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7874
- 條形碼:9787308207874 ; 978-7-308-2078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本書特色
本書對“詩意棲居的藝術”進行了切己的、***的深入思考,把生活感受、個人體驗融入其中。既感性,又不流于膚淺;既深刻,又不乏味枯燥。作者以擇居、擇心、擇樂為綱,以人物故事為基本內容,記錄了生命中有啟示意義之事,以隨筆形式詮釋和探討深刻的主題,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悟。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內容簡介
本書對“詩意棲居的藝術”進行了切己的、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把生活感受、個人體驗融入其中。既感性,又不流于膚淺;既深刻,又不乏味枯燥。作者以擇居、擇心、擇樂為綱,以人物故事為基本內容,記錄了生命中有啟示意義之事,以隨筆形式詮釋和探討深刻的主題,抒發了對人生的感悟。本書具有三個特點:一是涵蓋文史知識,蘊涵濃厚的文化氣息,文字優美,趣味生動;二是與杭州的人、事相結合,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三是富含真情實意,讀來讓人感動和感慨。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目錄
擇居紀
小引
一、我愛山居好,傍屋都種竹
廬山獨步
四季山居
棲霞嶺藝居
黃公望故居
圓夢午潮山
二、籬落雞豚傍水涯,蕭蕭楊柳放新芽
別夢依稀湖畔居
枕流東河憶東坡
夏日長島濱海居
三、幽人住城市,清夢兩三重
杭垣舊巷尋舊蹤
*接地氣市井居
故宅雜憶
擇心紀
小引
一、萬物安能亂本真,不失初來赤子心
想起隔壁陳先生
率性夜奔莫千山
事無不可對人言
愷人有愷福
二、平常心是道,莫更問人休
母親辛勞得延壽
祖母灑脫臻百歲
烏墻門里的一生
子愷式的“吟嘯且徐行”
鄰家有女求不得
三、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一位有醫癖的發小
癡花和癡書
匹夫不可奪志
四、不令一物傷天理,仁愛方知真宰心
愛雞愛騾及其他
童年碎影皆美好
俠膽仁心名士風
王金發“與朋友共”
五、超然物外遠塵埃,到此方為自在
養生先須慮禍
木心有種朦朧美
編輯部里“一童經”
錢谷融之《散淡人生》
勘破生死仁者壽
擇樂紀
小引
一、君聽月明人靜夜,肯饒天籟與松風
風聲雨聲連四野
聽取蟲聲一片
二、幽賞頗自得,興遠與誰豁
賞竹的三個層次
芭蕉夜雨
籬邊菊
三、藝雖不同意有會,世事相假非一朝
學拳的師傅和師兄
自學繪畫未成才
學醫的趣事和糗事
一個門外漢的收藏愛好
四、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讀書之樂
雞兔同籠
稼穡之難
五、汲來江水試新茗,買盡青山當畫屏
問茶之意豈僅在茶
采藥山間
不妨獨游
六、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吃蝦嗜蟹和食素
一飲一啄識人性
獨酌的意趣
七、月明笙鶴歸長松,修身潔行儻可逢
我的方外之緣
無事此靜坐
寒夜盼客來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節選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小引 好的環境,能激發人的詩情,那是無疑的。 臺灣現代詩人楊牧曾有過一次風雪中詩意觀山的經歷,他在大陸出版的《楊牧詩選》自序中說,有一次他獨自開車經過北美一處山地,正是冬末春初的嚴寒季節,人山漸深,寒氣漸濃。隨著山勢的逐漸升高,“則路邊早已滿積昨宵殘余,未融的白雪,不久看到迎面又有新霧飄至,能見度愈差,乃將車暫停路邊一巨松下,前臨斷崖,瞬息只見白茫茫一片,谷底森林盡陷雪中”。孤身一人,異域荒山,風雪交加,楊牧自忖,此刻真個是遺世獨立,任誰也找不到自己了。他感慨良久,下車遠眺,只見“山嶺逐漸現形,早雪俄然停止,浮云詭譎,紛紜舒卷”,撩撥得詩人心緒激蕩,“許多古典詩賦的形象和節奏不斷涌向心頭”,諸如“‘雨雪漉漉,見曰消’、‘憑云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列形’之類,競以恍惚的形狀快速穿過針葉林木往復回旋若有意攜我朝谷壑深處隱藏,使我目不暇給”,“須臾又仿佛天籟賁起,化為長歌,綿亙納入無垠時空之外,提醒我須趕快準確誠實地索引,使用,贊頌”。 縹緲的山景和澎湃的詩情,在此融為一體,令人神往。 還是這位楊牧,真的住到山上去,卻有了截然不同的感覺。那一次,楊牧到離家并不太遠的一座山里去住了一段日子。臨走時,他對友人說,他是去享受寂寞的。可他住了沒幾天就受不了了。他在《山中書》中說道:“那次去到山中,本是為了‘面對冷漠’,也是我自愿的事,后來怪風,怪雨;好像一切都是外加的,那不是太違心了嗎?”楊牧回憶:“我只是嘆息,嘆息——嘆息我消逝的純潔,嘆息我已經看不見·自然的美,自然的力’。我總是坐在窗口,披著冬衣,把書置放在膝頭,望著山下的燈火出神。而我為什么到那山中去?難道我不是為了參悟一點寂寞的真諦嗎?”“我一個人散步,一個人聽風,聽水,看云,看星……”他自責:“那次我在山上,埋怨得太多,想得太少,我斷送了一個寒冬的閑適,我忘記了生命的瑰麗和真義。” 其實,這也真怪不得詩人。山居有其靜好的一面,同樣也有其寂寥的另一面。而湖居、江河居、濱海居……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從精神享受的角度而言,這類接近自然美景的居處,能使人們浮躁的心安靜下來;而從生活方便的角度看,這些居處遠離紅塵,俗世的很多樂趣,要享受就沒有那樣便捷了。巷居和市井居彌補了上述的缺陷,可人氣旺了,遠離山水,同樣有其固有的不足。 這種兩難的生活處境,其實自古就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就寫有一詩,試圖給人們開出一種解開糾結的良方。詩日: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 不勞心與力,又免饑與寒。 終歲無公事,隨月有俸錢。 君若好登臨.城南有秋山。 君若愛游蕩,城東有春園。 君若欲一醉,時出赴賓筵。 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歡言。 君若欲高臥,但自深掩關。 亦無車馬客,造次到門前。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 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白居易認為,人們所說的大隱隱于市,太喧囂;小隱隱于山,太冷落;不如選擇中隱,在城里謀份清閑的官職,一年到頭沒有什么差事,每個月都有一份俸祿可拿,說忙不忙,說閑不閑,不勞心力,可免饑寒;秋山可登,春園可游,想喝酒可去赴宴,想聊天可約朋友,如果想睡懶覺,那就只需關上大門躲進深院,絕對不會有人冒失前來打擾;人生一世,賤則受凍餓,貴則多憂患,兩全的事是很少的;只有做這樣的中隱之士,才能處于窮賤和富貴兩端之間,既溫飽又平安。 白氏的設想,無疑是美好的,但這樣的閑職,恐怕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難覓的。 大凡一個好的居住環境,或是能讓人親近錦繡之大自然,或是能讓人融身溫暖的人世間,而兩者皆有獨特之意趣,非別處所能取代。當然,若能兩者皆顧,出則通衢鬧市,入則山環水抱,那是再好不過了。但這樣的居住條件,如北京的王府,如蘇州的園林,除了權貴巨賈,普通百姓豈敢奢想。 ……
浮生三紀:詩意棲居的藝術 作者簡介
趙力行,畢業于復旦大學經濟系,浙江日報社高級編輯,曾任錢江晚報副總編輯。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