝的末年,孔夫子已經有了“大成至圣文宣王”這一個闊得可怕的頭銜,不消說,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國的時代。政府對于讀書的人們,使讀一定的書,即四書和五經;使遵守一定的注釋;使寫一定的文章,即所謂“八股文”;并且使發一定的議論。然而這些千篇一律的儒者們,倘是四方的大地,那是很知道的,但一到圓形的地球,卻什么也不知道,于是和四書上并無記載的法蘭西和英吉利打仗而失敗了。不知道為了覺得與其拜著孔夫子而死,倒不如保存自己們之為得計呢,還是為了什么,總而言之,這回是拼命尊孔的政府和官僚先就動搖起來,用官帑大翻起洋鬼子的書籍來了。屬于科學上的古典之作的,則有侯失勒的《談天》,雷俠兒的《地學淺釋》,代那的《金石識別》,到現在也還作為那時的遺物,間或躺在舊書鋪子里。 然而一定有反動。清末之所謂儒者的結晶,也是代表的大學士徐桐氏出現了。他不但連算學也斥為洋鬼子的學問;他雖然承認世界上有法蘭西和英吉利這些國度,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存在,是決不相信的,他主張這是法國和英國常常來討利益,連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所以隨便胡謅出來的國名。他又是1900年的有名的義和團的幕后的發動者,也是指揮者。但是義和團完全失敗,徐桐氏也自殺了。政府就又以為外國的政治法律和學問技術頗有可取之處了。我的渴望到日本去留學,也就在那時候。達了目的,入學的地方,是嘉納先生所設立的東京的弘文學院;在這里,三澤力太郎先生教我水是氧氣和氫氣所合成,山內繁雄先生教我貝殼里的什么地方其名為“外套”。這是有一天的事情。學監大久保先生集合起大家來,說:因為你們都是孔子之徒,今天到御茶之水的孔廟里去行禮罷!我大吃了一驚。現在還記得那時心里想,正因為絕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所以到日本來的,然而又是拜么?一時覺得很奇怪。而且發生這樣感覺的,我想決不止我一個人。 ……
胸中海岳,筆底風雷:魯迅自述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赴日本公費留學,于日本仙臺醫科專門學校肄業。“魯迅”為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廣泛的筆名。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