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敘異齋集李剛己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6150
- 條形碼:9787520376150 ; 978-7-5203-761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敘異齋集李剛己集 本書特色
趙衡、李剛己是蓮池學派的健將,是晚清民國北方傳承桐城派的重要力量。趙衡著《敘異齋文集》八卷,民國二十一年刻本。李剛己有《李剛己先生遺集》五卷,民國六年刊本。此書收《敘異齋文集》八卷、《李剛己先生遺集》詩文部分共為一書。在點校基礎上,輯錄遺佚詩文、研究資料匯編,形成二人詩文集完備精校之本。
敘異齋集李剛己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趙衡古文八卷, 內容包括史論、書后、碑傳、壽序等。趙衡 (1865-1928) , 字湘帆, 直隸冀州 (今河北衡水市冀州區) 人。光緒十四年 (1888) 舉人, 師從吳汝綸、賀濤習詩古文, 與李剛已、吳闿生諸人繼承桐城派衣缽, 是晚清民國桐城派蓮池文系的重要人物。長于史學, 其史論受進化論史觀的影響, 多能以西學為參照, 闡發傳統政治制度的弊端。其文集有北新書局光緒三十四年 (1908) 《敘異齋文草》 (三卷) 鉛印本, 民國二十一年 (1932) 徐世昌在三卷本基礎上, 搜集遺佚, 刊成《敘異齋文集》八卷。本次整理即以徐刻本為底本, 校以別出之文。又搜集趙衡詩歌三十余首, 輯錄研究資料多則, 附入集中。
敘異齋集李剛己集 目錄
目錄
序
卷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附錄一 趙衡詩文輯佚
附錄二 趙衡研究資料匯編
李剛己集
目錄
李剛己先生遺集序
卷一 詩(附詞四首)
卷二 文(附函牘二十篇)
原書附錄
附錄一 李剛己研究資料匯編
附錄二 李剛己的詩文創作與文學思想
敘異齋集李剛己集 節選
卷一 書《新史·死節傳》后 《死節傳》為王彥章作也。彥章《畫像記》歐公之推崇之者已不遺余力,乃復為立一《死節傳》以表異之,裴約、劉仁贍附之傳耳。歐公于五代之時,所膺者王樸與彥章二人。彥章事梁,稱智勇,卒以節死,尤所謂難能而可貴者也。 余獨念自古謂忠臣義士多出于亂世,而怪五代之可稱者何少,僅有之矣,乃一出于武夫戰卒。而當時之被儒服儒冠,學圣賢之學者,顧食人之祿,視易君代國若今之更守令然者,絕不以為怪,非惟不以為怪,而且以為榮者,所至皆是也。昔者,余嘗怪莊周、韓非、司馬遷、班固諸人所為書,往往以俠武與儒文并稱,而歷古治平之世,又或糜生人之粟豢養武夫,文書之不省,會計之不知,無功而食祿。以謂治國、治人有儒臣為之足矣,奚用是行行為?及觀于列國兵爭之會,變起倉皇,干戈四出,輦七尺之軀,提一旅之卒,急國之難,義不反顧,履鋒冒刃,身與士卒馳騁于矢石之間。大者削平患難、立功業,小者至死不屈。其卓然不沒者,乃在此而不在彼。此何怪史遷作傳,退儒士而進游俠哉! 夫死一也,血氣之物類不能長存而不敝也。值必死之事,死而千古,儒者知之明,又大過于武夫之愚也。乃去之惟恐不遠,而惟恐不速,豈其不顧人之詬厲哉?利欲焚其中,而所學所習,復有以佐其趨避之具,而為之解免。大行已虧,亦自審為人所不容,乃扳援往昔,舉古人之事之近乎是者,比附焉以欺己而欺人,人見古人之嘗有是也,亦遂信而不怪,樂為播揚。至傳習之久,群相矜為模棱之行,風俗既成,勢遂重而不可返。吾觀于馮道所自述,蓋不能不為彥章諸人悲也。 世衰久矣,以馮道之歷相十君四姓,浮沉取容,當世之士,皆喜稱譽,仰為元老。其死也,至嘆賞以為與孔子同壽。五代之人即甚無廉恥,其稱馮道不應至是,豈非以其文學哉?以文學之故,不顧其人之行,無賢否概為延譽,無惑乎終五代之時而武夫全節之士不出于儒臣,而出于武夫全節之士亦只王彥章等三人而已也。豈不悲哉!豈不悲哉!(吳先生云:氣體閎放,于集中別成一格。其醇而后肆,時乎?賀先生去:脫去羈絡,絕塵而奔,其議論偏摯不平,尤為古文勝境。此等文字近今罕見。) 書《史記·趙世家》后 趙鞅夢之帝所,寤言其事,后皆驗。某日:此惑人之計也。趙氏與范中行氏迭主晉政,勢力均敵,固無必勝之券也,造為怪異以神其事。自古豪杰舉事非常,懼己之不能以取信于人,而人之必不服從己也,輒托于神以示威。陳涉、吳廣之反秦也,假魚書狐鳴以威眾;漢高祖則卜之蛇母。世之論者信高祖而以涉、廣為偽,事后勝敗之智耳。當夫烹魚得書,篝火祠中,人之嚴憚涉、廣,蓋與高祖無異。老嫗夜哭,吾固亦以為高祖偽也。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始為之說者誰哉?古之治天下者,知治天下之道不可以明示人也,于是創為幼眇之談,以與天下從事于恍恍惚惚之中。郊祭天,社祭地,柴望山川,凡人日用之物,耳目不及之地,罔弗名以命之,儀以崇之,俾天下咸知敬畏,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禮之所不能制,樂之所不能化,以鬼神愚天下,而天下治。豈非以其不可知哉?趙鞅、涉、廣、漢高之徒,知其然也,遂竊之以擅亂,托之冥冥,索之杳杳,水火木石之妖,皆援以為兆,以為是固天之所授也。天授之人,無如天何,人莫由發其覆也,亦遂信之不疑,而群然附之。幸而事中后,則傳以為讖。所謂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也。取乎人者,舍堯舜吾未之見;取乎神,自周初而已然矣。白魚躍入舟中,火自上復于下流為烏,物之適然,于人何涉?而武王且援以為征,又況其下焉者乎!趙鞅以熊照為范中行氏,射之皆死,猶言攻之皆克耳。其為惑人而無疑。 P12-13
敘異齋集李剛己集 作者簡介
于廣杰,1982年生,河北滄州人,文學博士,南開大學博士后。河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詞學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文藝思想史、詞曲學研究。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