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西政文庫·博士篇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3696
- 條形碼:9787100193696 ; 978-7-100-19369-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政文庫·博士篇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金融、經濟、法律等相關領域讀者和研究者本書以證券市場發行審核注冊制改革為背景,以“差異化”作為切入視角,圍繞證券市場之靈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體系和實踐運作展開研究。
西政文庫·博士篇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證券市場發行審核注冊制改革為背景,以“差異化”作為切入視角,圍繞證券市場之靈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體系和實踐運作展開研究。具體而言,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力求在同一國家或地區內,針對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情況的上市公司適用不同的信息披露內容規范和形式要求,使其盡可能披露能夠反映自身情況的重要信息,以突出信息披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但事實上,“差異化信息披露”并非是要回到接近自愿披露的歷史時期來苛求每一公司之間呈現接近“差異”的樣態。更理性的選擇是在信息披露制度的現有框架下,尋找上市公司“同質性”和“異質性”的區分維度,對不同類型或同一類型不同情況的上市公司適用不同的規范內容。這種區分可將公司所在市場板塊、行業屬性以及風險水平的差異作為基礎。因此,差異化信息披露的立法構造應當軟硬兼施。硬法規范包括在《證券法》中對差異化信息披露進行原則性規定,此外,由證監會制定《差異化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和《差異化信息披露的個案分析與建議》。軟法規范包括通過對《上市公司治理規則》的軟化及上市規則來導入。同時,差異化信息披露的順利實施還有賴于配套機制的完善,包括成立信息披露咨詢委員會來促進差異化信息披露的規范認定,以及鼓勵開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評級活動。
西政文庫·博士篇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 目錄
**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價值解構
**節 商品化的證券信息及其生產控制制度
一、證券市場的信息依賴性
二、商品化的證券信息及其分布不均
三、信息生產控制的制度安排: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第二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價值取向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公平價值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中的效率價值
第三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價值實現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需求分析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供給分析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供需互動與沖突
四、調和信息供需沖突的基本方向:差異化信息披露
第二章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理論內涵
**節 差異化信息披露的界定
一、“差異”與“同一”之辯
二、何謂“差異化”披露?
第二節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則
一、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
二、降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成本
第三章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表現形式
**節 不同市場間上市公司的差異化信息披露
一、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生成機理及層次體系
二、域外不同市場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差異化安排
三、我國不同市場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現狀評析
第二節 不同行業間上市公司的差異化信息披露
一、信息披露的同行傳遞效應分析
二、分行業差異化信息披露的優勢
三、分行業信息披露的制度實踐
第三節 不同風險水平上市公司的差異化信息披露
一、上市公司分類監管與風險識別
二、不同風險水平公司間差異化信息披露的探索
第四章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實現路徑
**節 強制披露與自愿披露
一、強制性披露的局限及其邊界
二、強制性披露的軟化路徑:不披露即解釋
三、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補充供給
第二節 全面披露與簡化披露
一、全面披露與簡化披露的共存基礎
二、簡化信息披露的主要方法
第三節 重點披露與非重點披露
一、重點披露與非重點披露的區分基礎
二、重點披露的行業信息與風險信息:舉例說明
第四節 紙媒披露和網絡披露
一、信息披露的主要載體
二、信息披露載體的差異化安排
第五章 我國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制度體系的構建
**節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立法構造
一、差異化信息披露硬法規制的路徑
二、差異化信息披露軟法規制的路徑
第二節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
一、上市公司分類監管體系的建立
二、分類監管下差異化信息披露的實現
第三節 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的配套機制
一、規范差異化信息披露的實踐認定
二、完善信息披露評級制度
結 語
參考文獻
西政文庫·博士篇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 節選
證券市場類似于一個大型買賣市場,人們在這里買賣名曰證券的商品。而證券作為資本單位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代表的價值內核與其本身的物理形態脫節,買方需要借助大量信息來評判證券商品的品質并在此基礎上做出投資決策。但信息在證券買賣雙方之間的分布明顯不均,受限于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買方難以憑借一己之力獲取賣方所占有的大量信息。因此,證券買賣的具象圖景是賣方以自己所占有的證券信息來換取買方持有的資金,從這個意義上講,證券信息本身也具有商品屬性。但在實踐中,獲取信息的買方很難在短時間內識別這些信息商品的質量而留給賣方以次充好的空間。經過長久、數次的交易回合,買方也逐漸會根據市場中證券商品的平均質量來對某一特定證券進行定價,這樣,質量不一的證券商品就無法得到差別化的價格回報,*終整個市場也會在“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中萎縮為“檸檬市場”。因此,證券市場的健康存續需要一種提升信息商品生產質量、促進信息流通的控制性制度安排,而這也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本質及其存在價值。 證券是記載并代表某種特定權益的權利憑證,由融資者制作并向投資者發行以融入資金,投資者持有證券后可繼續買賣流通來獲取差價收益。這種證券發行和買賣的固定場所形成了證券市場。由發行人作為賣方**次向投資者賣出證券的市場為發行市場,發行之后證券通過持有者轉手買賣不斷流通的市場為交易市場。 有價證券作為證券市場流通交易的標的物,其本身沒有價值,是一種虛擬資本,是貨幣資本、實物資本的轉化形態。換言之,證券產品的物理樣態與其所代表的價值之間沒有直接聯系。甚至在無紙化的發行技術下,有些證券產品只以概念的方式存在,因此,證券所代表的投資價值與證券本身在空間上完全分離,蘊含著表象與實質之間的脫節。這種脫節無法通過現場勘查、經驗積累和交流傳遞等物理測量手段來彌補,而需要獲取真實、完整的證券信息并進行分析和判斷,進而對證券產品進行考核、定價。這些信息按照來源的不同可以分為:證券制作人公開披露的信息、監管機構公布的信息、中介服務機構提供的信息、投資者通過其他渠道搜集的信息;按照信息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市場宏觀信息、行業信息、股票信息、債券信息、交易統計信息等等。因此我們看到,證券市場的運行高度依賴于信息傳播,市場運作的過程就是一種信息處理的過程,社會資金通過市場信息的傳播引導流向各個實體部門。
西政文庫·博士篇上市公司差異化信息披露研究 作者簡介
楊淦,女,寧夏固原人,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2016年1月-2020年5月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2020年6月至今任教于東華大學人文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證券法、公司法、金融法等。先后在《比較法研究》《證券市場導報》《知識產權》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級課題3項,主研多項*家級、省部級課題。合作著作主要有《比較民商法》,另參編《外國民商法》等教材。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