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歷史說帝王---漢高祖劉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368689
- 條形碼:9787546368689 ; 978-7-5463-686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說帝王---漢高祖劉邦 內容簡介
作為劉家老三的劉邦,從小游手好閑,不思選取但歷史證明,這位有著“流氓”稱呼的劉老三,*終卻榮登天子寶座,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以平民身份登上帝位的帝王,劉老三的一生充滿太多的傳奇,他的事跡即使在今天也能給予人們以啟迪。像其他志得意滿的人物一般,功成名就的劉老三衣錦還鄉之時,以一曲《大風歌》,顯露了自己的得意與感慨,正如歌中所云:“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為歷史上一位出身布衣而統一天下的帝王,劉邦的優點便是善于用人,當他身邊聚攏了諸如蕭何、張良、韓信這樣的人物時,成功對于他來說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了。更何況他還有一個才智出眾的賢內助——呂后。劉邦的成功之道,向后人破解了一個草根如何混世,并且混得十分光彩的處世法則;更給予那些身處權力底層的人們以希望,,即如何努力才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雖然劉老三的人生被人戲稱為“流氓”戰勝了英雄,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歷史上非常善于借力的帝王。
歷史說帝王---漢高祖劉邦 目錄
**節 劉家老三
第二節 隆準龍顏
第三節 “說”進關中
第四節 約法三章
第五節 鴻門驚魂
第六節 虎口脫險
第二章 漢王拜將
**節 賢臣擇主
第二節 兵家之神
第三節 平定三秦
第三章 楚漢相爭
**節 霸王神勇
第二節 魏豹反水
第三節 韓信將兵
第四節 滎陽相峙
第五節 項羽破城
第六節 分一杯羹
第七節 垓下之戰
第四章 草根皇帝
**節 善于用人
第二節 籠絡人心
第三節 建都關中
第四節 學當皇帝
第五節 白登之圍
第六節 分封諸侯
第五章 兔死狗烹
**節 計殺韓信
第二節 蕭何入獄
第三節 收拾諸王
第六章 身后之事
**節 廢立太子
第二節 劉邦之死
第三節 蕭規曹隨
歷史說帝王---漢高祖劉邦 節選
《中國名人歷代皇帝大傳:漢高祖劉邦》: 張良問:“誰給沛公出此下計?” 劉邦不肯說出樊噲,隨口說:“有小人對我說:‘派兵守關,不納諸侯,秦國故地可以稱王而治。’所以,我聽了。” 張良說:“沛公細想,你的兵馬能夠抵敵項王的兵馬嗎?” 劉邦默然,說:“本來就遠遠不如!這事到底應該如何辦呢?” 張良說:“沛公和我一起去見項伯,請項伯轉呈項王說你不敢背叛。” 劉邦說:“先生怎么與項伯有如此深厚的交情?” “我在漸江的時候,項伯殺人,我想方設法救活了他,所以今天遇到此等急事,他特地來告訴我!” “他與你哪一個年長?” “項伯比我長。” 劉邦說:“先生替我請他進來,我以兄長之禮去接待他。” 張良又囑劉邦如此如此,劉邦立即心領神會。 張良出見項伯,說:“請兄見沛公一面,沛公有苦衷欲告。” 項伯說:“我這次來此,專為子房您,何必又見沛公?” 張良說:“沛公是一位忠厚長者,不可不見一面。”再三懇請。 項伯同張子房入見劉邦。劉邦整衣迎接,延之上坐,項伯倍說項羽嗔怪之意。劉邦置酒款待,祝酒為壽,約為婚姻。彼此猜疑之意漸消。 劉邦經過一番感情醞釀,才說:“我自從人關以來,秋毫不敢有所犯,登記百姓戶籍,封庫鎖倉,日夜盼望項將軍到來。我之所以派遣將領據守關隘,是為了防備秦國余黨和其他盜賊,專候將軍人關,哪里說得上反呢?希望您把我的這些苦衷告訴項將軍,說我劉邦不敢忘記他的大恩大德。” 項伯答應,準備辭去,囑劉邦說:“明日早來鴻門拜見項將軍,消釋前嫌。沛公所言,我定替轉告,料想項將軍不會怪罪。” 張良叫夏侯嬰派軍卒送項伯回新豐鴻門。 項伯回到軍中,立即去見項羽。 項羽問:“叔父深夜到來,有何要事?” 項伯說:“我有故友,本是韓國公子。當年我殺人之后,全仗他得以活命。如今劉邦從韓王那里借他為隨軍謀士,恐怕兩家交兵,此人難保活命。所以剛去同他說說,叫他回避,順便了解劉邦入關之情。張良對我說,劉邦先入關中,并無毫厘他意,遣將守關,只是為了防備秦國余黨而已,不是為了拒楚。一應寶物、美女、糧食,盡都封鎖不敢擅動,秦王子嬰也不敢擅自處置,就是為了專等你到來。我想,如果不是劉邦率先入關,我們又怎么能夠兵不血刃,輕易入關呢?這是劉邦的大功。如今他有大功,而聽信小人之言,反要加害,恐怕于理不順。他明日要親來軍中謝罪,將軍可以從容相待,這樣才不失天下大義。” 項羽說:“依照叔父之言,劉邦好像沒有大罪。如果興師動眾,恐被諸侯恥笑。” 范增說:“我勸將軍消滅劉邦;是因為劉邦入關以來,約法三章,企圖收買民心,他的志向是要奪取天下。如果不趁早剿除,恐生后患。老將軍被張良說詞欺瞞,不可全信。望將軍思之。”、 項伯說:“先生要殺劉邦,還怕沒有妙計?何必采取軍事行動,遭到天下諸侯咒罵!” 項羽說:“叔父言之有理,先生再當定計。” 范增說:“我有三計,可殺劉邦,望將軍取舍。” 項羽說:“愿聞其詳。” 范增回答:“**計:派人請劉邦到鴻門赴宴,未入席時,將軍就責問他人關之罪,他不能回答,立即斬首,這是上計;第二計:如果將軍不便自己動手,可以埋伏二百名刀斧手,劉邦入席以后,我舉所佩玉塊為號,項王喚出伏兵殺之,這是中計;如果二計不成,可派一人斟酒,把劉邦灌醉,劉邦是個酒徒,酒后必然失禮,趁機殺之,此為下計。如果項王依此三計,劉邦必死無疑。” 項羽說:“三條計策都用,我看劉邦如何逃過殺身之禍!” 項羽傳令大小將校,都做好充分準備,專候劉邦自投羅網。 再說項伯走后,劉邦急叫張良、酈食其、陸賈、蕭何等人計議。 劉邦說:“明天去項羽軍中之事,的確生死難料。不去,項羽派兵攻打,勢難抵敵;如去,又怕進入陷阱,恐怕難保性命。諸位認為該如何是好?” 蕭何說:“項羽兵多將廣,難以抗衡,不如修書一封,派一個能言善辯之人,將關中所有財物全部送給項羽,只求一郡,再修整兵戎,等候時機。” 酈食其說:“我愿下書,游說項羽。” 陸賈也表示愿隨酈食其同行。 張良說:“諸公之言,恐非上策。昔日伍子胥保護平王赴臨潼,會見諸侯,受到天下人尊敬。。藺相如使秦,*后完璧歸趙,天下人稱贊不已。目前雖然實力不比項羽,但是也不能害怕到如此地步,這樣在天下諸侯的面前就失了威信。我雖然不才,愿隨沛公去赴明日之會,定使范增無法用其謀,項羽無法施其勇,保證無事而回。他日若為天下之王,也可名正言順。” 劉邦說:“全仗先生神機妙算,看來只好親自到虎穴里去走一遭了。” 第二天早晨,劉邦帶著張良、樊噲、紀信、夏侯嬰等人和百余輕騎,一路惶恐不安地前往鴻門。 不時,劉邦又把張良叫到面前說:“我今天此行十分憂慮,唯恐不測。先生何以處之?” 張良說:“沛公放心,我自有辦法。沛公盡管記住昨日應答之語,照此回答,自然平安無事!” ……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