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國城市地理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城市社會空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64297
- 條形碼:9787030664297 ; 978-7-03-06642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城市地理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城市社會空間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專門針對當代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的專著。首先介紹了城市社會空間理論的國內外**進展,重點介紹當代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的結構、演化動力與機制,論述了城市社會空間的分異與融合問題。在此基礎上,針對保障房社會空間、城中村、靠前移民社會空間、城市貧困空間、紳士化社會空間、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社會空間、郊區社會空間等各類新社會空間進行了系統論述,集中展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呼和浩特等地的城市社會空間景觀與特征。
中國城市地理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城市社會空間 目錄
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前言
前言
**章 城市社會空間概述
**節 空間、城市與城市社會空間 1
一、空間:分析當代中國的重要維度 1
二、全球化下的城市社會空間轉型 4
第二節 西方城市社會空間的歷史演化 6
一、前工業化城市 6
二、工業城市7
三、現代西方城市 8
四、后工業化城市 10
第三節 當代中國城市社會空間轉型 11
一、中國式城市社會空間 11
二、政府主導下的城市化空間營造 13
三、多元化和差異化的城市新社會空間 13
第二章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節 歷史時期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16
一、殷周城、市、郭結合下的城市社會分區 16
二、唐朝坊里制度主導的社會空間 17
三、宋朝坊里瓦解與居住空間分化 18
四、明清兩朝政治和種族主導的城市社會空間分異 19
五、民國時期租界城市分隔的社會空間 20
第二節 1949~1977 年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23
第三節 1978~1990 年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24
第四節 1990 年以來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28
第三章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演化動力與機制
**節 社會分層與市場化 32
第二節 “非正規”社會空間 33
一、轉型與“非正規”社會空間 33
二、“城中村”的興起 34
第三節 跨境流動與全球化 37
一、全球化下的跨國社會空間 37
二、逐步深化的族裔經濟 38
第四節 政府與制度因素 40
第四章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與融合
**節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 41
一、理論背景 41
二、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動力學 42
三、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模式 43
第二節 分異的結構與測度 43
一、深圳的社會空間結構 43
二、深圳市新移民社會空間分異度 51
三、上海居住空間分異及其演變 55
四、上海外來人口空間分異度的變化 61
第三節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融合 65
一、社會融合的概念與理論 66
二、社會空間分異的表現形式 68
三、對社會空間分異成因的解釋 68
四、從社會空間分異走向社會融合 69
五、實現社會融合要解決的問題 70
第四節 社會融合的測度與實證 71
一、廣州等六市新移民及其社會融合 71
二、呼和浩特市的多民族居住融合 73
第五章 保障房社會空間
**節 中國城市保障房制度概況 89
一、中國保障房制度的演變 90
二、中國保障房的制度特征 93
第二節 保障房社區的社會空間特征 95
第三節 保障房社區的分異與融合 96
一、研究方法96
二、保障房社區居民及其社區生活基本狀況 97
三、保障房社區居民社會融合測度 98
四、保障房社區居民社會融合的影響機制 100
第四節 保障房社區生活的“戰略”與“戰術” 103
一、廣州保障房社區的空間生產 103
二、金沙洲居民的日常生活實踐 104
第五節 保障房社區的提升與優化 108
一、案例概況和研究方法 108
二、廣州市保障房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優化 110
三、廣州市保障房社區公共空間優化 119
四、廣州市保障房住區公共空間的優化設計對策 123
第六節 保障房社區空間共享 125
一、案例概況和研究方法 125
二、居民主觀感受評價及影響因素 128
三、實施街區開放政策的對策與建議 131
第六章 城中村
**節 概況 133
第二節 城中村的社會空間特征 134
一、人口特征134
二、經濟特征 135
三、空間特征 138
四、管理特征 140
第三節 城中村居民的社區依戀、鄰里交往和社區參與 144
一、關鍵指標的測度方法 144
二、不同類型社區的社區依戀、鄰里交往和社區參與 147
第四節 城中村轉制與城中村改造 150
一、“城中村”轉制 150
二、“城中村”改造 152
第五節 典型城中村社區案例 154
一、六個中國城市的城中村社區 154
二、廣州獵德村 159
三、深圳漁民村 160
四、深圳水圍村 162
第七章 國際移民社會空間
**節 中國國際移民概況 167
第二節 城市國際移民社區的社會空間特征 168
第三節 國際移民社區的分異與融合 170
一、本地居民 170
二、小北商戶 173
三、地方媒體 174
四、網絡 175
第四節 跨國商貿主義與國際移民社區演化 176
一、“跨國商貿主義”下的城市新社會空間生產 176
二、國際移民社區演化 177
第八章 城市貧困空間
**節 城市貧困 181
一、城市貧困的內涵 181
二、城市貧困屬性特征 181
三、城市貧困機理 182
四、新城市貧困及其機理 183
第二節 城市貧困空間 185
一、貧困空間的生產 185
二、城市貧困空間特點 188
第三節 城市社會排斥 189
一、社會排斥理論 189
二、城市社會排斥 191
第四節 城市貧困測度與解析 193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193
二、貧困測度分析 196
三、貧困多層線性模型分析 198
第五節 城市貧困群體日常活動的時空規律 203
一、城市活動空間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203
二、城市貧困群體的出行特征 205
三、城市貧困群體的日常生活節 奏及其時間利用特征 208
四、城市貧困群體的日常活動時空間結構特征 210
第九章 紳士化社會空間
**節 紳士化概述 213
一、紳士化的傳統定義 213
二、紳士化的發展演化與表現形式 213
三、對紳士化的理論解析 214
第二節 中國城市的“學生化”社區 215
一、學生化的概念 215
二、學生化空間的生產 216
三、學生化現象的演化 216
第十章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社會空間
**節 中國低收入大學畢業生概況 218
第二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社會空間的特征 219
一、人口特征 219
二、土地利用特征 220
三、居住空間特征 223
第三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就業空間的分異 229
一、研究方法 229
二、就業空間分異的主因子分布 229
三、就業空間的類型劃分 232
第四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的職住空間關系 234
一、分學歷組的通勤距離水平研究 234
二、分學歷組的通勤距離的影響因素 237
第五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的社區社會紐帶與定居意愿 242
一、概念框架與變量選擇 242
二、社區社會紐帶的指標構建 244
三、長期居住的意愿及影響因素 245
四、社區社會紐帶的中介作用 248
第十一章 郊區社會空間
**節 中國城市郊區轉型 252
一、領域化:解析中國城市郊區化的重要視角 252
二、實證研究——珠江三角洲郊區的轉型與重構 254
第二節 中國“邊緣城市”的發展與演化 260
一、中國邊緣城市的產生背景 261
二、中國邊緣城市的形成與特征 262
三、中國邊緣城市演化階段與動力機制 273
第十二章 從社會空間到美好生活
**節 21 世紀初的城市社會空間 279
第二節 面向未來的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研究 281
第三節 擁抱美好的城市生活 283
參考文獻
索引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叢書前言
前言
**章 城市社會空間概述
**節 空間、城市與城市社會空間 1
一、空間:分析當代中國的重要維度 1
二、全球化下的城市社會空間轉型 4
第二節 西方城市社會空間的歷史演化 6
一、前工業化城市 6
二、工業城市7
三、現代西方城市 8
四、后工業化城市 10
第三節 當代中國城市社會空間轉型 11
一、中國式城市社會空間 11
二、政府主導下的城市化空間營造 13
三、多元化和差異化的城市新社會空間 13
第二章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節 歷史時期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16
一、殷周城、市、郭結合下的城市社會分區 16
二、唐朝坊里制度主導的社會空間 17
三、宋朝坊里瓦解與居住空間分化 18
四、明清兩朝政治和種族主導的城市社會空間分異 19
五、民國時期租界城市分隔的社會空間 20
第二節 1949~1977 年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23
第三節 1978~1990 年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24
第四節 1990 年以來的城市社會空間結構 28
第三章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演化動力與機制
**節 社會分層與市場化 32
第二節 “非正規”社會空間 33
一、轉型與“非正規”社會空間 33
二、“城中村”的興起 34
第三節 跨境流動與全球化 37
一、全球化下的跨國社會空間 37
二、逐步深化的族裔經濟 38
第四節 政府與制度因素 40
第四章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與融合
**節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分異 41
一、理論背景 41
二、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動力學 42
三、城市社會空間分異的模式 43
第二節 分異的結構與測度 43
一、深圳的社會空間結構 43
二、深圳市新移民社會空間分異度 51
三、上海居住空間分異及其演變 55
四、上海外來人口空間分異度的變化 61
第三節 中國城市社會空間融合 65
一、社會融合的概念與理論 66
二、社會空間分異的表現形式 68
三、對社會空間分異成因的解釋 68
四、從社會空間分異走向社會融合 69
五、實現社會融合要解決的問題 70
第四節 社會融合的測度與實證 71
一、廣州等六市新移民及其社會融合 71
二、呼和浩特市的多民族居住融合 73
第五章 保障房社會空間
**節 中國城市保障房制度概況 89
一、中國保障房制度的演變 90
二、中國保障房的制度特征 93
第二節 保障房社區的社會空間特征 95
第三節 保障房社區的分異與融合 96
一、研究方法96
二、保障房社區居民及其社區生活基本狀況 97
三、保障房社區居民社會融合測度 98
四、保障房社區居民社會融合的影響機制 100
第四節 保障房社區生活的“戰略”與“戰術” 103
一、廣州保障房社區的空間生產 103
二、金沙洲居民的日常生活實踐 104
第五節 保障房社區的提升與優化 108
一、案例概況和研究方法 108
二、廣州市保障房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優化 110
三、廣州市保障房社區公共空間優化 119
四、廣州市保障房住區公共空間的優化設計對策 123
第六節 保障房社區空間共享 125
一、案例概況和研究方法 125
二、居民主觀感受評價及影響因素 128
三、實施街區開放政策的對策與建議 131
第六章 城中村
**節 概況 133
第二節 城中村的社會空間特征 134
一、人口特征134
二、經濟特征 135
三、空間特征 138
四、管理特征 140
第三節 城中村居民的社區依戀、鄰里交往和社區參與 144
一、關鍵指標的測度方法 144
二、不同類型社區的社區依戀、鄰里交往和社區參與 147
第四節 城中村轉制與城中村改造 150
一、“城中村”轉制 150
二、“城中村”改造 152
第五節 典型城中村社區案例 154
一、六個中國城市的城中村社區 154
二、廣州獵德村 159
三、深圳漁民村 160
四、深圳水圍村 162
第七章 國際移民社會空間
**節 中國國際移民概況 167
第二節 城市國際移民社區的社會空間特征 168
第三節 國際移民社區的分異與融合 170
一、本地居民 170
二、小北商戶 173
三、地方媒體 174
四、網絡 175
第四節 跨國商貿主義與國際移民社區演化 176
一、“跨國商貿主義”下的城市新社會空間生產 176
二、國際移民社區演化 177
第八章 城市貧困空間
**節 城市貧困 181
一、城市貧困的內涵 181
二、城市貧困屬性特征 181
三、城市貧困機理 182
四、新城市貧困及其機理 183
第二節 城市貧困空間 185
一、貧困空間的生產 185
二、城市貧困空間特點 188
第三節 城市社會排斥 189
一、社會排斥理論 189
二、城市社會排斥 191
第四節 城市貧困測度與解析 193
一、數據來源和研究方法 193
二、貧困測度分析 196
三、貧困多層線性模型分析 198
第五節 城市貧困群體日常活動的時空規律 203
一、城市活動空間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203
二、城市貧困群體的出行特征 205
三、城市貧困群體的日常生活節 奏及其時間利用特征 208
四、城市貧困群體的日常活動時空間結構特征 210
第九章 紳士化社會空間
**節 紳士化概述 213
一、紳士化的傳統定義 213
二、紳士化的發展演化與表現形式 213
三、對紳士化的理論解析 214
第二節 中國城市的“學生化”社區 215
一、學生化的概念 215
二、學生化空間的生產 216
三、學生化現象的演化 216
第十章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社會空間
**節 中國低收入大學畢業生概況 218
第二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社會空間的特征 219
一、人口特征 219
二、土地利用特征 220
三、居住空間特征 223
第三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就業空間的分異 229
一、研究方法 229
二、就業空間分異的主因子分布 229
三、就業空間的類型劃分 232
第四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的職住空間關系 234
一、分學歷組的通勤距離水平研究 234
二、分學歷組的通勤距離的影響因素 237
第五節 低收入大學畢業生的社區社會紐帶與定居意愿 242
一、概念框架與變量選擇 242
二、社區社會紐帶的指標構建 244
三、長期居住的意愿及影響因素 245
四、社區社會紐帶的中介作用 248
第十一章 郊區社會空間
**節 中國城市郊區轉型 252
一、領域化:解析中國城市郊區化的重要視角 252
二、實證研究——珠江三角洲郊區的轉型與重構 254
第二節 中國“邊緣城市”的發展與演化 260
一、中國邊緣城市的產生背景 261
二、中國邊緣城市的形成與特征 262
三、中國邊緣城市演化階段與動力機制 273
第十二章 從社會空間到美好生活
**節 21 世紀初的城市社會空間 279
第二節 面向未來的中國城市社會空間研究 281
第三節 擁抱美好的城市生活 283
參考文獻
索引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