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公共衛生史/廈門大學南強叢書第7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0233
- 條形碼:9787561580233 ; 978-7-5615-802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衛生史/廈門大學南強叢書第7輯 內容簡介
本書從疾病或健康問題促成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體系的形成為起點,系統論述我國不同歷史階段公共衛生的發展歷程,并與國外發達國家公共衛生發展史進行比對,闡述我國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專業教育以及科研工作的歷史經驗。本書分為6章,內容包括緒論、國外公共衛生發展史概述、我國古代的疾病預防與衛生保健、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衛生防疫、新中國成立后的公共衛生事業、公共衛生專業教育與科學研究。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公共衛生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參考。
公共衛生史/廈門大學南強叢書第7輯 目錄
**節 古代中國對疫病的認識和記載
一、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對疫病的認識和記載
二、秦漢三國時期對疫病的認識和記載
三、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對疫病的認識和記載
四、宋金元時期對疫病的認識和記載
五、明至清中期對疫病的認識和記載
第二節 古代中國的醫事制度與衛生防疫
一、夏商周春秋戰國時期的醫事制度
二、秦漢三國時期的醫事制度與防疫舉措
三、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時期的醫事制度與防疫舉措
四、宋金元時期的醫事制度與防疫舉措
五、明至清中期的醫事制度與防疫舉措
第三節 古代中國的衛生與養生保健
一、個人衛生
二、飲水衛生
三、食品衛生
四、衛生設施
五、養生保健
第四節 古代中醫的疫病理論及其對公共衛生的影響
一、《黃帝內經》中的“公共衛生觀”
二、《傷寒雜病論》對疫病的辨證論治
三、葛洪《肘后備急方》中的疫病防治思想
四、巢元方《諸病源候論》的疫病病因探索
五、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的疫病防治觀
六、吳有性《瘟疫論》的傳染病學理念
第二章 醫學傳教士與近代中國公共衛生的興起
**節 伯駕與近代中國的教會醫療事業
一、伯駕在華開設眼科醫局
二、伯駕在華開創“醫務傳教”方法
三、伯駕參與成立中華醫學傳教會
四、伯駕采用師徒制向華人學生傳授醫學知識
第二節 醫學傳教士的行醫與傳教雙重角色
一、醫學傳教士的借醫傳教
二、醫學傳教士在華開設教會醫院
三、醫學傳教士的行醫與傳教之爭論
四、醫學傳教士的行醫與傳教之交融
第三節 醫學傳教士與近代中國的疾病防治
一、醫學傳教士與衛生防疫工作
二、醫學傳教士與慈幼衛生工作
三、醫學傳教士與衛生檢疫工作
四、醫學傳教士與社會病的防制
第四節 醫學傳教士與衛生知識宣教
一、開啟了衛生知識宣教的先河
二、翻譯西醫書籍,傳播衛生知識
三、憑借醫學社團開展衛生知識宣教
四、醫學傳教士與公共衛生事業
第三章 醫學社團與中國公共衛生的近代化
**節 中華博醫會與公共衛生的制度化
一、中華博醫會的創建
二、中華博醫會的會員制度
三、《博醫會報》的出版發行
四、教會醫學教育的制度化
第二節 中華博醫會的公共衛生事業
一、醫學名詞的審查與統一
二、醫學著作的出版
三、中國本土疾病的研究
四、公共衛生宣傳教育
第三節 中華衛生教育會與衛生教育實踐
一、畢德輝的衛生傳教策略與實踐
二、公共衛生教育運動的舉辦與拓展
三、學校衛生教育工作
第四節 中華衛生教育會的衛生知識傳播理念
一、畢德輝的衛生傳教策略是以公共衛生運動為媒介
二、衛生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傳播衛生知識
三、衛生教育的思想精髓是“衛生能生利”
四、個人衛生與公共衛生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五、公共衛生代表了西方先進的科學觀和社會觀
六、公共衛生教育運動的局限性與歷史意義
第四章 洛克菲勒基金會對近代中國公共衛生的影響
**節 洛克菲勒基金會與中國公共衛生的淵源
一、對華資助的歷史背景
二、籌備海外*大的捐資計劃
三、**屆中國醫學考察團與《中國的醫學》報告
四、第二屆中國醫學考察團與“中國醫學計劃”
第二節 洛克菲勒基金會推行的公共衛生項目
一、湖南萍鄉煤礦鉤蟲病防治項目
二、蘭安生與北京公共衛生試驗事務所
三、洛克菲勒基金會對中華衛生教育會的影響
第三節 洛克菲勒基金會與近代中國公共衛生教育
一、創辦北京協和醫學院并設立衛生系
二、在中國鄉村開展的“中國華北項目”
三、對近代中國公共衛生教育的潛在滲透
第五章 近代中國衛生防疫事業及其體系
**節 民國時期的法定傳染病種類
第二節 近代中國的傳染病防治——以鼠疫為例
一、東北地區**次鼠疫大流行
二、東北地區第二次鼠疫大流行
三、東北地區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四、民國時期綏遠地區的三次鼠疫大流行
第三節 近代中國的衛生防疫體系
一、晚清時期的衛生防疫管理體制(1840-1912)
二、民國時期的衛生行政機構
三、民國時期的衛生防疫機構
四、民國時期的衛生檢疫機構
五、民國時期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
第六章 新中國成立后的公共衛生事業
**節 “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
一、“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提出
二、“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初露鋒芒
三、“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與時俱進
四、“預防為主”衛生工作方針的歷史意義
第二節 衛生防疫與衛生監督體系
一、衛生防疫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二、衛生監督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三、國境衛生檢疫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公共衛生史/廈門大學南強叢書第7輯 作者簡介
范春,醫學博士,環境科學博士后出站,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中國環境誘變劑學會致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預防醫學會農村改水改廁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衛生監督協會團體標準委員會衛生產品標準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環境重金屬污染與微生物處理技術以及公共衛生發展戰略研究,主持多項國際合作課題及省部級課題,獲發明專利授權3項,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主編教材4部,副主編3部,參編12部。主編的《公共衛生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9年)為我國第一部“公共衛生學”教材。主講的“公共衛生學”被確定為2019年福建省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并分別在教育部和學校立項建設在線開放課程。曾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八屆青年教師獎(教學類)二等獎(2002年),福建省抗震救災先進個人(2008年),衛生部抗洪搶險、救災防病先進個人(1998年)。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