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福州文學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025184
- 條形碼:9787555025184 ; 978-7-5550-251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福州文學3 本書特色
本書系福州市作家*新作品結集,包括散文、詩歌、文學報告、小說等文體。本書反映了福州的大發展、大變化,展望新福州令人期待的美好未來。本書的出版旨在搭建福建作家與全國文學作家交流平臺,培養文學人才,扶持文學新人,進一步推動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福州文學3 內容簡介
本書稿系福州市作家*新作品結集, 包括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等。立足于福建與臺灣的地理優勢, 凸顯海峽元素, 通過書寫風景名勝、歷史人文、民間習俗、傳統工藝、非遺傳承等內容, 展示豐富多彩、同宗同源的海峽兩岸傳統文化, 反映福建改革開放的建設成果, 具有鮮明、濃郁的地方色彩。書稿是作家的文學創作成果的集體展示。書稿的出版, 旨在搭建福建作家與全國文學作家交流平臺, 培養文學人才, 扶持文學新人, 進一步推動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
福州文學3 目錄
海絲之城的交響樂
松風堂前憶李綱
朱紫坊前留古巷
上下杭間賞會館
芙蓉老屋
大象無形——小記吳清源故居半野軒
古厝老物三枚
書香坊巷
魯班廟的往事
“安鎮閩疆”的璀璨明珠——閩安鎮散記
一座祠堂的前世今生
問一問龍臺駙馬
僑厝,鄉愁的音符
三對排,解開記憶的扣子
暖陽熏醉東關寨
站在林則徐祖居的古榕前
而駒厝的前世今生
非遺傳承
閩劇的“精神密碼”
漫談閩山廟會文化
螺江古島漁歌浪
刀尖上的舞蹈——追憶國家級非遺軟木畫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吳傳福
“福船”的燦爛時光
外婆口中的“謎”
折枝及其記事
鄉俗風情
舌尖上的年節
茶村出粉干
那年味*濃的還是魚丸魚面
一碗螺江味的鄉愁
榕城掠影
百六峰下弦歌聲
永不止歇的回聲——為平潭藤牌操存照
閩江古渡,難覓芳蹤
古渡口與一場小離別
一磚一瓦總關情
風云激蕩林浦村
從特魯利聯想到福州古厝
我的古厝舊時光
南公園尋跡
風雨龍臺山
梅韻悠悠林陽寺
草本有靈
雙驂園探荔記
綠涼紅暖,草徑林深處——尋找黎明湖畔的夏
木棉離歌
心若草木,向陽而生
閩都聯墨
楹聯集萃
福州文學3 節選
海絲之城的交響樂 孟豐敏 閩江的足跡 閩在海中。閩江納八閩之川,滔滔奔騰匯入東海,這是一種追求,更是大道。五千年來,閩江繞三山而婉轉曲行,澤被閩都萬物,以上善至柔之態,造就一座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江城福地。城中之三坊七巷、上下杭、煙臺山、三山兩塔等耀世遺之光,揚2000多年海濱鄒魯之華彩。民族英雄林則徐提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思想家嚴復嘹望閩江后更字“幾道”,意謂“上善若水幾于道”。“海納百川”“上善若水”皆代表了閩都先賢和閩都文化的精神氣度。 福州的地理特點是海灣盆地。福州的歷史應先追溯閩江下游海灣河口地帶的滄海桑田。四五千年前,先民來到閩侯甘蔗山坡地聚居,曇石山文化由此肇造,后部分人遷居到閩江南岸的閩侯竹岐村,黃土侖文化應運而生。閩江流域開始陸續有大量人口生活、繁衍,成為福建海洋文化的搖籃,初現福建文明曙光。 農耕時期的福州府主要由閩縣和侯官縣構成,但根據地理位置特點.自然形成南北兩個區域。若按照今天的行政范圍粗略劃分,即晉安區和鼓樓區為城北區,臺江區和倉山區為城南區(舊稱南臺)。而沿江臨海縣區如馬尾、連江、長樂、福清等根據它們的地理位置特點,也長期開展海外貿易活動,通過海上運輸來發展城市經濟,成為福州海絲之路上的重要港口。 那么,福州這座海絲之城如何開始發展呢?由福州城市從北到南的發展變遷脈絡可知,福州城市發展從三山古城開始,沿著城市中軸線一路向南發展,近年來跨越閩江北港沿江向東南拓展,皆與閩江河流南退有關。而每次河流南退,出現新的港口,福州的城市中心就開始轉移,形成了一條城市發展的脈絡。不同歷史時期的港口都為繁榮福州經濟,帶動人口增長,涵養一方水土的人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無諸建冶城 2000多年前,當中原已經進入戰國時期,福州依然是一片蠻荒之地。今天的閩侯縣曇石山到晉安區新店鎮之間都是汪洋大海。在這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人們長期以舟為馬,以楫為車,出海打魚謀生、貿易,敢闖敢拼,勇于開拓新世界。 公元前334年,楚越交戰,越國亡國后,越王無疆的后裔無諸逃至福建境內,和閩族人通婚,形成了閩越族。無諸帶領族人在福州開墾一片新天地,安居樂業。但秦始皇很不滿,削去無諸的閩越王稱號,降為“君長”,讓其繼續統治閩,把福州設為“閩中郡”,是秦王朝的四十郡之一。公元前202年,劉邦登上皇位,封諸侯時,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無諸成為西漢中央王朝首封的邊疆異姓諸侯,在華林寺和錢塘巷一帶修建冶城。這是福建*早的城池。此時,開元寺門前的東直巷、還珠門(今虎節路)外都有渡口,都稱為閩越國的東冶港。茉莉花從海外進口,就在東冶港登陸,從此扎根在福州。福州成為一座因水而興的港口城市。 由于無諸的兒子郢和余善野心勃勃地開疆擴土.被漢武帝派出的大軍斬殺后,閩越國亡國。福州的城市發展脈絡中斷,此后多年寂寂無聞、荒無人煙。 閩越國雖已成煙云.但福州人忘不了無諸時代的茉莉花。北宋時花與茶相戀結合,形成了茉莉花茶,享譽世界。1000多年后,每年7月茉莉飄香的季節來臨時,人們漫步在福州的市中心三坊七巷,就會發現這里的坊巷也仿佛是一朵盛開的重瓣茉莉花。街上的店面多數都在銷售茉莉花、茉莉花茶、茉莉花餅、茉莉香薰等各種和茉莉有關的產品。如今,三坊七巷成為外地游客來福州的打卡地。那么,三坊七巷是如何形成的呢?這要從福州城重建開始說起。 子城 始元二年(前85),福州的水聲是歡呼雀躍的,因漢朝廷重新在福州設立冶縣。 晉太康年間,嚴高修筑福州子城,開鑿東湖、西湖以及運河(今晉安河),奠定后世福州城的雛形,業峻鴻績而興閩。永嘉年間,晉安郡成為八姓入閩的中原漢人移民的重要定居地。隋唐時期,福建的政治經濟中心從閩北轉移到福州。 唐朝,閩江退到了上下杭外。唐開元十三年(725),原閩州改名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但這段時期的福州顯然是動蕩不安的一座小城。直到中唐以后,福州的經濟和文化教育才開始大幅進步。此后中原動蕩,北方漢人持續移民入閩,子城顯然太小了。 P3-5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