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診斷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873486
- 條形碼:9787557873486 ; 978-7-5578-734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診斷學 內容簡介
《診斷學》所編寫內容緊扣診斷學基礎,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和篩選,著重體現專業特征性,強調實用性、可讀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診斷學》分為常見癥狀,問診、和臨床診斷的步驟,體格檢查,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器械檢查,病歷書寫即及臨床思維方法8章。常見癥狀篇條理清晰地介紹了臨床各系統常見癥狀的病因、臨床表現、問診要點。問診、醫患基本溝通技能和臨床診斷的步驟篇主要介紹問診內容、方法及臨床診斷的原則、步驟,緊扣目前緊張的醫療環境。體格檢查篇簡明扼要地介紹基本檢查方法、各重要系統視觸叩聽的檢查方法和內容、臨床意義。實驗診斷學篇主要介紹臨床常用的實驗檢查項目的指標值及其臨床應用,并簡述了前瞻性的實驗檢測項目。影像診斷學篇與其他診斷學教材不同之處在于,以器官系統的角度介紹各常見系統的影像學表現特點和臨床應用。其他輔助檢查篇主要介紹了心電圖的正常表現和臨床應用、臨床判斷,以及消化內鏡檢查、臨床常用診斷技術的概念、方法和臨床應用。病歷書寫篇主要介紹病歷書寫的要求、常用醫療文書的概念和內容,以及電子病歷書寫的要求和管理。全書編寫內容緊密結合臨床,深入淺出,語言精練,表達重點突出,可增加讀者的感性認識,使讀者易讀、易懂。
診斷學 目錄
**節 發熱
第二節 水腫
第三節 呼吸困難
第四節 頭痛
第五節 胸痛
第六節 腹痛
第七節 腰背痛
第八節 肌肉、關節痛
第九節 皮膚、黏膜出血
第十節 咳嗽與咳痰
第十一節 咯血
第十二節 發紺
第十三節 心悸
第十四節 惡心與嘔吐
第十五節 嘔血
第十六節 便血
第十七節 腹瀉
第十八節 便秘
第十九節 黃疸
第二十節 眩暈
第二十一節 抽搐與驚厥
第二十二節 意識障礙
第二十三節 血尿
第二十四節 尿頻、尿急、尿痛
第二章 問診
**節 問診的重要性
第二節 問診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三節 問診的內容
第三章 體格檢查
**節 頭部檢查
第二節 頸部檢查
第三節 胸部檢查
第四節 腹部檢查
第五節 生殖器、肛門、直腸檢查
第六節 神經系統檢查
第四章 實驗診斷
**節 血液檢查
第二節 常用腎臟功能實驗室檢測
第三節 肝病常用實驗室診斷
第四節 臨床常用生物化學檢測
第五節 臨床微生物學檢查
第五章 器械檢查
**節 心電圖診斷
第二節 肺功能檢查
第三節 內鏡檢查
第四節 腦電圖及腦電地形圖
第六章 影像診斷學
**節 總論
第二節 中樞神經系統
第三節 頭頸部
第四節 呼吸系統與乳腺
第五節 循環系統
第六節 消化系統
第七節 介入放射學
第七章 病歷與診斷方法
**節 病歷
第二節 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八章 診斷疾病的步驟和臨床思維方法
**節 臨床資料搜集
第二節 分析、綜合、評價臨床資料
第三節 驗證或修正診斷
第四節 臨床思維原則和注意的問題
第五節 臨床診斷的思維
診斷學 節選
《診斷學》: 二、藥物治療對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的影響 臨床資料(病史、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是疾病診斷和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但藥物對臨床資料會產生影響,從而干擾診斷,臨床工作中必須充分注意,以免發生誤診、誤治。 藥物對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的影響由其理化性質、藥理學、藥物代謝產物及藥物本身對檢測方法或試劑的影響所決定。如應用抗組胺藥物再做支氣管激發試驗可以抑制氣道反應性,抗組胺藥的藥效使激發試驗出現假陰性。使用β3受體激動藥治療哮喘時可能出現心悸、肌肉震顫的癥狀,是因β2受體激動藥對心肌和骨骼肌的藥效學而引起。大劑量使用青霉素V鉀,因制劑中含有K+,可能導致血鉀升高,是由于制劑的輔料引起。肝藥酶抑制藥如奧美拉唑等與華法林合用時抗凝作用增強,INR值升高,可能引起出血的癥狀和體征。相反,華法林與維生素K同時使用,后者拮抗前者作用,導致INR值偏低,抗凝無效。兩者都由于華法林的藥物相互作用引起。服用利福平后尿液呈紅色,服用維生素B2或小案堿后尿液呈黃色,則是藥物使尿液著色。紅霉素可干擾Higerty法的熒光測定,使兒茶酚胺的測定值出現假性升高。丙戊酸鈉的酮性代謝產物隨尿排出,尿酮試驗可出現假陽性。此為藥物及其代謝產物對檢驗值的干擾。 藥物對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藥物可以掩蓋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的異常。如敗血癥患者由于在入院前已經接受抗菌藥物治療,因此人院時并無發熱和血培養呈假陰性。又如急腹癥患者應用鎮痛藥后腹痛、腹部壓痛和反跳痛都不明顯,結果造成“胃腸穿孔”的漏診。 2.藥物可以引起或加重原發病相關的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的異常。如肺結核患者:經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利福平引起藥物熱,誤以為抗結核治療無效。服用含蔗糖的糖漿類藥物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升高。 3.產生與原發病無關的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結果的異常,往往由藥物不良反應引起。如胺碘酮可引起肺間質纖維化的癥狀和體征,影像學檢查可顯示肺間質病變。兩性霉素B對血電解質和腎的不良反應,可出現血鉀降低和血清肌醉、尿素氮升高。 4.掩蓋表現藥物不良反應的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結果,或出現誤認為是藥物不良反應;的癥狀、體征和輔助檢查結果。如使用胰島素或降血糖藥物治療的糖尿病患者,若合用了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可掩蓋低血糖的某些表現如震顫、心動過速等。鐵劑與抗血小板藥物合用時,若出現黑糞和糞隱血陽性,可能誤以為抗血小板藥物引起的消化道不良反應。 三、藥物用于特異性診斷試驗 臨床診斷過程中,有時會使用一些藥物,進行診斷性試驗。如葡萄糖耐量試驗、阿托品試驗、增強影像學檢查、內分泌ACTH試驗、支氣管擴張(或)激發試驗、小劑量地塞米松皮質醇抑制試驗等。必須掌握試驗藥物的藥理學特點,包括藥效學、藥動學、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等,重視藥學監護,才能正確評價試驗結果和保障試驗安全。 首先,關注藥物不良反應,評估藥物潛在風險和使用禁忌。在增強影像學檢查中會用到造影劑,隨著造影劑在醫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多,由造影劑引起的藥物性急性腎衰竭成為醫院i內獲得性急性腎衰竭的第三大原因。另外,碘造影劑所致重度速發型過敏反應的發生率為0.02%-0.4%。因此,對于造影劑的藥學監護非常重要。給藥前仔細詢問過敏史及評估危險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壓、原發性腎功能不全等),給藥時密切觀察是否出現過敏反應癥狀,給藥前后多飲水或輸液增加藥物腎排泄,以減少造影劑對腎的損害,同時做好腎功能監測。又如,支氣管激發試驗通過藥物誘導氣道高反應性的發生,常用藥物有組胺和醋甲膽堿等。吸藥過程中可能會誘發或加重相關呼吸系統疾病癥狀,引起不適。組胺支氣管激發試驗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主要與組胺對咽喉部的局部刺激有關。咳嗽、咽部不適、氣短、聲嘶等都是常見不良反應,嚴重不良反應也多有報道。因此.在進行支氣管激發試驗時,藥學監護及相應的急救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注意藥物相互作用或藥效學對診斷試驗結果的影響。藥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影響試驗結果,從而影響準確診斷。如藥物負荷超聲心動圖是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無創檢查之一,主要藥物包括雙嚅達莫、腺甘、多巴酚丁胺等。非特異性腺昔受體拮抗藥如咖啡因和茶堿的結構與腺昔和雙嚅達莫的基本化學結構相似,這兩種拮抗藥可削弱或抵消腺昔的作用。因此,在雙嘶達莫、腺昔負荷試驗前6-12小時,患者應避免進食含咖啡因的飲料,12-24小時前應停用含茶堿的藥物。口服雙唯達莫可增加腺昔水平及不良反應,因此,在腺昔負荷試驗前24小時,應停用雙噌達莫。受體阻滯藥能減弱多巴酚丁胺引起的心率增快,在多巴酚丁胺負荷試驗前1-2日應停用。藥物藥效學也會影響某些試驗結果,如支氣管激發試驗是通過吸入某些刺激物(如組胺)誘發氣道收;縮反應的方法,試驗時應停用一切影響氣道收縮或反應性的藥物,根據各藥物影響時長的不同,停用時間亦不同。茶堿類和抗組胺藥停用48小時等。 四、藥物用于診斷性治療 診斷性治療又稱試驗性治療,是指未能獲得病原學或其他。有力的診斷證據的情況下,為達到明確診斷的目的而采用的有針對性的試驗性治療,根據其對治療的反應(效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期為診斷提供有參考或提示或決定性意義的依據。診斷性治療中,藥物治療是*常用的治療方法,能起到幫助診斷、控制疾病的作用。藥物用于診斷性治療時要謹慎、恰當,藥物的選擇、劑量及療程都要合理,觀察指標應恰當。如肺結核,有細菌學或病理學檢查結果呈陽性的患者可以確診,對于有典型癥狀或影像學支持,尚未獲得細菌學或病理學陽性結果,暫時不能確診肺結核,也不能排除非結核性肺部感染者,可進行診斷性抗感染治療。首先選擇合理的抗感染藥物,推薦選擇起效*快的抗菌治療,根據患者的發病場所、病情嚴重程度及影像學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不應選擇氟喹諾酮類等既有明顯抗細菌活性又有明顯抗結核活性的藥物,以免干擾結果的判斷。診斷性抗感染治療開始后,需要選擇恰當的觀察指標和合適的療效判斷時機。如患者癥狀和體征的變化,包括有無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有無體溫升高、乏力、盜汗等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癥狀和體征。輔助檢查指標的變化,包括外周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紅細胞沉降率、反應蛋白、PCT、病原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虎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