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中國管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491347
- 條形碼:9787500491347 ; 978-7-5004-9134-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管理學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七章, 主要內容包括: 導論、中國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中國管理思想沿革、中外管理學比較、專門管理學、中國管理模式剖析、中國管理學發展趨勢預測等。
中國管理學 目錄
**節 管理
一、管理的組成要素
二、管理的特性
三、管理的基本特征
四、現代管理的理論框架
第二節 管理學
一、管理學原理與原則
二、管理學的學科特點
三、管理學的學科地位
第三節 管理學學科之林
一、管理學的支撐學科
二、管理學的相關學科
三、管理學的派生學科
第二章 中國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節 中國管理學的理論特色
一、中國管理學的理論架構特色
二、中國管理學的宏觀理論特色
三、中國管理學遵循的原則特色
第二節 中國管理體系與機制
一、中國管理體系
二、中國管理機制
三、中國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
四、中國管理體系評價
第三節 當代中國管理理論
一、中國管理學流派
二、爭論焦點
三、具體管理理論簡介評析
第四節 中國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認識與思維方法
二、數學方法
三、系統科學方法
第三章 中國管理思想沿革
**節 中國傳統管理時期的管理思想
一、先秦時期的管理思想
二、秦漢唐時期的管理思想
三、宋元明清時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節 中國近代的管理思想
一、魏源的管理思想
二、康有為的管理思想
三、張之洞的管理思想
四、張謇的管理思想
五、孫中山的管理思想
第三節 當代中國的管理思想
一、新中國建立前中國共產黨管理理念與成就
二、新中國建立初期的管理理念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管理理念
四、當代管理的創新
第四章 中外管理學比較
**節 中外管理學比較總論
一、中國管理學
二、外國管理學的優點與不足
第二節 歐洲管理學
一、現代管理制度起源于歐洲
二、歐洲著名管理學流派
三、歐洲管理學的優勢和弊病
第三節 美國管理學
一、美國管理的特色
二、美國管理學理論
三、美國管理學評析
第四節 俄羅斯、蘇聯管理學
一、俄羅斯、蘇聯管理學的特點
二、俄羅斯、蘇聯管理學的代表人物
三、面向未來的俄羅斯管理學
第五節 亞洲管理學
一、日本管理學的特點
二、韓國管理學的特點
三、新加坡管理學的特點
四、印度管理學的特點
第五章 專門管理學
**節 專門管理學概論
一、劃分類型
二、各類管理學的共性
三、各類管理學的研究重點
第二節 宏觀管理學
一、宏觀管理學的研究內容
二、宏觀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三、宏觀管理的特點
四、宏觀管理的作用
第三節 公共管理學
一、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學的概念與內涵
二、公共管理的特點
三、公共管理的主要任務
四、公共管理的方法
五、中國公共管理的成就與不足
六、當前中國公共管理的重點
第四節 工商管理學
一、概念和內涵
二、工商管理的特點
三、內容
第五節 科技、教育管理學
一、概念與內涵
二、科技教育的特殊地位與社會作用
三、科技管理
四、教育管理
五、關于改進教育管理的幾點建議
……
第六章 中國管理模式剖析
第七章 中國管理學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中國管理學 節選
同時,管理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上進行的,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社會文化都會使管理呈現出一定的差異,使管理具有特殊性,這就是管理的社會屬性。 對管理兩重性的揭示,*早是馬克思指出來的。他在《資本論》中寫道:“凡是直接生產過程具有社會結合過程的形態,而不是表現為獨立生產者的孤立勞動的地方,都必然會產生監督勞動和指揮勞動。不過它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凡是有許多個人進行協作的勞動,過程的聯系和統一都必然要表現在一個指揮的意志上,表現在各種與局部勞動無關而與工場全部活動有關的職能上,就像一個樂隊要有一個指揮一樣。這是一種生產勞動,是每一種結合的生產方式中必須進行的勞動。另一個方面——完全撇開商業部門不說——凡是建立在作為直接生產者的勞動者和生產資料所有者之間的對立上的生產方式中,都必然會產生這種監督勞動。這種對立越嚴重,這種監督勞動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① 從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管理的論述中可以看出,管理既具有自然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二者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共同促進社會的發展。 2.實踐性 管理是人類社會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管理是人們在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的實踐中而產生的。反過來,管理又對人類的三大革命斗爭起著重要的提升和推動作用。可以說,沒有人類的社會實踐,也就沒有管理的產生和存在。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管理又在不斷地細化、深化和科學化。因此,管理的過程就是人們實踐的過程,也是人們對各種客觀事物規律的不斷探索、認識和掌握的過程,管理和實踐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密不可分。
中國管理學 作者簡介
劉炳延,教授,1967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在高校任教30多年。主持和承擔省部級研究課題3個,出版教材、專著7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余篇,成果累計300余萬字。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管理、科技經濟一體化管理。現兼任中國行業研究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未來研究會未來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1世紀高職高專經管類系列教材”編委會委員等職。 陳文知,副教授,碩士學位,現任廣州康大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主任,曾任大型企業高管、大學教師。發表論文十幾篇,主持、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主編教材《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生產運作管理》等多部。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戰略管理、生產與運作管理、人力資源管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