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奧威爾日記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外國文學愛好者,名人書信、傳記愛好者、收藏者“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記錄的戰時日記、家庭日記,充滿令人唏噓又引人入勝的細節描寫;揭示傳世名作的創作背景;更有難得一見的奧威爾親筆手繪。
奧威爾日記 內容簡介
奧威爾一生都有記日記、札記的習慣。本書收錄了奧威爾留下來的11本日記和札記,時間從他的思想初步成熟、自認社會主義者的1931年,一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1949年,內容則從一個初習寫作的文學青年的經歷和思考一直到已成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的偉大作家*后的文學札記。《日記》將成為理解奧威爾和他的作品*直接的**手材料。
奧威爾日記 目錄
目 錄
序
摘啤酒花日記
1931年8月25日—1931年10月8日
通往威根碼頭之路日記
1936年1月31日—1936年3月25日
家庭日記**卷
1938年8月9日——1939年3月28日
穿插
摩洛哥日記
1938年9月7日—1939年3月28日
馬拉克什筆記
家庭日記**卷續
1939年4月10日—1939年5月26日
家庭日記第二卷
1939年5月27日—1939年8月31日
穿插
戰前事件日記
1939年7月2日—1939年9月3日
家庭日記第二卷續
1939年9月5日—1940年4月29日
戰時日記
1940年5月28日—1941年8月28日
戰時日記第二卷
1942年3月14日—1942年11月15日
朱拉島日記
家庭日記第三卷
1946年5月7日—1947年1月5日
家庭日記第四卷
1947年4月12日—1947年9月11日
家庭日記第五卷
1947年9月12日—1947年10月29日
安維爾日記總結
1947年12月27日—1948年5月10日
奧威爾筆記中的相關日記條目
約1948年2月20日—1948年5月21日
家庭日記第五卷
1948年7月31日—1948年12月24日
*后一本文學筆記中的相關條目
1949年3月21日—1949年9月
奧威爾日記 節選
摘啤酒花日記
1931年8月25日—1931年10月8日 喬治??奧威爾,1903年6月25日出生于孟加拉;父親是一名印度文職政府鴉片局的小職員。奧威爾一歲被送回國,住在泰晤士河畔亨里鎮。后舉家遷往牛津郡,少年時代曾就讀伊頓公學。
19到24歲這5年,奧威爾在駐緬印度皇家警隊服役,這段經歷使他創作了長篇小說《緬甸歲月》以及兩篇*重要的早期短文——《射象》與《絞刑》。休假返回英國后,奧威爾提交了辭呈,放棄了這份收入相對優厚的工作,轉而尋求靠寫作謀生。他做過流浪漢,幾次深入倫敦東區的貧民窟,觀察窮人的生活,并親身體驗他們的經歷。從1928年春到1929年下半年,他住在巴黎的一個工人聚居區,起初靠自己在緬甸的積蓄生存并從事創作。這些文章預示了他后來的寫作興趣:審查制度、失業、窮人、帝國主義剝削、文學以及通俗文化。在他*后的積蓄被盜后,奧威爾還曾在一座外表奢華的酒店那令人作嘔的廚房里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后返回英國,住在父母家里,一邊開始寫作后來成為《落魄在巴黎和倫敦街頭》的初稿,一邊給雜志寫評論,并繼續體驗流浪漢生活。1931年秋,他前往肯特郡摘啤酒花,這**卷日記記錄的就是這段經歷。 1931年8月26日
第二天我前往特拉法加廣場,在北墻邊露宿。這里是倫敦窮光蛋們的一個默認聚集點。每年的這個時候,廣場上都匯聚著100到200人的流動人口(其中約10%是女人)。他們中有些人事實上已經把這里當作了自己的家。他們靠定時乞討獲取食物(凌晨四點去考文特花園2討爛水果,上午跑幾個修道院,深夜去餐館和垃圾桶,諸如此類);他們還能向面善的過客討來足夠的東西作茶炊。廣場上一直在舉行“茶會”。一個人提供“鐵皮罐”,另一個人提供糖,依此類推。牛奶是兩個半便士一聽的煉乳。你用刀在罐頭上戳兩個洞,拿嘴朝一個洞吹氣,一股黏稠灰白的奶汁就會從另一個洞中流出;洞用嚼爛的紙堵上,這罐煉乳就能放上幾天,上面蓋滿了一層灰塵和污穢。熱水是在咖啡店討的,若是晚上就在巡夜人的火爐上煮開。但這樣做可得悄悄地才行,因為警察可不答應。我在廣場上遇到的某些人已經在那兒連續待上六個星期了,看上去過得也不算太壞,只是身上都臟得恐怖至極。就像所有的貧困人群一樣,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也是愛爾蘭裔。時不時地這些人也回家看看,但他們似乎從來不想付路錢,總是巴在小貨船里,而船員們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我本想在圣馬丁教堂過夜,但據其他人講你進門的時候似乎會有一個叫麥當娜的女人對你尖刻地盤問一番,所以我決定就在廣場上過一夜。這里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糟糕,但又是嚴寒又是警察的,就連打個小盹也不可能;而事實上除了幾個飽經歷練的流浪漢外也沒有人會試著在這里睡覺。廣場上的椅子能容納大約五十人,其他人只能坐在地上——當然這是法律禁止的。每隔幾分鐘就會有人大喊一聲:“當心伙計們,警察來了!”然后一個警察就會走過來,搖醒那些睡著的人,命令坐在地上的人站起來。通常他剛一過去我們就馬上又倒頭便睡,這一幕就像游戲一般從晚上八點上演,一直進行到凌晨三四點。午夜之后實在是太寒冷了,我不得不靠長時間的步行來保持溫暖。此時的街道真的有些恐怖:一切都靜悄悄的,像是被遺棄了一樣,卻又被一盞盞刺眼的路燈照得亮如白晝,使得一切都散發出一股死一般的氣息,仿佛整座倫敦城就是一座死城。凌晨三點鐘左右又有一個警察走過,我干脆走到閱兵場后的一片草地中,看到妓女和嫖客們冒著冰冷刺骨的霧氣和露水,成雙成對地躺在那里。廣場上總有一些妓女;她們的生意不好,沒能掙夠過夜錢。晚上其中一個妓女躺在地上痛苦地哭泣——一個男人沒有付她6便士的嫖資就跑了……
奧威爾日記 作者簡介
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傳世之作《一九八四》、《動物農場》膾炙人口,歷久彌新。作為“一代英國人的冷峻良心”,這位左傾激進、終其一生憎惡與鞭笞上層階級的左翼文人,在日記中忠實記錄了如下場景:與倫敦的流浪漢們一同乞討、一同流浪、一同采摘啤酒花、一同住進收容所;深入礦井深處,像礦工一樣從頭到腳沾滿煤灰;在遠離城市的海島上像純粹的農民漁民一樣播種收割、狩獵捕撈。這些日記可謂對其理想所做的最好詮釋:平等、博愛,關心被侮辱被損害的社會底層,反對頑固的保守派,堅定地反法西斯,謳歌勞動者、熱愛勞動……
本書由英國戲劇、傳記學者,奧威爾研究專家彼得??戴維森(Peter Davison)選編,輔以詳盡的編者注釋,并配有20幅奧威爾親筆繪就的示意圖。所選日記從1931年8月至1949年9月,充滿了引人入勝又令人唏噓的細節描寫,拳拳之忱、赤子之心纖毫畢現,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學甚至文化價值,極富閱讀性、研究性與收藏性。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